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霜雪,待芳菲——2025年下半年化工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东方金诚

5小时前

2025年上半年,因供大于求,国内先进产能释放、进口煤量维持高位,而火电产量、水泥产量、钢材产量等主流消费行业需求下降,煤炭价格先抑后扬再震荡,整体呈下降趋势;预计下半年,煤炭整体供需失衡格局未变,国内产能释放、进口煤补充及新能源替代等中长期压力犹存,煤炭价格将延续区间震荡态势,价格中枢较上半年略有下移。

报告正文如下

止“卷”蓄力 拓新机

供给端产能供给两极分化,投产周期接近尾声,“反内卷”背景下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

2019~2024年,炼化一体化、行业龙头扩产增产、原料多元化等背景下,我国化工行业产能持续扩张,部分子行业面临产能扩张过快、产线开工负荷率不足、行业内卷加剧、盈利空间压缩的局面。而在高端产品方面,例如POE膜、芳纶、碳纤维等领域,对进口产品依赖度较高。2024年2季度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同比下降态势,投产周期接近尾声。2025年,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制度规则、方法路径上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

需求端,地产、工业、消费指标慢修复,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存。

2025年上半年国内需求呈现不同领域分化态势,地产需求持续低迷,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工业需求结构分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6.4%,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9.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量高增,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加17.3%;消费需求稳健增长,社零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加5.0%,服务零售额增速超商品零售,以旧换新带动大宗消费品热销,升级类、新型及绿色消费亮眼,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存,外需冲击下,稳内需政策陆续出台,内需有望稳步恢复。

归元沉潜 逆风行

扩产能到调结构,新材料扬帆启航。

从2019年起,化工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呈上升态势。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未来对于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可降解生物材料、光刻胶、先进陶瓷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一揽子政策在路上,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同时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 “稳股市、稳楼市” 纳入政策 “工具箱”,通过7大行动、30条举措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部署提振消费。新质生产力方面,未来对于环保、能源效率、用车成本降低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航天领域,近年我国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商业航天飞速发展。此外,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

原油、矿产价格下行明显,成本端影响减轻。

2025 年上半年,原油价格走势整体呈现宽幅震荡下行态势,预计下半年,原油价格在宏观经济压力、OPEC +增产落地且超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多空交织影响下,大概率延续震荡下行走势,主流波动区间或进一步下移。

2025年上半年,因供大于求,国内先进产能释放、进口煤量维持高位,而火电产量、水泥产量、钢材产量等主流消费行业需求下降,煤炭价格先抑后扬再震荡,整体呈下降趋势;预计下半年,煤炭整体供需失衡格局未变,国内产能释放、进口煤补充及新能源替代等中长期压力犹存,煤炭价格将延续区间震荡态势,价格中枢较上半年略有下移。整体来看,原油、矿产等原料价格中枢震荡下移,成本端对化工品盈利的影响减轻。

炼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24年,四部委联合印发《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推动老旧装置淘汰更新。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在政策端推动下,未来国内炼化产能有望维持在10亿吨以内,供给端逐步稳定。聚烯烃需求与社零消费保持较高关联性,受益于下游装置产能扩张,芳烃板块需求有望修复,具备一体化、规模化、高端化的炼化企业在行业景气回暖背景下有望推动盈利修复,同时新兴领域需求将助力需求修复。

2025年上半年,“供强需弱”拖累化纤企业盈利。

一季度,原油价格震荡下行,成本降低有助于化纤企业盈利修复;二季度,在供需失衡、成本管控难度增加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整体盈利压力显著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化纤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1%。“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供给端行业整体产能投产增速放缓,新增产能多集中于行业头部企业;长期来看,随着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化纤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抬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煤炭价格走弱,成本优势支撑煤化工企业利润空间,但子领域需求差异导致价差分化。

受益于煤炭价格下行,成本管控佳、产品结构优的企业盈利改善,但部分企业因下游工业需求低迷,产品价格跌幅超成本降幅,盈利仍承压。展望下半年,头部企业可通过提效、调结构消化压力,有望延续向好。长期来看,精细化管理、新技术将积蓄煤化工企业成长新动能。

需求承压,供给不强,氯碱企业盈利欠佳。

氯碱产品有纯碱、烧碱和聚氯乙烯。纯碱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压力较大,需求端光伏玻璃行业持续亏损产能增长或放缓,供需承压导致纯碱行业利润仍承压,低成本的工艺或将更具有竞争力。烧碱方面,需求渐稳,能耗控制趋严,叠加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新增产能投放进程或将放缓,落后产能逐步退出,行业景气度或将修复。聚氯乙烯方面,房地产景气度仍不高,2025年PVC需求恢复情况仍较弱,行业供给或将放缓,随着反内卷政策持续落地,供需格局有望向好。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2025年二季度以来,主要生产企业订单充足,行业库存持续下降,价格持续上涨,农药景气度上行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长期来看,农药终端需求具有一定刚性,环保政策趋严导致新增产能受限,资源成本、配套产业链将成为主要壁垒。同时,高效低毒的环保新型农药将受到青睐。

2025年上半年国内磷矿石维持高景气,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磷肥价格呈上涨趋势;国内钾肥厂商检修、进口钾肥总量有限,钾肥价格亮眼。

2025年上半年,磷肥、钾肥生产企业业绩向好。后续磷肥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保供稳价会议后钾肥价格将有所回落,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成本优势仍有望保持较好盈利。但尿素、复合肥等供给冲击较大,景气度仍偏低。

苦练内功 新锚点

长期视角下资源积累和产品附加值提升齐驱并进。

化工行业在长期发展中,一方面,需要增加资源积累。例如,金石资源集团拥有世界级稀缺资源、战略性、关键性矿种萤石,其拓展氟化工业务具有很强成本优势;湖北兴发拥有全国五大磷矿基地之一;合盛硅业新疆生产基地具有原料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与产品升级,将产品向终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增强“产、学、研”一体化能力,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新材料布局久久为功。

近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带动新材料需求增长。炼化龙头依托炼化原料,发展新能源所需“膜”类新材料;化纤龙头多以现有产品产业链延伸为主;涉“磷”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发展带动轻量化材料PEEK材料、MXD6材料、碳纤维等产业化加速。

信用可控 有分化

2025年上半年年,原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带动化工品价格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44635.90亿元,同比增长0.67%;利润总额1814.60亿元,同比下降11.10%,行业整体盈利承压。预计2025年下半年需求渐稳、期间费用管理提升背景下,化工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将逐渐修复,但全年净利润率水平或仍处于近年中低水平;同时,议价能力强的上、下游仍将对中游部分化工企业资金存在一定占用,资本支出放缓,盈利修复将成为自由现金流的主要支撑,并助力企业偿债能力的提升。长期来看,新兴领域需求将逐渐增长,“反内卷”持续推行将带动行业落后产能出清,行业供需格局向好,盈利将触底修复。

2025年上半年,化工企业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利差处于上游行业中上水平,高等级信用主体为主要的发行主体。2025年,预计随着盈利趋稳,行业整体偿债能力基本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背景下,资金面整体中性偏松,且到期债券以AAA和AA+高信用等级客户为主,行业系统性风险可控。

本文作者 | 工商企业部  宋馨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与此相关的一切权利。建议各机构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避免对上述内容进行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引用或任何形式的传播。

本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由资料提供方 /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已对该等资料进行合理审慎核查,但此过程不构成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的任何形式保证。

鉴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需提醒您:评级预测及基于此的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东方金诚保留对相关内容随时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报告仅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不构成任何决策结论或建议。建议投资者审慎使用报告内容,自行承担投资行为及结果的责任,东方金诚不对此承担责任。

本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使用者按授权方式使用,引用时需注明来源且不得篡改、歪曲或进行类似修改。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请避免获取或使用本报告,东方金诚对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或非法使用等不当行为导致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2025年上半年,因供大于求,国内先进产能释放、进口煤量维持高位,而火电产量、水泥产量、钢材产量等主流消费行业需求下降,煤炭价格先抑后扬再震荡,整体呈下降趋势;预计下半年,煤炭整体供需失衡格局未变,国内产能释放、进口煤补充及新能源替代等中长期压力犹存,煤炭价格将延续区间震荡态势,价格中枢较上半年略有下移。

报告正文如下

止“卷”蓄力 拓新机

供给端产能供给两极分化,投产周期接近尾声,“反内卷”背景下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

2019~2024年,炼化一体化、行业龙头扩产增产、原料多元化等背景下,我国化工行业产能持续扩张,部分子行业面临产能扩张过快、产线开工负荷率不足、行业内卷加剧、盈利空间压缩的局面。而在高端产品方面,例如POE膜、芳纶、碳纤维等领域,对进口产品依赖度较高。2024年2季度以来,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呈同比下降态势,投产周期接近尾声。2025年,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制度规则、方法路径上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

需求端,地产、工业、消费指标慢修复,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存。

2025年上半年国内需求呈现不同领域分化态势,地产需求持续低迷,1~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工业需求结构分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6.4%,装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9.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量高增,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加17.3%;消费需求稳健增长,社零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加5.0%,服务零售额增速超商品零售,以旧换新带动大宗消费品热销,升级类、新型及绿色消费亮眼,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存,外需冲击下,稳内需政策陆续出台,内需有望稳步恢复。

归元沉潜 逆风行

扩产能到调结构,新材料扬帆启航。

从2019年起,化工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呈上升态势。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广再生材料使用。未来对于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超高纯稀土金属及化合物、可降解生物材料、光刻胶、先进陶瓷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一揽子政策在路上,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同时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 “稳股市、稳楼市” 纳入政策 “工具箱”,通过7大行动、30条举措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部署提振消费。新质生产力方面,未来对于环保、能源效率、用车成本降低的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航天领域,近年我国运载火箭、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商业航天飞速发展。此外,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

原油、矿产价格下行明显,成本端影响减轻。

2025 年上半年,原油价格走势整体呈现宽幅震荡下行态势,预计下半年,原油价格在宏观经济压力、OPEC +增产落地且超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等多空交织影响下,大概率延续震荡下行走势,主流波动区间或进一步下移。

2025年上半年,因供大于求,国内先进产能释放、进口煤量维持高位,而火电产量、水泥产量、钢材产量等主流消费行业需求下降,煤炭价格先抑后扬再震荡,整体呈下降趋势;预计下半年,煤炭整体供需失衡格局未变,国内产能释放、进口煤补充及新能源替代等中长期压力犹存,煤炭价格将延续区间震荡态势,价格中枢较上半年略有下移。整体来看,原油、矿产等原料价格中枢震荡下移,成本端对化工品盈利的影响减轻。

炼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24年,四部委联合印发《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推动老旧装置淘汰更新。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在政策端推动下,未来国内炼化产能有望维持在10亿吨以内,供给端逐步稳定。聚烯烃需求与社零消费保持较高关联性,受益于下游装置产能扩张,芳烃板块需求有望修复,具备一体化、规模化、高端化的炼化企业在行业景气回暖背景下有望推动盈利修复,同时新兴领域需求将助力需求修复。

2025年上半年,“供强需弱”拖累化纤企业盈利。

一季度,原油价格震荡下行,成本降低有助于化纤企业盈利修复;二季度,在供需失衡、成本管控难度增加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整体盈利压力显著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化纤行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1%。“反内卷”政策密集出台,供给端行业整体产能投产增速放缓,新增产能多集中于行业头部企业;长期来看,随着行业竞争格局持续优化,化纤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抬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煤炭价格走弱,成本优势支撑煤化工企业利润空间,但子领域需求差异导致价差分化。

受益于煤炭价格下行,成本管控佳、产品结构优的企业盈利改善,但部分企业因下游工业需求低迷,产品价格跌幅超成本降幅,盈利仍承压。展望下半年,头部企业可通过提效、调结构消化压力,有望延续向好。长期来看,精细化管理、新技术将积蓄煤化工企业成长新动能。

需求承压,供给不强,氯碱企业盈利欠佳。

氯碱产品有纯碱、烧碱和聚氯乙烯。纯碱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压力较大,需求端光伏玻璃行业持续亏损产能增长或放缓,供需承压导致纯碱行业利润仍承压,低成本的工艺或将更具有竞争力。烧碱方面,需求渐稳,能耗控制趋严,叠加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新增产能投放进程或将放缓,落后产能逐步退出,行业景气度或将修复。聚氯乙烯方面,房地产景气度仍不高,2025年PVC需求恢复情况仍较弱,行业供给或将放缓,随着反内卷政策持续落地,供需格局有望向好。

国家政策持续推动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2025年二季度以来,主要生产企业订单充足,行业库存持续下降,价格持续上涨,农药景气度上行有助于企业盈利改善。长期来看,农药终端需求具有一定刚性,环保政策趋严导致新增产能受限,资源成本、配套产业链将成为主要壁垒。同时,高效低毒的环保新型农药将受到青睐。

2025年上半年国内磷矿石维持高景气,产品价格维持高位,磷肥价格呈上涨趋势;国内钾肥厂商检修、进口钾肥总量有限,钾肥价格亮眼。

2025年上半年,磷肥、钾肥生产企业业绩向好。后续磷肥价格有望维持高位,保供稳价会议后钾肥价格将有所回落,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成本优势仍有望保持较好盈利。但尿素、复合肥等供给冲击较大,景气度仍偏低。

苦练内功 新锚点

长期视角下资源积累和产品附加值提升齐驱并进。

化工行业在长期发展中,一方面,需要增加资源积累。例如,金石资源集团拥有世界级稀缺资源、战略性、关键性矿种萤石,其拓展氟化工业务具有很强成本优势;湖北兴发拥有全国五大磷矿基地之一;合盛硅业新疆生产基地具有原料和资源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与产品升级,将产品向终端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增强“产、学、研”一体化能力,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新材料布局久久为功。

近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带动新材料需求增长。炼化龙头依托炼化原料,发展新能源所需“膜”类新材料;化纤龙头多以现有产品产业链延伸为主;涉“磷”企业依托资源优势构建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发展带动轻量化材料PEEK材料、MXD6材料、碳纤维等产业化加速。

信用可控 有分化

2025年上半年年,原油、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带动化工品价格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44635.90亿元,同比增长0.67%;利润总额1814.60亿元,同比下降11.10%,行业整体盈利承压。预计2025年下半年需求渐稳、期间费用管理提升背景下,化工行业企业盈利能力将逐渐修复,但全年净利润率水平或仍处于近年中低水平;同时,议价能力强的上、下游仍将对中游部分化工企业资金存在一定占用,资本支出放缓,盈利修复将成为自由现金流的主要支撑,并助力企业偿债能力的提升。长期来看,新兴领域需求将逐渐增长,“反内卷”持续推行将带动行业落后产能出清,行业供需格局向好,盈利将触底修复。

2025年上半年,化工企业信用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利差处于上游行业中上水平,高等级信用主体为主要的发行主体。2025年,预计随着盈利趋稳,行业整体偿债能力基本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背景下,资金面整体中性偏松,且到期债券以AAA和AA+高信用等级客户为主,行业系统性风险可控。

本文作者 | 工商企业部  宋馨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与此相关的一切权利。建议各机构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避免对上述内容进行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引用或任何形式的传播。

本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由资料提供方 /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已对该等资料进行合理审慎核查,但此过程不构成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的任何形式保证。

鉴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需提醒您:评级预测及基于此的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东方金诚保留对相关内容随时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报告仅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不构成任何决策结论或建议。建议投资者审慎使用报告内容,自行承担投资行为及结果的责任,东方金诚不对此承担责任。

本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使用者按授权方式使用,引用时需注明来源且不得篡改、歪曲或进行类似修改。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请避免获取或使用本报告,东方金诚对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或非法使用等不当行为导致的后果不承担责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