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资金年内净流入破万亿!AI仍是港股主线

券商中国

7小时前

恒生指数9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港股通年初至今获得了超过1万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有望创年度历史新高。

而随着ETF纳入互联互通,亦带动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下新高。中信证券研究所指出,港股今年上半年筑底企稳,业绩实现正增长,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南下资金净流入将创历史新高

恒生指数称,自2014年11月股票互联互通启动以来,内地投资者已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中的新势力。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单边)为608亿港元,相当于市场整体24.5%。截至9月12日,今年港股通资金净流入达到10729亿港元,比2024年全年还高33%,有望创下年度新高。

截至2025年8月,香港股票市场已经录得连续26个月的资金净流入。8月单月净流入达1122亿港元,居有记录以来第九。实际上,2025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月净流入前十,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其中,2025年8月15日的359亿港元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从内地投资者持仓来看,截至2025年9月12日,金融业仍为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的最大行业,比重为32%,资讯科技业及非必需性消费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20%及16%。年内医疗保健业升幅最大,由3%上升至7%,非必需性消费及资讯科技业的权重分别录得3个及2个百分点的升幅。

在资金持续流入、港股ETF交易扩容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南向交易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8亿港元,亦刷新历来半年度新高。截至9月12日,港股通合资格ETF的数目由启动时的5只,上升至目前的17只,其中,追踪科指的ETF数目达到5只,成为最受关注的指数。

港股筑底企稳,AI仍是主线

中信证券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港股2025上半年业绩筑底企稳,实现正增长,而净利润率及ROE维持阶段高位,经营效率稳健。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按照最新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统计,港股2025上半年业绩增速虽环比放缓,但仍维持正增长,营收与盈利增速分别录得1.9%与4.6%。

分行业来看,科技、医药与原材料高景气,支撑港股上半年业绩,非银行业与部分消费行业业绩也向好;但能源、公用事业、地产产业链与多数消费行业的业绩压力仍存。结合财报披露前后的业绩预期,港股业绩展望向好。

据中信证券测算,2025下半年港股的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预计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继续维持高景气的同时预期上修,部分上半年景气度低迷的板块如能源、必选消费等,也将在下半年迎来业绩反转。“在流动性驱动至今的港股牛市,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中信证券海外策略团队表示。

上周港股市场涨跌不一,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上涨3.82%、恒生科技上涨5.31%,AH溢价大幅收窄至119。大类行业涨多跌少,原材料、资讯科技板块领涨,医疗保健与能源业小幅下跌。招商证券策略团队指出,AI仍然是港股市场主线,港股互联网仍然有望成为最为受益方向。有色金属则受益于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和通胀预期提升的双重利好。

从基本面看,AI云业务保持高增速。二季度国内云厂商AI需求旺盛驱动收入加速增长,POE(中国民营企业)云服务收入增长4年来首次超过国有电信公司。自研芯片成为近期AI大厂新的催化,并且近期市场逐渐呈现“重模型、轻应用”的特征。从海外视角来看,博通、甲骨文财报验证了AI持续高景气,海外映射仍然存在。



恒生指数9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港股通年初至今获得了超过1万亿港元的资金净流入,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有望创年度历史新高。

而随着ETF纳入互联互通,亦带动南向交易ETF成交额创下新高。中信证券研究所指出,港股今年上半年筑底企稳,业绩实现正增长,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

南下资金净流入将创历史新高

恒生指数称,自2014年11月股票互联互通启动以来,内地投资者已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中的新势力。港交所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单边)为608亿港元,相当于市场整体24.5%。截至9月12日,今年港股通资金净流入达到10729亿港元,比2024年全年还高33%,有望创下年度新高。

截至2025年8月,香港股票市场已经录得连续26个月的资金净流入。8月单月净流入达1122亿港元,居有记录以来第九。实际上,2025年有6个月份跻身单月净流入前十,7个交易日位处单日净流入前十。其中,2025年8月15日的359亿港元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

从内地投资者持仓来看,截至2025年9月12日,金融业仍为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的最大行业,比重为32%,资讯科技业及非必需性消费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20%及16%。年内医疗保健业升幅最大,由3%上升至7%,非必需性消费及资讯科技业的权重分别录得3个及2个百分点的升幅。

在资金持续流入、港股ETF交易扩容的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南向交易ETF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8亿港元,亦刷新历来半年度新高。截至9月12日,港股通合资格ETF的数目由启动时的5只,上升至目前的17只,其中,追踪科指的ETF数目达到5只,成为最受关注的指数。

港股筑底企稳,AI仍是主线

中信证券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港股2025上半年业绩筑底企稳,实现正增长,而净利润率及ROE维持阶段高位,经营效率稳健。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按照最新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统计,港股2025上半年业绩增速虽环比放缓,但仍维持正增长,营收与盈利增速分别录得1.9%与4.6%。

分行业来看,科技、医药与原材料高景气,支撑港股上半年业绩,非银行业与部分消费行业业绩也向好;但能源、公用事业、地产产业链与多数消费行业的业绩压力仍存。结合财报披露前后的业绩预期,港股业绩展望向好。

据中信证券测算,2025下半年港股的业绩增速将迎来拐点,预计原材料、医疗保健与科技板块继续维持高景气的同时预期上修,部分上半年景气度低迷的板块如能源、必选消费等,也将在下半年迎来业绩反转。“在流动性驱动至今的港股牛市,基本面预期向好的板块或继续享有市场关注。”中信证券海外策略团队表示。

上周港股市场涨跌不一,主要指数中恒生指数上涨3.82%、恒生科技上涨5.31%,AH溢价大幅收窄至119。大类行业涨多跌少,原材料、资讯科技板块领涨,医疗保健与能源业小幅下跌。招商证券策略团队指出,AI仍然是港股市场主线,港股互联网仍然有望成为最为受益方向。有色金属则受益于降息带来的流动性宽松和通胀预期提升的双重利好。

从基本面看,AI云业务保持高增速。二季度国内云厂商AI需求旺盛驱动收入加速增长,POE(中国民营企业)云服务收入增长4年来首次超过国有电信公司。自研芯片成为近期AI大厂新的催化,并且近期市场逐渐呈现“重模型、轻应用”的特征。从海外视角来看,博通、甲骨文财报验证了AI持续高景气,海外映射仍然存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