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基金归凯卸任两基金,有基金亏近40%,安国勇、经雷如何交代

市场资讯

1天前

就在最近的8月初,百亿投资总监归凯又卸任两只基金,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分化,既有业绩向好的,也有管理的三只基金多年亏超36%,例如,其管理的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5年仍亏近40%,有基民愤怒直言“坑死人,永不再买”。

来源:市值深研社

市值深研研究员注意到,万亿规模的嘉实基金的动态引发市场关注,尤其是基金经理潮和卸任方面。

先是今年2月,嘉实基金300亿顶流基金经理洪流、金猛、曲盛伟等多位基金经理集中离职,涉及近20余只基金,上演“清仓式”离职潮;

而就在最近的8月初,百亿投资总监归凯又卸任两只基金,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分化,既有业绩向好的,也有管理的三只基金多年亏超36%,例如,其管理的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5年仍亏近40%,有基民愤怒直言“坑死人,永不再买”。

作为公司“头牌”之一的投资总监,归凯管理部分基金长期亏损,如今又卸任产品,传递出的信号耐人寻味。

在这一系列动荡背后,嘉实基金董事长安国勇和总经理经雷面临的,不仅是人才流失与业绩滑坡的双重压力,更是基民信任下滑的挑战,这场“危局”,他们该如交代?

万亿嘉实基金离职潮延续?管理规模超百亿投资总监归凯卸任两基金

今年2月,嘉实基金上演震撼行业的“离职潮”,洪流、金猛、曲盛伟等多位基金经理集中离职,涉及基金数量超20只。

从洪流管理过的基金数据看,其离任时,嘉实安悦进取一年持有混合A任职回报-51.07%、嘉实阿尔法优选混合A任职回报-47.90%,业绩本就承压的基金,因核心管理人才出走,让投资者对后续运作更添担忧。

基金经理是公募基金的“核心资产”,多位基金经理集中离职,暴露嘉实基金在人才留存、团队稳定性建设上的严重问题。是内部考核机制僵化?还是投研文化出现裂痕?

不管原因如何,人才“批量流失”会让嘉实基金的投研体系遭遇重创,基金运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也会大打折扣。

8月,管理规模超百亿投资总监归凯的动态再次将嘉实基金推向风口。归凯因“业务调整”离任嘉实成长增强混合、嘉实领先成长混合两只基金,而其管理的嘉实核心成长混合A/C、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等产品,多年任职回报均亏超36%。

作为公司“头牌”之一的投资总监,管理基金长期亏损,如今又卸任产品,传递出的信号耐人寻味。

归凯的情况,折射出嘉实基金投研核心的“业绩困境”——投资总监管理的基金都陷入长期亏损,普通基金经理的产品表现可想而知。

这种“自上而下”的业绩滑坡,让投资者对嘉实基金的投研能力产生根本性质疑:公司的投资策略是否失效?投研团队的专业判断是否可靠?

业绩困局引发基民“用脚投票”的愤怒,董事长安国勇和总经理经雷如何破局?

聚焦归凯管理的部分基金,亏损幅度引人深思。安国勇作为董事长,经雷作为公司总经理,需重新审视公司使命与责任——是追求短期规模与利益,还是回归“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行业本质?

数据显示,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规模28.24亿元,归凯自2020年7月任职至今,回报-36.91%;嘉实核心成长混合A规模40.21亿元,同期回报-36.06%;嘉实核心成长混合C规模2.59亿元,回报-37.27%。

几年,基民投入的资金大幅缩水,长期持有不仅没收获收益,反而亏掉超三分之一本金。基金宣传中,“长期投资价值”是高频词,但嘉实这些产品的实际表现,与“价值”背道而驰。

基民真金白银投入,却换来持续亏损,也引发愤怒留言“坑死人的基金,嘉实太不作为”,而这也是对业绩最直接的否定,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嘉实基金的信任已降至冰点。

而进一步看,普通基民无法判断基金后续由谁管理、策略如何调整,只能看到账户里的亏损数字不断变大。这种“不确定性+亏损现实”的双重打击,让投资者对嘉实基金的信任逐渐崩塌。

安国勇作为嘉实基金董事长,经雷作为公司的总经理,肩负公司战略与人才管理重任。

从“清仓式”离职潮看,公司人才留存机制显然失效。是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还是投研决策机制让基金经理缺乏施展空间?

对比行业优秀公司,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与留存体系,是稳定投研团队的关键。安国勇和经雷或许需要反思:嘉实基金在人才“选育用留”环节,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如何重新构建有吸引力的投研生态,避免再次出现核心人才批量流失?

面对多只基金长期亏损,安国勇和经雷需推业绩救赎,让基民看到回本的信心。

一方面,要重塑投研策略,让基金真正具备“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需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向基民解释亏损原因、后续改进方向,而非让基民在“亏损-愤怒-用脚投票”的循环里越陷越深。

此外,或许可以通过公司自购、基金经理跟投等方式,传递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决心;优化产品布局,推出真正贴合市场与投资者需求的基金,用长期业绩重新赢回信任。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就在最近的8月初,百亿投资总监归凯又卸任两只基金,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分化,既有业绩向好的,也有管理的三只基金多年亏超36%,例如,其管理的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5年仍亏近40%,有基民愤怒直言“坑死人,永不再买”。

来源:市值深研社

市值深研研究员注意到,万亿规模的嘉实基金的动态引发市场关注,尤其是基金经理潮和卸任方面。

先是今年2月,嘉实基金300亿顶流基金经理洪流、金猛、曲盛伟等多位基金经理集中离职,涉及近20余只基金,上演“清仓式”离职潮;

而就在最近的8月初,百亿投资总监归凯又卸任两只基金,其管理的基金业绩分化,既有业绩向好的,也有管理的三只基金多年亏超36%,例如,其管理的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5年仍亏近40%,有基民愤怒直言“坑死人,永不再买”。

作为公司“头牌”之一的投资总监,归凯管理部分基金长期亏损,如今又卸任产品,传递出的信号耐人寻味。

在这一系列动荡背后,嘉实基金董事长安国勇和总经理经雷面临的,不仅是人才流失与业绩滑坡的双重压力,更是基民信任下滑的挑战,这场“危局”,他们该如交代?

万亿嘉实基金离职潮延续?管理规模超百亿投资总监归凯卸任两基金

今年2月,嘉实基金上演震撼行业的“离职潮”,洪流、金猛、曲盛伟等多位基金经理集中离职,涉及基金数量超20只。

从洪流管理过的基金数据看,其离任时,嘉实安悦进取一年持有混合A任职回报-51.07%、嘉实阿尔法优选混合A任职回报-47.90%,业绩本就承压的基金,因核心管理人才出走,让投资者对后续运作更添担忧。

基金经理是公募基金的“核心资产”,多位基金经理集中离职,暴露嘉实基金在人才留存、团队稳定性建设上的严重问题。是内部考核机制僵化?还是投研文化出现裂痕?

不管原因如何,人才“批量流失”会让嘉实基金的投研体系遭遇重创,基金运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也会大打折扣。

8月,管理规模超百亿投资总监归凯的动态再次将嘉实基金推向风口。归凯因“业务调整”离任嘉实成长增强混合、嘉实领先成长混合两只基金,而其管理的嘉实核心成长混合A/C、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等产品,多年任职回报均亏超36%。

作为公司“头牌”之一的投资总监,管理基金长期亏损,如今又卸任产品,传递出的信号耐人寻味。

归凯的情况,折射出嘉实基金投研核心的“业绩困境”——投资总监管理的基金都陷入长期亏损,普通基金经理的产品表现可想而知。

这种“自上而下”的业绩滑坡,让投资者对嘉实基金的投研能力产生根本性质疑:公司的投资策略是否失效?投研团队的专业判断是否可靠?

业绩困局引发基民“用脚投票”的愤怒,董事长安国勇和总经理经雷如何破局?

聚焦归凯管理的部分基金,亏损幅度引人深思。安国勇作为董事长,经雷作为公司总经理,需重新审视公司使命与责任——是追求短期规模与利益,还是回归“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行业本质?

数据显示,嘉实远见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规模28.24亿元,归凯自2020年7月任职至今,回报-36.91%;嘉实核心成长混合A规模40.21亿元,同期回报-36.06%;嘉实核心成长混合C规模2.59亿元,回报-37.27%。

几年,基民投入的资金大幅缩水,长期持有不仅没收获收益,反而亏掉超三分之一本金。基金宣传中,“长期投资价值”是高频词,但嘉实这些产品的实际表现,与“价值”背道而驰。

基民真金白银投入,却换来持续亏损,也引发愤怒留言“坑死人的基金,嘉实太不作为”,而这也是对业绩最直接的否定,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嘉实基金的信任已降至冰点。

而进一步看,普通基民无法判断基金后续由谁管理、策略如何调整,只能看到账户里的亏损数字不断变大。这种“不确定性+亏损现实”的双重打击,让投资者对嘉实基金的信任逐渐崩塌。

安国勇作为嘉实基金董事长,经雷作为公司的总经理,肩负公司战略与人才管理重任。

从“清仓式”离职潮看,公司人才留存机制显然失效。是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力?还是投研决策机制让基金经理缺乏施展空间?

对比行业优秀公司,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与留存体系,是稳定投研团队的关键。安国勇和经雷或许需要反思:嘉实基金在人才“选育用留”环节,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如何重新构建有吸引力的投研生态,避免再次出现核心人才批量流失?

面对多只基金长期亏损,安国勇和经雷需推业绩救赎,让基民看到回本的信心。

一方面,要重塑投研策略,让基金真正具备“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需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机制,向基民解释亏损原因、后续改进方向,而非让基民在“亏损-愤怒-用脚投票”的循环里越陷越深。

此外,或许可以通过公司自购、基金经理跟投等方式,传递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的决心;优化产品布局,推出真正贴合市场与投资者需求的基金,用长期业绩重新赢回信任。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