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披露、股价闪崩,被内卷的和黄医药(00013)为何获南下资金加速买入?

智通财经

8小时前

8月4日,和黄医药股价触及BOLL线中轨后开始反弹震荡,此时对应成交量均在1000万股以下,侧面说明这些都还属于技术性调整范畴。

自今年4月7日受外部因素及恒指大盘震荡影响,股价暴跌22.12%后,和黄医药(00013)股价开启了一段波动拉升行情,并最终在7月29日盘中触及30.75港元,刷新了今年以来的股价新高。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公司股价有望乘着港股创新药浪潮的东风再创新高时,和黄医药新出炉的2025半年报却给了市场“一记重拳”。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8月7日美股盘前,和黄医药公布了其2025年中报业绩。财报显示,公司期内收入2.78亿美元,同比下降9.2%;另外,受惠出售非核心合资股权收益,公司录得纯利4.55亿美元,增长16.6倍。

然而在上述财报数据背后,公司三大创新药核心品种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赛沃替尼的国内销售额均大幅下滑30-50%,以致公司当期自有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

由于今年1月和黄医药已官宣剥离其中药业务现金牛,创新药业务成为其收入的中流砥柱,如今三大核心品种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无疑让投资者怀疑创新药业务能否顺利“接班”,撑起和黄医药后续的业绩增长。

剥离中药业务后,创新药难撑重担?

在此次中报,和黄医药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其净利润增长。其当期录得净利润4.55亿美元,增长16.6倍。而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惠出售非核心合资股权收益”。而这个指的就是公司年初出售中药业务的所得收益。

今年年初,和黄医药发布公告,拟向金浦投资出售上海和黄药业35%的股权,交易总金额34.83亿元,拟向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10%的股权,交易总金额9.95亿元,合计总金额为44.78亿元(6.08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和黄医药仅持有上海和黄药业5%的股权。而对应估计公司录得税前收益约4.77亿美元。这便是其16.6倍净利润增长的由来。

实际上,出售中药业务在当时被市场解读为和黄医药加速创新转型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然而,对和黄医药来说,虽然剥离中药资产表明了公司创新转型的决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公司业绩失去了重要基石。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上海和黄医药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7亿元,净利润6.25亿元,是和黄医药稳定的业绩引擎。而在失去中药资产的业绩支撑后,2024年和黄医药整体业绩表现不佳,总收入、毛利润、净利润均成同比下滑趋势。其中,年度收入为6.30亿美元,同比下滑25%;归母净利润3770万美元,同比下滑63%。

也就是说,目前创新药需要撑起和黄医药后续的业绩增长。但今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主力药物的国内销售额却全线下滑。其中,爱优特?(ELUNATE?,呋喹替尼)收入降至4300万美元(同比下滑29%),原因在于结直肠癌三线治疗领域竞争加剧苏泰达?(SULANDA?,索凡替尼)收入降至1270万美元(同比下滑50%),原因在于受生长抑素类似物药物冲击;而沃瑞沙?(ORPATHYS?,赛沃替尼)收入降至1520万美元(同比下滑41%),原因在于其受竞品纳入医保影响。

不过相比于受内卷影响的国内市场,和黄医药核心品种在海外市场及授权合作方面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在合作方武田推动下,呋喹替尼今年上半年的海外销售额达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而另一款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MET扩增EGFR突变NSCLC二线治疗,覆盖30%耐药患者,则触发了阿斯利康11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由于呋喹替尼的海外收入占公司肿瘤收入比重达到69.45%,因此,受呋喹替尼海外收入增长抵消影响,公司肿瘤产品收入最终同比仅减少4%,最终综合收入仅减少9%。

其实相比于因国内内卷造成的收入下滑,市场更担心呋喹替尼为首的出海品种放量不及预期。因为在武田制药推动下,去年下半年呋喹替尼已在日本、欧洲等美国以外核心区域开始商业化放量。而且相比欧盟,日本还是武田制药的本土战场,因此经过24Q3的准入铺垫阶段后,市场对其今年的增长抱有较高期待。

是技术性调整还是投资者分歧放大?

回到二级市场,不难看到,和黄医药股价自4月初因外部环境震荡影响跌破BOLL线下轨后,其后续股价大部分时间都在BOLL线的中轨至上轨之间浮动,这一股价表现也契合了今年港股创新药拉升行情。

若参考往期股价走势,和黄医药股价在7月29日拉出大阳线突破BOLL线上轨后,市场其实便会有一个股价往中轨回归的预期。结合量能来看,7月29日当天,和黄医药的成交量为1636.28万股,虽然较前几日略有放量,但整体依旧在2000万股以下,并在接下来的“三连跌”中,其股票成交量也是逐日递减,说明当时场内惜筹情绪明显。8月4日,和黄医药股价触及BOLL线中轨后开始反弹震荡,此时对应成交量均在1000万股以下,侧面说明这些都还属于技术性调整范畴。

直到8月8日,也就是和黄医药25中报披露的次日,公司股价出现断崖下跌,且全天“贴地飞行”最终大幅收跌15.99%,单日成交量高达7028.70万股,刷新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而对应换手率也从前日的0.69%大幅增至8.06%,显示出场内分歧加剧,市场恐慌情绪明显。

从经纪商交易席位能够明显看出内外资对和黄医药的态度差异。实时数据显示,当日,中国投资、富途证券和中银国际为和黄医药的买方前三席,分别净买入513.15万股、118.20万股和90.55万股;而JP摩根、巴克莱亚洲和摩根士丹利为卖方前三席,分别净卖出524.20万股、423.45万股和122.45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通资金一直是和黄医药近20日来最大的买方,深沪两大渠道合计买入量高达1430.52万股。很显然,和黄医药8月8日的大跌触发了港股通资金“越跌越买”的策略,说明投资者或在博弈和黄医药中长期收益。

因为除了上述“三剑客”外,预计今年国内获批的索乐匹尼布同样也是和黄医药年内的一大看点。智通财经APP了解到,ITP国内存量患者2027年有望超过30万人,67%患者进入2线治疗,创新疗法有限,竞争格局好。而索乐匹尼布针对2线 ITP的中国注册III期临床结果亮眼,并在去年ASH年会上更新了长期治疗的数据,结果亮眼:长期持续应答率为59.8%,有望成为ITP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虽然该药上市时间表比市场预期晚了1年时间,但公司在此前2024年报预计该药将在今年年底完成血小板减少症的上市申请评审。后续若公司开启索乐匹尼布的海外BD授权,该药或成为和黄医药接下来的一个新增量。在目前看重创新药BD交易的市场环境下,这或许会提高和黄医药后续的值博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8月4日,和黄医药股价触及BOLL线中轨后开始反弹震荡,此时对应成交量均在1000万股以下,侧面说明这些都还属于技术性调整范畴。

自今年4月7日受外部因素及恒指大盘震荡影响,股价暴跌22.12%后,和黄医药(00013)股价开启了一段波动拉升行情,并最终在7月29日盘中触及30.75港元,刷新了今年以来的股价新高。

然而就在市场认为公司股价有望乘着港股创新药浪潮的东风再创新高时,和黄医药新出炉的2025半年报却给了市场“一记重拳”。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8月7日美股盘前,和黄医药公布了其2025年中报业绩。财报显示,公司期内收入2.78亿美元,同比下降9.2%;另外,受惠出售非核心合资股权收益,公司录得纯利4.55亿美元,增长16.6倍。

然而在上述财报数据背后,公司三大创新药核心品种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和赛沃替尼的国内销售额均大幅下滑30-50%,以致公司当期自有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2%。

由于今年1月和黄医药已官宣剥离其中药业务现金牛,创新药业务成为其收入的中流砥柱,如今三大核心品种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无疑让投资者怀疑创新药业务能否顺利“接班”,撑起和黄医药后续的业绩增长。

剥离中药业务后,创新药难撑重担?

在此次中报,和黄医药表现最亮眼的无疑是其净利润增长。其当期录得净利润4.55亿美元,增长16.6倍。而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惠出售非核心合资股权收益”。而这个指的就是公司年初出售中药业务的所得收益。

今年年初,和黄医药发布公告,拟向金浦投资出售上海和黄药业35%的股权,交易总金额34.83亿元,拟向上海医药出售上海和黄药业10%的股权,交易总金额9.95亿元,合计总金额为44.78亿元(6.08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和黄医药仅持有上海和黄药业5%的股权。而对应估计公司录得税前收益约4.77亿美元。这便是其16.6倍净利润增长的由来。

实际上,出售中药业务在当时被市场解读为和黄医药加速创新转型的又一里程碑事件。然而,对和黄医药来说,虽然剥离中药资产表明了公司创新转型的决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内公司业绩失去了重要基石。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上海和黄医药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7亿元,净利润6.25亿元,是和黄医药稳定的业绩引擎。而在失去中药资产的业绩支撑后,2024年和黄医药整体业绩表现不佳,总收入、毛利润、净利润均成同比下滑趋势。其中,年度收入为6.30亿美元,同比下滑25%;归母净利润3770万美元,同比下滑63%。

也就是说,目前创新药需要撑起和黄医药后续的业绩增长。但今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主力药物的国内销售额却全线下滑。其中,爱优特?(ELUNATE?,呋喹替尼)收入降至4300万美元(同比下滑29%),原因在于结直肠癌三线治疗领域竞争加剧苏泰达?(SULANDA?,索凡替尼)收入降至1270万美元(同比下滑50%),原因在于受生长抑素类似物药物冲击;而沃瑞沙?(ORPATHYS?,赛沃替尼)收入降至1520万美元(同比下滑41%),原因在于其受竞品纳入医保影响。

不过相比于受内卷影响的国内市场,和黄医药核心品种在海外市场及授权合作方面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在合作方武田推动下,呋喹替尼今年上半年的海外销售额达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而另一款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MET扩增EGFR突变NSCLC二线治疗,覆盖30%耐药患者,则触发了阿斯利康11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由于呋喹替尼的海外收入占公司肿瘤收入比重达到69.45%,因此,受呋喹替尼海外收入增长抵消影响,公司肿瘤产品收入最终同比仅减少4%,最终综合收入仅减少9%。

其实相比于因国内内卷造成的收入下滑,市场更担心呋喹替尼为首的出海品种放量不及预期。因为在武田制药推动下,去年下半年呋喹替尼已在日本、欧洲等美国以外核心区域开始商业化放量。而且相比欧盟,日本还是武田制药的本土战场,因此经过24Q3的准入铺垫阶段后,市场对其今年的增长抱有较高期待。

是技术性调整还是投资者分歧放大?

回到二级市场,不难看到,和黄医药股价自4月初因外部环境震荡影响跌破BOLL线下轨后,其后续股价大部分时间都在BOLL线的中轨至上轨之间浮动,这一股价表现也契合了今年港股创新药拉升行情。

若参考往期股价走势,和黄医药股价在7月29日拉出大阳线突破BOLL线上轨后,市场其实便会有一个股价往中轨回归的预期。结合量能来看,7月29日当天,和黄医药的成交量为1636.28万股,虽然较前几日略有放量,但整体依旧在2000万股以下,并在接下来的“三连跌”中,其股票成交量也是逐日递减,说明当时场内惜筹情绪明显。8月4日,和黄医药股价触及BOLL线中轨后开始反弹震荡,此时对应成交量均在1000万股以下,侧面说明这些都还属于技术性调整范畴。

直到8月8日,也就是和黄医药25中报披露的次日,公司股价出现断崖下跌,且全天“贴地飞行”最终大幅收跌15.99%,单日成交量高达7028.70万股,刷新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而对应换手率也从前日的0.69%大幅增至8.06%,显示出场内分歧加剧,市场恐慌情绪明显。

从经纪商交易席位能够明显看出内外资对和黄医药的态度差异。实时数据显示,当日,中国投资、富途证券和中银国际为和黄医药的买方前三席,分别净买入513.15万股、118.20万股和90.55万股;而JP摩根、巴克莱亚洲和摩根士丹利为卖方前三席,分别净卖出524.20万股、423.45万股和122.45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通资金一直是和黄医药近20日来最大的买方,深沪两大渠道合计买入量高达1430.52万股。很显然,和黄医药8月8日的大跌触发了港股通资金“越跌越买”的策略,说明投资者或在博弈和黄医药中长期收益。

因为除了上述“三剑客”外,预计今年国内获批的索乐匹尼布同样也是和黄医药年内的一大看点。智通财经APP了解到,ITP国内存量患者2027年有望超过30万人,67%患者进入2线治疗,创新疗法有限,竞争格局好。而索乐匹尼布针对2线 ITP的中国注册III期临床结果亮眼,并在去年ASH年会上更新了长期治疗的数据,结果亮眼:长期持续应答率为59.8%,有望成为ITP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虽然该药上市时间表比市场预期晚了1年时间,但公司在此前2024年报预计该药将在今年年底完成血小板减少症的上市申请评审。后续若公司开启索乐匹尼布的海外BD授权,该药或成为和黄医药接下来的一个新增量。在目前看重创新药BD交易的市场环境下,这或许会提高和黄医药后续的值博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