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餐争议爆发!日供餐超50万份,供应商绿捷公司是什么来头?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9小时前

根据天眼查信息,绿捷实业一共注册了14家子公司,目前已有11家子公司已注销,存续状态下的子公司仅剩下了3家,分别是上海同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绿捷(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臻滋味食品有限公司,均由绿捷实业100%控股。

近期,上海学生餐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争议。

家长们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发声,对学生餐的质量表达了强烈不满,将矛头指向了主要供应商——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多方报道,绿捷公司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学生餐供应商,其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这一事件不仅关乎学生的饮食健康,也牵扯出背后复杂的资本关系和市场运作模式。那么,供应商绿捷公司是什么来头?凭什么获得了上海超500多所中小学的供餐机会?

学生餐争议爆发:异味菜品引发信任危机

近期,上海多所学校学生家长在社交媒体爆料,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存在异味,这道菜随后该菜品被紧急撤掉,学校补发饼干、面包作为替代。媒体向上海多所学校求证,学校老师表示确有其事。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据家长们描述,学生反映该菜品“有臭味”“吃到呕吐”,这与涉事企业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后回应的“虾仁中有细沙”大相径庭。这一明显的矛盾点,瞬间点燃了家长们的怒火,也引发了公众对学生餐质量的高度关注。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家长站出来,诉说自家孩子在学校用餐时遭遇的问题。有家长称孩子反映学校配餐没有营养、不好吃,油炸食品过多,还有一些速冻的鸡鸭肉,食材不够新鲜,色泽口感欠佳,甚至有“僵尸肉”“僵尸菜”的嫌疑。更有甚者,孩子在餐食中吃出过钢丝球碎屑、塑料残片、小石子等异物,食品加工环节的规范性令人质疑。

此前,家长们就通过12345等渠道多次反馈学生餐问题,但始终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此次学生餐争议全面爆发,公众对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整个学生餐供应体系的信任降至冰点。

有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食堂外包及送餐比例超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吃的是学校外部供应商提供的餐食。

校园餐关涉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今年7月份,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发布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指导。该《指南》还明确提出餐食加工过程必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餐食加工过程须上网公开等要求。

此次学生餐风波中涉及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却引发了家长们对学生餐的信任危机。

绿捷实业:看似强大的学生餐供应巨头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葛均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餐饮管理、食用农产品批发等多个领域。

来源:天眼查

根据天眼查信息,绿捷实业一共注册了14家子公司,目前已有11家子公司已注销,存续状态下的子公司仅剩下了3家,分别是上海同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绿捷(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臻滋味食品有限公司,均由绿捷实业100%控股。

来源:天眼查

上观新闻2024年1月14日转载“今日闵行”报道称,“作为一家主营学生营养午餐的团餐企业,绿捷20多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科学管控手段,形成了专业、完善、有效的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来确保学生营养餐‘安全、营养、美味’。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日供餐超过50万份。”

公司总部位于闵行区颛桥镇,拥有低温冷库、低温配送库、常温配送库,以及自有全程温控的冷链物流车队,宣称可提供仓库物流一站式服务。其还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如上海市名牌企业、上海市著名商标企业、中国团餐百强企业、全国商业质量奖获奖单位等,“绿捷食品”也获评全国中小学生营养餐领域代表品牌。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企业。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绿捷实业却存在诸多问题。企查查APP显示,该公司曾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在一些司法案例中,可看到其员工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曾派遣一位员工至某学校当保洁,在做了7天保洁后,又转为面点师,次日上岗就被压面机压伤。

此外,在此次学生餐争议事件中,绿捷实业面对家长的质疑和媒体的追问,回应模糊,未能有效平息众怒,其经营管理能力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遭到了广泛质疑。

背后资本浮现:与新希望等关联紧密

深入挖掘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背后的股权结构,会发现其与一些知名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绿捷公司的实控人、控股股东为香港的GreenExpressFoods,Limited。股权穿透显示,该香港公司受益所有人、董事长为陶煦。陶煦在农牧行业履历丰富,他是美国威斯康??学博?,曾任正大集团财务主管/总经理,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是前新希望六和总裁、董事,负责公司战略及内外资源的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陶煦目前在26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或高管职位,其中有多家与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集团有关联。比如广州六和饲料有限公司,这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陶煦原来是担任法定代表人,在2023年11月才退出,但至今担任董事职位;另外,陶煦还在武汉六和食品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该公司同样为刘永好旗下企业。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新希望集团与绿捷实业有直接的股权关联,但陶煦在创立上海绿捷之后,仍在刘永好的公司担任高管职位,这种关系难免引人遐想。

此外,绿捷实业的法定代表人葛均锋名下关联了一家上海易亨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而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为新希望集团控股的新希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绿捷实业的另一位高管董某宇,名下关联的金橡树投资控股(天津)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同样为刘永好。而新希望六和就是前中国大陆首富刘永好旗下的公司。

这些错综复杂的资本关联,使得新希望集团的身影在绿捷实业背后若隐若现,也让公众对绿捷实业的资本运作和背景产生了更多疑问。

从投资机构层面看,“厚生投资”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1月23日发布的文章中,称绿捷为“被投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GreenExpressFoods,Limited的董事包括王航、ALEXTIANLIZHANG、陈云仪。其中,王航为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同时兼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陈云仪为厚生投资执行董事。而绿捷实业的法定代表人葛均锋为上海厚生信新和合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的合伙人,出资比例为17.7%。

这一系列资本纽带,将绿捷实业与厚生投资以及新希望集团进一步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资本网络。

频繁中标遭质疑:背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在此次学生餐争议事件中,绿捷实业“频繁遭遇投诉,却屡屡中标”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认为其背后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天眼查显示,截至9月19日,绿捷公司共有180家招投标信息。今年8月,就中标了上海数二十多家中小学的食堂餐饮服务项目,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清华中学、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等。

来源:天眼查

其中,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发布的中标结果公告显示,餐饮服务项目的中标人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餐标准为学生午餐:AB套餐初中15元/份、小学13元/份;教工早餐:5元/份、教工午餐15元/份。合同一年一签,净利润5%。

例如,在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的食堂委托管理项目中,上海绿捷实业以231.56万元的价格中标。

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教职工供餐服务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中,上海绿捷在该项目的评审总得分为94.33分,中标(成交金额)为150万元,推荐理由为响应最充分,类似业绩最多,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对采购需求理解透彻,整体服务方案相对完整,人员配置合理且提供相应资质,菜单设计合理,食品安全保障较强,根据最终评审,得分最高。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们长期以来对其服务质量的投诉和不满,这种巨大反差让人们难以理解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家长们的反馈和个案陈情,与校园餐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之间,似乎未能建立起顺畅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

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评标过程应采用综合评分法,其评审因素的设定应当与投标人所提供货物服务的质量相关,包括投标报价、技术或者服务水平、履约能力、售后服务等。

作为一个长年承接上海中小学校园餐项目的主要供应商,其服务水平究竟如何,历年来亲身体验其产品和服务的学生意见是否应当被纳入参考?按照家长群体的说法,他们对涉事公司校园餐问题的相关诉求曾多次通过正规渠道反馈,但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这些意见反馈到底是如何交办、调查、答复和办结的?到底要多少家长投诉,才有可能影响到一次关乎学生切身权益的招投标结果?

上海学生餐争议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其背后涉及供应商的经营管理、复杂的资本关联以及备受质疑的招投标机制。目前,上海市教委会已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但这一事件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公众思考,远不止于此。如何确保学生餐的质量和安全,如何让招投标过程更加透明公正,如何建立起家长、学校、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监督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事件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学生的饮食健康关乎未来,不容有丝毫懈怠和马虎。(《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根据天眼查信息,绿捷实业一共注册了14家子公司,目前已有11家子公司已注销,存续状态下的子公司仅剩下了3家,分别是上海同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绿捷(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臻滋味食品有限公司,均由绿捷实业100%控股。

近期,上海学生餐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争议。

家长们在社交媒体上纷纷发声,对学生餐的质量表达了强烈不满,将矛头指向了主要供应商——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多方报道,绿捷公司是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学生餐供应商,其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

这一事件不仅关乎学生的饮食健康,也牵扯出背后复杂的资本关系和市场运作模式。那么,供应商绿捷公司是什么来头?凭什么获得了上海超500多所中小学的供餐机会?

学生餐争议爆发:异味菜品引发信任危机

近期,上海多所学校学生家长在社交媒体爆料,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存在异味,这道菜随后该菜品被紧急撤掉,学校补发饼干、面包作为替代。媒体向上海多所学校求证,学校老师表示确有其事。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据家长们描述,学生反映该菜品“有臭味”“吃到呕吐”,这与涉事企业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之后回应的“虾仁中有细沙”大相径庭。这一明显的矛盾点,瞬间点燃了家长们的怒火,也引发了公众对学生餐质量的高度关注。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家长站出来,诉说自家孩子在学校用餐时遭遇的问题。有家长称孩子反映学校配餐没有营养、不好吃,油炸食品过多,还有一些速冻的鸡鸭肉,食材不够新鲜,色泽口感欠佳,甚至有“僵尸肉”“僵尸菜”的嫌疑。更有甚者,孩子在餐食中吃出过钢丝球碎屑、塑料残片、小石子等异物,食品加工环节的规范性令人质疑。

此前,家长们就通过12345等渠道多次反馈学生餐问题,但始终未得到实质性解决。此次学生餐争议全面爆发,公众对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整个学生餐供应体系的信任降至冰点。

有数据显示,全国中小学食堂外包及送餐比例超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吃的是学校外部供应商提供的餐食。

校园餐关涉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今年7月份,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发布了《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加工制作、备餐与配送、用餐服务、服务评价改进、应急处理等全链条,为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标准化指导。该《指南》还明确提出餐食加工过程必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餐食加工过程须上网公开等要求。

此次学生餐风波中涉及的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却引发了家长们对学生餐的信任危机。

绿捷实业:看似强大的学生餐供应巨头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葛均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餐饮管理、食用农产品批发等多个领域。

来源:天眼查

根据天眼查信息,绿捷实业一共注册了14家子公司,目前已有11家子公司已注销,存续状态下的子公司仅剩下了3家,分别是上海同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绿捷(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臻滋味食品有限公司,均由绿捷实业100%控股。

来源:天眼查

上观新闻2024年1月14日转载“今日闵行”报道称,“作为一家主营学生营养午餐的团餐企业,绿捷20多年来,通过全方位的科学管控手段,形成了专业、完善、有效的工作内容和管理制度,来确保学生营养餐‘安全、营养、美味’。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全市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日供餐超过50万份。”

公司总部位于闵行区颛桥镇,拥有低温冷库、低温配送库、常温配送库,以及自有全程温控的冷链物流车队,宣称可提供仓库物流一站式服务。其还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如上海市名牌企业、上海市著名商标企业、中国团餐百强企业、全国商业质量奖获奖单位等,“绿捷食品”也获评全国中小学生营养餐领域代表品牌。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企业。

然而,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绿捷实业却存在诸多问题。企查查APP显示,该公司曾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在一些司法案例中,可看到其员工工作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曾派遣一位员工至某学校当保洁,在做了7天保洁后,又转为面点师,次日上岗就被压面机压伤。

此外,在此次学生餐争议事件中,绿捷实业面对家长的质疑和媒体的追问,回应模糊,未能有效平息众怒,其经营管理能力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遭到了广泛质疑。

背后资本浮现:与新希望等关联紧密

深入挖掘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背后的股权结构,会发现其与一些知名企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绿捷公司的实控人、控股股东为香港的GreenExpressFoods,Limited。股权穿透显示,该香港公司受益所有人、董事长为陶煦。陶煦在农牧行业履历丰富,他是美国威斯康??学博?,曾任正大集团财务主管/总经理,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是前新希望六和总裁、董事,负责公司战略及内外资源的整合。

公开资料显示,陶煦目前在26家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或高管职位,其中有多家与刘永好旗下的新希望集团有关联。比如广州六和饲料有限公司,这是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公司,陶煦原来是担任法定代表人,在2023年11月才退出,但至今担任董事职位;另外,陶煦还在武汉六和食品有限公司担任董事,该公司同样为刘永好旗下企业。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新希望集团与绿捷实业有直接的股权关联,但陶煦在创立上海绿捷之后,仍在刘永好的公司担任高管职位,这种关系难免引人遐想。

此外,绿捷实业的法定代表人葛均锋名下关联了一家上海易亨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而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为新希望集团控股的新希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绿捷实业的另一位高管董某宇,名下关联的金橡树投资控股(天津)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同样为刘永好。而新希望六和就是前中国大陆首富刘永好旗下的公司。

这些错综复杂的资本关联,使得新希望集团的身影在绿捷实业背后若隐若现,也让公众对绿捷实业的资本运作和背景产生了更多疑问。

从投资机构层面看,“厚生投资”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1月23日发布的文章中,称绿捷为“被投企业”。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GreenExpressFoods,Limited的董事包括王航、ALEXTIANLIZHANG、陈云仪。其中,王航为厚生投资创始合伙人,同时兼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陈云仪为厚生投资执行董事。而绿捷实业的法定代表人葛均锋为上海厚生信新和合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的合伙人,出资比例为17.7%。

这一系列资本纽带,将绿捷实业与厚生投资以及新希望集团进一步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资本网络。

频繁中标遭质疑:背后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在此次学生餐争议事件中,绿捷实业“频繁遭遇投诉,却屡屡中标”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认为其背后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天眼查显示,截至9月19日,绿捷公司共有180家招投标信息。今年8月,就中标了上海数二十多家中小学的食堂餐饮服务项目,包括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市位育中学、上海市清华中学、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等。

来源:天眼查

其中,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发布的中标结果公告显示,餐饮服务项目的中标人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餐标准为学生午餐:AB套餐初中15元/份、小学13元/份;教工早餐:5元/份、教工午餐15元/份。合同一年一签,净利润5%。

例如,在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的食堂委托管理项目中,上海绿捷实业以231.56万元的价格中标。

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教职工供餐服务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中,上海绿捷在该项目的评审总得分为94.33分,中标(成交金额)为150万元,推荐理由为响应最充分,类似业绩最多,企业综合实力较强,对采购需求理解透彻,整体服务方案相对完整,人员配置合理且提供相应资质,菜单设计合理,食品安全保障较强,根据最终评审,得分最高。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们长期以来对其服务质量的投诉和不满,这种巨大反差让人们难以理解评标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家长们的反馈和个案陈情,与校园餐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之间,似乎未能建立起顺畅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

财政部《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评标过程应采用综合评分法,其评审因素的设定应当与投标人所提供货物服务的质量相关,包括投标报价、技术或者服务水平、履约能力、售后服务等。

作为一个长年承接上海中小学校园餐项目的主要供应商,其服务水平究竟如何,历年来亲身体验其产品和服务的学生意见是否应当被纳入参考?按照家长群体的说法,他们对涉事公司校园餐问题的相关诉求曾多次通过正规渠道反馈,但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这些意见反馈到底是如何交办、调查、答复和办结的?到底要多少家长投诉,才有可能影响到一次关乎学生切身权益的招投标结果?

上海学生餐争议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其背后涉及供应商的经营管理、复杂的资本关联以及备受质疑的招投标机制。目前,上海市教委会已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

但这一事件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公众思考,远不止于此。如何确保学生餐的质量和安全,如何让招投标过程更加透明公正,如何建立起家长、学校、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沟通与监督机制,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事件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学生的饮食健康关乎未来,不容有丝毫懈怠和马虎。(《理财周刊-财事汇》出品)

免责声明:文章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