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更新改造的资金如何筹措?哪些楼层住户需要出钱?分别出多少?不少老旧小区面临这样的共同难题。
近期,随着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紫竹社区新绿季节小区的最后一部老旧电梯完成更换,这个建成超过20年的老小区,完成了全部10部电梯的更新。在没有维修基金的情况下,更换电梯的200万元费用,全部由居民自筹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民生实事是如何办成的?
回忆起几年前被困电梯的经历,成都高新区新绿季节小区的业主林辉仍然感到后怕。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小区的老业主,以前电梯常出问题。
业主 林辉:我前后两次被关电梯里,进去以后电梯突然下坠,掉到负一楼,那种恐惧感很难受。
10部服役20多年的电梯分布在小区三栋楼内,电梯老化严重,故障频发。为了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更换新电梯迫在眉睫。
业主 林辉:大家都要求换电梯,当时我们没有业委会,所以就要求找社区,希望成立业委会牵头这个事。社区挺支持,就筹建业委会着手电梯的事。
新绿季节小区物业经理宋国文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建成时成都尚未执行维修基金政策,更换电梯无法依赖公共资金,居民自费筹款成了唯一的途径。
宋国文:其实换电梯是用维修基金换的,我们小区有特殊情况,属于2001年的老小区,那时候是没有维修基金一说的。所以我们一直跟业主解释,让业主知道我们小区如果想换电梯没有维修基金可用,只有大家自筹。这个小区的业主确实很明事理,在前期一年多的铺垫下,大家也接受了自筹,只要合理。
推动电梯更换事宜提上议程后,有很多热心居民陆续参与进来。陈莉是小区最早牵头的志愿者之一。她说,即使知道统计居民更换电梯意愿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困难,还是要锚定目标向前走。
陈莉:我们小区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就变成每一户都必须自己出钱,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低楼层觉得自己走两步就可以,不需要出这个钱,但对于高层是刚需,只能去权衡、协调各方力量,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陈莉联系了不少电梯公司,邀请他们来小区向业主介绍各自电梯的特点、优势、对比价格等,并根据层高反复计算金额分配标准。
陈莉:电梯大概二十万,低层的一户2000多元,像我们高层就要出到9000多,每一层要乘以不同的系数,这样能够让大家愿意去参与。这个过程中,我们改版过很多次关于出钱的事。当中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你牵头做这个事有利益,但是我觉得总有人把这事扛住了才能往前走。
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成了电梯更换最大的动力。新绿季节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赵滢表示,经过努力,到2023年4月,小区完成了9部电梯的更新。
赵滢:2021年底开始征求意见,2022年初开始运作3栋1单元的情况。为了让大家都能用上电梯,我们化整为零,每个单元都有群。发起业主大会,当时采取线上、线下投票,问大家同不同意更换电梯。小区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更换电梯,以3栋1单元为蓝本第一个把电梯换好,其他单元看到邻居们已经用上了新电梯,在2022年都陆续进行了操作,在2023年完成了9部电梯更换。
2栋1单元在当时征集意见时情况特殊,所有业主只愿意大修,没有换新。两三年后,因找不到配件,电梯已无法再大修,2栋1单元按照整体业主情况重新走了一轮投票。赵滢介绍,2栋1单元的电梯更新从2024年下半年启动。
赵滢:2栋1单元自筹了5万多元进行维修后,当时想继续再用几年。很多高层老年人虽然对电梯的需求很大,但是他们对换电梯的支持度不高。很多老年人的工作都是各个单元的热心业主去家里做工作,才给老年人把事情说通。每个单元都有一批志愿者,大家一起协同来做电梯更换的事情。
在这场漫长的“电梯焕新战”中,一支由居民、志愿者、业委会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59人志愿者团队,成为中坚力量。赵滢坦言,此次小区电梯更换整体花费约200万元,全部由业主自筹。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物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形成高效协同、公开透明的治理架构,根本无法促成这件民生实事。
赵滢: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人,来处理最棘手的问题。更换电梯用钱比较大,困难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是为了一个目标把电梯换下来。大家心里有一个信念,无论多困难,还是要排除万难把这件事情完成。
在社区治理专家陈凤山看来,新绿季节小区成功更换电梯,恰恰是近年来国家提倡的党建引领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的生动写照。
陈凤山:社区的成功经验其实就是党建引领、业主自治、多方协作、依法治理的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核心在于首先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业主的主体力量,同时又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民法典规定的表决程序走相应的业主投票,构建由居委会、党委、物业、业主等多元合作共治的局面。
陈凤山表示,加强业主的广泛参与,强调程序的公开透明,才是有利于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有力抓手。
陈凤山:现在很多小区在解决类似换电梯、安装充电车棚这样复杂的难题时推行不下去,其中很大的问题就是做不到业主这一端的广泛参与和程序的公开透明。通过这个小区可以看到,在做集资方案时拿出几套方案反复沟通说明,做得非常细致。所以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业主的积极参与和程序、过程、内容的公开透明,能够激活社区治理内在的活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电梯更新改造的资金如何筹措?哪些楼层住户需要出钱?分别出多少?不少老旧小区面临这样的共同难题。
近期,随着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紫竹社区新绿季节小区的最后一部老旧电梯完成更换,这个建成超过20年的老小区,完成了全部10部电梯的更新。在没有维修基金的情况下,更换电梯的200万元费用,全部由居民自筹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民生实事是如何办成的?
回忆起几年前被困电梯的经历,成都高新区新绿季节小区的业主林辉仍然感到后怕。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小区的老业主,以前电梯常出问题。
业主 林辉:我前后两次被关电梯里,进去以后电梯突然下坠,掉到负一楼,那种恐惧感很难受。
10部服役20多年的电梯分布在小区三栋楼内,电梯老化严重,故障频发。为了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更换新电梯迫在眉睫。
业主 林辉:大家都要求换电梯,当时我们没有业委会,所以就要求找社区,希望成立业委会牵头这个事。社区挺支持,就筹建业委会着手电梯的事。
新绿季节小区物业经理宋国文告诉记者,由于小区建成时成都尚未执行维修基金政策,更换电梯无法依赖公共资金,居民自费筹款成了唯一的途径。
宋国文:其实换电梯是用维修基金换的,我们小区有特殊情况,属于2001年的老小区,那时候是没有维修基金一说的。所以我们一直跟业主解释,让业主知道我们小区如果想换电梯没有维修基金可用,只有大家自筹。这个小区的业主确实很明事理,在前期一年多的铺垫下,大家也接受了自筹,只要合理。
推动电梯更换事宜提上议程后,有很多热心居民陆续参与进来。陈莉是小区最早牵头的志愿者之一。她说,即使知道统计居民更换电梯意愿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困难,还是要锚定目标向前走。
陈莉:我们小区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就变成每一户都必须自己出钱,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低楼层觉得自己走两步就可以,不需要出这个钱,但对于高层是刚需,只能去权衡、协调各方力量,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陈莉联系了不少电梯公司,邀请他们来小区向业主介绍各自电梯的特点、优势、对比价格等,并根据层高反复计算金额分配标准。
陈莉:电梯大概二十万,低层的一户2000多元,像我们高层就要出到9000多,每一层要乘以不同的系数,这样能够让大家愿意去参与。这个过程中,我们改版过很多次关于出钱的事。当中也有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你牵头做这个事有利益,但是我觉得总有人把这事扛住了才能往前走。
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成了电梯更换最大的动力。新绿季节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赵滢表示,经过努力,到2023年4月,小区完成了9部电梯的更新。
赵滢:2021年底开始征求意见,2022年初开始运作3栋1单元的情况。为了让大家都能用上电梯,我们化整为零,每个单元都有群。发起业主大会,当时采取线上、线下投票,问大家同不同意更换电梯。小区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更换电梯,以3栋1单元为蓝本第一个把电梯换好,其他单元看到邻居们已经用上了新电梯,在2022年都陆续进行了操作,在2023年完成了9部电梯更换。
2栋1单元在当时征集意见时情况特殊,所有业主只愿意大修,没有换新。两三年后,因找不到配件,电梯已无法再大修,2栋1单元按照整体业主情况重新走了一轮投票。赵滢介绍,2栋1单元的电梯更新从2024年下半年启动。
赵滢:2栋1单元自筹了5万多元进行维修后,当时想继续再用几年。很多高层老年人虽然对电梯的需求很大,但是他们对换电梯的支持度不高。很多老年人的工作都是各个单元的热心业主去家里做工作,才给老年人把事情说通。每个单元都有一批志愿者,大家一起协同来做电梯更换的事情。
在这场漫长的“电梯焕新战”中,一支由居民、志愿者、业委会成员、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组成的59人志愿者团队,成为中坚力量。赵滢坦言,此次小区电梯更换整体花费约200万元,全部由业主自筹。如果没有社区、居民、物业三方拧成一股绳,形成高效协同、公开透明的治理架构,根本无法促成这件民生实事。
赵滢:其实我们的想法就是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人,来处理最棘手的问题。更换电梯用钱比较大,困难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是为了一个目标把电梯换下来。大家心里有一个信念,无论多困难,还是要排除万难把这件事情完成。
在社区治理专家陈凤山看来,新绿季节小区成功更换电梯,恰恰是近年来国家提倡的党建引领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的生动写照。
陈凤山:社区的成功经验其实就是党建引领、业主自治、多方协作、依法治理的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核心在于首先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业主的主体力量,同时又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按照民法典规定的表决程序走相应的业主投票,构建由居委会、党委、物业、业主等多元合作共治的局面。
陈凤山表示,加强业主的广泛参与,强调程序的公开透明,才是有利于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有力抓手。
陈凤山:现在很多小区在解决类似换电梯、安装充电车棚这样复杂的难题时推行不下去,其中很大的问题就是做不到业主这一端的广泛参与和程序的公开透明。通过这个小区可以看到,在做集资方案时拿出几套方案反复沟通说明,做得非常细致。所以这个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业主的积极参与和程序、过程、内容的公开透明,能够激活社区治理内在的活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