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丰收丨运城苹果即将迎来丰收 果业全产业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新华指数

1天前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恒温保鲜果库1000余座,储藏能力达200万吨,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果品贮藏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

金秋时节,晋南大地果香四溢。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前滩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摘成熟的苹果准备出售,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作为全国果业大市,素有“中国北方百果园”之称的山西省运城市,也再一次迎来了果香氤氲的丰收好时节。从“种好果”到“卖好价”,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近年来运城苹果全产业链发展成效显著,优质优价行情特点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果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价格持续攀升

运城市地处北纬35度苹果生产“黄金带”,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是苹果最佳生态区。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季花期未遭遇倒春寒,夏季雨水适中,秋季光照充足,为苹果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根据新华指数研究院监测,今年运城早熟苹果嘎啦的价格维持在2元以上,其中“大卫嘎啦”价格在4元以上。

微信图片_20250917110134_400_48_副本.jpg

“这个季节,北方多数苹果还在枝头缓慢生长,我们果园却已红果累累、甜香弥漫。”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的郇阳果园负责人王海峰说。

独特的自然条件让运城的早熟嘎啦苹果比其他地方早上市10天左右,免套袋技术和采摘车的应用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嘎啦苹果果形周正、口感爽脆,诱人的全红效果使得苹果商品性好,与供应商盒马鲜生签订了订单后,价格也上去了。“可以说是量价齐升,不仅丰产还实现钱袋子丰收。”王海峰说。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推行早熟新品种,以“早”赢产业新机,新优品种凭借优良品质和市场需求,价格远高于传统品种,成为水果产业的新引擎和增收亮点。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智能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园内温湿度,在临猗县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园,科技元素随处可见。

“我们园区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0多项新技术。”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刘鹏表示,“通过科技赋能,果园用工大幅减少,优果率显著提高。”

微信图片_20250917110113_399_48_副本.jpg

近年来,运城市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果园”栽培模式,加快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集约生产方式转变、由果业大市向果业强市转变,全力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运城,“三新”果园已有200余个,总面积过万亩,因其挂果早、易管理、效益好,成为引领运城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标杆。

运城市还建立了苹果大数据中心,对全市果园实行数字化管理,通过扫码溯源,消费者可以查看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实现了“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运城市积极推进苹果精深加工,已开发出果品冻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酵素、果脯果泥等100余种系列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恒温保鲜果库1000余座,储藏能力达200万吨,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果品贮藏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

“一业带动百业兴”,包装、印刷、运输、餐饮、旅游、观光、文化等相关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进一步延长了苹果的产业链条,提升了果品附加值,促进了运城苹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在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中,“运城苹果”以73.2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九位,同时以46039.44万元的品牌收益稳居品牌收益榜第九位。

近年来,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南果”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对外贸易等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积极推进果业“绿色化、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融合化”发展,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运城苹果”品牌溢价能力。

全市现有苹果出口企业100余家,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5月,运城市共出口水果7.8万吨,同比增长21.5%,货值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

金秋的河东大地,丰收的喜悦在传递,发展的信心在凝聚。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正成为“河东”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幸福果”。(李新苗)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恒温保鲜果库1000余座,储藏能力达200万吨,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果品贮藏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

金秋时节,晋南大地果香四溢。在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前滩村,村民在果园里采摘成熟的苹果准备出售,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作为全国果业大市,素有“中国北方百果园”之称的山西省运城市,也再一次迎来了果香氤氲的丰收好时节。从“种好果”到“卖好价”,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近年来运城苹果全产业链发展成效显著,优质优价行情特点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果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

价格持续攀升

运城市地处北纬35度苹果生产“黄金带”,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是苹果最佳生态区。今年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季花期未遭遇倒春寒,夏季雨水适中,秋季光照充足,为苹果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根据新华指数研究院监测,今年运城早熟苹果嘎啦的价格维持在2元以上,其中“大卫嘎啦”价格在4元以上。

微信图片_20250917110134_400_48_副本.jpg

“这个季节,北方多数苹果还在枝头缓慢生长,我们果园却已红果累累、甜香弥漫。”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的郇阳果园负责人王海峰说。

独特的自然条件让运城的早熟嘎啦苹果比其他地方早上市10天左右,免套袋技术和采摘车的应用减少了劳动力成本,嘎啦苹果果形周正、口感爽脆,诱人的全红效果使得苹果商品性好,与供应商盒马鲜生签订了订单后,价格也上去了。“可以说是量价齐升,不仅丰产还实现钱袋子丰收。”王海峰说。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推行早熟新品种,以“早”赢产业新机,新优品种凭借优良品质和市场需求,价格远高于传统品种,成为水果产业的新引擎和增收亮点。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智能滴灌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浇水,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园内温湿度,在临猗县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园,科技元素随处可见。

“我们园区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0多项新技术。”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主任刘鹏表示,“通过科技赋能,果园用工大幅减少,优果率显著提高。”

微信图片_20250917110113_399_48_副本.jpg

近年来,运城市深化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果园”栽培模式,加快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集约生产方式转变、由果业大市向果业强市转变,全力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运城,“三新”果园已有200余个,总面积过万亩,因其挂果早、易管理、效益好,成为引领运城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标杆。

运城市还建立了苹果大数据中心,对全市果园实行数字化管理,通过扫码溯源,消费者可以查看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实现了“从果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运城市积极推进苹果精深加工,已开发出果品冻干、苹果酒、苹果醋、苹果酵素、果脯果泥等100余种系列产品。同时,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成恒温保鲜果库1000余座,储藏能力达200万吨,实现了苹果季产年销,已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果品贮藏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

“一业带动百业兴”,包装、印刷、运输、餐饮、旅游、观光、文化等相关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进一步延长了苹果的产业链条,提升了果品附加值,促进了运城苹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运城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在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中,“运城苹果”以73.2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第九位,同时以46039.44万元的品牌收益稳居品牌收益榜第九位。

近年来,运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南果”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对外贸易等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积极推进果业“绿色化、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融合化”发展,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运城苹果”品牌溢价能力。

全市现有苹果出口企业100余家,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5月,运城市共出口水果7.8万吨,同比增长21.5%,货值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

金秋的河东大地,丰收的喜悦在传递,发展的信心在凝聚。一颗颗红彤彤的苹果,正成为“河东”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幸福果”。(李新苗)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