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溯 1934 年,中国胸外科在一片空白中艰难起步,历经近百年风雨淬炼,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更实现了从传统开胸到微创精准的技术跨越,终成今日技术领先、人才辈出、蓬勃发展的壮阔格局。
文化,是组织生生不息的精神根系,更是引领事业行稳致远的永恒灯塔。2025 年,中国抗癌协会正式启幕 “文化建设元年”,以文化为纽带凝聚抗癌力量,以精神为号角擘画防治蓝图。作为 CACA 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磅之作,由中国抗癌协会倾力出品的《胸外科风云》系列纪录片,紧扣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核心理念,为中国抗癌事业注入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这部纪录片将以多维视角镌刻胸外科发展的历史坐标,镜头聚焦领域内的建设者与亲历者,用真诚的笔触与温暖的影像,讲述 “接地气、有温度、有共鸣” 的中国胸外科故事。它将真实描摹 “胸外科人” 的智慧锋芒与创造热忱,细致捕捉他们在手术台上的精准之美、科研攻坚中的探索之美、教学传承中的薪火之美,全方位展现胸外科领域日新月异的巨变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胸外科风云》(第1期)聚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今日首播,敬请关注!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始建于1861年,1952年金显宅教授在医院建立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后发展成为肿瘤专科医院,之后肺部肿瘤学科独立发展。在七十余年的历史中,岁月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划破时空的界限,将先辈与后辈们紧密串联。王德元、张熙曾、王长利、张真发等肺部肿瘤外科名家先后在天津这块沃土扎根生长、一步步奋楫笃行,构成了独具天津肺部肿瘤学科特色的文化基因。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可追溯到1971年成立的胸部肿瘤科,后于1999年正式成立肺部肿瘤科。2011年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肺部肿瘤科护理部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2015年卫生部全国十佳胸外科排名第九位,2015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胸外科第十位,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胸外科第十位,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胸外科第十位。
历史沿革
王德元教授
胸部肿瘤科第一任主任
任职时间:1972-1983
男,汉族,江西省瑞昌人,九三学社社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6年调入天津市立人民医院肿瘤科。1971年创建胸外科,1978年创建肿瘤研究所情报室,历任胸外科主任、情报室主任。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副主委兼组织部长,政协天津市第六、七、八、九届常委,和平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及河西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全国肺癌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副主编,《中华肿瘤杂志》、《病症》、《实用癌症》编委。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张熙曾教授
胸部肿瘤科第二任主任
任职时间:1983-1999
祖籍武汉,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医疗系,同年进入天津市立人民医院(现天津市肿瘤医院前身)从事肿瘤外科工作。张熙曾教授是较早倡导早期发现、综合治疗的学者之一。对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及纵隔肿瘤的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积极开展高难度手术,首创胸骨恶性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髋骨移植等术式。1985年作为大队长带领四家医院60人医疗队对京津环渤海环境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肿瘤及健康普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长利教授
肺部肿瘤科第三任主任
任职时间:1999-2017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副主编,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在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Journa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刊物发表SCI文章50余篇,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张真发教授
肺部肿瘤科第四任主任
任职时间:2018-至今
张真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相关结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提倡左侧肺癌4L淋巴结清扫,提出“无气管,不四区”,发表于J Clin oncol(IF:50)。提出“动脉先行-以动脉为核心的解剖性肺段切除”,发表于INT J SURG(IF:12.5)。
科研成果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坚持临床研究和肺癌外科特色技术并重,构建了具有科室特色、有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目前机器人辅助下胸部手术例数居华北地区第一位。近年来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100分)、Journal of Clinical Ocology (2篇,最高影响因子50分)等重要期刊发表SCI文章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50余分。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其中“胸腔镜肺癌手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临床试验49项。
人才培养
王长利教授已退居二线,但依旧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甚至几十年未用到过的医学知识点都能脱口而出,并对新兴的前沿技术高度敏感,积极尝试。
张真发主任50多岁了,一天5~7台的手术量,他做事雷厉风行,善于抓重点,每年都会有两三个典型案例。做人温润亲切,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把控异常严格,手把手地教我们。
ldquo;我是2004年来天津肺部肿瘤学科跟着王长利导师做研究生,后读博士、又出国进修再回来工作至今21年了。”老一辈人事无巨细的技术传承与生活关怀让他钦佩。“王长利教授、张真发教授都会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做手术,比如怎么缝合的更好看,怎么打孔能让病人创伤最小......”(以上为肺部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岳东升教授讲述)
如今,岳东升教授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也像个桥梁一样,把老辈人与更年轻一代之间连接起来,把这种技术传承与人文关怀传递了下去。
写在最后
纪录片中,我们见证了手术“美”的极致展现——每一次精准无误的切口,每一针细腻入微的缝合,都是胸外科医生智慧与技艺的完美结晶。科研“美”则在于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从肺癌围术期诊疗的持续优化,再到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带来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教学“美”则体现在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
正如樊代明院士所言:“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中国抗癌协会长期秉承整合医学理念,以“合纵连横”的策略,将肿瘤防治工作省级区域化、区域全国化、全国全球化。《胸外科风云》的出品,也将以七大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如华北地区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相信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室将会呈现在荧幕上。
展望未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以CACA文化精神为引领,继续秉承整合医学理念,加强胸外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创新,让更患者获益。
新时代的“胸外科人”也将以崭新的风貌和不懈的奋斗,推动学科发展!
编者按:
回溯 1934 年,中国胸外科在一片空白中艰难起步,历经近百年风雨淬炼,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更实现了从传统开胸到微创精准的技术跨越,终成今日技术领先、人才辈出、蓬勃发展的壮阔格局。
文化,是组织生生不息的精神根系,更是引领事业行稳致远的永恒灯塔。2025 年,中国抗癌协会正式启幕 “文化建设元年”,以文化为纽带凝聚抗癌力量,以精神为号角擘画防治蓝图。作为 CACA 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磅之作,由中国抗癌协会倾力出品的《胸外科风云》系列纪录片,紧扣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 核心理念,为中国抗癌事业注入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这部纪录片将以多维视角镌刻胸外科发展的历史坐标,镜头聚焦领域内的建设者与亲历者,用真诚的笔触与温暖的影像,讲述 “接地气、有温度、有共鸣” 的中国胸外科故事。它将真实描摹 “胸外科人” 的智慧锋芒与创造热忱,细致捕捉他们在手术台上的精准之美、科研攻坚中的探索之美、教学传承中的薪火之美,全方位展现胸外科领域日新月异的巨变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胸外科风云》(第1期)聚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今日首播,敬请关注!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始建于1861年,1952年金显宅教授在医院建立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后发展成为肿瘤专科医院,之后肺部肿瘤学科独立发展。在七十余年的历史中,岁月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划破时空的界限,将先辈与后辈们紧密串联。王德元、张熙曾、王长利、张真发等肺部肿瘤外科名家先后在天津这块沃土扎根生长、一步步奋楫笃行,构成了独具天津肺部肿瘤学科特色的文化基因。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可追溯到1971年成立的胸部肿瘤科,后于1999年正式成立肺部肿瘤科。2011年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5年肺部肿瘤科护理部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2015年卫生部全国十佳胸外科排名第九位,2015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胸外科第十位,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胸外科第十位,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胸外科第十位。
历史沿革
王德元教授
胸部肿瘤科第一任主任
任职时间:1972-1983
男,汉族,江西省瑞昌人,九三学社社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1956年调入天津市立人民医院肿瘤科。1971年创建胸外科,1978年创建肿瘤研究所情报室,历任胸外科主任、情报室主任。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副主委兼组织部长,政协天津市第六、七、八、九届常委,和平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及河西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全国肺癌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肿瘤临床》副主编,《中华肿瘤杂志》、《病症》、《实用癌症》编委。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张熙曾教授
胸部肿瘤科第二任主任
任职时间:1983-1999
祖籍武汉,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本科医疗系,同年进入天津市立人民医院(现天津市肿瘤医院前身)从事肿瘤外科工作。张熙曾教授是较早倡导早期发现、综合治疗的学者之一。对胸部肿瘤如食管癌、肺癌及纵隔肿瘤的诊断、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积极开展高难度手术,首创胸骨恶性肿瘤切除,同种异体髋骨移植等术式。1985年作为大队长带领四家医院60人医疗队对京津环渤海环境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其中肿瘤及健康普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长利教授
肺部肿瘤科第三任主任
任职时间:1999-2017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副主编,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在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Journa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刊物发表SCI文章50余篇,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张真发教授
肺部肿瘤科第四任主任
任职时间:2018-至今
张真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相关结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提倡左侧肺癌4L淋巴结清扫,提出“无气管,不四区”,发表于J Clin oncol(IF:50)。提出“动脉先行-以动脉为核心的解剖性肺段切除”,发表于INT J SURG(IF:12.5)。
科研成果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坚持临床研究和肺癌外科特色技术并重,构建了具有科室特色、有影响力的评价体系。目前机器人辅助下胸部手术例数居华北地区第一位。近年来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2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100分)、Journal of Clinical Ocology (2篇,最高影响因子50分)等重要期刊发表SCI文章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50余分。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其中“胸腔镜肺癌手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临床试验49项。
人才培养
王长利教授已退居二线,但依旧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甚至几十年未用到过的医学知识点都能脱口而出,并对新兴的前沿技术高度敏感,积极尝试。
张真发主任50多岁了,一天5~7台的手术量,他做事雷厉风行,善于抓重点,每年都会有两三个典型案例。做人温润亲切,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把控异常严格,手把手地教我们。
ldquo;我是2004年来天津肺部肿瘤学科跟着王长利导师做研究生,后读博士、又出国进修再回来工作至今21年了。”老一辈人事无巨细的技术传承与生活关怀让他钦佩。“王长利教授、张真发教授都会手把手地教我们怎么做手术,比如怎么缝合的更好看,怎么打孔能让病人创伤最小......”(以上为肺部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岳东升教授讲述)
如今,岳东升教授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也像个桥梁一样,把老辈人与更年轻一代之间连接起来,把这种技术传承与人文关怀传递了下去。
写在最后
纪录片中,我们见证了手术“美”的极致展现——每一次精准无误的切口,每一针细腻入微的缝合,都是胸外科医生智慧与技艺的完美结晶。科研“美”则在于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从肺癌围术期诊疗的持续优化,再到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带来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教学“美”则体现在对医学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多种形式,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
正如樊代明院士所言:“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中国抗癌协会长期秉承整合医学理念,以“合纵连横”的策略,将肿瘤防治工作省级区域化、区域全国化、全国全球化。《胸外科风云》的出品,也将以七大区域为中心辐射全国,如华北地区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相信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室将会呈现在荧幕上。
展望未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以CACA文化精神为引领,继续秉承整合医学理念,加强胸外学科建设,推动科研创新,让更患者获益。
新时代的“胸外科人”也将以崭新的风貌和不懈的奋斗,推动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