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丰收丨山西河曲红葱香飘万里助推乡村振兴

新华指数

9小时前

村里牵头成立河曲红葱产业协会,整合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各方优势,加强资源、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助推红葱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安排了山西农大专家专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红葱,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收获机械和专用肥料。

秋风掠过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九月的河曲,层叠梯田被一垄垄翠绿铺满。株株红葱挺立沃土,辛香四溢,迎来一年中最饱满的丰收季。它们扎根黄河拐弯的厚土,承载着这片土地的风霜与光阴,最终化作千家灶台上缭绕不绝的香气。

近年来,河曲县将红葱产业确立为“特”“优”农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与资源双向发力,推动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全县红葱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预计将收获红葱5万吨。这一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已然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金苗苗”、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4年,河曲县联合新华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新华·河曲红葱价格指数,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反映河曲红葱价格、供求关系等要素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为生产经营者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河曲红葱价格指数采集的是红葱的种植规模、收购价与市场需求,展示的是“风味与营养双优”的品质硬实力。

微信图片_20250912181131_65_317.jpg

特色产业“葱”实根基,乡村种出好日子

走进河曲县柏鹿泉村红葱种植基地,连片红葱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地除草施肥,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曾经,这个黄河岸边的偏僻村庄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生活拮据。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柏鹿泉村因地制宜发展红葱产业,实现美丽蜕变。

村支书贾瑞星介绍:“我们柏鹿泉村今年种植了2300多亩红葱,接近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二。红葱一直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我们村的红葱也早已名声在外。这几年村民基本上都通过种植红葱致富奔了小康。”

微信图片_20250912181126_61_317.jpg

村里牵头成立河曲红葱产业协会,整合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各方优势,加强资源、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助推红葱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安排了山西农大专家专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红葱,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收获机械和专用肥料。加上今年风调雨顺,红葱今年长势格外旺盛。

红葱真正让村民尝到了甜头。2024年,柏鹿泉村红葱销售收入500余万元,户均收入5万余元。依靠红葱产业,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20万元。

科技创新“葱”满希望,产业链延伸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长远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河曲县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显著提升红葱品质和产量。

莲心硒美农业开发公司是深加工领域的先行者。公司负责人尤金连表示:“我们不再只卖初级产品,已成功开发红葱段、葱油、葱酱及冻干葱粒等产品,极大延长了保质期,提升附加值,让河曲红葱走向更远市场。”

莲心硒美农业开发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构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种植端通过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带动2000余亩订单种植,惠及千余农户;加工端引进FD冻干技术,建成速冻库、低温库等设施,开发出红葱油、冻干葱花等21款高附加值产品。2024年,公司收购加工鲜红葱600余万公斤,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出口至瓦努阿图。

市场拓宽“葱”向未来,融入千亿速食赛道打造风味新引擎

为了让红葱卖个好价格,实现丰收即增收,河曲县带着深加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性食品供应链推介会、展销会、研讨会,对接多家知名大型餐饮企业,力争将“河曲红葱”品牌打响,走向全国市场。

在今年北京食链推介会上,河曲红葱酱罐头以其独特香气吸引众多目光。河曲县红葱产业协会理事长吕抒燃表示,河曲红葱历经三年生长周期,扎根北纬39度半干旱土壤,不仅是餐桌“提味神器”,更在方便速食粉类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当下,展现出成为核心配料的巨大潜力。

微信图片_20250917174700_144_19.jpg

当前的速食市场的发展,为红葱产业拓宽了销售渠道。消费者既追求便捷,又渴望地道口感,行业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风味战”。头部品牌纷纷通过升级配料体系,添加冻干蔬菜、引入地域特色香料、开发定制调味包。具有独特风味标识的天然香辛料,成为速食粉企业打造差异化的“秘密武器”。

河曲红葱以其“辛辣香气十足”“炒菜提味小炸弹”的特质,天然适配速食粉对“现制感”的追求。市场对地域特色香料的渴求,为河曲红葱提供了精准切入点,这既是行业趋势使然,也是其自身优势的必然延伸。

从夯实种植根基,到科技赋能加工,再到进军千亿级速食市场,河曲红葱产业正一步步“葱”向未来,为乡村振兴描绘出充满希望的画卷。(董慧欣)

村里牵头成立河曲红葱产业协会,整合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各方优势,加强资源、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助推红葱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安排了山西农大专家专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红葱,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收获机械和专用肥料。

秋风掠过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九月的河曲,层叠梯田被一垄垄翠绿铺满。株株红葱挺立沃土,辛香四溢,迎来一年中最饱满的丰收季。它们扎根黄河拐弯的厚土,承载着这片土地的风霜与光阴,最终化作千家灶台上缭绕不绝的香气。

近年来,河曲县将红葱产业确立为“特”“优”农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通过政策与资源双向发力,推动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全县红葱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预计将收获红葱5万吨。这一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已然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金苗苗”、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24年,河曲县联合新华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新华·河曲红葱价格指数,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反映河曲红葱价格、供求关系等要素的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为生产经营者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河曲红葱价格指数采集的是红葱的种植规模、收购价与市场需求,展示的是“风味与营养双优”的品质硬实力。

微信图片_20250912181131_65_317.jpg

特色产业“葱”实根基,乡村种出好日子

走进河曲县柏鹿泉村红葱种植基地,连片红葱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地除草施肥,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曾经,这个黄河岸边的偏僻村庄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生活拮据。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柏鹿泉村因地制宜发展红葱产业,实现美丽蜕变。

村支书贾瑞星介绍:“我们柏鹿泉村今年种植了2300多亩红葱,接近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二。红葱一直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我们村的红葱也早已名声在外。这几年村民基本上都通过种植红葱致富奔了小康。”

微信图片_20250912181126_61_317.jpg

村里牵头成立河曲红葱产业协会,整合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各方优势,加强资源、信息共享,“抱团发展”助推红葱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安排了山西农大专家专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红葱,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收获机械和专用肥料。加上今年风调雨顺,红葱今年长势格外旺盛。

红葱真正让村民尝到了甜头。2024年,柏鹿泉村红葱销售收入500余万元,户均收入5万余元。依靠红葱产业,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20万元。

科技创新“葱”满希望,产业链延伸激活发展新动能

产业长远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延伸。河曲县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显著提升红葱品质和产量。

莲心硒美农业开发公司是深加工领域的先行者。公司负责人尤金连表示:“我们不再只卖初级产品,已成功开发红葱段、葱油、葱酱及冻干葱粒等产品,极大延长了保质期,提升附加值,让河曲红葱走向更远市场。”

莲心硒美农业开发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构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种植端通过订单农业为农户提供统一供种、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带动2000余亩订单种植,惠及千余农户;加工端引进FD冻干技术,建成速冻库、低温库等设施,开发出红葱油、冻干葱花等21款高附加值产品。2024年,公司收购加工鲜红葱600余万公斤,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出口至瓦努阿图。

市场拓宽“葱”向未来,融入千亿速食赛道打造风味新引擎

为了让红葱卖个好价格,实现丰收即增收,河曲县带着深加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加全国性食品供应链推介会、展销会、研讨会,对接多家知名大型餐饮企业,力争将“河曲红葱”品牌打响,走向全国市场。

在今年北京食链推介会上,河曲红葱酱罐头以其独特香气吸引众多目光。河曲县红葱产业协会理事长吕抒燃表示,河曲红葱历经三年生长周期,扎根北纬39度半干旱土壤,不仅是餐桌“提味神器”,更在方便速食粉类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当下,展现出成为核心配料的巨大潜力。

微信图片_20250917174700_144_19.jpg

当前的速食市场的发展,为红葱产业拓宽了销售渠道。消费者既追求便捷,又渴望地道口感,行业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风味战”。头部品牌纷纷通过升级配料体系,添加冻干蔬菜、引入地域特色香料、开发定制调味包。具有独特风味标识的天然香辛料,成为速食粉企业打造差异化的“秘密武器”。

河曲红葱以其“辛辣香气十足”“炒菜提味小炸弹”的特质,天然适配速食粉对“现制感”的追求。市场对地域特色香料的渴求,为河曲红葱提供了精准切入点,这既是行业趋势使然,也是其自身优势的必然延伸。

从夯实种植根基,到科技赋能加工,再到进军千亿级速食市场,河曲红葱产业正一步步“葱”向未来,为乡村振兴描绘出充满希望的画卷。(董慧欣)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