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IPO,阳光精机原拟募资5亿元,计划用于高端装备精密核心部件产品生产线数字化技改、搬迁及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光伏切割主轴领域的隐形冠军
据了解,阳光精机成立于2005年10月,于2021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司专注于精密主轴、主辊、弧形导轨和精密轴承等机床功能部件及其零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以及维修改造服务。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阳光精机在2019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无锡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业,致力于为光伏硅晶体、蓝宝石、半导体碳化硅等高硬脆材料切割设备提供核心功能部件,是光伏切割设备核心部件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在光伏领域,阳光精机精准定位于高硬脆材料生产设备细分行业领域。
光伏领域是公司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2021年营收占比达88.03%,2023年仍超过83%。公司生产的精密主轴、主辊及弧形导轨是光伏硅晶体切割设备的关键组件,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年-2022年,阳光精机在光伏切割主轴领域的国内市占率连续三年排名第一。其中,2022年的市占率达到了34.38%。公司的产品大多用在了光伏设备领域,占比超过了83%(2023年),第一大客户为晶盛机电,营收占比41%。
2023年,中国光伏切割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4.4亿元,阳光精机在这个高技术壁垒的细分领域已取得34.38%的市场份额。
在战略投资方面,2023年7月,阳光精机完成了第二次股票定向发行。此次发行共募集资金1999.93万元,引入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开源雏鹰股权投资基金两家战略投资者。
开源证券曾保荐过北交所百亿市值企业连城数控,陕西煤业2017年曾入股隆基绿能,这两家深耕“双碳”领域的机构未来将通过产业链赋能,为公司拓宽光伏赛道。
五年间营收增7倍,净利润增近9倍
在业绩方面,阳光精机近年业绩呈现出快速增长后增速放缓的态势。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阳光精机营收分别为5337.25万元、1.73亿元、2.20亿元、3.20亿元、 3.96亿元,五年间增长超过7倍;净利润分别为931.33万元、4331.26万元、 6716.76万元、9452.29万元、 9229.61万元,五年增长了近9倍;但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的365.06%降至2023年的40.73%,并在2024年首次出现下滑。
盈利能力指标方面,销售毛利率从2020年的18.68%提升至2023年的34.38%。净资产收益率则从2020年的1111.15%逐步回落至2023年的54.06%。
客户集中度方面,客户集中度高是阳光精机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2021年前五大客户占比高达94.17%,其中晶盛机电为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60.52%。
尽管公司努力优化客户结构,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分别降至96.76%、63.32%和45.98%,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收购无锡二轴与精密轴承生产、研发相关经营性资产,业绩得到进一步提升。
IPO终止,监管问询聚焦三大问题
关于IPO终止原因,北交易所在第三轮审核问询中重点聚焦三大核心问题:客户集中及业绩稳定性、股权变动与自主研发能力、募投项目可行性与募资规模合理性。
关于股权变动,历史资料显示:2015年,创始人吴锋将108.00万元出资额无偿赠与伊少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杨锦通过3次股权转让合计受让了吴锋持有的阳光有限51%股权,成为新实控人。
2021年,伊少春又将其持有的股权以20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杨锦的妻子浦敏敏。目前,杨锦、浦敏敏夫妇合计持有公司91.81%的股权。北交所要求公司说明这些股权转让的定价依据及其公允性、是否符合一般商业逻辑。
然而,IPO之路暂时告一段落。随着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预计将达到232-286GW,这家光伏切割核心部件供应商的发展前景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