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地平线HSD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地平线日前发布了有史以来最大升级的高性能城区辅助驾驶产品HSD(Horizon SuperDrive),其作为基于征程®6P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延,大幅提升了辅助驾驶安全、效率、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线最新版本的HSD 现已被誉为“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辅助驾驶系统”——HSD可行驶区域覆盖城区、高速、乡间小路、停车场等道路场景,不仅在连续弯道、多出口大型环岛等复杂道路拓扑环境下,依然能实现精准感知与丝滑通行,还能从容完成高难度直行待行区识别、盲区遮挡防御性驾驶、潮汐车道通行等复杂城区驾驶任务,并实现不依赖于记忆建图的园区漫游及车位到车位的流畅驾驶 。
截至目前,地平线HSD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全球首发搭载奇瑞的星途星纪元E05量产在即。
某种程度上而言,HSD于今年年初的发布及日前完成的进一步迭代,再一次印证了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贯穿十年的创业理念——“永远要向更高的维度进发,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一个没有竞争的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高阶辅助驾驶已慢慢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大规模普及阶段——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配置城区NOA(含软件选装)交付新车90.22万辆,同比增长152.5%。
而在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看来,就像深度学习曾经历过技术萌芽期、技术发散期,直到今天大家才围绕着着深度学习去构建整个AI的新范式一样,城区辅助驾驶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起初,城区辅助驾驶是一个“规则系统”:在复杂的物理世界中,很难穷尽所有的规则,且规则和规则之间还会“打架”,这就使得无论怎么提升都没法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而后则到了“混合系统”阶段:即把整个场景进行了更细致的拆分,通过混合式的方式来拼接,尝试打通完整的A点到B点的通行,但这个时候的“拼接感”比较强,用户的体验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直到真正实现了端到端技术的突破,才能够带来性能体验上的跃迁。在这样一个大的技术拐点,城区辅助驾驶的上限远比上一代(的上限)高很多。同时,整个安全性和心理安全性都会有大幅的提升。”吕鹏说道。
具体到地平线的HSD产品而言,其以征程6P为基座,打造了“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的领先架构——其中,征程6P算力高达560TOPS,拥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六大特点;同时,基于真正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HSD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延,并引入强化学习,通过自我探索最大化激发模型潜力,实现堪比DeepSeek R1的“智能涌现”。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地平线秉承的智驾公式一直是“(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只有系统能力足够强才能让人足够安心,也要有很好的人机交互让用户放心,并且在这样基础上还要除以“夸大度”。
“我觉得在过去城区的辅助驾驶充斥了太多为了营销的新名词、新概念、新feature,但整个基础能力是不够的。”吕鹏坦言,“我们认为真正通向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平线的风格是比较朴素、比较踏实的,我们也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我们认为这个东西对于改变世界、给大家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是有帮助的。我们地平线的做法是认认真真做好产品,只有好的产品才能真正推动科技的进步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
据了解,地平线现已达成业界最大规模主动安全测试场景库,实现超3万个场景数据集,超1000万公里的大里程回灌;同时,地平线还获得了全球首张且唯一的道路车辆安全和人工智能证书「ISO 8800 AI 功能安全认证」。截至目前,地平线已陪伴超500万家庭安全出行,陪伴用户行驶超百亿里程。
软硬一体驱动持续推出“颠覆性产品”“以快打慢”是在产业内胜出最核心的要素
当然,之所以地平线没有在“规则系统”阶段和“混合系统”阶段深度布局、直至端对端技术迎来突破式发展后才推出自己的HSD并“一鸣惊人”,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地平线对于产品质量的高追求。
余凯曾强调,对地平线而言更重要的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不断推出更高性能的产品,从而不断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一家公司最终的‘护城河’来自于市场竞争地位,这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
事实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地平线已达成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310个。近期,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量产即将突破1000万套,也将随之成为国内首家千万套出货量的公司。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HSD的落地量产,将有助于进一步放大地平线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加速带动地平线在中高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的提升。同时,当HSD大规模量产上车后,地平线的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势必也会大幅提升,从而创造更大的营收规模及更健康的盈利能力,并继续反哺研发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往更深处讲,为何地平线选择并有能力在技术拐点到来之际迅速推出“颠覆性的产品”,还是得益于其过去10年一直坚持的“软硬一体”战略——在地平线2015年成立的时候,其就是中国第一家做深度神经网络专用计算方案的企业。这10年来,地平线已推出三代BPU智能计算架构,实现了计算性能十年超1000倍的提升,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
此外,在核心算法层面,地平线于2023年在业界首次公开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荣获当年CVPR最佳论文;2024年,地平线推出下一代通用视觉主干模型 Vision Mamba,性能超越Vision Transformer,与Deepseek共同登榜2024全球最高引用量AI论文,地平线位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至于硬件端(即芯片),吕鹏指出,没有像地平线这样10年多的积累,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在体系、流程、质量、设计、能力、IP、供应链等维度呈现出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时间是很大的一个壁垒。”
换言之,依托这10年的“软硬一体”打法,地平线才能持续在较短的时间内打磨出足够优质的产品。而“以快打慢”,显然是要想在ICT产业胜出最核心的要素。
整体而言,在高阶辅助驾驶成为智驾科技企业“必争之地”的当先,作为国内近乎是唯一的“软硬全栈+大规模落地经验+开放生态”的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有望在HSD量产的带动下,成为高阶辅助驾驶市场最顶流的玩家之一,并推动辅助驾驶行业从可用迈向好用、爱用。
原文标题 : 地平线HSD量产在即: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辅助驾驶系统,定义行业新高度
截至目前,地平线HSD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作者|Stone Jin
据IPO早知道消息,地平线日前发布了有史以来最大升级的高性能城区辅助驾驶产品HSD(Horizon SuperDrive),其作为基于征程®6P打造的一段式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延,大幅提升了辅助驾驶安全、效率、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地平线最新版本的HSD 现已被誉为“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辅助驾驶系统”——HSD可行驶区域覆盖城区、高速、乡间小路、停车场等道路场景,不仅在连续弯道、多出口大型环岛等复杂道路拓扑环境下,依然能实现精准感知与丝滑通行,还能从容完成高难度直行待行区识别、盲区遮挡防御性驾驶、潮汐车道通行等复杂城区驾驶任务,并实现不依赖于记忆建图的园区漫游及车位到车位的流畅驾驶 。
截至目前,地平线HSD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全球首发搭载奇瑞的星途星纪元E05量产在即。
某种程度上而言,HSD于今年年初的发布及日前完成的进一步迭代,再一次印证了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贯穿十年的创业理念——“永远要向更高的维度进发,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一个没有竞争的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高阶辅助驾驶已慢慢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大规模普及阶段——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配置城区NOA(含软件选装)交付新车90.22万辆,同比增长152.5%。
而在地平线副总裁、战略部智驾产品规划与市场部负责人吕鹏看来,就像深度学习曾经历过技术萌芽期、技术发散期,直到今天大家才围绕着着深度学习去构建整个AI的新范式一样,城区辅助驾驶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起初,城区辅助驾驶是一个“规则系统”:在复杂的物理世界中,很难穷尽所有的规则,且规则和规则之间还会“打架”,这就使得无论怎么提升都没法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而后则到了“混合系统”阶段:即把整个场景进行了更细致的拆分,通过混合式的方式来拼接,尝试打通完整的A点到B点的通行,但这个时候的“拼接感”比较强,用户的体验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直到真正实现了端到端技术的突破,才能够带来性能体验上的跃迁。在这样一个大的技术拐点,城区辅助驾驶的上限远比上一代(的上限)高很多。同时,整个安全性和心理安全性都会有大幅的提升。”吕鹏说道。
具体到地平线的HSD产品而言,其以征程6P为基座,打造了“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的领先架构——其中,征程6P算力高达560TOPS,拥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六大特点;同时,基于真正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HSD实现了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系统超低时延,并引入强化学习,通过自我探索最大化激发模型潜力,实现堪比DeepSeek R1的“智能涌现”。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地平线秉承的智驾公式一直是“(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只有系统能力足够强才能让人足够安心,也要有很好的人机交互让用户放心,并且在这样基础上还要除以“夸大度”。
“我觉得在过去城区的辅助驾驶充斥了太多为了营销的新名词、新概念、新feature,但整个基础能力是不够的。”吕鹏坦言,“我们认为真正通向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地平线的风格是比较朴素、比较踏实的,我们也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我们认为这个东西对于改变世界、给大家提供更美好的生活是有帮助的。我们地平线的做法是认认真真做好产品,只有好的产品才能真正推动科技的进步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
据了解,地平线现已达成业界最大规模主动安全测试场景库,实现超3万个场景数据集,超1000万公里的大里程回灌;同时,地平线还获得了全球首张且唯一的道路车辆安全和人工智能证书「ISO 8800 AI 功能安全认证」。截至目前,地平线已陪伴超500万家庭安全出行,陪伴用户行驶超百亿里程。
软硬一体驱动持续推出“颠覆性产品”“以快打慢”是在产业内胜出最核心的要素
当然,之所以地平线没有在“规则系统”阶段和“混合系统”阶段深度布局、直至端对端技术迎来突破式发展后才推出自己的HSD并“一鸣惊人”,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地平线对于产品质量的高追求。
余凯曾强调,对地平线而言更重要的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不断推出更高性能的产品,从而不断保持自己的领导地位。“一家公司最终的‘护城河’来自于市场竞争地位,这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
事实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地平线已达成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310个。近期,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量产即将突破1000万套,也将随之成为国内首家千万套出货量的公司。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HSD的落地量产,将有助于进一步放大地平线的技术和商业优势,加速带动地平线在中高端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的提升。同时,当HSD大规模量产上车后,地平线的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势必也会大幅提升,从而创造更大的营收规模及更健康的盈利能力,并继续反哺研发投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往更深处讲,为何地平线选择并有能力在技术拐点到来之际迅速推出“颠覆性的产品”,还是得益于其过去10年一直坚持的“软硬一体”战略——在地平线2015年成立的时候,其就是中国第一家做深度神经网络专用计算方案的企业。这10年来,地平线已推出三代BPU智能计算架构,实现了计算性能十年超1000倍的提升,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
此外,在核心算法层面,地平线于2023年在业界首次公开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荣获当年CVPR最佳论文;2024年,地平线推出下一代通用视觉主干模型 Vision Mamba,性能超越Vision Transformer,与Deepseek共同登榜2024全球最高引用量AI论文,地平线位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
至于硬件端(即芯片),吕鹏指出,没有像地平线这样10年多的积累,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在体系、流程、质量、设计、能力、IP、供应链等维度呈现出一个比较好的效果。“时间是很大的一个壁垒。”
换言之,依托这10年的“软硬一体”打法,地平线才能持续在较短的时间内打磨出足够优质的产品。而“以快打慢”,显然是要想在ICT产业胜出最核心的要素。
整体而言,在高阶辅助驾驶成为智驾科技企业“必争之地”的当先,作为国内近乎是唯一的“软硬全栈+大规模落地经验+开放生态”的智驾科技企业,地平线有望在HSD量产的带动下,成为高阶辅助驾驶市场最顶流的玩家之一,并推动辅助驾驶行业从可用迈向好用、爱用。
原文标题 : 地平线HSD量产在即: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辅助驾驶系统,定义行业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