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正文如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湖南,坐拥洞庭碧波、张家界奇峰,是楚文化摇篮、红色热土,孕育毛泽东、袁隆平等时代巨擘。稻作产量冠绝全国,工程机械(三一、中联)全球驰名;智能驾驶、北斗产业、视频文创领跑新赛道。自贸区、中欧班列链动世界,长株潭都市圈擎动中部。尽管湖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诸多优势,但现实情况却未能完全达到预期。2025年上半年,长株潭都市圈独占全省约40%GDP,湘西人均GDP不足其半;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占30%能耗却贡献不足15%增加值。这片“惟楚有材”的热土,正以“三高四新”战略破局,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刀刃上,寻找新的平衡。
排名滑至全国第十,增速被上海、安徽超越
2024年,当31个省市的GDP榜单一公布,湖南的排名让人有些意外,从第九滑落到了第十。湖南以5.32万亿元GDP稳居全国第十,但4.8%的增速不仅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更被上海(5.05万亿,增速5.5%)和安徽(5.2万亿,增速6.1%)反超。看似微小的排名变动,折射出多重压力。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GDP为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6%,经济继续维持在第十的位置。
区域发展不均衡,湖南内部掣肘明显
多年来,湖南一直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025年上半年,长沙依然稳居第一,增速也是稳稳的6.06%,一如既往地亮眼。长沙是湖南省的经济引擎,靠着高科技和金融服务业保持领先。湘潭和永州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益阳、娄底、怀化的变化不大。湘西州、张家界虽然增速高,但底子太薄,旅游和生态经济未能形成持续产业链。这种“有的跑得快,有的掉队”的局面,正是湖南经济的现状。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挑战,更是传统优势与新兴转型的博弈
湖南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二三一”型。2025年上半年,湖南的第二产业增长率为6.2%,超过了第三产业的5.4%。其中,制造业和基建是主力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陆续推进,为全省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湖南工业近年来形成“3+3+2”产业集群,涵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三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食品、机械、建材等传统经典产业集群。
但传统制造业和基建的附加值较低,很难为GDP带来“质”的飞跃。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制造业确实举世闻名,但这种一业独大的局面也暴露出了隐患。当其他省份纷纷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大展拳脚时,湖南却显得有些固步自封。在数字经济时代,湖南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铁臂擎天,新翼待振,湖南产业转型的“破”与“立”
近年来,湖南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引领带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联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2025年1月,湖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内容包括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加大对湘西等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促进长株潭等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并向周边辐射等,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
湖南省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通过"破立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实施钢铁、有色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依托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已跻身全国前列。依托中南大学等高校科研优势,在先进材料、北斗应用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形成科创高地。同时发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优势,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打造数字创意经济新引擎。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带一部"开放新格局,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结构转型。
守正不移,张弛有道
财政稳健,但自给程度低,上级支持力度大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省份,近年来承接了东部很多转移的产业,也让其财政收入节节攀高。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9.9亿元,增长1.8%,在全国排名第13位。但近年来受土地市场行情及房地产销售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这也对财政收入产生了不利影响。湖南省2024年财政自给率为36.18%,排名22名,其财政自给率近十年来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给能力较弱。2024年,湖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6085亿元,而中央对湖南省转移支付达4953亿元,同口径增长3.4%,位居全国前列,弥补了湖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81.40%,转移支付对湖南省的财力补充效果较为明显。
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化债“优等生”仍在持续发力
2024年末,湖南省政府债务余额为2.13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7位,存量债务较多,债务率在全国排名中上游。湖南省2024年发债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规模为2.17万亿元,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湖南省一直以来都是化债“排头兵”。从“一揽子化债”方案及一系列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湖南省积极响应。2023年8月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湖南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送审稿)》,系首个出台化债方案的省份。省级主要领导也在多个会议上提到要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扛起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重大政治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湖南省化债体系包括平台整合、债务置换、省级化债基金、金融机构介入、成本支出控制等多个维度,通过自上而下化债方案持续推进省内债务管控,在多个地市取得了良好的债务化解成果。
应时谋变,顺势而制
城投债发行放缓,新增融资困难
从发行情况来看,2024年,湖南省城投债发行额为2174.01亿元,同比下降15.76%。截至2024年末,湖南省城投债券余额合计为7063.65亿元,同比下降7.14%。当前城投债发行政策趋严,导致城投及市场化转型的产投新增发行量有限,新增发债主体稀少,传统城投新增发债难度较大。
以应时势之变,城投转型进行时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政府的陆续发文,都旨在推动城投公司进行产业化转型。这对城投公司化解债务、融资方式和盈利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城投公司通过参与城市更新、片区开发、产业新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转型等领域,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自身发展。转型方向包括城市建设类、综合交通类、公用事业类、产业投资类、金融投资类。各区域各公司需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梳理多重关系及业务职能,利用“三资”先行,以放大地方资源、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统筹合作对债务化存控增,借力政策窗口期轻装上阵进行转型。
比如株洲城发整合市公交、煤气、自来水公司及原城市公用事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国有资产。截至2025年3月末,株洲城发集团总资产规模超过1400亿元,注册资本金达到40亿元,下辖18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株洲城发进行产城融合,构建“两核两极一驱动”业务体系,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
展望未来,湖南省有望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进一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随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湖南经济韧性将持续增强。债务风险防控方面,短期化债措施将夯实安全底线,长期则需依靠产业升级扩大税基、提升财政可持续性。若城投公司能借力混改、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手段,深度绑定地方产业转型机遇,将推动政企良性互动,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创新驱动与开放协同的双轮推动下,湖南省有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更高能级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作者 | 公用事业一部 王静怡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与此相关的一切权利。建议各机构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避免对上述内容进行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引用或任何形式的传播。
本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由资料提供方 /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已对该等资料进行合理审慎核查,但此过程不构成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的任何形式保证。
鉴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需提醒您:评级预测及基于此的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东方金诚保留对相关内容随时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报告仅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不构成任何决策结论或建议。建议投资者审慎使用报告内容,自行承担投资行为及结果的责任,东方金诚不对此承担责任。
本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使用者按授权方式使用,引用时需注明来源且不得篡改、歪曲或进行类似修改。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请避免获取或使用本报告,东方金诚对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或非法使用等不当行为导致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报告正文如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湖南,坐拥洞庭碧波、张家界奇峰,是楚文化摇篮、红色热土,孕育毛泽东、袁隆平等时代巨擘。稻作产量冠绝全国,工程机械(三一、中联)全球驰名;智能驾驶、北斗产业、视频文创领跑新赛道。自贸区、中欧班列链动世界,长株潭都市圈擎动中部。尽管湖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诸多优势,但现实情况却未能完全达到预期。2025年上半年,长株潭都市圈独占全省约40%GDP,湘西人均GDP不足其半;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占30%能耗却贡献不足15%增加值。这片“惟楚有材”的热土,正以“三高四新”战略破局,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刀刃上,寻找新的平衡。
排名滑至全国第十,增速被上海、安徽超越
2024年,当31个省市的GDP榜单一公布,湖南的排名让人有些意外,从第九滑落到了第十。湖南以5.32万亿元GDP稳居全国第十,但4.8%的增速不仅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更被上海(5.05万亿,增速5.5%)和安徽(5.2万亿,增速6.1%)反超。看似微小的排名变动,折射出多重压力。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GDP为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6%,经济继续维持在第十的位置。
区域发展不均衡,湖南内部掣肘明显
多年来,湖南一直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2025年上半年,长沙依然稳居第一,增速也是稳稳的6.06%,一如既往地亮眼。长沙是湖南省的经济引擎,靠着高科技和金融服务业保持领先。湘潭和永州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益阳、娄底、怀化的变化不大。湘西州、张家界虽然增速高,但底子太薄,旅游和生态经济未能形成持续产业链。这种“有的跑得快,有的掉队”的局面,正是湖南经济的现状。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产业结构的现状与挑战,更是传统优势与新兴转型的博弈
湖南的产业结构一直是“二三一”型。2025年上半年,湖南的第二产业增长率为6.2%,超过了第三产业的5.4%。其中,制造业和基建是主力军。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陆续推进,为全省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湖南工业近年来形成“3+3+2”产业集群,涵盖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三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食品、机械、建材等传统经典产业集群。
但传统制造业和基建的附加值较低,很难为GDP带来“质”的飞跃。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制造业确实举世闻名,但这种一业独大的局面也暴露出了隐患。当其他省份纷纷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大展拳脚时,湖南却显得有些固步自封。在数字经济时代,湖南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铁臂擎天,新翼待振,湖南产业转型的“破”与“立”
近年来,湖南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引领带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联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2025年1月,湖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做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内容包括制定科学规划,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加大对湘西等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促进长株潭等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并向周边辐射等,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
湖南省以"三高四新"战略为引领,通过"破立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实施钢铁、有色等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升级,依托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培育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长沙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已跻身全国前列。依托中南大学等高校科研优势,在先进材料、北斗应用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形成科创高地。同时发挥“广电湘军”“出版湘军”优势,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打造数字创意经济新引擎。通过建设自贸试验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带一部"开放新格局,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经济结构转型。
守正不移,张弛有道
财政稳健,但自给程度低,上级支持力度大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省份,近年来承接了东部很多转移的产业,也让其财政收入节节攀高。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9.9亿元,增长1.8%,在全国排名第13位。但近年来受土地市场行情及房地产销售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政府性基金收入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这也对财政收入产生了不利影响。湖南省2024年财政自给率为36.18%,排名22名,其财政自给率近十年来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给能力较弱。2024年,湖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6085亿元,而中央对湖南省转移支付达4953亿元,同口径增长3.4%,位居全国前列,弥补了湖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的81.40%,转移支付对湖南省的财力补充效果较为明显。
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化债“优等生”仍在持续发力
2024年末,湖南省政府债务余额为2.13万亿元,在全国排名第7位,存量债务较多,债务率在全国排名中上游。湖南省2024年发债城投平台有息债务规模为2.17万亿元,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
湖南省一直以来都是化债“排头兵”。从“一揽子化债”方案及一系列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湖南省积极响应。2023年8月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湖南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方案(送审稿)》,系首个出台化债方案的省份。省级主要领导也在多个会议上提到要守住债务风险底线,扛起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重大政治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湖南省化债体系包括平台整合、债务置换、省级化债基金、金融机构介入、成本支出控制等多个维度,通过自上而下化债方案持续推进省内债务管控,在多个地市取得了良好的债务化解成果。
应时谋变,顺势而制
城投债发行放缓,新增融资困难
从发行情况来看,2024年,湖南省城投债发行额为2174.01亿元,同比下降15.76%。截至2024年末,湖南省城投债券余额合计为7063.65亿元,同比下降7.14%。当前城投债发行政策趋严,导致城投及市场化转型的产投新增发行量有限,新增发债主体稀少,传统城投新增发债难度较大。
以应时势之变,城投转型进行时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政府的陆续发文,都旨在推动城投公司进行产业化转型。这对城投公司化解债务、融资方式和盈利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产业化转型过程中,城投公司通过参与城市更新、片区开发、产业新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升级转型等领域,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自身发展。转型方向包括城市建设类、综合交通类、公用事业类、产业投资类、金融投资类。各区域各公司需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梳理多重关系及业务职能,利用“三资”先行,以放大地方资源、资产的经济效益;同时统筹合作对债务化存控增,借力政策窗口期轻装上阵进行转型。
比如株洲城发整合市公交、煤气、自来水公司及原城市公用事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国有资产。截至2025年3月末,株洲城发集团总资产规模超过1400亿元,注册资本金达到40亿元,下辖18家全资控股子公司。株洲城发进行产城融合,构建“两核两极一驱动”业务体系,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
鉴往知来,砺行致远
展望未来,湖南省有望依托“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进一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江经济带,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随着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湖南经济韧性将持续增强。债务风险防控方面,短期化债措施将夯实安全底线,长期则需依靠产业升级扩大税基、提升财政可持续性。若城投公司能借力混改、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手段,深度绑定地方产业转型机遇,将推动政企良性互动,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创新驱动与开放协同的双轮推动下,湖南省有望在中部崛起中实现更高能级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作者 | 公用事业一部 王静怡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与此相关的一切权利。建议各机构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避免对上述内容进行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引用或任何形式的传播。
本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由资料提供方 /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已对该等资料进行合理审慎核查,但此过程不构成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的任何形式保证。
鉴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需提醒您:评级预测及基于此的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东方金诚保留对相关内容随时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报告仅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不构成任何决策结论或建议。建议投资者审慎使用报告内容,自行承担投资行为及结果的责任,东方金诚不对此承担责任。
本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使用者按授权方式使用,引用时需注明来源且不得篡改、歪曲或进行类似修改。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请避免获取或使用本报告,东方金诚对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或非法使用等不当行为导致的后果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