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9月20日,淘宝闪购正式启动到店团购业务,首批覆盖上海、深圳、嘉兴三城核心商业区域,涵盖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餐饮品类。
这批团购商品同步上线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三大阿里流量端口,形成“一个供给,多端分发”布局,标志着阿里正式重返本地生活赛道,与美团、抖音展开竞争,并从即时配送到到店消费,全面进攻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01
三端联动的阿里到店
阿里巴巴切入到店团购的核心差异,并非追加业务板块,而是跳出美团、抖音依赖单一APP的流量逻辑,以生态协同构建新竞争维度。“三端联动”本质是对阿里体系内流量资产的深度盘活,而非入口简单叠加。
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的场景定位,恰好覆盖用户消费决策全链路,形成互补闭环。
淘宝闪购承载“逛买”场景流量沉淀,作为阿里即时零售核心载体,用户已养成“寻优惠、完成消费”的主动心智,为到店业务提供天然流量基础。
支付宝是支付闭环场景渗透,作为高频工具,能在交易后实现“即时转化”,如支付后推送同商圈到店优惠,关联支付行为与后续消费需求。
高德承担出行路径场景前置,用户导航至商圈、写字楼或景区时,POI信息会关联周边到店服务,提前完成“种草”。三者从“需求萌发-决策辅助-交易转化”形成完整链路,比单一入口更能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从时间窗口看,阿里选择9月下旬布局暗藏巧思:此时处于本地生活平台“淡季收尾期”,美团暑期补贴结束、抖音国庆营销未铺开,市场存在竞争空窗期。既可借淘宝闪购周末配送高峰流量势能,又能为国庆黄金周预留10天用户磨合期,避开头部平台直接补贴对抗。这种“错峰卡位”策略,既降低初期运营成本,也能在用户注意力集中节点快速建立认知。
商家供给搭建上,阿里以“快速筑壁垒”为逻辑:首批入驻的全国连锁品牌与区域龙头商家分工明确。连锁品牌凭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快速提升供给可信度与覆盖范围,保障三端用户稳定体验。
区域龙头商家深谙本地偏好,填补连锁品牌本地化需求空白,增强平台适配性。这种“标准化+本地化”组合,避免初期供给单一导致的用户流失,也为后续向更多城市扩张奠定基础。
02
从到家到到店,闪购业务的必然延伸
淘宝闪购从“到家”向“到店”拓展,并非随意扩张,而是基于商业效率与用户需求的战略升级,是即时零售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底层逻辑首在“流量与资源复用”。淘宝闪购此前积累的超百万到家商家中,70%以上拥有实体门店,这些商家已完成与阿里的数字化对接(商品上架、订单管理、用户运营等),切入到店业务仅需调整套餐与核销流程,无需重建数字化体系。“一套供应链服务两类场景”的模式,大幅降低商家接入成本,也让阿里省去从零搭建到店供给体系的时间与资金消耗,实现“供给端边际成本递减”。
用户基础为延伸提供关键支撑。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0亿,为淘宝闪购提供广阔用户池,且淘宝闪购用户规模与订单量已达显著水平。更重要的是,阿里生态内淘宝、支付宝、高德等应用覆盖多生活场景,形成强协同效应,多App矩阵培养用户高频使用习惯,让“到家到到店”的转化无需跨越“APP切换”门槛,效率更高。
供给端扩张进一步强化延伸必然性。随着淘宝闪购增长,非餐饮类商家入驻加速,大量线下门店被引入线上。这些非餐商家让“到家+到店”场景闭环更完整:用户买生鲜、日用品后可能收到便利店到店自提推荐,用导航时能看到周边生活服务优惠。跨品类场景联动不仅提升用户使用频次,也让到店业务从单一餐饮拓展为多生活需求服务入口,增强用户留存。
从盈利逻辑看,到店业务是阿里优化本地生活利润结构的关键。相较于需承担骑手配送成本与用户补贴的到家业务,到店业务靠佣金与营销服务收入,履约成本更低、利润潜力更高。发展到店业务有助于改善整体盈利水平,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形成“盈利反哺增长”的良性循环。
阿里推出到店团购并非“单点进攻”,而是串联高德、饿了么、阿里妈妈等业务的“生态协同战”,形成“内容引流-交易转化-基建支撑-营销复购”完整闭环,成为搅动本地生活市场的核心变量。
高德“扫街榜”是关键“内容入口”。淘宝闪购上线到店业务前10天,高德于9月10日推出该榜单并投入超10亿补贴,定位“地理位置+用户评价+优惠活动”结合体,覆盖全国超300城160万线下服务商家。与大众点评独立生态不同,高德扫街榜与淘宝闪购到店业务“无缝联动”:用户见高评分商家点击“团购”,可直接跳转淘宝闪购下单,核销时通过支付宝支付,全程在阿里生态内闭环,本质是数据与场景的深度打通。
饿了么地推团队是“地面基建”。作为阿里本地商家拓展核心力量,饿了么2025年6月启动大规模地推招聘,新增人员超1000人,承担商家入驻培训、核销设备铺设等落地工作。指导利用淘宝闪购流量工具推广,让阿里跳过从零搭建地推体系的阶段,快速实现试点城市商家全覆盖。
阿里妈妈联动赋予业务“长期增长潜力”。淘宝闪购到店业务上线恰逢阿里妈妈双11营销周期,今年双11阿里妈妈计划投入超30亿补贴,重点支持本地生活等全品类商家。到店商家可借阿里妈妈营销工具,在三端同步投放广告,将双11商品消费流量导入到店服务。
03
市场影响,本地生活格局生变
淘宝闪购入局到店团购,正重塑本地生活市场竞争逻辑——从“单一平台流量争夺”转向“生态协同能力较量”,这一变化深刻影响消费者、商家与行业格局。
对消费者而言,核心改变是“消费习惯重构”。此前用户需在美团、抖音等APP间切换完成“找店-看评价-下单”;阿里三端联动模式下,用户可在日常APP中自然触达到店服务:逛淘宝买餐饮券、导航订餐厅、付款领优惠。长远看,用户会逐渐习惯“单一生态内全场景消费”,改变多平台并存的心智。
对商家尤其是中小商户,阿里入局意味着“获客逻辑升级”。传统平台中,商家依赖单一平台流量,需支付高佣金、投大量推广资金;阿里“三端同步曝光”让商家一次性触达“购物、支付、出行”三类用户,且初期佣金较低。
更关键的是,阿里全域数据助商家“精准获客”——凭淘宝购物数据判断消费能力、借高德出行数据预测客流高峰,让套餐设计与营销更贴合需求。这种“全域流量+精准运营”模式,让中小商家摆脱对单一平台流量倾斜的依赖,获得更多生存空间。
对阿里而言,到店业务是“全域大消费平台”战略的关键拼图。阿里巴巴集团CFO徐宏提出“十万亿新型服务业电商”目标,核心是将线下服务业纳入阿里数字化体系。到店业务作为餐饮高频需求入口,能带动酒店、景区、休闲娱乐等低频高客单价业务接入,这种“高频带低频”逻辑,助阿里完善服务业电商品类布局,与美团、抖音形成差异化竞争。
对行业格局,阿里入局打破“美团vs抖音”二元平衡,推动竞争从“单点比拼”升级为“生态较量”。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5月后外卖市场呈“三分天下”格局,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外卖、美团分别占34.2%、33.5%、28.9%市场份额。
美团优势在地推与本地供应链,抖音在内容种草与用户新鲜感,阿里则在生态协同与全域数据。未来本地生活竞争核心不再是“补贴多少”,而是“整合场景、流量与服务的能力”——谁能实现“内容-交易-复购”闭环、降低用户与商家综合成本,谁就能占据主动。
写在最后
未来几周,随着国庆黄金周消费旺季到来,到店团购业务将迎来首个大考,上海、深圳、嘉兴的试点经验也将很快推广至全国50多个一二线城市。
本地生活市场竞争从未停歇:抖音到店业务快速发展,美团也已宣布重启大众点评品质外卖服务。淘宝闪购到店业务能否后来居上,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地“多端触达+场景融合”的生态优势,为商家与消费者创造独特价值。
登录 | 注册
高德扫街,阿里“成团”
淘宝将在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11,海外将补贴10亿
淘工厂&国货严选备战双11:五大权益激励厂商降本增效
迪卡侬天猫旗舰店接入淘宝闪购,208家店商品“分钟达”
阿里押宝到店团购,本地生活彻底变天
阿里终究还是跟美团杠上了
张铁
|发表文章7篇
|最近内容
阿里三端联动,搅动本地生活格局
2025-09-23 09:46
“鸭脖大王”陷入至暗时刻
2025-09-22 15:04
朴朴超市上线“朴朴厨房”:区域零售巨擘的跨界野望
2025-09-19 21:09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张铁
9月20日,淘宝闪购正式启动到店团购业务,首批覆盖上海、深圳、嘉兴三城核心商业区域,涵盖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餐饮品类。
这批团购商品同步上线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三大阿里流量端口,形成“一个供给,多端分发”布局,标志着阿里正式重返本地生活赛道,与美团、抖音展开竞争,并从即时配送到到店消费,全面进攻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01
三端联动的阿里到店
阿里巴巴切入到店团购的核心差异,并非追加业务板块,而是跳出美团、抖音依赖单一APP的流量逻辑,以生态协同构建新竞争维度。“三端联动”本质是对阿里体系内流量资产的深度盘活,而非入口简单叠加。
淘宝闪购、支付宝、高德的场景定位,恰好覆盖用户消费决策全链路,形成互补闭环。
淘宝闪购承载“逛买”场景流量沉淀,作为阿里即时零售核心载体,用户已养成“寻优惠、完成消费”的主动心智,为到店业务提供天然流量基础。
支付宝是支付闭环场景渗透,作为高频工具,能在交易后实现“即时转化”,如支付后推送同商圈到店优惠,关联支付行为与后续消费需求。
高德承担出行路径场景前置,用户导航至商圈、写字楼或景区时,POI信息会关联周边到店服务,提前完成“种草”。三者从“需求萌发-决策辅助-交易转化”形成完整链路,比单一入口更能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从时间窗口看,阿里选择9月下旬布局暗藏巧思:此时处于本地生活平台“淡季收尾期”,美团暑期补贴结束、抖音国庆营销未铺开,市场存在竞争空窗期。既可借淘宝闪购周末配送高峰流量势能,又能为国庆黄金周预留10天用户磨合期,避开头部平台直接补贴对抗。这种“错峰卡位”策略,既降低初期运营成本,也能在用户注意力集中节点快速建立认知。
商家供给搭建上,阿里以“快速筑壁垒”为逻辑:首批入驻的全国连锁品牌与区域龙头商家分工明确。连锁品牌凭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快速提升供给可信度与覆盖范围,保障三端用户稳定体验。
区域龙头商家深谙本地偏好,填补连锁品牌本地化需求空白,增强平台适配性。这种“标准化+本地化”组合,避免初期供给单一导致的用户流失,也为后续向更多城市扩张奠定基础。
02
从到家到到店,闪购业务的必然延伸
淘宝闪购从“到家”向“到店”拓展,并非随意扩张,而是基于商业效率与用户需求的战略升级,是即时零售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底层逻辑首在“流量与资源复用”。淘宝闪购此前积累的超百万到家商家中,70%以上拥有实体门店,这些商家已完成与阿里的数字化对接(商品上架、订单管理、用户运营等),切入到店业务仅需调整套餐与核销流程,无需重建数字化体系。“一套供应链服务两类场景”的模式,大幅降低商家接入成本,也让阿里省去从零搭建到店供给体系的时间与资金消耗,实现“供给端边际成本递减”。
用户基础为延伸提供关键支撑。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市场年度活跃消费者超10亿,为淘宝闪购提供广阔用户池,且淘宝闪购用户规模与订单量已达显著水平。更重要的是,阿里生态内淘宝、支付宝、高德等应用覆盖多生活场景,形成强协同效应,多App矩阵培养用户高频使用习惯,让“到家到到店”的转化无需跨越“APP切换”门槛,效率更高。
供给端扩张进一步强化延伸必然性。随着淘宝闪购增长,非餐饮类商家入驻加速,大量线下门店被引入线上。这些非餐商家让“到家+到店”场景闭环更完整:用户买生鲜、日用品后可能收到便利店到店自提推荐,用导航时能看到周边生活服务优惠。跨品类场景联动不仅提升用户使用频次,也让到店业务从单一餐饮拓展为多生活需求服务入口,增强用户留存。
从盈利逻辑看,到店业务是阿里优化本地生活利润结构的关键。相较于需承担骑手配送成本与用户补贴的到家业务,到店业务靠佣金与营销服务收入,履约成本更低、利润潜力更高。发展到店业务有助于改善整体盈利水平,为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形成“盈利反哺增长”的良性循环。
阿里推出到店团购并非“单点进攻”,而是串联高德、饿了么、阿里妈妈等业务的“生态协同战”,形成“内容引流-交易转化-基建支撑-营销复购”完整闭环,成为搅动本地生活市场的核心变量。
高德“扫街榜”是关键“内容入口”。淘宝闪购上线到店业务前10天,高德于9月10日推出该榜单并投入超10亿补贴,定位“地理位置+用户评价+优惠活动”结合体,覆盖全国超300城160万线下服务商家。与大众点评独立生态不同,高德扫街榜与淘宝闪购到店业务“无缝联动”:用户见高评分商家点击“团购”,可直接跳转淘宝闪购下单,核销时通过支付宝支付,全程在阿里生态内闭环,本质是数据与场景的深度打通。
饿了么地推团队是“地面基建”。作为阿里本地商家拓展核心力量,饿了么2025年6月启动大规模地推招聘,新增人员超1000人,承担商家入驻培训、核销设备铺设等落地工作。指导利用淘宝闪购流量工具推广,让阿里跳过从零搭建地推体系的阶段,快速实现试点城市商家全覆盖。
阿里妈妈联动赋予业务“长期增长潜力”。淘宝闪购到店业务上线恰逢阿里妈妈双11营销周期,今年双11阿里妈妈计划投入超30亿补贴,重点支持本地生活等全品类商家。到店商家可借阿里妈妈营销工具,在三端同步投放广告,将双11商品消费流量导入到店服务。
03
市场影响,本地生活格局生变
淘宝闪购入局到店团购,正重塑本地生活市场竞争逻辑——从“单一平台流量争夺”转向“生态协同能力较量”,这一变化深刻影响消费者、商家与行业格局。
对消费者而言,核心改变是“消费习惯重构”。此前用户需在美团、抖音等APP间切换完成“找店-看评价-下单”;阿里三端联动模式下,用户可在日常APP中自然触达到店服务:逛淘宝买餐饮券、导航订餐厅、付款领优惠。长远看,用户会逐渐习惯“单一生态内全场景消费”,改变多平台并存的心智。
对商家尤其是中小商户,阿里入局意味着“获客逻辑升级”。传统平台中,商家依赖单一平台流量,需支付高佣金、投大量推广资金;阿里“三端同步曝光”让商家一次性触达“购物、支付、出行”三类用户,且初期佣金较低。
更关键的是,阿里全域数据助商家“精准获客”——凭淘宝购物数据判断消费能力、借高德出行数据预测客流高峰,让套餐设计与营销更贴合需求。这种“全域流量+精准运营”模式,让中小商家摆脱对单一平台流量倾斜的依赖,获得更多生存空间。
对阿里而言,到店业务是“全域大消费平台”战略的关键拼图。阿里巴巴集团CFO徐宏提出“十万亿新型服务业电商”目标,核心是将线下服务业纳入阿里数字化体系。到店业务作为餐饮高频需求入口,能带动酒店、景区、休闲娱乐等低频高客单价业务接入,这种“高频带低频”逻辑,助阿里完善服务业电商品类布局,与美团、抖音形成差异化竞争。
对行业格局,阿里入局打破“美团vs抖音”二元平衡,推动竞争从“单点比拼”升级为“生态较量”。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5月后外卖市场呈“三分天下”格局,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外卖、美团分别占34.2%、33.5%、28.9%市场份额。
美团优势在地推与本地供应链,抖音在内容种草与用户新鲜感,阿里则在生态协同与全域数据。未来本地生活竞争核心不再是“补贴多少”,而是“整合场景、流量与服务的能力”——谁能实现“内容-交易-复购”闭环、降低用户与商家综合成本,谁就能占据主动。
写在最后
未来几周,随着国庆黄金周消费旺季到来,到店团购业务将迎来首个大考,上海、深圳、嘉兴的试点经验也将很快推广至全国50多个一二线城市。
本地生活市场竞争从未停歇:抖音到店业务快速发展,美团也已宣布重启大众点评品质外卖服务。淘宝闪购到店业务能否后来居上,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地“多端触达+场景融合”的生态优势,为商家与消费者创造独特价值。
登录 | 注册
高德扫街,阿里“成团”
淘宝将在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双11,海外将补贴10亿
淘工厂&国货严选备战双11:五大权益激励厂商降本增效
迪卡侬天猫旗舰店接入淘宝闪购,208家店商品“分钟达”
阿里押宝到店团购,本地生活彻底变天
阿里终究还是跟美团杠上了
张铁
|发表文章7篇
|最近内容
阿里三端联动,搅动本地生活格局
2025-09-23 09:46
“鸭脖大王”陷入至暗时刻
2025-09-22 15:04
朴朴超市上线“朴朴厨房”:区域零售巨擘的跨界野望
2025-09-19 21:09
更多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