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纶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领跑产业用纺织品水刺非织造布领域

廊坊新闻

2周前

目前,他们在高铁用水刺材料、高端乘用车内饰材料等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领先,拥有21项专利,主持或参与制定11项行业标准,2项产品获“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认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先后获得“河北省水刺非织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廊坊市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

从面膜基材到汽车、高铁内饰,多年来,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耕产业用纺织品水刺非织造布领域,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进企业,看他们如何以技术创新领跑行业的发展。

记者王阳:大家现在看到我手里拿的是一张平平无奇的布,其实它的学名叫水刺非织造布,它是由这样的纤维进行提前开松,然后呢,再通过机器进行梳理成网,再用0.12毫米,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头发丝粗细的高压水针进行水刺缠结而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主要用于面膜、湿巾和洗脸巾等等。

记者手中拿着的这块布,是东纶科技研发的卫生用竹炭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作为面膜生产的基础材料看着普通,背后却藏着大门道,它的均匀度、吸水倍率、功能性以及力学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性填补市场空白,破解了国外对备长炭纤维的垄断问题,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欧莱雅、膜法世家、御泥坊等一线美容品牌,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兼研发部部长田慧:联合河北省最大黏胶生产企业唐山三友,还有亚洲最大的面膜制造企业诺斯贝尔,我们三家,相当于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终端的话,我们累计销售面膜膜片已经达到了20亿片。

2018年,为适应市场新的消费需求,东纶科技又启动“超柔软细旦面膜”技术开发,并在2020年实现量产。这款产品将纤维直径细化到0.67至1.1微米,远超行业内常规的1.67微米标准,让面膜的贴肤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兼研发部部长田慧:对于贴肤性来说,达到一个非常贴肤、超贴肤的状态。目前已经成功运用到欧莱雅、理肤泉、奕沃这些一线的品牌上面。目前的规模,也是一年可以达到2亿片。

水刺非织造布领域,绝大部分企业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高性能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由跨国公司主导。为破解行业发展困境,东纶科技将创新作为破局的关键,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并推行“全员研发”模式,让生产技术人员、车间主任、营销人员共同参与项目攻关,不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并在行业内始终领先。

记者王阳:作为产业用水刺非织造材料领域的佼佼者,东纶科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我身后呢就是东纶科技的实验室,现在呢,科研人员正在对新款的水刺非织造材料性能进行测试,产品用于市场之后,将主要用于高端的卫生材料和汽车内饰领域,也是该公司今年开拓市场的拳头产品。

深耕水刺非织造布行业27年,东纶科技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强软件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他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占企业年产值的5%以上;230名员工中,70多名是科研技术人员。软件强了硬件也不能差,他们引进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并有针对性地改造设备,锲而不舍地改进工艺,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生:东纶科技从1998年引进第一条生产线,现在已经拥有六条生产线,从不同幅宽、不同设备组合,我们建立了一套水刺行业几乎是全品类的产品生产线,同时我们也拥有一条在国内企业当中,唯一一条全进口的实验生产线。

让一张布从“平平无奇”到“行业标杆”,正是东纶科技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突破的生动写实。如今,依托持续创新,他们的业务版图已经从卫生材料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自主研发的预氧丝水刺非织造材料应用于“复兴号”高铁防寒保温,填补了国内空白;汽车用高伸长、高克重水刺非织造材料替代德国进口,供应奥迪、沃尔沃等汽车品牌并出口欧洲。目前,他们在高铁用水刺材料、高端乘用车内饰材料等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领先,拥有21项专利,主持或参与制定11项行业标准,2项产品获“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认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先后获得“河北省水刺非织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廊坊市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生:我们今后要继续保持5%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确保科研经费到位。在人才体系方面,我们持续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形成老中青多专科人才梯队建设。我们同时要与河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加强深入合作,持续关注国内外先进、前沿技术,为东纶公司未来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

目前,他们在高铁用水刺材料、高端乘用车内饰材料等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领先,拥有21项专利,主持或参与制定11项行业标准,2项产品获“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认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先后获得“河北省水刺非织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廊坊市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

从面膜基材到汽车、高铁内饰,多年来,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耕产业用纺织品水刺非织造布领域,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进企业,看他们如何以技术创新领跑行业的发展。

记者王阳:大家现在看到我手里拿的是一张平平无奇的布,其实它的学名叫水刺非织造布,它是由这样的纤维进行提前开松,然后呢,再通过机器进行梳理成网,再用0.12毫米,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头发丝粗细的高压水针进行水刺缠结而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主要用于面膜、湿巾和洗脸巾等等。

记者手中拿着的这块布,是东纶科技研发的卫生用竹炭纤维水刺非织造材料,作为面膜生产的基础材料看着普通,背后却藏着大门道,它的均匀度、吸水倍率、功能性以及力学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造性填补市场空白,破解了国外对备长炭纤维的垄断问题,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欧莱雅、膜法世家、御泥坊等一线美容品牌,国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兼研发部部长田慧:联合河北省最大黏胶生产企业唐山三友,还有亚洲最大的面膜制造企业诺斯贝尔,我们三家,相当于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开发。终端的话,我们累计销售面膜膜片已经达到了20亿片。

2018年,为适应市场新的消费需求,东纶科技又启动“超柔软细旦面膜”技术开发,并在2020年实现量产。这款产品将纤维直径细化到0.67至1.1微米,远超行业内常规的1.67微米标准,让面膜的贴肤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兼研发部部长田慧:对于贴肤性来说,达到一个非常贴肤、超贴肤的状态。目前已经成功运用到欧莱雅、理肤泉、奕沃这些一线的品牌上面。目前的规模,也是一年可以达到2亿片。

水刺非织造布领域,绝大部分企业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高性能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或由跨国公司主导。为破解行业发展困境,东纶科技将创新作为破局的关键,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并推行“全员研发”模式,让生产技术人员、车间主任、营销人员共同参与项目攻关,不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并在行业内始终领先。

记者王阳:作为产业用水刺非织造材料领域的佼佼者,东纶科技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我身后呢就是东纶科技的实验室,现在呢,科研人员正在对新款的水刺非织造材料性能进行测试,产品用于市场之后,将主要用于高端的卫生材料和汽车内饰领域,也是该公司今年开拓市场的拳头产品。

深耕水刺非织造布行业27年,东纶科技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强软件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他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占企业年产值的5%以上;230名员工中,70多名是科研技术人员。软件强了硬件也不能差,他们引进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线,并有针对性地改造设备,锲而不舍地改进工艺,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生:东纶科技从1998年引进第一条生产线,现在已经拥有六条生产线,从不同幅宽、不同设备组合,我们建立了一套水刺行业几乎是全品类的产品生产线,同时我们也拥有一条在国内企业当中,唯一一条全进口的实验生产线。

让一张布从“平平无奇”到“行业标杆”,正是东纶科技多年来始终坚持技术突破的生动写实。如今,依托持续创新,他们的业务版图已经从卫生材料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自主研发的预氧丝水刺非织造材料应用于“复兴号”高铁防寒保温,填补了国内空白;汽车用高伸长、高克重水刺非织造材料替代德国进口,供应奥迪、沃尔沃等汽车品牌并出口欧洲。目前,他们在高铁用水刺材料、高端乘用车内饰材料等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领先,拥有21项专利,主持或参与制定11项行业标准,2项产品获“填补国内空白产品认证”,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纤维基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试验基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先后获得“河北省水刺非织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廊坊市工业设计中心”等荣誉。

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生:我们今后要继续保持5%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确保科研经费到位。在人才体系方面,我们持续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形成老中青多专科人才梯队建设。我们同时要与河北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加强深入合作,持续关注国内外先进、前沿技术,为东纶公司未来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赋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