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仪陇县以托底性帮扶和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为抓手,在新政、铜鼓、土门等6个乡镇35个村实施38个蚕桑产业提升项目,涵盖基地建设、桑园改造、粮桑复合、品牌培育及蚕丝被加工车间配套等,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马鞍镇斑竹村,山坡上的桑树郁郁葱葱,满目翠绿。村集体经济一号蚕房内,村民正专注地搭建蚕架;另一边,水泥罐车轰鸣,工人正加紧施工配套道路。
马鞍镇斑竹村党支部书记饶又铭介绍:“我们利用帮扶资金新建村集体经济蚕棚4处,其中1处已经投入使用,预计9月份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后一年产鲜茧4000余公斤,带动一百多户人增产增收。”
今年4月,斑竹村以“党建+村集体经济”模式,规划桑园420余亩,投入300余万元修建4处蚕房,其中包含帮扶资金140余万元。目前已吸纳38名村民在桑园长期务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园区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马鞍镇斑竹村党支部书记饶又铭说:“下一步,我们将再新建桑园600余亩,蚕棚10处,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扩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助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
新政镇长里扁农村社区的语山39号蚕房里,一排排蚕架整齐排列,蚕宝宝忙着啃食桑叶,村民们则忙碌添撒。2024年,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靠帮扶资金,新建5处标准化蚕房,大幅提升了蚕茧产量,茧款年收入达912万元。
“我公司依托蚕桑产业集群项目,在2024年新建蚕房5处4000多平方米,配套省力化蚕台,提升养蚕效率40%,节约人工30%,增加蚕农年收入15000元左右。”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魏荣说道。
去年以来,仪陇县依托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和托底性帮扶项目,投入中央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蚕桑产业配套提升工程,在新镇、马鞍等乡镇新建桑园1000余亩,改造提升桑园10000余亩,新增养蚕大棚10处,蚕丝被加工车间2处。在全面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带动1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近千名蚕农增收,有力助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站工作人员刘瑞林表示:“去年,全县生产鲜茧3700余吨,蚕桑综合产值达10.89亿元。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丘区农业样板县’的建设目标,打基础、补短板、延链条,奋力推动仪陇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仪陇县以托底性帮扶和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为抓手,在新政、铜鼓、土门等6个乡镇35个村实施38个蚕桑产业提升项目,涵盖基地建设、桑园改造、粮桑复合、品牌培育及蚕丝被加工车间配套等,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马鞍镇斑竹村,山坡上的桑树郁郁葱葱,满目翠绿。村集体经济一号蚕房内,村民正专注地搭建蚕架;另一边,水泥罐车轰鸣,工人正加紧施工配套道路。
马鞍镇斑竹村党支部书记饶又铭介绍:“我们利用帮扶资金新建村集体经济蚕棚4处,其中1处已经投入使用,预计9月份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后一年产鲜茧4000余公斤,带动一百多户人增产增收。”
今年4月,斑竹村以“党建+村集体经济”模式,规划桑园420余亩,投入300余万元修建4处蚕房,其中包含帮扶资金140余万元。目前已吸纳38名村民在桑园长期务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园区效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马鞍镇斑竹村党支部书记饶又铭说:“下一步,我们将再新建桑园600余亩,蚕棚10处,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扩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助力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
新政镇长里扁农村社区的语山39号蚕房里,一排排蚕架整齐排列,蚕宝宝忙着啃食桑叶,村民们则忙碌添撒。2024年,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靠帮扶资金,新建5处标准化蚕房,大幅提升了蚕茧产量,茧款年收入达912万元。
“我公司依托蚕桑产业集群项目,在2024年新建蚕房5处4000多平方米,配套省力化蚕台,提升养蚕效率40%,节约人工30%,增加蚕农年收入15000元左右。”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魏荣说道。
去年以来,仪陇县依托川中北蚕桑产业集群和托底性帮扶项目,投入中央资金2000余万元实施蚕桑产业配套提升工程,在新镇、马鞍等乡镇新建桑园1000余亩,改造提升桑园10000余亩,新增养蚕大棚10处,蚕丝被加工车间2处。在全面提升生产能力的同时,带动1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近千名蚕农增收,有力助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特色产业站工作人员刘瑞林表示:“去年,全县生产鲜茧3700余吨,蚕桑综合产值达10.89亿元。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丘区农业样板县’的建设目标,打基础、补短板、延链条,奋力推动仪陇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