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污降碳引领畜牧业绿色转型

经济日报

20小时前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

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构建低碳循环、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畜禽养殖仍面临较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反刍动物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以及粪污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构成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的新形势,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减污降碳技术,包括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和畜禽粪便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主要涉及饲料科学配制与粪污资源化利用两个关键环节。然而,受畜牧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水平有限以及设施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减污降碳技术采纳率整体偏低,成为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瓶颈。

当前,畜牧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阶段。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如何有效减少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生态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已成为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减污降碳不仅是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从以下方面发力。

加快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既有助于提升畜牧业整体发展效率,又可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具体来说,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畜牧业育种技术革新,加速畜禽优良性状的聚合,培育更优质的畜禽品种,全面提高综合生产效率;要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评估、趋势预测和数据核准,为总量控制和强化环境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提升养殖户对减污降碳及技术的认知水平。当前养殖户对减污降碳及技术的认知水平有限,提升养殖户认知水平是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前提。要广泛普及减污降碳知识和技术信息,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培训活动。构建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的服务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常态化、精准化的减污降碳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建立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技术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根据不同地域特征,设计差异化的技术推广方案;针对不同技术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构建多方协作的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基层服务+村集体参与”的协同推广格局。

鼓励低碳饲料研发。鼓励饲料企业研发低碳饲料产品既是满足养殖户实际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畜牧业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有力举措。建议制定低碳饲料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明确低碳饲料的定义、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研发低碳饲料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建立低碳饲料研发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并对通过认证的低碳饲料产品给予市场准入优先权。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让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鲜明底色。

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全面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构建低碳循环、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畜禽养殖仍面临较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其中,反刍动物肠道发酵产生的甲烷,以及粪污中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构成了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的新形势,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减污降碳技术,包括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和畜禽粪便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主要涉及饲料科学配制与粪污资源化利用两个关键环节。然而,受畜牧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不强、管理水平有限以及设施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减污降碳技术采纳率整体偏低,成为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面临的主要瓶颈。

当前,畜牧业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阶段。在保障畜产品稳定供给的同时,如何有效减少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生态效益与产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已成为加快畜牧业绿色转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减污降碳不仅是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从以下方面发力。

加快发展畜牧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既有助于提升畜牧业整体发展效率,又可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具体来说,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畜牧业育种技术革新,加速畜禽优良性状的聚合,培育更优质的畜禽品种,全面提高综合生产效率;要应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精准评估、趋势预测和数据核准,为总量控制和强化环境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提升养殖户对减污降碳及技术的认知水平。当前养殖户对减污降碳及技术的认知水平有限,提升养殖户认知水平是推动畜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前提。要广泛普及减污降碳知识和技术信息,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培训活动。构建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的服务网络,为养殖户提供常态化、精准化的减污降碳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建立和完善技术推广体系。要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和技术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根据不同地域特征,设计差异化的技术推广方案;针对不同技术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构建多方协作的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基层服务+村集体参与”的协同推广格局。

鼓励低碳饲料研发。鼓励饲料企业研发低碳饲料产品既是满足养殖户实际需要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畜牧业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的有力举措。建议制定低碳饲料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明确低碳饲料的定义、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研发低碳饲料的成本,提高其积极性;建立低碳饲料研发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并对通过认证的低碳饲料产品给予市场准入优先权。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