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

中国证券报

5小时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借助各类再贷款政策,继续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强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能力。

新华财经北京8月6日电 8月5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备受投资者关注。

突出主线 精准滴灌

结构性工具是货币政策精准支持特定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在7月中旬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下一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

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各个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围绕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民银行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动作颇多。

政策效果如何?数据给出答案: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2024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努力实现“精准滴灌”的注脚,下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借助各类再贷款政策,继续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强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能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

业内预期,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投放有望提速放量,新的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创设,如在稳外贸方面研究推出针对性工具,助力外贸企业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政策效果已持续显现: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是重要举措。人民银行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执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未来金融管理部门会从多方面发力,改善利率政策传导效能,包括进一步强化对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优化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体系等;加强对地方区域性银行的利率自律管理,督促中小银行建立健全内部利率风险定价及利率管理体系等。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国贷款利息成本已经很低。未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重点之一是要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这也是政策发力的一个重点方向。

去年9月起,人民银行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个省份试点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今年以来,贵州、安徽、福建等多个省份陆续加入试点。“预计人民银行后续或进一步扩大其试点范围,进而逐步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保持流动性充裕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连续5个月超额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稳定中期流动性供给……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持续保持流动性处于充裕水平。

着眼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后续人民银行将继续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通过逆回购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保持流动性充裕,为政府债券的集中大规模发行以及信贷投放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说。

MLF料延续净投放状态。“作为重要的数量型政策工具之一,下半年MLF总体上有望保持加量续做势头,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可以使流动性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水平,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对冲外部环境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王青预计,后续人民银行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有充足空间。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借助各类再贷款政策,继续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强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能力。

新华财经北京8月6日电 8月5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备受投资者关注。

突出主线 精准滴灌

结构性工具是货币政策精准支持特定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在7月中旬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下一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

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各个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围绕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民银行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动作颇多。

政策效果如何?数据给出答案: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1.7万亿元,是2024年末的1.9倍;发放贷款余额6140亿元,累计支持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首贷,为3983个重点领域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努力实现“精准滴灌”的注脚,下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突出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借助各类再贷款政策,继续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强对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以及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能力。”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

业内预期,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的投放有望提速放量,新的结构性工具也有望创设,如在稳外贸方面研究推出针对性工具,助力外贸企业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对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政策效果已持续显现: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是重要举措。人民银行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执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未来金融管理部门会从多方面发力,改善利率政策传导效能,包括进一步强化对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引导,优化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体系等;加强对地方区域性银行的利率自律管理,督促中小银行建立健全内部利率风险定价及利率管理体系等。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国贷款利息成本已经很低。未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的重点之一是要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这也是政策发力的一个重点方向。

去年9月起,人民银行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五个省份试点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今年以来,贵州、安徽、福建等多个省份陆续加入试点。“预计人民银行后续或进一步扩大其试点范围,进而逐步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保持流动性充裕

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连续5个月超额续做中期借贷便利(MLF),稳定中期流动性供给……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持续保持流动性处于充裕水平。

着眼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后续人民银行将继续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基调,通过逆回购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保持流动性充裕,为政府债券的集中大规模发行以及信贷投放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说。

MLF料延续净投放状态。“作为重要的数量型政策工具之一,下半年MLF总体上有望保持加量续做势头,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可以使流动性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水平,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效对冲外部环境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王青预计,后续人民银行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综合各类因素,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有充足空间。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