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熬夜更可怕的,是睡眠不规律!重磅综述揭示健康新杀手

医学论坛网

2周前

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在当今24/7不间断的社会环境中,睡眠不规律现象愈发普遍,其特征为日常睡眠模式的不一致性。这种睡眠模式的紊乱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对健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对睡眠健康研究的深入,睡眠不规律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之间的关联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睡眠不规律与这些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但目前仍存在诸多研究空白和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睡眠不规律评估方法,干预研究的稀缺,以及对潜在机制的不完全理解。

2025年8月,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Sleep Irregularity, Circadian Disrup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的综述,总结了当前流行病学、临床和机制研究的证据,以突出睡眠不规律在心血管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行为学和心理学途径。

内容概述

▌睡眠不规律与肥胖风险显著相关在MESA研究中,作者发现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SD)每增加1小时,个体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27%(95%CI:1.03–1.80)。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90分钟)患肥胖的风险比睡眠持续时间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30分钟)增加了80%(95%CI:1.28–2.52)。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肥胖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联可能通过影响食欲调节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和能量消耗来实现。此外,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个体在夜间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从而增加肥胖风险。这些发现为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提示通过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

▌睡眠不规律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在MESA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每增加1小时,个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7%(95%CI:0.97–1.65)。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90分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睡眠持续时间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30分钟)增加了40%(95%CI:1.18–1.65)。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昼夜节律的紊乱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压升高和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分泌,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睡眠不规律与糖尿病风险的复杂关联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90分钟)患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持续时间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30分钟)增加了32%(95%CI:1.10–1.57)。在“Hispanic Community Health Study/Study of Latinos”(HCHS/SOL)研究中,睡眠不规律指数(SRI)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在前瞻性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血糖调节异常,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如皮质醇和褪黑素)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睡眠不规律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负相关性在“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研究中,睡眠不规律(通过IS评估)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IS值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30%(95%CI:0.58–0.84)。在“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每增加1小时,个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36%(95%CI:1.03–1.80)。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脂肪分布异常、血压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睡眠不规律与全因死亡率的显著关联在MESA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每增加1小时,个体的全因死亡率增加39%(95%CI:0.45–0.83)。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不规律指数(SR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SRI值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的全因死亡率降低30%(95%CI:0.59–0.83)。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全因死亡率。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

总结

本综述综合分析了流行病学、临床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证据,明确指出睡眠不规律性是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的显著风险因素,其预测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睡眠时长等其他已广泛研究的睡眠因素。通过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本综述进一步确认了睡眠不规律性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及死亡率之间存在明确的时序关系,为因果关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潜在机制方面,昼夜节律的紊乱、炎症反应的加剧、饮食选择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压力和情绪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当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标准化的睡眠不规律性评估方法、干预性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潜在机制的不完整理解。未来研究需着重解决这些局限性,通过开发和验证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提高干预性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深入探索睡眠不规律性的潜在机制,为制定有效的临床和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改善全球人口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HUANG T. Sleep Irregularity, Circadian Disrup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J]. Circ Res, 2025;137(5):709-726. DOI: 10.1161/CIRCRESAHA.125.325613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在当今24/7不间断的社会环境中,睡眠不规律现象愈发普遍,其特征为日常睡眠模式的不一致性。这种睡眠模式的紊乱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对健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对睡眠健康研究的深入,睡眠不规律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包括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之间的关联逐渐受到关注。然而,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睡眠不规律与这些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但目前仍存在诸多研究空白和挑战。例如,缺乏标准化的睡眠不规律评估方法,干预研究的稀缺,以及对潜在机制的不完全理解。

2025年8月,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Sleep Irregularity, Circadian Disrup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的综述,总结了当前流行病学、临床和机制研究的证据,以突出睡眠不规律在心血管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学、行为学和心理学途径。

内容概述

▌睡眠不规律与肥胖风险显著相关在MESA研究中,作者发现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SD)每增加1小时,个体发生肥胖的风险增加27%(95%CI:1.03–1.80)。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90分钟)患肥胖的风险比睡眠持续时间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30分钟)增加了80%(95%CI:1.28–2.52)。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肥胖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联可能通过影响食欲调节激素(如瘦素和胃饥饿素)和能量消耗来实现。此外,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个体在夜间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从而增加肥胖风险。这些发现为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提示通过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

▌睡眠不规律独立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在MESA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每增加1小时,个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7%(95%CI:0.97–1.65)。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90分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睡眠持续时间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30分钟)增加了40%(95%CI:1.18–1.65)。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昼夜节律的紊乱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压升高和炎症反应加剧,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分泌,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睡眠不规律与糖尿病风险的复杂关联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90分钟)患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持续时间规律的个体(7天睡眠持续时间SD ≤30分钟)增加了32%(95%CI:1.10–1.57)。在“Hispanic Community Health Study/Study of Latinos”(HCHS/SOL)研究中,睡眠不规律指数(SRI)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关联在前瞻性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和血糖调节异常,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如皮质醇和褪黑素)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睡眠不规律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负相关性在“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研究中,睡眠不规律(通过IS评估)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IS值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降低30%(95%CI:0.58–0.84)。在“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每增加1小时,个体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36%(95%CI:1.03–1.80)。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代谢综合征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脂肪分布异常、血压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睡眠不规律与全因死亡率的显著关联在MESA研究中,睡眠持续时间的标准差每增加1小时,个体的全因死亡率增加39%(95%CI:0.45–0.83)。在“UK Biobank”研究中,睡眠不规律指数(SR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SRI值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的全因死亡率降低30%(95%CI:0.59–0.83)。这些结果表明,睡眠不规律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睡眠不规律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全因死亡率。此外,睡眠不规律还可能通过影响激素分泌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这些发现为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提示改善睡眠规律性可能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率。

总结

本综述综合分析了流行病学、临床和机制研究的最新证据,明确指出睡眠不规律性是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的显著风险因素,其预测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睡眠时长等其他已广泛研究的睡眠因素。通过多项大型前瞻性研究,本综述进一步确认了睡眠不规律性与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及死亡率之间存在明确的时序关系,为因果关系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潜在机制方面,昼夜节律的紊乱、炎症反应的加剧、饮食选择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以及压力和情绪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然而,当前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标准化的睡眠不规律性评估方法、干预性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潜在机制的不完整理解。未来研究需着重解决这些局限性,通过开发和验证标准化的评估工具,提高干预性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深入探索睡眠不规律性的潜在机制,为制定有效的临床和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风险,改善全球人口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HUANG T. Sleep Irregularity, Circadian Disruption,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J]. Circ Res, 2025;137(5):709-726. DOI: 10.1161/CIRCRESAHA.125.325613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