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以责任落实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三论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时间:2025-08-06 11:05:01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中共

中国环境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中共_水业新闻_行业资讯_中国水业网

10小时前

抓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评论员:以责任落实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三论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时间:2025-08-06 11:05:0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首次以生态环境领域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坚定不移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把责任落实在对全局的主动谋划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做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要把责任落实在对绿色转型的推动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

要把责任落实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抓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意义,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抓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评论员:以责任落实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三论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

时间:2025-08-06 11:05:01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首次以生态环境领域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的政治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是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只有坚定不移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把责任落实在对全局的主动谋划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做出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要把责任落实在对绿色转型的推动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耗能、高排放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

要把责任落实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抓好相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美丽中国,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意义,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