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美团,需要新的叙事。”
文 | 王子
出品 | 极新
疫情后的这几年,淘宝不太好过——每年砸出去的营销费用都在千亿以上,买流量、拉新客、做复购,钱没少花。
然而在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上,美团一度把优势拉开,抖音也穷追猛赶——把“吃喝玩乐”的消费场景直接搬进内容流里,美团传统的入口逻辑受到挑战。
直到蒋凡的回归,让阿里局面出现了拐点。这位曾经的淘天掌门人重新挂帅出征的突破口,是最直接的方式——外卖补贴。
对阿里来说,这不是单纯的补贴,而是把原本砸在外部投流的钱,转向生态内部,把子弹打在高频消费场景上——外卖+即时零售,成了用户增长的新入口。
箭在弦上,美团不得不应战。
而此前的美团又在团购退单风波中深陷泥潭,股价一度短线反弹3%。
这个时候抛出龙猫大模型,就像扔下一把火,让这场大战彻底燎原。
01 财报背后:美团利润几乎归零,阿里烧钱531亿强攻
8月末,阿里、美团、京东先后发布了2025年Q2财报。
乍一看,三家在营收上均交出了“增收”的答卷:阿里巴巴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京东营收3566.60亿元,同比增长22.4%;美团营收918.41亿元,同比增长11.7%。
然而,数字背后的真相却并不轻松。利润和投入的巨额消耗,让这场“外卖大战”比表面更激烈。
从财报来看,美团二季度的营收增速依然稳健,两位数的增长说明用户体量和订单规模依然坚挺。作为本地生活的核心入口,美团的基本盘并未被撕开口子。
但代价极为沉重。Q2美团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13.52亿元骤降至3.65亿元,缩水了30倍,非GAAP净利也从136.06亿元跌至14.93亿元,美团的钱包几乎被“烧钱大战”掏空。同时,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1.8%,达到225.19亿元,而这笔开支更多是被迫应战,而非主动扩张。
再叠加团购退单风波带来的口碑受损,美团的护城河看似稳固,但防守难度正在加大。
与美团相比,阿里的打法更像进攻。Q2营收同比仅增长2%,整体增速落后,但外卖与即时零售的战略投入极为突出:营销费用暴增至531.78亿元,同比增长62.6%,占营收比重从13.4%攀升到21.5%。而这种打法的后果,是利润的显著下滑——Q2非GAAP净利润335.10亿元,同比减少17.65%。
即便如此,阿里仍是三者中利润最高的一家,也意味着它在资金储备和战略耐力上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更关键的是,Q2财报只覆盖了4月至6月,而阿里的“外卖补贴战”真正发力是在7、8月。也就是说,财报里的数字,只是阿里攻势的序章。下一季财报,才会显露阿里投入的真正冲击力。
由此可见,险胜的美团,夜难眠。
单从Q2来看,美团在营收表现上依旧领先,似乎“险胜”一筹。但细看三方战绩:
美团守住了增长,险胜,但赢得不安稳
阿里增速放缓,却拥有更高的利润基数和更强的资金弹药;
京东虽不是核心玩家,但通过率先开启补贴战,成功搅动了市场格局。
风波又风波,“龙猫”千呼万唤始出来2025年9月1日,美团正式发布其首个自研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中文名“龙猫”)。
小红书上有关美团内部员工关于“美团大模型”的讨论,大家一致意见是“噱头”“费钱”。
尤其在美团的“团购风波”后,士气更显低沉。
于是,既出于对外卖激烈竞争的防御考量,也有寻求新增长点的主动出击,美团正式迈出了进军AI的第一步。
美团CEO王兴此前表态:“AI将颠覆所有行业,美团的策略是主动进攻而非被动防御” 。2023年底,美团全面拥抱华为昇腾推理卡。此后,美团干脆绕开英伟达体系,推出了自研的“龙猫”大模型。
实际上,美团已规划了“三层次”AI战略:AI赋能内部工作(AI at Work)、前台产品(AI in Products)、以及构建大型AI模型 。LongCat正是这一路径的体现:通过自研大模型,美团可以强化智能客服、商品推荐、商家运营等本地服务能力,为未来竞争增添“防御性盾牌”甚至新的利润增长点 。
图: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公开发言
美团官方分析称,“龙猫”采用创新的Mixture-of-Experts(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达5600亿,平均激活参数27亿 。
经测试,龙猫在速度上大幅领先主流开源模型:美团介绍其“快捷连接”架构让模型推理速度超过每秒100个token,理论上单token输出时延较DeepSeek-V3减半。实际测试也显示,在输出约100个token的场景下,除首token延迟外,龙猫的输出速率稳定在100 tokens/s以上 。
龙猫模型训练时并未使用普通英伟达GPU,而是依赖不便透露的“数万个加速卡”,并在官方技术报告中引入了“零计算专家”策略,减少对简单token的计算浪费以提升效率 。
图:LongCat-Flash 架构图
在性能表现上,龙猫在数学、编程和通用知识等基础能力稍逊于部分行业最佳开源大模型(如DeepSeek、Qwen3等),但其针对智能体任务的表现尤为突出。美团称,这是设计上要解决“大模型贵又慢”难题、向实用AI代理能力迈进的结果。
图:LongCat-Flash 的基准测试性能
目前,龙猫已提供网页版体验与联网检索功能,未来可能进一步开放深度推理功能。为鼓励生态参与,美团还推出“龙猫开发者计划”提供算力补贴,并对外提供低于市场价30%的企业版API 。
简单来说,龙猫的5600亿参数,普通用户未必关心。但如果它能把一次退单等待时间从2分钟缩短到20秒,那就直接决定了用户还愿不愿意下一单。
AI之争,归根到底不是算力的比拼,而是谁能在体验里“省下一分钟”。
02 加大外卖投入,因为WAIMAI有两个AI
图源自小红书博主:狗屁通绘画师
AI市场上,“小模型”浪潮正在兴起——开发者纷纷推出轻量级模型,用以追求更低成本和更快响应。小模型解决成本问题,大模型负责效率极限,这种“大小搭配”的模式正在成型,成为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的常态。
美团的打法正有此意味:龙猫虽是“巨无霸”级模型,但为的是在本地平台内快速调用、支持复杂多轮对话与工具调用,避免依赖外部API导致的时延与成本。高速推理能力和模块化专家架构使其在“派单调配”、“智能客服问答”等场景下能即时响应,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并加强对旗下骑手和商户资源的动态匹配。
可以说,未来的外卖、即时零售之争,或将围绕AI赋能效率展开:小模型Agent以其低成本、低延迟特质切入,快速部署到各业务线上;而阿里、京东则加码大模型基础设施,以算力和数据构建护城河。
有网友调侃:“江山代有模型出,各领风骚数十天。”
“龙猫”能不能帮美团扳回一城?下个季度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龙猫大模型上线——阿里偷家,美团没招了
“ 最近的美团,需要新的叙事。”
文 | 王子
出品 | 极新
疫情后的这几年,淘宝不太好过——每年砸出去的营销费用都在千亿以上,买流量、拉新客、做复购,钱没少花。
然而在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上,美团一度把优势拉开,抖音也穷追猛赶——把“吃喝玩乐”的消费场景直接搬进内容流里,美团传统的入口逻辑受到挑战。
直到蒋凡的回归,让阿里局面出现了拐点。这位曾经的淘天掌门人重新挂帅出征的突破口,是最直接的方式——外卖补贴。
对阿里来说,这不是单纯的补贴,而是把原本砸在外部投流的钱,转向生态内部,把子弹打在高频消费场景上——外卖+即时零售,成了用户增长的新入口。
箭在弦上,美团不得不应战。
而此前的美团又在团购退单风波中深陷泥潭,股价一度短线反弹3%。
这个时候抛出龙猫大模型,就像扔下一把火,让这场大战彻底燎原。
01 财报背后:美团利润几乎归零,阿里烧钱531亿强攻
8月末,阿里、美团、京东先后发布了2025年Q2财报。
乍一看,三家在营收上均交出了“增收”的答卷:阿里巴巴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京东营收3566.60亿元,同比增长22.4%;美团营收918.41亿元,同比增长11.7%。
然而,数字背后的真相却并不轻松。利润和投入的巨额消耗,让这场“外卖大战”比表面更激烈。
从财报来看,美团二季度的营收增速依然稳健,两位数的增长说明用户体量和订单规模依然坚挺。作为本地生活的核心入口,美团的基本盘并未被撕开口子。
但代价极为沉重。Q2美团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13.52亿元骤降至3.65亿元,缩水了30倍,非GAAP净利也从136.06亿元跌至14.93亿元,美团的钱包几乎被“烧钱大战”掏空。同时,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1.8%,达到225.19亿元,而这笔开支更多是被迫应战,而非主动扩张。
再叠加团购退单风波带来的口碑受损,美团的护城河看似稳固,但防守难度正在加大。
与美团相比,阿里的打法更像进攻。Q2营收同比仅增长2%,整体增速落后,但外卖与即时零售的战略投入极为突出:营销费用暴增至531.78亿元,同比增长62.6%,占营收比重从13.4%攀升到21.5%。而这种打法的后果,是利润的显著下滑——Q2非GAAP净利润335.10亿元,同比减少17.65%。
即便如此,阿里仍是三者中利润最高的一家,也意味着它在资金储备和战略耐力上有更大的腾挪空间。
更关键的是,Q2财报只覆盖了4月至6月,而阿里的“外卖补贴战”真正发力是在7、8月。也就是说,财报里的数字,只是阿里攻势的序章。下一季财报,才会显露阿里投入的真正冲击力。
由此可见,险胜的美团,夜难眠。
单从Q2来看,美团在营收表现上依旧领先,似乎“险胜”一筹。但细看三方战绩:
美团守住了增长,险胜,但赢得不安稳
阿里增速放缓,却拥有更高的利润基数和更强的资金弹药;
京东虽不是核心玩家,但通过率先开启补贴战,成功搅动了市场格局。
风波又风波,“龙猫”千呼万唤始出来2025年9月1日,美团正式发布其首个自研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中文名“龙猫”)。
小红书上有关美团内部员工关于“美团大模型”的讨论,大家一致意见是“噱头”“费钱”。
尤其在美团的“团购风波”后,士气更显低沉。
于是,既出于对外卖激烈竞争的防御考量,也有寻求新增长点的主动出击,美团正式迈出了进军AI的第一步。
美团CEO王兴此前表态:“AI将颠覆所有行业,美团的策略是主动进攻而非被动防御” 。2023年底,美团全面拥抱华为昇腾推理卡。此后,美团干脆绕开英伟达体系,推出了自研的“龙猫”大模型。
实际上,美团已规划了“三层次”AI战略:AI赋能内部工作(AI at Work)、前台产品(AI in Products)、以及构建大型AI模型 。LongCat正是这一路径的体现:通过自研大模型,美团可以强化智能客服、商品推荐、商家运营等本地服务能力,为未来竞争增添“防御性盾牌”甚至新的利润增长点 。
图: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公开发言
美团官方分析称,“龙猫”采用创新的Mixture-of-Experts(混合专家,MoE)架构,总参数量达5600亿,平均激活参数27亿 。
经测试,龙猫在速度上大幅领先主流开源模型:美团介绍其“快捷连接”架构让模型推理速度超过每秒100个token,理论上单token输出时延较DeepSeek-V3减半。实际测试也显示,在输出约100个token的场景下,除首token延迟外,龙猫的输出速率稳定在100 tokens/s以上 。
龙猫模型训练时并未使用普通英伟达GPU,而是依赖不便透露的“数万个加速卡”,并在官方技术报告中引入了“零计算专家”策略,减少对简单token的计算浪费以提升效率 。
图:LongCat-Flash 架构图
在性能表现上,龙猫在数学、编程和通用知识等基础能力稍逊于部分行业最佳开源大模型(如DeepSeek、Qwen3等),但其针对智能体任务的表现尤为突出。美团称,这是设计上要解决“大模型贵又慢”难题、向实用AI代理能力迈进的结果。
图:LongCat-Flash 的基准测试性能
目前,龙猫已提供网页版体验与联网检索功能,未来可能进一步开放深度推理功能。为鼓励生态参与,美团还推出“龙猫开发者计划”提供算力补贴,并对外提供低于市场价30%的企业版API 。
简单来说,龙猫的5600亿参数,普通用户未必关心。但如果它能把一次退单等待时间从2分钟缩短到20秒,那就直接决定了用户还愿不愿意下一单。
AI之争,归根到底不是算力的比拼,而是谁能在体验里“省下一分钟”。
02 加大外卖投入,因为WAIMAI有两个AI
图源自小红书博主:狗屁通绘画师
AI市场上,“小模型”浪潮正在兴起——开发者纷纷推出轻量级模型,用以追求更低成本和更快响应。小模型解决成本问题,大模型负责效率极限,这种“大小搭配”的模式正在成型,成为本地生活和即时零售的常态。
美团的打法正有此意味:龙猫虽是“巨无霸”级模型,但为的是在本地平台内快速调用、支持复杂多轮对话与工具调用,避免依赖外部API导致的时延与成本。高速推理能力和模块化专家架构使其在“派单调配”、“智能客服问答”等场景下能即时响应,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并加强对旗下骑手和商户资源的动态匹配。
可以说,未来的外卖、即时零售之争,或将围绕AI赋能效率展开:小模型Agent以其低成本、低延迟特质切入,快速部署到各业务线上;而阿里、京东则加码大模型基础设施,以算力和数据构建护城河。
有网友调侃:“江山代有模型出,各领风骚数十天。”
“龙猫”能不能帮美团扳回一城?下个季度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龙猫大模型上线——阿里偷家,美团没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