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网站公示,开滦股份迁安中化煤化工公司(以下简称迁安中化公司)各项参数均满足超低排放要求,成为全国焦化行业首批全流程超低排放企业。据了解,焦化行业首批全流程超低排放企业在全国仅有3家。
迁安中化公司是由开滦股份、首钢股份与河北省迁安市政府携手打造的煤化工标杆项目,历经数年攻坚,于2023年10月跻身河北省首批A级焦化企业行列。从传统高污染到全流程超低排放,这家有着二十余年历史的传统焦化企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转型关口 改被动应付为主动求变
2004年7月投产以来,迁安中化公司始终是焦化行业的中坚力量。但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持续升级、公众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求变。” 该公司决策层深刻认识到,唯有以超低排放改造为突破口,才能实现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2021年,一场系统性环保升级工程正式启动。该公司将绿色转型提升至战略高度,组建专项工作组,联合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等机构,构建起 “技术攻坚+精益管理”双轮驱动模式。从焦炉烟气治理到无组织排放管控,从清洁运输体系构建到智能监测平台搭建,一场全链条、全方位的绿色变革,在这个传统焦化厂区悄然铺开。
攻坚克难 技术创新成破解难题之法
如今,走进迁安中化公司生产区,看不到传统焦化厂的浓烟粉尘,只有井然有序的封闭式生产系统。在焦炉车间,“钙基移动床干法脱硫+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组合工艺,让车间在高效运行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浓度大幅降低,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全封闭储配一体式筒仓受煤坑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与打磨。针对无组织排放这一行业痛点,迁安中化公司同时建成全封闭储配一体式筒仓和密闭输送系统。全封闭储配一体式筒仓取代了露天煤场,不仅改善了作业环境,更提高了配煤合格率和焦炭质量。备用干熄焦项目的建成,实行“三用一备”运行模式,彻底消除湿熄焦检修时的环保隐患。化工区域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采用低氧负压回收、高氧废气三级洗涤配风燃烧等多项技术组合,确保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生化恶臭气体达标排放,现场异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有组织排放治理中,迁安中化公司实施了全流程升级:对焦炉烟气、推焦烟气、装煤除尘烟气等进行深度治理,新增2套煤气脱硫系统实现二次脱硫,使煤气中的硫化氢含量显著降低;取消粗苯管式炉,改用干熄焦低压蒸汽加热富油,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生成。
焦炉烟气干法脱硫塔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污染物排放总量较改造前大幅下降,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升级发展 构建全链条绿色体系
超低排放改造绝非单点突破,而是全系统的协同变革。迁安中化公司的转型,清晰勾勒出从有组织排放控制到无组织排放治理,再到清洁运输和智能监控的全链条升级轨迹。
该公司的清洁运输体系构建同样可圈可点:依托首钢铁路专用线,80%以上的原料煤通过火车运输,其余采用电车接驳;冶金焦炭通过封闭通廊直接输送至迁钢高炉,厂内作业车辆全部更换为电动车,并配套建设充电桩鼓励客户绿色运输。这一体系使物流环节碳排放较传统模式大大降低。
全封闭储配一体式筒仓
智能监测平台的建成,则让该公司的环保管理迈入“数智时代”。作为唐山地区独立焦化企业中首家建成环境管控治一体化平台的企业,迁安中化公司在产尘点周边、运输道路两侧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施,在关键环节部署专用监测设备,15个主要废气排放口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超标预警、智能识别、精准治理”的全流程自动管控。
2023年10月9日,一份沉甸甸的荣誉送达迁安中化公司——跻身河北省重点行业A类新标准实施后的首批A级焦化企业,同步获得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专项嘉奖。其绿色管理创新成果还荣获2023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成为传统工业转型的典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企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当前,迁安中化公司正构建 “三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实施脱硫废液及硫泡沫制酸,产品浓硫酸高效自用;试点在线热能设备能量回收项目,提升能效管理水平;打造环境综合管控与能源管控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精准控制。
从“卖焦炭”到“产化工”,从“粗放生产”到“智能管控”,迁安中化公司在绿色转型中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作为行业先行者,迁安中化公司不仅自身实现蝶变,还积极为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技术指南编撰建言、参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342-2025)制定,推动行业环保节能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