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ST沐邦(603398.SH)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广西沐邦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收到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的三封查封公告。
根据裁定书(编号:(2025)桂0403财保3号、4号及(2025)桂04民初12号),广西沐邦的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及不动产被查封、冻结及轮候查封,资产账面价值预估为9,800.00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
*ST沐邦称,目前尚未收到财产保全相关的起诉状及立案文书,查封原因尚未明确。*ST沐邦在公告中承认,若资产被处置,将对公司财务及退市风险警示撤销产生不利影响。
就在前不久,*ST沐邦于7月25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已被正式立案调查。其后8月6日,上交所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廖志远等予以公开谴责。
此次查封无疑让这家正处于困境中的光伏跨界企业更加雪上加霜,使其本就动荡不安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或将陷入退市危机。
玩具龙头跨界光伏暴雷
资料显示,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沐邦)前身为广东邦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益智玩具生产销售,于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豪安能源转型光伏赛道,主营单晶硅棒、硅片及电池组件生产。公司目前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业,产品涵盖太阳能单晶硅片、硅棒及玩教具等,与顺风光电、湖南红太阳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在光伏布局上,公司于2022年7月与广西梧州签署协议,计划投资52亿元打造10GW TOPCON电池项目;随后于2024年1月启动安徽铜陵5GW电池片及切片项目(一期投资35亿元);同年3月又宣布在山西忻州投资40亿元建设16GW N型单晶硅棒项目。
然而,光伏行业的周期性下行让公司陷入困境。原计划于2023年3月投产的梧州项目,截至2024年3月虽5条生产线设备已到位,却未能实现投产。同时,安义县与鄂城区的框架合作协议也被迫终止。
尽管公司试图打造“硅片+电池+组件”产业链,但实际投入持续萎缩。2024年研发费用为3,756.76万元,同比暴跌42.32%。2025年共获得10项专利(主要为太阳能电池技术),但同期子公司产能因资金链问题大幅闲置。
此外,广西生产基地此次遭查封前,已因债务纠纷导致超2亿元募集资金被司法划扣。
在股权结构上,公司控股股东沐邦新能源持股20.19%,其中95.16%已质押,且多次因资金占用、违规募资等问题遭监管处罚。
财务巨额亏损,遭遇退市危机
业绩方面,*ST沐邦近三年财务数据持续亮红灯。
2023年,*ST沐邦实现营收16.54亿元,净利润0.28亿元。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急转直下,营收大幅下滑至2.77亿元,同比降幅高达83.24%;归母净利润更是巨亏11.62亿元,同比暴跌4208.14%;财务状况堪忧。
因2024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叠加财务内控否定意见,公司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及其他风险警示。
进入2025年,*ST沐邦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一季度,公司营收大幅下滑至6027.79万元,同比跌幅达59.28%;归母净利润亏损9948.61万元,同比下滑18.56%。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续亏1.48亿-1.80亿元。
从风险上看,公司于2024年因重大会计差错、资金占用等问题收警示函;2025年7月再度因民间借贷纠纷被强制执行划扣资金。若2025年无法扭转净利润为负或营收低于3亿元的局面,公司将面临直接退市。
光伏洗牌期的牺牲者
*ST沐邦的困境折射出二三线光伏厂商的生存危机:
一是技术迭代压力。N型TOPCon、HJT技术快速普及,而公司研发投入不足,主流产品仍以P型硅片为主。
二是资金壁垒。头部企业通威、隆基等年均资本开支超百亿,*ST沐邦2024年研发投入仅占头部企业0.5%左右。
三是债务连锁反应。子公司查封事件可能触发交叉违约条款,进一步压缩融资空间。
面对这一困境,*ST沐邦宣称将通过“加速资金回笼、协调偿还计划”应对危机,但现实挑战严峻:资产查封可能波及剩余产能运营,2025年营收达标难度极大;同时,控股股东质押股接近平仓线,控制权稳定性存疑;此外,光伏行业价格战持续,二三线厂商生存窗口加速关闭。
现如今,*ST沐邦正处于光伏业务亏损、流动性危机与退市风险的叠加困境中。未来能否通过债务重组、国资引入及业务转型化解风险,将成为决定其存续的关键。
8月20日,*ST沐邦(603398.SH)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广西沐邦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收到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法院的三封查封公告。
根据裁定书(编号:(2025)桂0403财保3号、4号及(2025)桂04民初12号),广西沐邦的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及不动产被查封、冻结及轮候查封,资产账面价值预估为9,800.00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
*ST沐邦称,目前尚未收到财产保全相关的起诉状及立案文书,查封原因尚未明确。*ST沐邦在公告中承认,若资产被处置,将对公司财务及退市风险警示撤销产生不利影响。
就在前不久,*ST沐邦于7月25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已被正式立案调查。其后8月6日,上交所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廖志远等予以公开谴责。
此次查封无疑让这家正处于困境中的光伏跨界企业更加雪上加霜,使其本就动荡不安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或将陷入退市危机。
玩具龙头跨界光伏暴雷
资料显示,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沐邦)前身为广东邦宝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营业务为益智玩具生产销售,于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豪安能源转型光伏赛道,主营单晶硅棒、硅片及电池组件生产。公司目前以光伏新能源为主业,产品涵盖太阳能单晶硅片、硅棒及玩教具等,与顺风光电、湖南红太阳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在光伏布局上,公司于2022年7月与广西梧州签署协议,计划投资52亿元打造10GW TOPCON电池项目;随后于2024年1月启动安徽铜陵5GW电池片及切片项目(一期投资35亿元);同年3月又宣布在山西忻州投资40亿元建设16GW N型单晶硅棒项目。
然而,光伏行业的周期性下行让公司陷入困境。原计划于2023年3月投产的梧州项目,截至2024年3月虽5条生产线设备已到位,却未能实现投产。同时,安义县与鄂城区的框架合作协议也被迫终止。
尽管公司试图打造“硅片+电池+组件”产业链,但实际投入持续萎缩。2024年研发费用为3,756.76万元,同比暴跌42.32%。2025年共获得10项专利(主要为太阳能电池技术),但同期子公司产能因资金链问题大幅闲置。
此外,广西生产基地此次遭查封前,已因债务纠纷导致超2亿元募集资金被司法划扣。
在股权结构上,公司控股股东沐邦新能源持股20.19%,其中95.16%已质押,且多次因资金占用、违规募资等问题遭监管处罚。
财务巨额亏损,遭遇退市危机
业绩方面,*ST沐邦近三年财务数据持续亮红灯。
2023年,*ST沐邦实现营收16.54亿元,净利润0.28亿元。然而,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急转直下,营收大幅下滑至2.77亿元,同比降幅高达83.24%;归母净利润更是巨亏11.62亿元,同比暴跌4208.14%;财务状况堪忧。
因2024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元,叠加财务内控否定意见,公司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及其他风险警示。
进入2025年,*ST沐邦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一季度,公司营收大幅下滑至6027.79万元,同比跌幅达59.28%;归母净利润亏损9948.61万元,同比下滑18.56%。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续亏1.48亿-1.80亿元。
从风险上看,公司于2024年因重大会计差错、资金占用等问题收警示函;2025年7月再度因民间借贷纠纷被强制执行划扣资金。若2025年无法扭转净利润为负或营收低于3亿元的局面,公司将面临直接退市。
光伏洗牌期的牺牲者
*ST沐邦的困境折射出二三线光伏厂商的生存危机:
一是技术迭代压力。N型TOPCon、HJT技术快速普及,而公司研发投入不足,主流产品仍以P型硅片为主。
二是资金壁垒。头部企业通威、隆基等年均资本开支超百亿,*ST沐邦2024年研发投入仅占头部企业0.5%左右。
三是债务连锁反应。子公司查封事件可能触发交叉违约条款,进一步压缩融资空间。
面对这一困境,*ST沐邦宣称将通过“加速资金回笼、协调偿还计划”应对危机,但现实挑战严峻:资产查封可能波及剩余产能运营,2025年营收达标难度极大;同时,控股股东质押股接近平仓线,控制权稳定性存疑;此外,光伏行业价格战持续,二三线厂商生存窗口加速关闭。
现如今,*ST沐邦正处于光伏业务亏损、流动性危机与退市风险的叠加困境中。未来能否通过债务重组、国资引入及业务转型化解风险,将成为决定其存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