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积压与价格倒挂的夹缝中,酱酒企业如何突围自救?

佳酿网 赖坤前

2天前

从2013年开始,它顶着“金融创新”的帽子,利用移动互联网撮合投资渠道少的民间闲散资金与贷款难的小微企业交易,让前者赚到银行存款几倍的收益,后者轻松获得企业经营资金。

2025年,考验酱酒企业的时候到了。

虽然酒业价格普遍不稳,但酱酒的价格倒挂比隔壁浓香与清香都严重。部分千元价格带酱酒产品终端售价被压到600元以下;众多500元价位的酱酒主力产品,市场售价只能在300元边缘徘徊。

在库存方面,市场反馈酱酒库存比浓香与清香都高。有些承受不住压力的酱酒经销商已经转投清香门下,甚至彻底退出酒圈。

2024年,70%的茅台镇酒企被迫停产。总体来看,在浓、酱、清三香里,如今酱酒面临的困局更明显。

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所有艰难险阻对于想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都是迈向更高台阶的磨刀石。

行业想长远发展,需要时间真金火炼

有一次,基辛格去TCW开会,有人问:“基辛格先生,您可以解释一下昨天波斯尼亚所发生的事件吗?”基辛格先生回答:“哦,是这样的。这要从1722年谈起。”

为什么基辛格要扯那么久远的事?

因为历史是一串连锁反应的事件,要想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必须理解由一连串历史事件所形成的背景。

要谈论当前酱酒面临的困境,得从酱酒热开始说起。从2016年起,主流酱酒企业在“茅台热”的带动下,以超20%的年复合增长率惊艳酒业;到2021年,酱酒营收达1900亿元,利润约780亿元,以行业31.5%的营收创造了45.8%的利润。

酱酒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让市场闻到了“钱”的味道。劲酒收购贵州台轩酒业、环球佳酿收购衡昌烧坊和1915酒厂、红牌集团整合老字号荣和烧坊、海银系将高酱酒业收至麾下……

遵义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山荣认为,投资100亿元,在别的行业、别的地区,或许能改变游戏规则,但在仁怀,“100亿,不算个数字”。

行业逐年利好叠加资本推动,让一些酱酒企业盲目自信,做了不少损害自身长远发展的事。

频繁涨价。在酱酒热最火爆的那几年,有些酱酒产品一年涨几次价,标定的终端售价比经营多年的浓香名酒大单品还高,但其团队服务能力与品牌影响力难以支撑上涨的价格,导致产品大面积价格倒挂,渠道动销困难。

没有建立稳健的经销商运营体系。企业无法脱离产业链上下游单独存在,任何酒企都要像茅台那样扶持一大批经销商,让他们因销售公司产品长期获利,方能在厂家处于低谷时,经销商能用真金白银支持厂家发展。然而,部分酱酒企业借着酱酒热,把经销商当作“韭菜”收割:盲目提高任务量与回款金额,却经常延迟发货,还强行捆绑销售滞销产品,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而厂家却赚得盆满钵满。

酱酒热巅峰时期,有茅台镇酒厂规定500箱起订,且优先满足长期合作的大客户。如果酒商订单小,业务员便不接待。

在行业上行阶段,这些问题会被企业逐年递增的业绩掩盖;当行业下行时,就会成为把企业拖入深渊的推手。

放眼中国,P2P就是因为没在低谷时实现反弹,最终昙花一现。从2013年开始,它顶着“金融创新”的帽子,利用移动互联网撮合投资渠道少的民间闲散资金与贷款难的小微企业交易,让前者赚到银行存款几倍的收益,后者轻松获得企业经营资金。

P2P的新颖模式,迅速成了各路资本追逐的风口。软银集团投资宜贷网,红杉资本投资拍拍贷,中国平安集团打造陆金所……到2015年,正常运营的P2P平台达3595家。

但P2P平台始终没有解决风控问题:在P2P平台借款的人,很多是信用黑户,基本在银行借不到钱,难以保证正常还款。而P2P平台又没有阿里、腾讯那样强大的大数据来分析借款人的真实信息,最终产生大量坏账,难以持续运营。

2015年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后,行业快速进入寒冬,到2020年已基本归零。

从P2P、垂直电商、VR、AR,到区块链、元宇宙,几乎每隔一两年,中国就会出现一个号称能改变世界的风口,但几年之后都快速凋零。

行业是昙花一现还是一直长红,是看核心企业是否具备逆境反弹的能力。当行业下行,资本会快速撤离,没有底蕴的公司会倒闭,而优秀的企业会实现反向超越。茅台成为行业老大,正是在上个酒业低谷期,茅台酒成功站稳了2000元+的高端市场。

低谷才是检验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最好试金石。如今,众多酱酒企业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检验。而酱酒的基本盘位于高端与次高端,消费场景主要在商务宴请,消费者十分看重产品价格是否坚挺。各大酱酒产品的市场售价能否像茅台酒一样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还是一击即溃,考验着企业的基础建设是否扎实。

品牌化发展,打造穿越周期的航空母舰

中国资深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创始人权图表示,酱酒需要重走浓香的老路——进行长时间的品牌化发展。

《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酱酒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约970亿元,同比增长3.19%。

放到任何领域,2400亿元的营收已是非常庞大的产业。然而,有些酱酒企业的市场开拓还过分倚重品鉴会、回厂游、圈层消费“三板斧”。

在酱酒发展的早期阶段,“三板斧”确实帮助酱酒企业从浓香牢牢把控的核心地带撕开一道口子,开辟出山东、河南、广东、福建等根据地市场。但“三板斧”注重小众圈子,强调对想喝酱酒的人精准营销

现在酱酒的受众已十分广泛,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应从“如何吸引想喝酱酒的人群”过渡到“怎样让想喝酒的人首选酱酒”,这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并与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及消费者建立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

在品牌打造方面,习酒通过“白酒+美食”创新,在全国升级打造习酒体验馆,其独家冠名的《三餐四季》第二季热播,在全网斩获470次热搜,获得近30亿人次围观。

国台酒业从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唱享中国——智造好品质・通达美生活”音乐盛典,到总冠名赞助2025“国台杯”弥勒太平湖汽车拉力赛及“村超・世界足球明星贵州行”,通过“体育+艺术+白酒”的方式逐渐在酒类消费群体中出圈。

管理学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表示:“真正的创新不在于满足现有需求,而在于重构需求本身。”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制造产品的能力,更是创造意义、重构场景的智慧。

在产品品质方面,过去由于产能不足,在酱酒爆发的那几年,部分酱酒企业通过降质提价赚到一波快钱,却丢失了消费者的口碑,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近期,茅台1935的酒体增加了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的基酒,使用了品质更优的老酒,系统性提升了产品品质。这是一年内茅台1935连续两次进行品质提升,可见茅台渴望将品质打造成企业度过行业调整期的航空母舰。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茅台1935是贵州茅台第一款多产区融合勾兑的产品,每一支基酒的使用及最后勾兑方案的确定,都基于对酒体风味的分析,因此香气、口味更为平衡协调。

自2017年起,国台连续在3・15准时发布新酿造年份的国台国标酒,每一瓶均为满五年的真实年份酒。这是国台对广大经销商朋友、国粉朋友掷地有声的品质承诺,彰显出其对品质的执着坚守与对消费者的高度负责。

消费者是最大的甲方,酒企只有让消费者满意,才没有寒冬,才有底气面对竞争更激烈的酱酒下半场。

权图在《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如今酱酒产能已见顶:2024-2025年生产季,酱酒产能同比减少10万吨左右,其中中小酱酒企业减产停产超过15万吨。这意味着,2018年-2022年酱酒繁荣周期带来的产能扩张,到2024年已进入拐点,行业已开启残酷的出清模式。

权图预计,从2027年开始,酱酒将进入下半场,品牌和企业数量将急剧减少。

酱酒凭借独特口感,虽然在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基本盘依旧稳固,但未来的市场不一定向每个酱酒企业开放。

酱酒爆发的时间太短,以至于很多企业还未经历残酷的产业周期洗礼,误以为行业永远晴空万里,而没有进行规范的管理运营。

酱酒的发展时间会很长,长坡厚雪的市场会耐心等待每个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有波谷才有波峰。酱酒只是中国白酒的一个细分市场,只是前几年增长速度过快,让其成了与财富等同的行业。如今需回归理性,行业要以平常心看待。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产品:解决顾客问题的和创造全新体验的。

酱酒企业要维持产品价格稳定,掌握长期发展的优势,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创造全新的消费体验,才可能以口碑换增长。

从2013年开始,它顶着“金融创新”的帽子,利用移动互联网撮合投资渠道少的民间闲散资金与贷款难的小微企业交易,让前者赚到银行存款几倍的收益,后者轻松获得企业经营资金。

2025年,考验酱酒企业的时候到了。

虽然酒业价格普遍不稳,但酱酒的价格倒挂比隔壁浓香与清香都严重。部分千元价格带酱酒产品终端售价被压到600元以下;众多500元价位的酱酒主力产品,市场售价只能在300元边缘徘徊。

在库存方面,市场反馈酱酒库存比浓香与清香都高。有些承受不住压力的酱酒经销商已经转投清香门下,甚至彻底退出酒圈。

2024年,70%的茅台镇酒企被迫停产。总体来看,在浓、酱、清三香里,如今酱酒面临的困局更明显。

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所有艰难险阻对于想长远发展的企业而言,都是迈向更高台阶的磨刀石。

行业想长远发展,需要时间真金火炼

有一次,基辛格去TCW开会,有人问:“基辛格先生,您可以解释一下昨天波斯尼亚所发生的事件吗?”基辛格先生回答:“哦,是这样的。这要从1722年谈起。”

为什么基辛格要扯那么久远的事?

因为历史是一串连锁反应的事件,要想理解后来发生的事情,必须理解由一连串历史事件所形成的背景。

要谈论当前酱酒面临的困境,得从酱酒热开始说起。从2016年起,主流酱酒企业在“茅台热”的带动下,以超20%的年复合增长率惊艳酒业;到2021年,酱酒营收达1900亿元,利润约780亿元,以行业31.5%的营收创造了45.8%的利润。

酱酒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让市场闻到了“钱”的味道。劲酒收购贵州台轩酒业、环球佳酿收购衡昌烧坊和1915酒厂、红牌集团整合老字号荣和烧坊、海银系将高酱酒业收至麾下……

遵义市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山荣认为,投资100亿元,在别的行业、别的地区,或许能改变游戏规则,但在仁怀,“100亿,不算个数字”。

行业逐年利好叠加资本推动,让一些酱酒企业盲目自信,做了不少损害自身长远发展的事。

频繁涨价。在酱酒热最火爆的那几年,有些酱酒产品一年涨几次价,标定的终端售价比经营多年的浓香名酒大单品还高,但其团队服务能力与品牌影响力难以支撑上涨的价格,导致产品大面积价格倒挂,渠道动销困难。

没有建立稳健的经销商运营体系。企业无法脱离产业链上下游单独存在,任何酒企都要像茅台那样扶持一大批经销商,让他们因销售公司产品长期获利,方能在厂家处于低谷时,经销商能用真金白银支持厂家发展。然而,部分酱酒企业借着酱酒热,把经销商当作“韭菜”收割:盲目提高任务量与回款金额,却经常延迟发货,还强行捆绑销售滞销产品,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而厂家却赚得盆满钵满。

酱酒热巅峰时期,有茅台镇酒厂规定500箱起订,且优先满足长期合作的大客户。如果酒商订单小,业务员便不接待。

在行业上行阶段,这些问题会被企业逐年递增的业绩掩盖;当行业下行时,就会成为把企业拖入深渊的推手。

放眼中国,P2P就是因为没在低谷时实现反弹,最终昙花一现。从2013年开始,它顶着“金融创新”的帽子,利用移动互联网撮合投资渠道少的民间闲散资金与贷款难的小微企业交易,让前者赚到银行存款几倍的收益,后者轻松获得企业经营资金。

P2P的新颖模式,迅速成了各路资本追逐的风口。软银集团投资宜贷网,红杉资本投资拍拍贷,中国平安集团打造陆金所……到2015年,正常运营的P2P平台达3595家。

但P2P平台始终没有解决风控问题:在P2P平台借款的人,很多是信用黑户,基本在银行借不到钱,难以保证正常还款。而P2P平台又没有阿里、腾讯那样强大的大数据来分析借款人的真实信息,最终产生大量坏账,难以持续运营。

2015年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后,行业快速进入寒冬,到2020年已基本归零。

从P2P、垂直电商、VR、AR,到区块链、元宇宙,几乎每隔一两年,中国就会出现一个号称能改变世界的风口,但几年之后都快速凋零。

行业是昙花一现还是一直长红,是看核心企业是否具备逆境反弹的能力。当行业下行,资本会快速撤离,没有底蕴的公司会倒闭,而优秀的企业会实现反向超越。茅台成为行业老大,正是在上个酒业低谷期,茅台酒成功站稳了2000元+的高端市场。

低谷才是检验企业能否长远发展的最好试金石。如今,众多酱酒企业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检验。而酱酒的基本盘位于高端与次高端,消费场景主要在商务宴请,消费者十分看重产品价格是否坚挺。各大酱酒产品的市场售价能否像茅台酒一样在狂风暴雨中屹立不倒,还是一击即溃,考验着企业的基础建设是否扎实。

品牌化发展,打造穿越周期的航空母舰

中国资深酱酒专家、权图酱酒工作室创始人权图表示,酱酒需要重走浓香的老路——进行长时间的品牌化发展。

《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酱酒实现销售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4.35%;实现利润约970亿元,同比增长3.19%。

放到任何领域,2400亿元的营收已是非常庞大的产业。然而,有些酱酒企业的市场开拓还过分倚重品鉴会、回厂游、圈层消费“三板斧”。

在酱酒发展的早期阶段,“三板斧”确实帮助酱酒企业从浓香牢牢把控的核心地带撕开一道口子,开辟出山东、河南、广东、福建等根据地市场。但“三板斧”注重小众圈子,强调对想喝酱酒的人精准营销

现在酱酒的受众已十分广泛,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应从“如何吸引想喝酱酒的人群”过渡到“怎样让想喝酒的人首选酱酒”,这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品牌建设,并与产业链下游的经销商及消费者建立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

在品牌打造方面,习酒通过“白酒+美食”创新,在全国升级打造习酒体验馆,其独家冠名的《三餐四季》第二季热播,在全网斩获470次热搜,获得近30亿人次围观。

国台酒业从独家冠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唱享中国——智造好品质・通达美生活”音乐盛典,到总冠名赞助2025“国台杯”弥勒太平湖汽车拉力赛及“村超・世界足球明星贵州行”,通过“体育+艺术+白酒”的方式逐渐在酒类消费群体中出圈。

管理学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表示:“真正的创新不在于满足现有需求,而在于重构需求本身。”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制造产品的能力,更是创造意义、重构场景的智慧。

在产品品质方面,过去由于产能不足,在酱酒爆发的那几年,部分酱酒企业通过降质提价赚到一波快钱,却丢失了消费者的口碑,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近期,茅台1935的酒体增加了不同产区、不同等级的基酒,使用了品质更优的老酒,系统性提升了产品品质。这是一年内茅台1935连续两次进行品质提升,可见茅台渴望将品质打造成企业度过行业调整期的航空母舰。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表示,茅台1935是贵州茅台第一款多产区融合勾兑的产品,每一支基酒的使用及最后勾兑方案的确定,都基于对酒体风味的分析,因此香气、口味更为平衡协调。

自2017年起,国台连续在3・15准时发布新酿造年份的国台国标酒,每一瓶均为满五年的真实年份酒。这是国台对广大经销商朋友、国粉朋友掷地有声的品质承诺,彰显出其对品质的执着坚守与对消费者的高度负责。

消费者是最大的甲方,酒企只有让消费者满意,才没有寒冬,才有底气面对竞争更激烈的酱酒下半场。

权图在《2024-2025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如今酱酒产能已见顶:2024-2025年生产季,酱酒产能同比减少10万吨左右,其中中小酱酒企业减产停产超过15万吨。这意味着,2018年-2022年酱酒繁荣周期带来的产能扩张,到2024年已进入拐点,行业已开启残酷的出清模式。

权图预计,从2027年开始,酱酒将进入下半场,品牌和企业数量将急剧减少。

酱酒凭借独特口感,虽然在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基本盘依旧稳固,但未来的市场不一定向每个酱酒企业开放。

酱酒爆发的时间太短,以至于很多企业还未经历残酷的产业周期洗礼,误以为行业永远晴空万里,而没有进行规范的管理运营。

酱酒的发展时间会很长,长坡厚雪的市场会耐心等待每个坚守长期主义的企业不断进行战略调整。

有波谷才有波峰。酱酒只是中国白酒的一个细分市场,只是前几年增长速度过快,让其成了与财富等同的行业。如今需回归理性,行业要以平常心看待。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产品:解决顾客问题的和创造全新体验的。

酱酒企业要维持产品价格稳定,掌握长期发展的优势,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创造全新的消费体验,才可能以口碑换增长。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