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赚!美股Q2爆了,现在还能上车吗?| 好买私募日报

好买香港

3周前

高盛最新数据显示,美股企业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2%,远超分析师在7月预估的5%。...二、警惕“结构牛”危机。...然而,在这份整体向好的财报背后,不同行业和公司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现阶段美股还能上车吗。

美国上市公司二季度财报季逐步接近尾声,超过92%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企业都已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这份成绩单堪称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最为亮眼的一次,创造了“业绩超预期频率”的历史级表现。

高盛最新数据显示,美股企业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2%,远超分析师在7月预估的5%。然而,在这份整体向好的财报背后,不同行业和公司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那么,这份成绩单背后,哪些行业成了“增长引擎”?又有哪些领域仍陷困境?美股企业的韧性究竟从何而来?科技板块是否仍具备配置价值?随着财报季接近尾声,我们不妨揭开这份“惊喜答卷”的全貌。

科技巨头高歌猛进,AI从概念走向变现

本季度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科技“七巨头”的强势表现,本轮增长中约三分之二集中于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两大板块,科技巨头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引擎。

Meta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AI技术驱动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大幅增长36%。其营业利润率也从38%跃升至43%,证明AI技术正在实质性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微软同样表现亮眼:智能云营收同比增25.62%,AI应用和货币化发力,成为了业务增长的强力引擎。微软在AI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已经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务回报。

本季度财报传递出一个重大的信号:AI技术已经开始规模化变现,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华尔街分析师迈克尔·刘易斯指出:“我们正在见证AI投资的转折点。技术不再只是讲故事的工具,而是真正开始贡献利润的业务支柱。”

超预期盈利背后蕴含着结构性危机?

一、二季度盈利增长超预期,市场反应却显谨慎

具体来看,截止7月底,63%的标普500公司报告的EPS超分析师预期1个标准差以上,未达市场预期的比例也有所下滑。这种普遍超预期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此前对二季度财报的预期下修。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债券市场紧张和通胀预期升高,导致市场不确定性逐渐升温,分析师相应调低了预期。

然而,市场对超预期业绩的反应却显得相对谨慎。高盛统计数据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超预期的公司,市场给予的超额奖励低于历史平均值;而对于不及预期的公司,市场的惩罚却相对较重。这种现象表明投资者虽然认可企业当期业绩,但对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存在担忧,反映出市场情绪的内在脆弱性。

二、警惕“结构牛”危机

然而,危机隐藏在亮眼答卷的背后。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在二季度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标普500公司TOP10几乎贡献了全部的盈利增长,剔除大型科技、金融龙头之后,剩余400家公司增速缓慢。能源、材料、公用事业和消费必需品等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反映出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仍在持续。

美银证券策略师蒂姆·默瑞(Tim Murray)表示,美国经济和企业状况处于“两极分化”的局面,没有受到AI支出提振的公司则陷入了一种“勉强维持的局面”。

这种结构性分化创造了一种“高风险的牛市”,即虽然大盘指数表现良好,但多数个股实际上表现平平,市场广度不足。

三、传统零售业遭遇逆风?消费疲软信号显现

除了“结构牛”的隐忧以外,零售巨头的业绩表现也为市场敲响了警钟。上周沃尔玛、家得宝和Target等大型零售巨头也给财报季画上了句号。

数据显示标普500零售板块(剔除亚马逊等电商巨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至3.2%,低于一季度的4.5%,净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沃尔玛整体营收同比增长4.8%,但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68美元,自2022年5月以来首次季度盈利不及预期,受此影响,股价当日下跌4.4%。

美国投资银行的道明考恩(TD Cowen)在7月发布的调研中表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削减开支。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和社交活动,降低服装、旅行以及奢侈品上的开支,转向生活必需品和高性价比商品。

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零售行业业绩两极分化,中低端零售面临更大压力。长期来看,行业复苏依赖于美国消费市场的全面回暖,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修复。

现阶段美股还能上车吗

总体而言,二季度财报季为美股市场交出了一份总体令人满意的答卷,尤其凸显了大型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韧劲与资源优势。

2025年以来,美股市场三大指数YTD全部为正收益,盈利的环比、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

资金流向方面,股票型基金重新获得资金的青睐,表明投资者信心有所回升。

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科技股凭借AI驱动仍有估值提升空间,美股市场目前依旧具有相当吸引力和配置价值。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贸易政策反复动荡,全球通胀压力上升,投资者也需要保持警惕。在配置美股资产的同时,应当重视国别分散和全球配置,利用多元化策略,合理进行资产风险管控。

当市场的狂热与忧虑交织,保持理性、分散投资、聚焦长期价值,可能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最佳策略。

风险提示: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国际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也需要投资者注意。
好买香港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香港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高盛最新数据显示,美股企业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2%,远超分析师在7月预估的5%。...二、警惕“结构牛”危机。...然而,在这份整体向好的财报背后,不同行业和公司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现阶段美股还能上车吗。

美国上市公司二季度财报季逐步接近尾声,超过92%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企业都已经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这份成绩单堪称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最为亮眼的一次,创造了“业绩超预期频率”的历史级表现。

高盛最新数据显示,美股企业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2%,远超分析师在7月预估的5%。然而,在这份整体向好的财报背后,不同行业和公司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那么,这份成绩单背后,哪些行业成了“增长引擎”?又有哪些领域仍陷困境?美股企业的韧性究竟从何而来?科技板块是否仍具备配置价值?随着财报季接近尾声,我们不妨揭开这份“惊喜答卷”的全貌。

科技巨头高歌猛进,AI从概念走向变现

本季度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科技“七巨头”的强势表现,本轮增长中约三分之二集中于通信服务和信息技术两大板块,科技巨头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引擎。

Meta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AI技术驱动营收同比增长22%,净利润大幅增长36%。其营业利润率也从38%跃升至43%,证明AI技术正在实质性地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微软同样表现亮眼:智能云营收同比增25.62%,AI应用和货币化发力,成为了业务增长的强力引擎。微软在AI领域的战略性投入已经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财务回报。

本季度财报传递出一个重大的信号:AI技术已经开始规模化变现,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中心。华尔街分析师迈克尔·刘易斯指出:“我们正在见证AI投资的转折点。技术不再只是讲故事的工具,而是真正开始贡献利润的业务支柱。”

超预期盈利背后蕴含着结构性危机?

一、二季度盈利增长超预期,市场反应却显谨慎

具体来看,截止7月底,63%的标普500公司报告的EPS超分析师预期1个标准差以上,未达市场预期的比例也有所下滑。这种普遍超预期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此前对二季度财报的预期下修。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反复、债券市场紧张和通胀预期升高,导致市场不确定性逐渐升温,分析师相应调低了预期。

然而,市场对超预期业绩的反应却显得相对谨慎。高盛统计数据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于超预期的公司,市场给予的超额奖励低于历史平均值;而对于不及预期的公司,市场的惩罚却相对较重。这种现象表明投资者虽然认可企业当期业绩,但对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存在担忧,反映出市场情绪的内在脆弱性。

二、警惕“结构牛”危机

然而,危机隐藏在亮眼答卷的背后。并非所有行业都能在二季度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标普500公司TOP10几乎贡献了全部的盈利增长,剔除大型科技、金融龙头之后,剩余400家公司增速缓慢。能源、材料、公用事业和消费必需品等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反映出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仍在持续。

美银证券策略师蒂姆·默瑞(Tim Murray)表示,美国经济和企业状况处于“两极分化”的局面,没有受到AI支出提振的公司则陷入了一种“勉强维持的局面”。

这种结构性分化创造了一种“高风险的牛市”,即虽然大盘指数表现良好,但多数个股实际上表现平平,市场广度不足。

三、传统零售业遭遇逆风?消费疲软信号显现

除了“结构牛”的隐忧以外,零售巨头的业绩表现也为市场敲响了警钟。上周沃尔玛、家得宝和Target等大型零售巨头也给财报季画上了句号。

数据显示标普500零售板块(剔除亚马逊等电商巨头)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速放缓至3.2%,低于一季度的4.5%,净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沃尔玛整体营收同比增长4.8%,但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0.68美元,自2022年5月以来首次季度盈利不及预期,受此影响,股价当日下跌4.4%。

美国投资银行的道明考恩(TD Cowen)在7月发布的调研中表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削减开支。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和社交活动,降低服装、旅行以及奢侈品上的开支,转向生活必需品和高性价比商品。

这种消费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零售行业业绩两极分化,中低端零售面临更大压力。长期来看,行业复苏依赖于美国消费市场的全面回暖,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修复。

现阶段美股还能上车吗

总体而言,二季度财报季为美股市场交出了一份总体令人满意的答卷,尤其凸显了大型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韧劲与资源优势。

2025年以来,美股市场三大指数YTD全部为正收益,盈利的环比、同比增速仍维持高位。

资金流向方面,股票型基金重新获得资金的青睐,表明投资者信心有所回升。

美国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科技股凭借AI驱动仍有估值提升空间,美股市场目前依旧具有相当吸引力和配置价值。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开启,贸易政策反复动荡,全球通胀压力上升,投资者也需要保持警惕。在配置美股资产的同时,应当重视国别分散和全球配置,利用多元化策略,合理进行资产风险管控。

当市场的狂热与忧虑交织,保持理性、分散投资、聚焦长期价值,可能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最佳策略。

风险提示:投资于国际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国内证券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国际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也需要投资者注意。
好买香港提醒:本文版权为好买香港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和发表。如有转载需求,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