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发表题为《以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发展,加快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多重压力,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化升级等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全球企业领袖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克难关。“作为一名中国钢铁企业经营者,我理解,唯有坚持创新、坚持改革、坚持协同,才能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提升企业竞争力。”他强调。
中国钢铁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经过了5轮调整,以往的调整都是周期性的,而这轮调整是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出现的结构性变化。”胡望明表示。
从城市化进程看,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攀升至67%,快速城市化进程已经结束。从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已经完成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甚至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在供求关系转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供给、生产布局乃至企业的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变化。”胡望明表示。
从产品结构看,伴随快速城市化结束与绿色低碳转型,与城镇化相关的用钢需求下降,工业用材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钢铁材料的需求将上升,实现材料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双重节能减碳的绿色产品需求将增加,驱动产品结构升级。
从技术供给看,低碳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已成为全球钢铁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培育方向,碳资产与数据资产正在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企业研发投入将由注重市场端的产品研发向融合智能、绿色发展的新型产品研发转变。
从生产布局看,生产基地向更加贴近下游市场和具有要素成本优势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从商业模式看,现代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将钢铁供、产、销、研、用的合作伙伴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产业生态圈,推动服务型制造、产业链协同等新业态。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勇于变革、顺应行业结构变化、具备产品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活下来,这也是行业组织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胡望明强调。
以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行业发展阶段转换、科技革命的新挑战,中国宝武需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胡望明表示。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2023年下半年始,中国宝武全面转变经营理念,从“增量规模发展思维”向“减量高效发展思维”转变,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从生产交易型向创新变革型转变。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强调做强、做优、做大,特别是把做强放在第一位,没有做强,做优做大难以持续。“着眼长远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必须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胡望明介绍,中国宝武提出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四化”发展方向,明确以钢铁强基、协同向新作为产业发展逻辑。
坚持产品创新驱动高端化。“高端化既是宝武的经验之谈,也是未来的必由之路。发展高等级汽车板和高端取向硅钢,是宝武高端化路线的经典实践。”胡望明表示。
据介绍,目前,宝武冷轧汽车板用户涵盖了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同步支撑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硅钢产品的产能规模和产品等级也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球首发的极薄规格极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是全球首个铁损值小于9瓦/千克的产品。此外,宝武还成功研发了高铁车轮、高强水电用钢、先进不锈钢、高强高韧套管、高温合金、镍基合金等一批高端精品,满足了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材料需求。
坚持数实融合驱动智能化。胡望明表示,智能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宝武正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
“中国宝武于今年2月26日启动了‘2526’工程,推动DeepSeek本地化应用,搭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用AI重新定义钢铁。宝钢于1996年启动了‘9672’工程,开发出整体产销管理系统,抓住了自动化、信息化的先机,大大提升了宝钢的竞争力。宝武的‘2526’工程,如同当年宝钢成功推进‘9672’工程,将成为宝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工程。”胡望明补充道,去年,中国宝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钢铁行业大模型产品——“宝联登钢铁行业大模型”,为钢铁企业提供一体化、集成化的“人工智能+钢铁”解决方案。
坚持低碳冶金驱动绿色化。低碳化关乎钢铁业未来生存。2021年初,中国宝武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围绕极致能效等六大方向持续攻关。“目前已经打通HyCROF(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工艺全流程,成功实现2500m3HyCROF技术成果示范应用,该项目荣获了世界钢铁协会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胡望明说。
2023年12月,宝武百万吨级氢基竖炉点火投运,运行指标超过设计指标;今年7月份,湛江钢铁电炉工厂核心设备已经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中国首条“氢基竖炉+电炉”近零碳产线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同时,我们积极打造绿色产品,发布了低碳品牌BeyondECO,牵头制定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并在钢协支持下建立了EPD平台,推进低碳钢标准研发和全球互认。
坚持精益运营驱动高效化。“高效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既依靠技术创新,也依靠管理创新。”胡望明表示。
近几年来,中国宝武通过研发和推广关键共性技术、集约化生产技术、极致能效技术,推进“算账经营”、整合协同,不断提高资源能源、资金资产使用效率和全员劳动效率。
胡望明介绍,在推进钢铁业“四化”转型的同时,中国宝武结合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延伸钢铁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增长新引擎。
一是围绕提升材料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顺应下游行业轻量化要求,聚焦轻金属材料,发展镁、铝、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围绕钢铁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产业化。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利用钢铁制造产生大量的水渣、钢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开发“城市矿山”,进一步发展资源再利用产业。布局绿色矿产资源和绿色炉料,保证绿色原料供应,全面发展绿色资源产业。
三是围绕钢铁智能转型,推进智慧产业化。利用在工业软件等领域形成的服务能力,在智能制造、智慧管控、钢铁大模型、冶金机器人等方面进行市场化拓展,实现智慧产业化。
以“四个强化”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
胡望明表示,聚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战略部署,中国宝武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向新跃升,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
一是强化源头供给。中国宝武将持续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强化应用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夯实底层技术根基;与此同时,强化在先进材料、低碳冶金、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新技术布局,持续加快提升原创技术策源能力。
二是强化需求牵引。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四个面向”,“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动钢铁材料高端化升级,不断推出“高强度、高耐蚀、高效能”的钢铁及轻金属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三是强化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产品迭代、低碳冶金、数实融合和精益运营创新,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球技术变革方向,布局新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四是强化开放协同。未来,宝武将秉持更加开放协同的理念,与生态圈伙伴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为全球钢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宝武力量。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让我们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汇聚全球智慧,激发创新动能,共同谱写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胡望明最后说道。
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发表题为《以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发展,加快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多重压力,绿色低碳转型、智慧化升级等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全球企业领袖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共克难关。“作为一名中国钢铁企业经营者,我理解,唯有坚持创新、坚持改革、坚持协同,才能突破行业发展瓶颈,提升企业竞争力。”他强调。
中国钢铁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经过了5轮调整,以往的调整都是周期性的,而这轮调整是伴随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出现的结构性变化。”胡望明表示。
从城市化进程看,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攀升至67%,快速城市化进程已经结束。从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已经完成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甚至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在供求关系转变、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业的产品结构、技术供给、生产布局乃至企业的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变化。”胡望明表示。
从产品结构看,伴随快速城市化结束与绿色低碳转型,与城镇化相关的用钢需求下降,工业用材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钢铁材料的需求将上升,实现材料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双重节能减碳的绿色产品需求将增加,驱动产品结构升级。
从技术供给看,低碳化转型、数字化升级已成为全球钢铁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培育方向,碳资产与数据资产正在成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企业研发投入将由注重市场端的产品研发向融合智能、绿色发展的新型产品研发转变。
从生产布局看,生产基地向更加贴近下游市场和具有要素成本优势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从商业模式看,现代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将钢铁供、产、销、研、用的合作伙伴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产业生态圈,推动服务型制造、产业链协同等新业态。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勇于变革、顺应行业结构变化、具备产品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活下来,这也是行业组织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胡望明强调。
以科技创新引领“四化”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行业发展阶段转换、科技革命的新挑战,中国宝武需要转变经营理念,调整发展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胡望明表示。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2023年下半年始,中国宝武全面转变经营理念,从“增量规模发展思维”向“减量高效发展思维”转变,从生产者向经营者转变,从生产交易型向创新变革型转变。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强调做强、做优、做大,特别是把做强放在第一位,没有做强,做优做大难以持续。“着眼长远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必须加快以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胡望明介绍,中国宝武提出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四化”发展方向,明确以钢铁强基、协同向新作为产业发展逻辑。
坚持产品创新驱动高端化。“高端化既是宝武的经验之谈,也是未来的必由之路。发展高等级汽车板和高端取向硅钢,是宝武高端化路线的经典实践。”胡望明表示。
据介绍,目前,宝武冷轧汽车板用户涵盖了几乎所有品牌的汽车,同步支撑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硅钢产品的产能规模和产品等级也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球首发的极薄规格极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是全球首个铁损值小于9瓦/千克的产品。此外,宝武还成功研发了高铁车轮、高强水电用钢、先进不锈钢、高强高韧套管、高温合金、镍基合金等一批高端精品,满足了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材料需求。
坚持数实融合驱动智能化。胡望明表示,智能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中国宝武正加快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化应用。
“中国宝武于今年2月26日启动了‘2526’工程,推动DeepSeek本地化应用,搭建钢铁行业模型化运行平台,用AI重新定义钢铁。宝钢于1996年启动了‘9672’工程,开发出整体产销管理系统,抓住了自动化、信息化的先机,大大提升了宝钢的竞争力。宝武的‘2526’工程,如同当年宝钢成功推进‘9672’工程,将成为宝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工程。”胡望明补充道,去年,中国宝武发布了自主研发的钢铁行业大模型产品——“宝联登钢铁行业大模型”,为钢铁企业提供一体化、集成化的“人工智能+钢铁”解决方案。
坚持低碳冶金驱动绿色化。低碳化关乎钢铁业未来生存。2021年初,中国宝武发布了碳中和行动方案和路线图,围绕极致能效等六大方向持续攻关。“目前已经打通HyCROF(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工艺全流程,成功实现2500m3HyCROF技术成果示范应用,该项目荣获了世界钢铁协会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胡望明说。
2023年12月,宝武百万吨级氢基竖炉点火投运,运行指标超过设计指标;今年7月份,湛江钢铁电炉工厂核心设备已经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中国首条“氢基竖炉+电炉”近零碳产线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同时,我们积极打造绿色产品,发布了低碳品牌BeyondECO,牵头制定中国“低碳排放钢评价标准”,并在钢协支持下建立了EPD平台,推进低碳钢标准研发和全球互认。
坚持精益运营驱动高效化。“高效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既依靠技术创新,也依靠管理创新。”胡望明表示。
近几年来,中国宝武通过研发和推广关键共性技术、集约化生产技术、极致能效技术,推进“算账经营”、整合协同,不断提高资源能源、资金资产使用效率和全员劳动效率。
胡望明介绍,在推进钢铁业“四化”转型的同时,中国宝武结合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延伸钢铁产业链、价值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增长新引擎。
一是围绕提升材料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顺应下游行业轻量化要求,聚焦轻金属材料,发展镁、铝、钛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围绕钢铁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产业化。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利用钢铁制造产生大量的水渣、钢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开发“城市矿山”,进一步发展资源再利用产业。布局绿色矿产资源和绿色炉料,保证绿色原料供应,全面发展绿色资源产业。
三是围绕钢铁智能转型,推进智慧产业化。利用在工业软件等领域形成的服务能力,在智能制造、智慧管控、钢铁大模型、冶金机器人等方面进行市场化拓展,实现智慧产业化。
以“四个强化”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
胡望明表示,聚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战略部署,中国宝武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向新跃升,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
一是强化源头供给。中国宝武将持续保持高水平研发投入,强化应用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夯实底层技术根基;与此同时,强化在先进材料、低碳冶金、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新技术布局,持续加快提升原创技术策源能力。
二是强化需求牵引。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四个面向”,“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动钢铁材料高端化升级,不断推出“高强度、高耐蚀、高效能”的钢铁及轻金属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三是强化融合发展。持续开展产品迭代、低碳冶金、数实融合和精益运营创新,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全球技术变革方向,布局新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四是强化开放协同。未来,宝武将秉持更加开放协同的理念,与生态圈伙伴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更加新质的宝武,为全球钢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宝武力量。
“新时代孕育新机遇,让我们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汇聚全球智慧,激发创新动能,共同谱写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胡望明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