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姚:监督推动蚕桑产业织就乡村振兴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4天前

大姚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室组地”联动、“蹲点式”调研等监督方式,紧盯蚕桑产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技术服务、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通过“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对账式”销号,将护航特色产业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监督事项。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去,云南省大姚县石羊镇土摆窝蚕茧收购站已排起长队,蚕农们一边有序排队交售蚕茧,一边交流栽桑养蚕心得。

“今年蚕茧价格稳,我这几袋蚕茧卖了3万多元呢!”石羊镇大中村委会李家庄小组蚕农王义恒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据了解,王义恒是石羊镇出了名的养蚕能手,这是他今年以来卖的第三季蚕茧。在大姚县,像王义恒一样发展蚕桑产业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的蚕农不在少数。

大姚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姚县不断培强壮大蚕桑产业,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蚕桑产业迅速成为该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24年,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8.9万亩,养蚕农户8098户,产茧2802吨,全年蚕茧销售收入17806万元。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大姚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室组地”联动、“蹲点式”调研等监督方式,紧盯蚕桑产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技术服务、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通过“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对账式”销号,将护航特色产业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监督事项。

“老乡,今年蚕茧收购市场平稳吗?价格波动大不大?补助资金有没有领到手?”在新街镇蚕茧收购点,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一边询问蚕农售茧情况,一边详细记录相关问题。

此前,大姚县纪委监委在石羊镇开展蚕桑产业监督调研时,不少群众向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反映,桑叶病虫害防控难,影响桑叶产量、质量和幼蚕成活率,加之政策落实不到位、技术跟进不及时,导致蚕茧质量不高,影响收购价格,挫伤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梳理问题清单,督促县农业农村局蚕桑站组织农技专家团队到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实操+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桑树病虫害问题;督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蚕茧收购市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维护全县蚕茧市场经营秩序。同时,督促涉桑乡镇在服务保障好群众利益的同时,及时将每一分补助资金都足额兑付到桑农手中。

为切实保障蚕农利益,大姚县纪委监委将蚕桑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监督内容,组建“纪检干部+行业专家+村民监督员”的专项监督组,从蚕种发放到蚕茧收购环节,对收购企业资质、收购价格公示、资金结算等情况开展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督促推动建立蚕苗质量验收、资金拨付公示等5项制度,堵塞监管漏洞。

监督推动下,该县以蚕桑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探索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元发展路径,培育蚕桑技术人才,研发桑叶茶、桑枝饲料、蚕桑枕、蚕丝被、桑葚酒等多种副产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织就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丝路”。

大姚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室组地”联动、“蹲点式”调研等监督方式,紧盯蚕桑产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技术服务、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通过“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对账式”销号,将护航特色产业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监督事项。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去,云南省大姚县石羊镇土摆窝蚕茧收购站已排起长队,蚕农们一边有序排队交售蚕茧,一边交流栽桑养蚕心得。

“今年蚕茧价格稳,我这几袋蚕茧卖了3万多元呢!”石羊镇大中村委会李家庄小组蚕农王义恒对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据了解,王义恒是石羊镇出了名的养蚕能手,这是他今年以来卖的第三季蚕茧。在大姚县,像王义恒一样发展蚕桑产业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的蚕农不在少数。

大姚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大姚县不断培强壮大蚕桑产业,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蚕桑产业迅速成为该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2024年,全县桑园种植面积达8.9万亩,养蚕农户8098户,产茧2802吨,全年蚕茧销售收入17806万元。

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大姚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采取“室组地”联动、“蹲点式”调研等监督方式,紧盯蚕桑产业政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技术服务、干部作风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监督,通过“台账式”管理、“清单式”推进、“对账式”销号,将护航特色产业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监督事项。

“老乡,今年蚕茧收购市场平稳吗?价格波动大不大?补助资金有没有领到手?”在新街镇蚕茧收购点,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一边询问蚕农售茧情况,一边详细记录相关问题。

此前,大姚县纪委监委在石羊镇开展蚕桑产业监督调研时,不少群众向前来走访的纪检监察干部反映,桑叶病虫害防控难,影响桑叶产量、质量和幼蚕成活率,加之政策落实不到位、技术跟进不及时,导致蚕茧质量不高,影响收购价格,挫伤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梳理问题清单,督促县农业农村局蚕桑站组织农技专家团队到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实操+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桑树病虫害问题;督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蚕茧收购市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维护全县蚕茧市场经营秩序。同时,督促涉桑乡镇在服务保障好群众利益的同时,及时将每一分补助资金都足额兑付到桑农手中。

为切实保障蚕农利益,大姚县纪委监委将蚕桑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监督内容,组建“纪检干部+行业专家+村民监督员”的专项监督组,从蚕种发放到蚕茧收购环节,对收购企业资质、收购价格公示、资金结算等情况开展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督促推动建立蚕苗质量验收、资金拨付公示等5项制度,堵塞监管漏洞。

监督推动下,该县以蚕桑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探索形成“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元发展路径,培育蚕桑技术人才,研发桑叶茶、桑枝饲料、蚕桑枕、蚕丝被、桑葚酒等多种副产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织就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丝路”。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