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策略:投资者对流动性牛市的分歧

东方财富网

5小时前

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2014年7月)之前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

我们在2024年底的报告《政策>流动性>盈利——2025年度策略》较早提出2025年出现流动性牛市的可能,近期这一观点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不过投资者对细节还是有很多分歧,本报告对部分分歧进行汇总分析。(1)居民收入增速不高,是否会影响居民资金入市?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当下居民存款/GDP处在历史高位。(2)2014-15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杠杆资金,现在的监管更规范,是否意味着难以重演2014-15年牛市?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杠杆资金不是流动性牛市的必要条件。(3)逆势维稳的力量更多,是否会影响牛市高度?我们认为,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且历史上ETF份额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会滞后市场高点或低点很长时间。(4)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在增强,但尚未大幅上升,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大部分渠道才开始感觉居民资金流入较快。

(1)居民收入增速不高,是否会影响居民资金入市?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不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受影响,今年1-6月累计同比4.7%,是2002年以来较低水平。不过观察历史数据,能够看到,历次牛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改善均是滞后股市牛市的。2005-2007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2006年下半年才回升,2009-2010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2010年初才开始回升,2013-2015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持续下降,2019-2021年牛市,居民收入增速2020年下半年回升,所以居民收入增速是否回升并不是牛市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

2)2014-2015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杠杆资金,现在的监管更规范,是否意味着难以重演2014-2015年牛市?2014-2015年融资余额、融资余额/流通市值均大幅增长,2019-2021年和2024年9月以来融资余额回升,但融资余额/流动市值增速不快。这说明杠杆资金有明显流入,但整体和股市规模扩张速度差别不大。我们认为杠杆资金的占比会影响股市上涨的速度,但不会影响方向。因为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2005-2007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银证转账和申购公募基金入市,2013-2015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两融、场外配资和私募入市,2019-2021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公募权益产品入市,不同的流入方式都可以有牛市。

3)逆势维稳的力量更多,是否会影响牛市高度?2014-2015年牛市是较为纯粹的流动性牛市,由于牛市期间涨幅过大,随后的2015年下半年,股市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和波动。大部分投资者认为,鉴于投资者和监管层都经历过2014-2015年的牛市,学习效应可能会限制牛市的高度。我们赞同这一判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如果考虑到ETF资金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这一过程可能也会比较慢,比如2019-2021年牛市,从2020年Q2开始ETF份额明显下降,但核心资产的高点直到2021年Q1才出现,有些行业(周期、成长等)高点出现在2021年Q4。所以即使后续出现持续的ETF份额萎缩,可能牛市高点也要滞后很长时间才可能出现。

4)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在增强,但尚未大幅上升,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现在的居民资金确实在流入,不过还没有大幅上升。量化私募和固收+产品整体渠道认可度较好,回升较早,主动权益产品和居民开户数也有所回升但力度还不是很强。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所有渠道才能都感觉居民资金流入很快。

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2014年7月)之前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但公募偏股型基金份额增长明显滞后市场,直到2014年10月才开到较强的回升。

2020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之前的很长时间(2019年下半年-2020年初),公募权益基金已经开始明显增长,但其他的资金流入渠道直到2020年7月以后才感觉到牛市。

5)当下的判断:政策和资金推动,牛市主升浪来临。24年10月-25年6月,市场宽幅震荡期间,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特征较为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股市逐渐对当期盈利脱敏,股市结构性赚钱效应已经接近1年,后续居民资金大概率会逐渐增加,股市大概率已经进入主升浪。主升浪期间,出现利空(比如之前的地产数据走弱)股市往往反应得会比较快,而大部分利多情况(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反内卷政策等),股市都会积极反应。8月市场可能会在政策预期空窗期、中美关税谈判进展、8月下旬中报密集披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小幅波动。但我们预计较难改变牛市主升浪的趋势,后续的十五五规划、年底对2026年政策展望都可能会带来市场的积极变化。

5)近期配置观点:增加弹性配置,金融内部增配非银,AI内部增加应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

配置风格展望:牛市中期的风格和牛市初期往往会有些变化。牛市初期风格和牛市后期风格类似,牛市中期风格容易扩散。牛市最强行业风格,牛市中期反而不强。2005-2007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金融,次之是周期,但牛市中期,最强风格是周期,金融略跑输市场。2013-2015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成长,但牛市中期最强是金融,成长最弱。2019-2021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成长和消费,而牛市中期最强是消费,次之是周期,成长排第三。

牛市中期大小盘往往会剧烈波动,前半段和后半段风格大多不同。2005-07年:牛初小盘,牛中先大后小,牛末大盘。2013-15年:牛初小盘,牛中先小后大,牛末小盘。2019-21年:牛初大盘,牛中先小后大,牛末小盘。

配置行业展望:(1)金融:由银行转配非银。金融整体估值较好,之前最强的是有高股息特征的银行,后续可能非银的弹性会逐渐增加,牛市概率上升,非银的业绩弹性大概率存在;(2)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若经济偏弱,则受影响较小,若经济偏强或政策支持,则受益较多;内部黄金稀土等受益于地缘格局的细分行业可能有所表现。(3)传媒:AI季度休整尾声,传媒估值性价比较好,AI下一波关注应用变化;(4)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5)周期(钢铁、建材、化工):当前环境下,稳供给政策或将出台,年底可能还会有需求稳定政策。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

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2014年7月)之前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

我们在2024年底的报告《政策>流动性>盈利——2025年度策略》较早提出2025年出现流动性牛市的可能,近期这一观点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不过投资者对细节还是有很多分歧,本报告对部分分歧进行汇总分析。(1)居民收入增速不高,是否会影响居民资金入市?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当下居民存款/GDP处在历史高位。(2)2014-15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杠杆资金,现在的监管更规范,是否意味着难以重演2014-15年牛市?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杠杆资金不是流动性牛市的必要条件。(3)逆势维稳的力量更多,是否会影响牛市高度?我们认为,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且历史上ETF份额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会滞后市场高点或低点很长时间。(4)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在增强,但尚未大幅上升,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大部分渠道才开始感觉居民资金流入较快。

(1)居民收入增速不高,是否会影响居民资金入市?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不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受影响,今年1-6月累计同比4.7%,是2002年以来较低水平。不过观察历史数据,能够看到,历次牛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改善均是滞后股市牛市的。2005-2007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2006年下半年才回升,2009-2010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2010年初才开始回升,2013-2015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持续下降,2019-2021年牛市,居民收入增速2020年下半年回升,所以居民收入增速是否回升并不是牛市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

2)2014-2015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杠杆资金,现在的监管更规范,是否意味着难以重演2014-2015年牛市?2014-2015年融资余额、融资余额/流通市值均大幅增长,2019-2021年和2024年9月以来融资余额回升,但融资余额/流动市值增速不快。这说明杠杆资金有明显流入,但整体和股市规模扩张速度差别不大。我们认为杠杆资金的占比会影响股市上涨的速度,但不会影响方向。因为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2005-2007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银证转账和申购公募基金入市,2013-2015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两融、场外配资和私募入市,2019-2021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公募权益产品入市,不同的流入方式都可以有牛市。

3)逆势维稳的力量更多,是否会影响牛市高度?2014-2015年牛市是较为纯粹的流动性牛市,由于牛市期间涨幅过大,随后的2015年下半年,股市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和波动。大部分投资者认为,鉴于投资者和监管层都经历过2014-2015年的牛市,学习效应可能会限制牛市的高度。我们赞同这一判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如果考虑到ETF资金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这一过程可能也会比较慢,比如2019-2021年牛市,从2020年Q2开始ETF份额明显下降,但核心资产的高点直到2021年Q1才出现,有些行业(周期、成长等)高点出现在2021年Q4。所以即使后续出现持续的ETF份额萎缩,可能牛市高点也要滞后很长时间才可能出现。

4)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在增强,但尚未大幅上升,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现在的居民资金确实在流入,不过还没有大幅上升。量化私募和固收+产品整体渠道认可度较好,回升较早,主动权益产品和居民开户数也有所回升但力度还不是很强。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所有渠道才能都感觉居民资金流入很快。

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2014年7月)之前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但公募偏股型基金份额增长明显滞后市场,直到2014年10月才开到较强的回升。

2020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之前的很长时间(2019年下半年-2020年初),公募权益基金已经开始明显增长,但其他的资金流入渠道直到2020年7月以后才感觉到牛市。

5)当下的判断:政策和资金推动,牛市主升浪来临。24年10月-25年6月,市场宽幅震荡期间,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特征较为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股市逐渐对当期盈利脱敏,股市结构性赚钱效应已经接近1年,后续居民资金大概率会逐渐增加,股市大概率已经进入主升浪。主升浪期间,出现利空(比如之前的地产数据走弱)股市往往反应得会比较快,而大部分利多情况(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反内卷政策等),股市都会积极反应。8月市场可能会在政策预期空窗期、中美关税谈判进展、8月下旬中报密集披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小幅波动。但我们预计较难改变牛市主升浪的趋势,后续的十五五规划、年底对2026年政策展望都可能会带来市场的积极变化。

5)近期配置观点:增加弹性配置,金融内部增配非银,AI内部增加应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

配置风格展望:牛市中期的风格和牛市初期往往会有些变化。牛市初期风格和牛市后期风格类似,牛市中期风格容易扩散。牛市最强行业风格,牛市中期反而不强。2005-2007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金融,次之是周期,但牛市中期,最强风格是周期,金融略跑输市场。2013-2015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成长,但牛市中期最强是金融,成长最弱。2019-2021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成长和消费,而牛市中期最强是消费,次之是周期,成长排第三。

牛市中期大小盘往往会剧烈波动,前半段和后半段风格大多不同。2005-07年:牛初小盘,牛中先大后小,牛末大盘。2013-15年:牛初小盘,牛中先小后大,牛末小盘。2019-21年:牛初大盘,牛中先小后大,牛末小盘。

配置行业展望:(1)金融:由银行转配非银。金融整体估值较好,之前最强的是有高股息特征的银行,后续可能非银的弹性会逐渐增加,牛市概率上升,非银的业绩弹性大概率存在;(2)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若经济偏弱,则受影响较小,若经济偏强或政策支持,则受益较多;内部黄金稀土等受益于地缘格局的细分行业可能有所表现。(3)传媒:AI季度休整尾声,传媒估值性价比较好,AI下一波关注应用变化;(4)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5)周期(钢铁、建材、化工):当前环境下,稳供给政策或将出台,年底可能还会有需求稳定政策。

(文章来源:信达证券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