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正式投运

上海环境集团

3天前

2025年9月26日,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2025年9月26日,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本市唯一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这一关键设施的落地,为上海“无废城市”建设与固废“近零填埋”政策推进筑牢了坚实的托底保障。

该项目一阶段工程占地262亩,具备年处置4万吨工业固废、6万吨危险废物的填埋能力,并于投运前夕顺利取得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1759137060213557.png

项目全景图

“单点支撑”跃升“全域守护”的固废处置新格局

作为本市固废处置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项目自规划之初便锚定于服务全市工业企业产生的不可焚烧或资源化利用类固废,并从设计标准、处置能力到安全保障,全方位构建覆盖全市的固废填埋安全网。

项目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打造了总库容30万立方米的危废刚性填埋场和40万立方米的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严格遵循国家和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置的最高要求,在填埋场防渗系统、渗滤液处理和废气收集处理等环节,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双重驱动下,项目不仅承担着固废安全处置的重任,更成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近期,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本市危废和工业固废填埋白名单,该项目的顺利建成投运进一步提升了本市固废无害化处置能力,防范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夯实了固废近零填埋的基础,标志着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

1759137130140767.png

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

“传统工艺”蜕变“前沿典范”的攻坚技术新突破

该项目聚焦技术前沿,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融入多项创新,致力于打造国内填埋示范工程。

采用全国首创半地下式危险废物双层刚性填埋库,搭配了1200个5米×5米×10米的刚性填埋单元,单位面积库容达到10 立方米/平方米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3-4 立方米/平方米,实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同时有效避免了高风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在填埋场设计方面,该项目应用数字孪生平台与三维网格化技术实现固废精准定位及库体稳定性风险预警。在填埋场防渗方面,部署AI无人巡检系统,搭载红外热成像与YOLOv10算法,渗漏识别准确率达96.5%以上。在预处理技术方面,国内首创飞灰压块一体化技术,使库容提高30%以上,可延长填埋场寿命。

1759137238497924.png

危险废物填埋预处理车间

“人工作业”转向“智慧赋能”的填埋运营新范式

展望未来运营,该项目将融合数字化转型成果,真正实现智慧填埋。在危险废物填埋作业方面,通过智慧行车实现全自动作业,人力成本降低50%;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高危人工巡检,支持无人机、无人车等多模态传感融合监测。同时,形成标准化智慧填埋规程,为行业提供“无人化运营”技术范本,积极探索“黑灯工厂”,开启智慧环保的新时代。

此外,项目还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鉴别实验室和二噁英检测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体系,将具备对外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本市危废鉴别和烟气分析的后备力量。

1759137335289016.png

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全流程智慧填埋

上海环境将始终秉持全市固废处置托底保障的责任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持续做好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的运营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固废综合治理和“近零填埋”政策要求,落实各项保障工作,探索“刚柔并济”的危险废物填埋运营体系,并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填埋作业,打造全国范围内技术先进、智能化水平一流的危险废物填埋场标杆,为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赵利伟

2025年9月26日,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投入运营。

2025年9月26日,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二期)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本市唯一的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这一关键设施的落地,为上海“无废城市”建设与固废“近零填埋”政策推进筑牢了坚实的托底保障。

该项目一阶段工程占地262亩,具备年处置4万吨工业固废、6万吨危险废物的填埋能力,并于投运前夕顺利取得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核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1759137060213557.png

项目全景图

“单点支撑”跃升“全域守护”的固废处置新格局

作为本市固废处置保障体系的关键一环,项目自规划之初便锚定于服务全市工业企业产生的不可焚烧或资源化利用类固废,并从设计标准、处置能力到安全保障,全方位构建覆盖全市的固废填埋安全网。

项目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建设,打造了总库容30万立方米的危废刚性填埋场和40万立方米的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项目严格遵循国家和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置的最高要求,在填埋场防渗系统、渗滤液处理和废气收集处理等环节,均采用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与“无废城市”建设的双重驱动下,项目不仅承担着固废安全处置的重任,更成为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近期,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本市危废和工业固废填埋白名单,该项目的顺利建成投运进一步提升了本市固废无害化处置能力,防范了潜在的环境风险,夯实了固废近零填埋的基础,标志着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迈入新阶段。

1759137130140767.png

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

“传统工艺”蜕变“前沿典范”的攻坚技术新突破

该项目聚焦技术前沿,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融入多项创新,致力于打造国内填埋示范工程。

采用全国首创半地下式危险废物双层刚性填埋库,搭配了1200个5米×5米×10米的刚性填埋单元,单位面积库容达到10 立方米/平方米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3-4 立方米/平方米,实现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同时有效避免了高风险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在填埋场设计方面,该项目应用数字孪生平台与三维网格化技术实现固废精准定位及库体稳定性风险预警。在填埋场防渗方面,部署AI无人巡检系统,搭载红外热成像与YOLOv10算法,渗漏识别准确率达96.5%以上。在预处理技术方面,国内首创飞灰压块一体化技术,使库容提高30%以上,可延长填埋场寿命。

1759137238497924.png

危险废物填埋预处理车间

“人工作业”转向“智慧赋能”的填埋运营新范式

展望未来运营,该项目将融合数字化转型成果,真正实现智慧填埋。在危险废物填埋作业方面,通过智慧行车实现全自动作业,人力成本降低50%;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高危人工巡检,支持无人机、无人车等多模态传感融合监测。同时,形成标准化智慧填埋规程,为行业提供“无人化运营”技术范本,积极探索“黑灯工厂”,开启智慧环保的新时代。

此外,项目还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鉴别实验室和二噁英检测实验室,依托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打造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体系,将具备对外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本市危废鉴别和烟气分析的后备力量。

1759137335289016.png

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全流程智慧填埋

上海环境将始终秉持全市固废处置托底保障的责任感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持续做好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的运营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固废综合治理和“近零填埋”政策要求,落实各项保障工作,探索“刚柔并济”的危险废物填埋运营体系,并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填埋作业,打造全国范围内技术先进、智能化水平一流的危险废物填埋场标杆,为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赵利伟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