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点后,本轮牛市进入加速阶段,但波动也随之加大!比如8月27日指数大跌1.7%,而8月28日指数强势修复,大涨1.14%。 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投资者容易被震出去,也就是洗出去,或者提前出局。实际上,回顾牛市过程中,多急跌,而在牛市初期以及中期的这种急跌,往往修复也比较快。那么,在急跌和快速修复的演绎过程中,投资者如何避免被震出局呢?
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急跌快涨是牛市常态。
8月27日指数大跌1.7%,次日便强势修复大涨1.14%,不少投资者在这种急跌快涨中被洗出局。实际上,牛市初中期的急跌本就是常态,修复速度往往超出预期,比如2014年牛市初期,上证指数12月9日大跌5.43% 后,5个交易日就反弹7.17%;2025年7月底的下跌,仅用2天便收复失地并创新高。回顾2007、2015年两轮牛市,单日跌幅超3%的行情出现过十几次,但多数时候5天内就能收复七成失地,这种急跌并非趋势反转,更像是市场的 “自我清洁”。通过快速杀跌洗掉获利盘和心态脆弱的投资者,为后续上涨蓄力。即便单一板块短期回调,比如2005-2007年金融、资源股涨超500%期间,也有20%-30%的阶段性回撤,这更多是资金轮动信号,而非行情终结。
其次,回顾8月27日此轮牛市首次急跌,本质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技术面看,上证指数3900点附近撞上连接6124点、5178点的长期下降趋势线,存在天然阻力;资金面看,市场从低点已累计上涨22.72%,短期获利盘集中了结,同时部分资金在 高低切换,此消彼长放大了指数波动;情绪面则是前期乐观预期过度累积,部分投资者加杠杆推高估值,市场暂时脱离基本面,稍有利空就引发连锁反应。
三.想在这种波动中不被震出局,或许要做好三点
1、别轻易满仓,更别随意加杠杆,选对标的后要拿稳。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留10%-20% 现金,万一跌了能补仓,不至于慌着割肉;更别借钱炒股,牛市里跌10%-20%很常见,借的钱可能让你直接被迫出局。选股票或基金时,考虑一半以上的钱放银行、公用事业这类稳当的,剩下的可以配置AI、机器人相关的高弹性品种并适当高抛低吸。另外,手里那些没逻辑、光跟风涨的标的应该考虑转向科技、金融、资源这类主线里的优质股,它们跌了也能更快涨回来;
2、别慌也别贪,需要一定的投资纪律。首先得接受牛市会跌,指数跌10%-15%、个股跌更多都正常。要是怕踩雷个股,直接配置沪深300、科创50这类指数基金,跟着大市走,既赚平均收益,也不用担个股突然暴雷的风险。另外,得懂点市场情绪。牛市里大家一开始都高兴,后来涨太疯了政策会降温,提前知道这个规律,就不会在最疯狂时追高,也不会一跌就慌着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操作纪律,比如个股跌了8%-10%就出局,涨了20%也止盈,定好就执行,别因为心里犹豫改主意。
3、盯紧信号,灵活调整。平时多留意几个关键点:一是指数点位,比如大盘突破3700点后可能成为阶段重要支撑,跌破了就低吸一点;二是成交量,按照目前的体量,成交低于2.5万亿,可能会弱一些,要少动,而2.5万亿以上,市场整体保持相对活跃;另外,政策和资金动向也得看。比如央行放钱还是收钱,外资连续几天往外跑,这些信号不对就先减点仓。板块方面,涨得多的科技股(比如半导体)跌了别慌,等跌到 10 天均线附近再补;消费、医药这类稳当的,跌的时候可以多拿点;政策支持的领域,有动静了也能关注。要是对个股把握能力不强,考虑板块ETF投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当前市场,如何应对?
回到当前市场,市场一度的急跌仍是牛市里的正常休整,不用过度恐慌。无论是技术面的支撑、资金面的 “高低切换”,还是基本面的韧性,都释放积极信号,内外也没有实质性利空,短暂修整后结构性行情还会继续。 从资金动向就能看出,虽然指数一度急跌,但部分题材保持活跃,说明资金不是恐慌抛售,而是主动调仓布局。
近期可重点关注积累方向:AI 硬件、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方向,有 “人工智能 +” 政策托底,确定性强;稀土永磁、有色金属等资源品,能受益于美国550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需求提振;银行、煤炭这类低估值品种,防御性突出,契合当前资金切换需求;消费电子、游戏板块,既有资金关注,行业景气度也在回升。
操作上,先梳理手里的持仓,清掉没逻辑、涨不动的弱势股,留下有强支撑的优质标的;要是有现金,可在指数回踩重要支撑位时低吸;高位个股严格执行8%-10%的止损,别犹豫;同时多盯“十五五”规划里的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等关键词,跟着政策方向走更稳妥。
总之,牛市的急跌从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不懂市场规律而乱操作。牛市最大的风险不是波动,而是因恐惧错失趋势。利润也多来自持仓耐心,而非短期交易精准。它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电梯,急跌只是临时停靠,不是终点站。只要结合历史规律、管好仓位、选对标的、守住纪律,就能扛住波动,等到电梯再次上行,稳稳抓住牛市收益。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3800点后,本轮牛市进入加速阶段,但波动也随之加大!比如8月27日指数大跌1.7%,而8月28日指数强势修复,大涨1.14%。 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投资者容易被震出去,也就是洗出去,或者提前出局。实际上,回顾牛市过程中,多急跌,而在牛市初期以及中期的这种急跌,往往修复也比较快。那么,在急跌和快速修复的演绎过程中,投资者如何避免被震出局呢?
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急跌快涨是牛市常态。
8月27日指数大跌1.7%,次日便强势修复大涨1.14%,不少投资者在这种急跌快涨中被洗出局。实际上,牛市初中期的急跌本就是常态,修复速度往往超出预期,比如2014年牛市初期,上证指数12月9日大跌5.43% 后,5个交易日就反弹7.17%;2025年7月底的下跌,仅用2天便收复失地并创新高。回顾2007、2015年两轮牛市,单日跌幅超3%的行情出现过十几次,但多数时候5天内就能收复七成失地,这种急跌并非趋势反转,更像是市场的 “自我清洁”。通过快速杀跌洗掉获利盘和心态脆弱的投资者,为后续上涨蓄力。即便单一板块短期回调,比如2005-2007年金融、资源股涨超500%期间,也有20%-30%的阶段性回撤,这更多是资金轮动信号,而非行情终结。
其次,回顾8月27日此轮牛市首次急跌,本质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技术面看,上证指数3900点附近撞上连接6124点、5178点的长期下降趋势线,存在天然阻力;资金面看,市场从低点已累计上涨22.72%,短期获利盘集中了结,同时部分资金在 高低切换,此消彼长放大了指数波动;情绪面则是前期乐观预期过度累积,部分投资者加杠杆推高估值,市场暂时脱离基本面,稍有利空就引发连锁反应。
三.想在这种波动中不被震出局,或许要做好三点
1、别轻易满仓,更别随意加杠杆,选对标的后要拿稳。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留10%-20% 现金,万一跌了能补仓,不至于慌着割肉;更别借钱炒股,牛市里跌10%-20%很常见,借的钱可能让你直接被迫出局。选股票或基金时,考虑一半以上的钱放银行、公用事业这类稳当的,剩下的可以配置AI、机器人相关的高弹性品种并适当高抛低吸。另外,手里那些没逻辑、光跟风涨的标的应该考虑转向科技、金融、资源这类主线里的优质股,它们跌了也能更快涨回来;
2、别慌也别贪,需要一定的投资纪律。首先得接受牛市会跌,指数跌10%-15%、个股跌更多都正常。要是怕踩雷个股,直接配置沪深300、科创50这类指数基金,跟着大市走,既赚平均收益,也不用担个股突然暴雷的风险。另外,得懂点市场情绪。牛市里大家一开始都高兴,后来涨太疯了政策会降温,提前知道这个规律,就不会在最疯狂时追高,也不会一跌就慌着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操作纪律,比如个股跌了8%-10%就出局,涨了20%也止盈,定好就执行,别因为心里犹豫改主意。
3、盯紧信号,灵活调整。平时多留意几个关键点:一是指数点位,比如大盘突破3700点后可能成为阶段重要支撑,跌破了就低吸一点;二是成交量,按照目前的体量,成交低于2.5万亿,可能会弱一些,要少动,而2.5万亿以上,市场整体保持相对活跃;另外,政策和资金动向也得看。比如央行放钱还是收钱,外资连续几天往外跑,这些信号不对就先减点仓。板块方面,涨得多的科技股(比如半导体)跌了别慌,等跌到 10 天均线附近再补;消费、医药这类稳当的,跌的时候可以多拿点;政策支持的领域,有动静了也能关注。要是对个股把握能力不强,考虑板块ETF投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当前市场,如何应对?
回到当前市场,市场一度的急跌仍是牛市里的正常休整,不用过度恐慌。无论是技术面的支撑、资金面的 “高低切换”,还是基本面的韧性,都释放积极信号,内外也没有实质性利空,短暂修整后结构性行情还会继续。 从资金动向就能看出,虽然指数一度急跌,但部分题材保持活跃,说明资金不是恐慌抛售,而是主动调仓布局。
近期可重点关注积累方向:AI 硬件、半导体等科技成长方向,有 “人工智能 +” 政策托底,确定性强;稀土永磁、有色金属等资源品,能受益于美国550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需求提振;银行、煤炭这类低估值品种,防御性突出,契合当前资金切换需求;消费电子、游戏板块,既有资金关注,行业景气度也在回升。
操作上,先梳理手里的持仓,清掉没逻辑、涨不动的弱势股,留下有强支撑的优质标的;要是有现金,可在指数回踩重要支撑位时低吸;高位个股严格执行8%-10%的止损,别犹豫;同时多盯“十五五”规划里的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等关键词,跟着政策方向走更稳妥。
总之,牛市的急跌从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不懂市场规律而乱操作。牛市最大的风险不是波动,而是因恐惧错失趋势。利润也多来自持仓耐心,而非短期交易精准。它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电梯,急跌只是临时停靠,不是终点站。只要结合历史规律、管好仓位、选对标的、守住纪律,就能扛住波动,等到电梯再次上行,稳稳抓住牛市收益。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