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失眠都一样!睡眠≤6小时很危险,心脏病风险高5倍!

医学论坛网

3周前

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约30%到40%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症状,而10%到15%的人群则患有慢性失眠障碍。...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揭示了失眠表型与心血管风险及大脑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约30%到40%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症状,而10%到15%的人群则患有慢性失眠障碍。失眠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失眠,尤其是伴随客观短睡眠时长的失眠,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因素。

2024年7月,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nsomnia Phenotypes,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Their Link to Brain Health”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失眠表型与心血管风险及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为失眠的临床管理和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本文是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旨在评估失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认知障碍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失眠表型的异质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纳入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通过Meta分析汇总了大量数据,以客观睡眠时长为依据对失眠进行表型分类,并分析了不同表型与健康结果的关系。

具体而言,研究将失眠分为两种主要表型:失眠伴客观短睡眠时长(ISSD,表现为总睡眠时间≤6小时,常伴随生理性高觉醒状态)和失眠伴正常睡眠时长(INSD,指患者虽然睡眠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如6~9小时,但存在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或频繁觉醒等症状,并伴随日间功能障碍)。ISSD表型定义为多导睡眠监测(PSG)测量的总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而INSD表型则指总睡眠时间正常。通过对大量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了这两种表型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认知障碍等健康结果的关联。

1. 失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

高血压:Meta分析显示,失眠症状与高血压的关联在不同研究中结果不一。然而,当考虑客观睡眠时长时,ISSD表型与高血压的关联更为显著。例如,Vgontzas等在宾州州立成人队列(PSAC)中发现,ISSD表型的个体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5.1倍,而在调整了多种潜在影响因素后,这一风险仍高达3.5倍。

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失眠症状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DMS(入睡困难)与T2D的关联更强。在客观睡眠时长方面,ISSD表型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更为显著,其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至3倍。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多项Meta分析表明,失眠症状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对于ISSD表型,其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例如,在一项包含超过100万受试者的研究中,ISSD表型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95倍。

2. 失眠与大脑健康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失眠患者常抱怨白天认知功能受损,但Meta分析显示,这种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较为轻微。然而,当考虑客观睡眠时长时,ISSD表型与显著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特别是在注意力、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

神经影像学变化:尽管多项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不一致,但Meta分析发现,ISSD表型与大脑生化变化相关,如γ-氨基丁酸(GABA)水平降低和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神经认知障碍:研究还发现,失眠症状与全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ISSD表型,其与轻度认知障碍(MCI)和可能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

3. 患者的获益

通过识别ISSD表型,可以更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人群,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对于ISSD表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和延长睡眠时长,从而降低心血管和神经认知疾病的风险。此外,研究还指出,ISSD表型对认知行为疗法(CBT-I)的反应较差,这提示我们需要探索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揭示了失眠表型与心血管风险及大脑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失眠异质性的深入探讨,特别是通过客观睡眠时长对失眠进行表型分类,从而更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人群。此外,研究还强调了ISSD表型在心血管和神经认知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失眠表型的分子、细胞和行为机制,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失眠患者的健康结局。

参考文献

FERNANDEZ-MENDOZA J.Insomnia Phenotypes,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Their Link to Brain Health[J]. Circ Res,2025 Aug 15;137(5):727-745.DOI:10.1161/CIRCRESAHA.125.325686

ldquo;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约30%到40%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症状,而10%到15%的人群则患有慢性失眠障碍。...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揭示了失眠表型与心血管风险及大脑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约30%到40%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症状,而10%到15%的人群则患有慢性失眠障碍。失眠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失眠,尤其是伴随客观短睡眠时长的失眠,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力衰竭、卒中、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因素。

2024年7月,Circulation Research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nsomnia Phenotypes,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Their Link to Brain Health”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失眠表型与心血管风险及大脑健康之间的联系,为失眠的临床管理和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本文是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旨在评估失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认知障碍之间的关联,并探讨失眠表型的异质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研究纳入了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通过Meta分析汇总了大量数据,以客观睡眠时长为依据对失眠进行表型分类,并分析了不同表型与健康结果的关系。

具体而言,研究将失眠分为两种主要表型:失眠伴客观短睡眠时长(ISSD,表现为总睡眠时间≤6小时,常伴随生理性高觉醒状态)和失眠伴正常睡眠时长(INSD,指患者虽然睡眠时间在正常范围内,如6~9小时,但存在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或频繁觉醒等症状,并伴随日间功能障碍)。ISSD表型定义为多导睡眠监测(PSG)测量的总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而INSD表型则指总睡眠时间正常。通过对大量人群的长期随访,研究评估了这两种表型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神经认知障碍等健康结果的关联。

1. 失眠与心血管代谢风险

高血压:Meta分析显示,失眠症状与高血压的关联在不同研究中结果不一。然而,当考虑客观睡眠时长时,ISSD表型与高血压的关联更为显著。例如,Vgontzas等在宾州州立成人队列(PSAC)中发现,ISSD表型的个体患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5.1倍,而在调整了多种潜在影响因素后,这一风险仍高达3.5倍。

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失眠症状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DMS(入睡困难)与T2D的关联更强。在客观睡眠时长方面,ISSD表型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更为显著,其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群的2至3倍。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多项Meta分析表明,失眠症状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对于ISSD表型,其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例如,在一项包含超过100万受试者的研究中,ISSD表型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95倍。

2. 失眠与大脑健康

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失眠患者常抱怨白天认知功能受损,但Meta分析显示,这种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较为轻微。然而,当考虑客观睡眠时长时,ISSD表型与显著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特别是在注意力、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

神经影像学变化:尽管多项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不一致,但Meta分析发现,ISSD表型与大脑生化变化相关,如γ-氨基丁酸(GABA)水平降低和谷氨酸/谷氨酰胺水平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神经认知障碍:研究还发现,失眠症状与全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ISSD表型,其与轻度认知障碍(MCI)和可能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

3. 患者的获益

通过识别ISSD表型,可以更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人群,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对于ISSD表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和延长睡眠时长,从而降低心血管和神经认知疾病的风险。此外,研究还指出,ISSD表型对认知行为疗法(CBT-I)的反应较差,这提示我们需要探索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揭示了失眠表型与心血管风险及大脑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对失眠异质性的深入探讨,特别是通过客观睡眠时长对失眠进行表型分类,从而更精准地识别高风险人群。此外,研究还强调了ISSD表型在心血管和神经认知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失眠表型的分子、细胞和行为机制,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失眠患者的健康结局。

参考文献

FERNANDEZ-MENDOZA J.Insomnia Phenotypes,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Their Link to Brain Health[J]. Circ Res,2025 Aug 15;137(5):727-745.DOI:10.1161/CIRCRESAHA.125.325686

ldquo;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