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比如去献血的时候会被工作人员告知你转氨酶升高血液不适合捐献,在入职健康体检时候被告知血检转氨酶升高不被录用,那究竟转氨酶是什么呐,它的升高是什么原因我们要怎么应对呐?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转氨酶”的“前世今生”。
转氨酶(主要是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升高往往提示肝脏或其他器官存在潜在问题。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科学评估及合理应对至关重要。
冯子庆副主任医师
民权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科主任
商丘市感染学会常务委员
商丘市肝病学会委员
河南省慢性病学会委员
商丘市内分泌学会委员
病因探析:
为何转氨酶会升高?
1. 肝脏源性 (最常见)
① 急性损伤:
●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是主要原因。急性期ALT/AST常显著升高(可达数千)。
● 酒精性肝病:急性大量饮酒可致转氨酶急剧升高(AST常高于ALT,AST/ALT比值常>2),伴GGT显著升高。
● 药物/毒素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生素(如红霉素、异烟肼)、抗真菌药、中草药(如何首乌、土三七)、工业化学品等。表现多样,可为肝细胞型(ALT显著升高)、胆汁淤积型(ALP、GGT升高为主)或混合型。
● 缺血性肝炎(休克肝): 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导致肝脏血流灌注不足。
● 急性胆道梗阻: 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肿瘤压迫等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初期ALT/AST可显著升高,随后ALP、GGT、胆红素升高更显著。
●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女性多见,常伴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
② 慢性损伤:
●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的主要病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相关,现已成为全球最常见慢性肝病。转氨酶通常轻度至中度升高(一般<250 U/L)。
● 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脂肪肝、肝炎、纤维化甚至肝硬化。AST/ALT比值常>1。
● 自身免疫性肝病: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以ALP/GGT升高为主,但可伴ALT/AST轻度升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 遗传代谢性肝病: 血色病(铁过载)、Wilson病(铜代谢障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 肝硬化: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转氨酶可正常、轻度升高或波动,但白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PT延长等肝功能失代偿指标更关键。
2. 非肝脏源性
● 肌肉损伤:剧烈运动、肌肉创伤、挤压伤、肌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横纹肌溶解(AST显著升高,CK极度升高)。AST也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
● 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AST和CK-MB、肌钙蛋白升高)。
●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影响肝功能。
● 乳糜泻:自身免疫性肠病,可伴肝酶异常。
● 剧烈运动:可致短暂性转氨酶(尤其AST)升高。
● 溶血:红细胞破坏释放AST。
● 肾上腺功能不全: 罕见原因。
相关检查:
抽丝剥茧寻病因
1. 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
● 病史:用药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草药)、饮酒史、有无肝炎接触史/输血史/纹身史、手术史、旅游史、家族肝病史、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史、症状(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尿色深、陶土便、瘙痒、关节痛等)。
● 查体:生命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小及质地、腹部压痛/叩痛、腹水征、扑翼样震颤、下肢水肿。
2.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全项: 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INR)。
●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甲肝抗体(抗-HAV IgM)、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丙肝抗体(抗-HCV)、HCV RNA。
●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 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免疫球蛋白(IgG、IgM)。
● 代谢指标: 空腹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铁代谢(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铜蓝蛋白(疑Wilson病时需查24小时尿铜、裂隙灯查角膜K-F环)。
● 其他: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肌酸激酶(CK,排查肌病)。
● 肿瘤标志物:疑肝癌时查AFP。
3.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首选、无创。评估肝脏大小、形态、回声(脂肪肝?)、有无占位、胆管有无扩张、胆囊结石、脾大、腹水等。
●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变程度。
● CT/MRI:超声结果不明确或需进一步评估病灶性质(如疑肝癌)时选用。MRCP对胆道系统显示更佳。
● 内镜:疑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行胃镜检查。
● 肝活检: 当无创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评估肝病严重程度(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或指导治疗决策(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否需用免疫抑制剂)时考虑。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有创。
鉴别诊断:
剥开迷雾定方向
关键在于区分肝源性与非肝源性,并在肝源性中进一步明确病因性质(病毒?酒精?药物?脂肪?自身免疫?遗传?)。
1. AST/ALT比值
● >2: 高度提示酒精性肝病(GGT也常显著升高)。也见于肝硬化进展期、Wilson病、横纹肌溶解(CK极高)。
● <1:更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
● ALP/GGT显著升高(伴或不伴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病(PBC、PSC、胆道梗阻)或药物性胆汁淤积。
2. 肝酶升高模式与时间线
● 急性起病伴显著升高:考虑病毒性肝炎、药物/毒素、急性胆道梗阻、缺血性肝炎。
● 慢性轻度持续升高:考虑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
● 波动性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
● 结合病史:用药史、饮酒史、肝炎接触史、代谢综合征表现(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是重要线索。
● 警惕危及生命的急症:如急性肝衰竭(INR延长、意识障碍)、急性胆道梗阻伴感染(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横纹肌溶解(酱油色尿、肾功能损害)。
治疗策略:
对因处理是关键
核心原则为去除病因+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
1. 针对病因
● 甲肝、戊肝:急性自限性,主要支持治疗(休息、营养、保肝降酶)。
● 乙肝: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发生。
● 丙肝: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治愈率高(>95%)。
● 酒精性肝病:严格戒酒是根本。营养支持。重症酒精性肝炎可考虑短期激素治疗(需严格评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减重(目标减重7%-10%)、控制血糖血脂、规律运动。针对脂肪性肝炎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大多数患者停药后可恢复。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剂。重症可考虑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等),必要时人工肝支持。
●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抑制剂治疗(泼尼松龙单用或联合硫唑嘌呤)是标准方案,需长期维持治疗并监测。
● 遗传代谢性肝病:血色病:放血疗法除铁;Wilson病:驱铜治疗,低铜饮食。
2. 支持治疗与保肝降酶
● 休息、均衡营养、避免肝损药物/酒精。
● 保肝降酶药物:种类较多(如水飞蓟素等),可能有助于降低转氨酶、改善症状,但不能替代病因治疗。需根据肝损伤类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 综合治疗
管理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
预防之道:
守护肝脏健康
● 接种疫苗:接种甲肝、乙肝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 安全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中草药偏方)。长期用药者定期监测肝功能。
● 谨慎饮酒或戒酒: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25g/天,女性<15g/天),肝病患者、孕妇应严格戒酒。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低脂、低糖、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热量摄入。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 kg/m²范围,腰围达标(男性<90cm,女性<85cm)。
● 管理代谢疾病: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 避免接触血液/体液:使用安全套,不共用牙刷、剃须刀,避免非法注射、纹身、穿耳洞等。
● 定期体检:尤其有肝病风险因素者(如慢性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肥胖、糖尿病、有肝病家族史),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
总结
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健康的“警报信号”,其背后病因复杂多样。面对转氨酶升高,切忌恐慌或自行服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至关重要。通过详尽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针对性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能够抽丝剥茧,明确诊断(肝源性还是非肝源性?具体病因是什么?)。治疗的核心在于针对病因(如抗病毒、戒酒、停药、免疫抑制、解除梗阻等),辅以必要的支持治疗和保肝措施。预防胜于治疗,接种疫苗、安全用药、限酒/戒酒、保持健康体重和生活方式,是守护肝脏免受损伤、维持其正常功能的根本之道。对转氨酶升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是通向肝脏健康的关键路径。
重要提示:本文信息旨在提供医学知识普及,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建议或治疗。若您发现转氨酶异常,请务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成人急性肝损伤诊疗急诊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24, 44(1): 5-10.
[2]2016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异常肝生化指标的评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632-637.
作者:冯子庆民权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科主任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比如去献血的时候会被工作人员告知你转氨酶升高血液不适合捐献,在入职健康体检时候被告知血检转氨酶升高不被录用,那究竟转氨酶是什么呐,它的升高是什么原因我们要怎么应对呐?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转氨酶”的“前世今生”。
转氨酶(主要是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升高往往提示肝脏或其他器官存在潜在问题。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科学评估及合理应对至关重要。
冯子庆副主任医师
民权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科主任
商丘市感染学会常务委员
商丘市肝病学会委员
河南省慢性病学会委员
商丘市内分泌学会委员
病因探析:
为何转氨酶会升高?
1. 肝脏源性 (最常见)
① 急性损伤:
● 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是主要原因。急性期ALT/AST常显著升高(可达数千)。
● 酒精性肝病:急性大量饮酒可致转氨酶急剧升高(AST常高于ALT,AST/ALT比值常>2),伴GGT显著升高。
● 药物/毒素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抗生素(如红霉素、异烟肼)、抗真菌药、中草药(如何首乌、土三七)、工业化学品等。表现多样,可为肝细胞型(ALT显著升高)、胆汁淤积型(ALP、GGT升高为主)或混合型。
● 缺血性肝炎(休克肝): 严重低血压、心力衰竭导致肝脏血流灌注不足。
● 急性胆道梗阻: 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肿瘤压迫等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初期ALT/AST可显著升高,随后ALP、GGT、胆红素升高更显著。
●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细胞,女性多见,常伴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
② 慢性损伤:
●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和转氨酶持续或反复升高的主要病因。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相关,现已成为全球最常见慢性肝病。转氨酶通常轻度至中度升高(一般<250 U/L)。
● 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脂肪肝、肝炎、纤维化甚至肝硬化。AST/ALT比值常>1。
● 自身免疫性肝病: 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以ALP/GGT升高为主,但可伴ALT/AST轻度升高)、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 遗传代谢性肝病: 血色病(铁过载)、Wilson病(铜代谢障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 肝硬化:各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转氨酶可正常、轻度升高或波动,但白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PT延长等肝功能失代偿指标更关键。
2. 非肝脏源性
● 肌肉损伤:剧烈运动、肌肉创伤、挤压伤、肌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横纹肌溶解(AST显著升高,CK极度升高)。AST也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
● 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AST和CK-MB、肌钙蛋白升高)。
●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影响肝功能。
● 乳糜泻:自身免疫性肠病,可伴肝酶异常。
● 剧烈运动:可致短暂性转氨酶(尤其AST)升高。
● 溶血:红细胞破坏释放AST。
● 肾上腺功能不全: 罕见原因。
相关检查:
抽丝剥茧寻病因
1. 详细病史与体格检查
● 病史:用药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草药)、饮酒史、有无肝炎接触史/输血史/纹身史、手术史、旅游史、家族肝病史、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史、症状(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尿色深、陶土便、瘙痒、关节痛等)。
● 查体:生命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肝脾大小及质地、腹部压痛/叩痛、腹水征、扑翼样震颤、下肢水肿。
2. 实验室检查
● 肝功能全项: 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INR)。
●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甲肝抗体(抗-HAV IgM)、乙肝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 DNA、丙肝抗体(抗-HCV)、HCV RNA。
●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 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SLA)、免疫球蛋白(IgG、IgM)。
● 代谢指标: 空腹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铁代谢(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铜蓝蛋白(疑Wilson病时需查24小时尿铜、裂隙灯查角膜K-F环)。
● 其他: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肌酸激酶(CK,排查肌病)。
● 肿瘤标志物:疑肝癌时查AFP。
3. 影像学检查
● 腹部超声:首选、无创。评估肝脏大小、形态、回声(脂肪肝?)、有无占位、胆管有无扩张、胆囊结石、脾大、腹水等。
●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 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变程度。
● CT/MRI:超声结果不明确或需进一步评估病灶性质(如疑肝癌)时选用。MRCP对胆道系统显示更佳。
● 内镜:疑诊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行胃镜检查。
● 肝活检: 当无创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评估肝病严重程度(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或指导治疗决策(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否需用免疫抑制剂)时考虑。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有创。
鉴别诊断:
剥开迷雾定方向
关键在于区分肝源性与非肝源性,并在肝源性中进一步明确病因性质(病毒?酒精?药物?脂肪?自身免疫?遗传?)。
1. AST/ALT比值
● >2: 高度提示酒精性肝病(GGT也常显著升高)。也见于肝硬化进展期、Wilson病、横纹肌溶解(CK极高)。
● <1:更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早期。
● ALP/GGT显著升高(伴或不伴胆红素升高):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病(PBC、PSC、胆道梗阻)或药物性胆汁淤积。
2. 肝酶升高模式与时间线
● 急性起病伴显著升高:考虑病毒性肝炎、药物/毒素、急性胆道梗阻、缺血性肝炎。
● 慢性轻度持续升高:考虑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
● 波动性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
● 结合病史:用药史、饮酒史、肝炎接触史、代谢综合征表现(肥胖、高血糖、高血脂)是重要线索。
● 警惕危及生命的急症:如急性肝衰竭(INR延长、意识障碍)、急性胆道梗阻伴感染(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横纹肌溶解(酱油色尿、肾功能损害)。
治疗策略:
对因处理是关键
核心原则为去除病因+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
1. 针对病因
● 甲肝、戊肝:急性自限性,主要支持治疗(休息、营养、保肝降酶)。
● 乙肝: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发生。
● 丙肝: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治愈率高(>95%)。
● 酒精性肝病:严格戒酒是根本。营养支持。重症酒精性肝炎可考虑短期激素治疗(需严格评估)。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石:减重(目标减重7%-10%)、控制血糖血脂、规律运动。针对脂肪性肝炎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药物性肝损伤: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大多数患者停药后可恢复。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治疗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剂。重症可考虑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S-腺苷蛋氨酸等),必要时人工肝支持。
● 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抑制剂治疗(泼尼松龙单用或联合硫唑嘌呤)是标准方案,需长期维持治疗并监测。
● 遗传代谢性肝病:血色病:放血疗法除铁;Wilson病:驱铜治疗,低铜饮食。
2. 支持治疗与保肝降酶
● 休息、均衡营养、避免肝损药物/酒精。
● 保肝降酶药物:种类较多(如水飞蓟素等),可能有助于降低转氨酶、改善症状,但不能替代病因治疗。需根据肝损伤类型(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 综合治疗
管理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
预防之道:
守护肝脏健康
● 接种疫苗:接种甲肝、乙肝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 安全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尤其解热镇痛药、抗生素、中草药偏方)。长期用药者定期监测肝功能。
● 谨慎饮酒或戒酒: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25g/天,女性<15g/天),肝病患者、孕妇应严格戒酒。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低脂、低糖、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热量摄入。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 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23.9 kg/m²范围,腰围达标(男性<90cm,女性<85cm)。
● 管理代谢疾病: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 避免接触血液/体液:使用安全套,不共用牙刷、剃须刀,避免非法注射、纹身、穿耳洞等。
● 定期体检:尤其有肝病风险因素者(如慢性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肥胖、糖尿病、有肝病家族史),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肝脏超声等。
总结
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健康的“警报信号”,其背后病因复杂多样。面对转氨酶升高,切忌恐慌或自行服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至关重要。通过详尽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针对性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能够抽丝剥茧,明确诊断(肝源性还是非肝源性?具体病因是什么?)。治疗的核心在于针对病因(如抗病毒、戒酒、停药、免疫抑制、解除梗阻等),辅以必要的支持治疗和保肝措施。预防胜于治疗,接种疫苗、安全用药、限酒/戒酒、保持健康体重和生活方式,是守护肝脏免受损伤、维持其正常功能的根本之道。对转氨酶升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是通向肝脏健康的关键路径。
重要提示:本文信息旨在提供医学知识普及,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建议或治疗。若您发现转氨酶异常,请务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成人急性肝损伤诊疗急诊专家共识[J]. 中国急救医学, 2024, 44(1): 5-10.
[2]2016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异常肝生化指标的评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632-637.
作者:冯子庆民权县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