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

郁言债市

1天前

摘 要 

七月债市,“无妄之灾”

7月,债市走出与市场预想截然不同的行情。月初时点,参考历史经验,7月流动性往往容易进入自发平衡状态,叠加银行、理财、保险增量资金入市配置,市场预期债市收益率下行概率或更高。然而实际情况,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起步于1.64%、1.85%,最后一路震荡上行,月末29日一度达到1.75%、2.00%,上行幅度为11bp、15bp。

债市大幅上行的背后,基本面、央行态度等债市长期主线并未出现明显逆转,预期差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股市与商品市场超前且过度发酵的风险偏好,二是税期前后资金面的超预期收敛。

五大理由,看多八月债市

一是中美的关税谈判结果或重新升级为资产定价的主要变量,从近期特朗普政府的行事与表态来看,美方或有意通过关税谋取大额投资或出口层面的红利,这种不平等的合约或将破坏全球贸易关系,同时为中美谈判营造了负面基调。

二是7月PMI和票据市场数据显示,需求端仍然偏弱,同时短期政策刺激预期正在回撤。从7月末政治局会议表述来看,目前当局对上半年经济的定调较为乐观,这也使得从基本面转弱到刺激型政策落地,可能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

三是商品行情降温,也对债市形成利好。商品市场大幅普涨的第一阶段或已过去,此前超涨的品类,悉数进入价格修正区间。当前虽然每日仍有部分商品上涨,但其背后普遍有供需改善的支持,市场风险偏好回归理性化。

四是8月资金利率容易成为年内低点。从历年8月资金面运行节奏来看,R001、R007基本均可保持平稳,资金利率上行起点多落于跨月前夕。8月1日,隔夜、7天资金利率在央行大额回笼的背景下,下行至1.35%、1.49%或是积极信号。同时8月结束后,9月的跨季压力,以及四季度的诸多不确定性,这也使得8月容易成为年内资金利率的低点。

五是机构资金可能回流债市。7月基金被赎回的负债或依然停留在银行间市场,随着8月债市进入修复阶段,这部分资金回流交易盘,此前利率上行的扰动同样成为利率下行的推力。此外,调整之后的超长地方债、超长国债老券收益率多上行至寿险“新成本线”2.0%附近或之上,8月超长利率债或在险资配债的推动下,走出超额下行行情。

八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把握节奏是关键

五大利多支撑下,8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从而或成为下半年业绩比拼的胜负手。而从月内节奏来看,中上旬的机会或更大,而下旬则需再观察。

从上涨空间视角来看,由于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8月全面降准降息概率相对不高,长端利率或难突破前低。尽管利率下界受限,若以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年内低点作为参考,二者仍存在10-12bp的下行空间,叠加久期考量,潜在收益较为可观。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7月,债市走出与市场预想截然不同的行情。月初时点,参考历史经验,7月流动性往往容易进入自发平衡状态,叠加银行、理财、保险增量资金入市配置,市场预期债市收益率下行概率或更高。然而实际情况,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起步于1.64%、1.85%,最后一路震荡上行,月末29日一度达到1.75%、2.00%,上行幅度为11bp、15bp。


综合来看,基本面、央行态度等债市长期主线并未出现明显逆转,造成预期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股市与商品市场超前且过度发酵的风险偏好,二是税期前后资金面的超预期收敛。


时序角度,7月债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平静的上旬。跨季结束后,资金面快速回归宽松状态,部分时点非银隔夜利率一度下至1.30%附近,R001年内首度低于政策利率。尽管流动性体感舒适,但月初中央财经委再强调“反内卷”问题,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涨价利好预期,推动上证指数朝3500点步步靠拢,进而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长、短端利率均延续6月以来的低波震荡行情。


阶段二,暗流涌动的中旬。7月10日起,临近大税期,资金利率出现上行迹象,且持续走强的风险偏好放大了债市的恐慌情绪。尽管利空变量并非主线且持续性不强(可能前一日市场担忧的是部分地区农商行债券投资比例受限,下一日市场交易的重心便转为棚改重启预期),但各期限利率的单日调整幅度明显放大,侧面反映市场分歧开始加剧。 


阶段三,利空释放的下旬。19日耗资万亿的雅江水电站项目官宣开工,基建扩张预期叠加如火如荼的“反内卷”交易,风险资产的做多情绪被彻底点燃,部分重点商品期货价格在交易力量的推动下,接连演绎高位涨停行情,上证指数也在月末顺利突破3600点。或是出于对存款转移至股市的担忧,银行体系税期后维持谨慎融出,多项利空汇集,债市情绪一度悲观到极点,进入非理性下跌状态。


图片

直至月末政治局会议落地,通稿对“反内卷”的表述相对温和,且各商品交易所追加开仓限制,平抑投机交易,债市方才获得喘息的机会,利率随之进入超跌修复的初期阶段。


细分到各品种表现,利率债短端表现优于长端,信用表现强于利率,各品种收益率曲线普遍走陡,信用利差则在被动压缩。


同业存单方面,虽然7月资金面存在波折,但隔夜、7天资金利率中枢均较6月有所回落,且银行负债端并未受到明显冲击,相对应存单发行成本小幅改善,带动二级市场行情。3个月、6个月存单收益率较6月末分别下行4bp、1bp至1.56%、1.60%,1年期收益率持稳于1.63%,存单曲线恢复一定斜率。


国债方面,央行呵护的主基调下,短久期收益率受冲击略小一些,1年、3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bp、5bp至1.38%、1.44%,5年及以上收益率普遍上行6bp左右,30年回撤更大,收益率单月上行8bp。截止7月末,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达到1.70%、1.95%。国开曲线变化与国债相似,1年期收益率仅上行2bp,3年、7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6bp、5bp,5年、10年期等活跃区间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分别达到9bp、7bp。


信用债长短端差异更显著。隐含AA+城投债曲线上,1年期收益率下行2bp,3年期、5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3bp、9bp;AAA-二级资本债曲线上,1年期收益率反而下行5bp,3年、5年期收益率则上行2bp、5bp。


图片


若将利率的变化换算成单一品种的投资涨跌幅度,以国债为例,在考虑票息收入的背景下,7月债市表现成为年初以来次差月份,其中30年国债的单月跌幅达到2.30%,超过了3月、5月的1.86%、1.95%。不过,今年以来,由于基本面的主线变化不大,且央行自二季度起便对流动性恢复支持性态度。因此,每当超跌过后,次月往往能够“否极泰来”,8月或是债市博弈的胜负手时点。


图片

八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把握节奏是关键

五大利多支撑下,8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从而或成为下半年业绩比拼的胜负手。而从月内节奏来看,中上旬的机会或更大,而下旬则需再观察。


梳理下半年影响资产配置的关键事件,9月初的阅兵典礼、10月潜在落地的“十五五”规划,或成为权益资产博弈的重心,从8月下旬至9月初,股市或自发释放利多情绪,而从9月中下旬开始,投资者可能会挖掘并博弈“新五年规划”的重点行业及领域。此外,9月中旬起,市场可能会惯例交易地产端“金九银十”的政策强预期。这也意味着自8月下旬开始,债市可能很难获得风险偏好连续下降的时段。通过排除法筛选,8月中上旬成为半年债市尤为可贵的大涨契机,而同期陆续出炉的基本面数据,可能也会成为利率下行的重要推力。


对应这一阶段的策略,我们倾向于可以在组合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使用活跃个券将久期拉满。从7月末至8月初的市场状态来看,尽管政治局会议落地后,预期内的政策定调使权益市场风险偏好降温,债市顺利回归修复区间,但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机构对于久期的态度依旧偏谨慎。


例如在7月30日的大幅下行行情中,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达到3-4bp,基金当日虽回归买盘,但10年以上、7-10年国债、7-10年政金债仅净买入59、25、22亿元。据我们迭代后的久期测算模型结果,利率债基久期中枢自7月16日开始由5.10年高点拐头向下,28日降至4.54年后,开始持续在4.50-4.60年区间震荡,8月1日测算结果为4.50年。综合来看,当前债市的一致性谨慎,反而容易催生久期行情的机会。


图片


从上涨空间视角来看,由于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8月全面降准降息概率相对不高,长端利率或难突破前低。尽管利率下界受限,若以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年内低点作为参考,二者仍存在10-12bp的下行空间,叠加久期考量,潜在收益较为可观。


此外,8月1日晚间财政部公告的债券利息缴税新规,成为了债市投资者又一个担忧点。理性来看,新券增加缴税项目,实质影响仅仅是制造了新券和老券的利差,与利率运行趋势,基本面变化关联性不大。换个角度思考,财政追加税收来源,本质或是收入端承压,这也意味着未来利率可能仍具备下行空间,为财政支出减负,对于债市而言并非利空变量。


关于新规的后续影响,我们倾向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定价或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8月8日以前),配置盘可能会担忧新券上市收益率定价是否隐含税收补偿的问题,先防御性地储备一部分老券,也就是当前存续的代码,短期是利好存续老券。


阶段二(8月8日及此后短期内一段时间),市场上新券陆续发行,新券的票面利率大概率会参考老代码(不征税)的收益率,并简单乘以1.06倍作为新券定价,即起初的新老利差可能在5-10bp区间,具体是多少可能要看市场对于新券的接受程度。此外,新券和老券或进入短期的双轨定价阶段。


阶段三(当市场存在一定规模的含税新券后),初期投资者可能会在意税收差别,考量利差补偿;但一段时间后可能只有配置盘(真正需要票息且需缴税的机构)会在意老券的价值,交易盘很可能会集中参与新券博弈,假如新券换手率较高,新老税收利差可能会被抹平,类似最近两年10年国开与国债大部分时间几乎不隐含税收利差。


图片



风险提示: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span style="color:" #000;="" font-size:="" 14px;="" letter-spacing:="" 0.544px;"="">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摘 要 

七月债市,“无妄之灾”

7月,债市走出与市场预想截然不同的行情。月初时点,参考历史经验,7月流动性往往容易进入自发平衡状态,叠加银行、理财、保险增量资金入市配置,市场预期债市收益率下行概率或更高。然而实际情况,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起步于1.64%、1.85%,最后一路震荡上行,月末29日一度达到1.75%、2.00%,上行幅度为11bp、15bp。

债市大幅上行的背后,基本面、央行态度等债市长期主线并未出现明显逆转,预期差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股市与商品市场超前且过度发酵的风险偏好,二是税期前后资金面的超预期收敛。

五大理由,看多八月债市

一是中美的关税谈判结果或重新升级为资产定价的主要变量,从近期特朗普政府的行事与表态来看,美方或有意通过关税谋取大额投资或出口层面的红利,这种不平等的合约或将破坏全球贸易关系,同时为中美谈判营造了负面基调。

二是7月PMI和票据市场数据显示,需求端仍然偏弱,同时短期政策刺激预期正在回撤。从7月末政治局会议表述来看,目前当局对上半年经济的定调较为乐观,这也使得从基本面转弱到刺激型政策落地,可能需要一定的等待时间。

三是商品行情降温,也对债市形成利好。商品市场大幅普涨的第一阶段或已过去,此前超涨的品类,悉数进入价格修正区间。当前虽然每日仍有部分商品上涨,但其背后普遍有供需改善的支持,市场风险偏好回归理性化。

四是8月资金利率容易成为年内低点。从历年8月资金面运行节奏来看,R001、R007基本均可保持平稳,资金利率上行起点多落于跨月前夕。8月1日,隔夜、7天资金利率在央行大额回笼的背景下,下行至1.35%、1.49%或是积极信号。同时8月结束后,9月的跨季压力,以及四季度的诸多不确定性,这也使得8月容易成为年内资金利率的低点。

五是机构资金可能回流债市。7月基金被赎回的负债或依然停留在银行间市场,随着8月债市进入修复阶段,这部分资金回流交易盘,此前利率上行的扰动同样成为利率下行的推力。此外,调整之后的超长地方债、超长国债老券收益率多上行至寿险“新成本线”2.0%附近或之上,8月超长利率债或在险资配债的推动下,走出超额下行行情。

八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把握节奏是关键

五大利多支撑下,8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从而或成为下半年业绩比拼的胜负手。而从月内节奏来看,中上旬的机会或更大,而下旬则需再观察。

从上涨空间视角来看,由于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8月全面降准降息概率相对不高,长端利率或难突破前低。尽管利率下界受限,若以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年内低点作为参考,二者仍存在10-12bp的下行空间,叠加久期考量,潜在收益较为可观。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7月,债市走出与市场预想截然不同的行情。月初时点,参考历史经验,7月流动性往往容易进入自发平衡状态,叠加银行、理财、保险增量资金入市配置,市场预期债市收益率下行概率或更高。然而实际情况,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起步于1.64%、1.85%,最后一路震荡上行,月末29日一度达到1.75%、2.00%,上行幅度为11bp、15bp。


综合来看,基本面、央行态度等债市长期主线并未出现明显逆转,造成预期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股市与商品市场超前且过度发酵的风险偏好,二是税期前后资金面的超预期收敛。


时序角度,7月债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平静的上旬。跨季结束后,资金面快速回归宽松状态,部分时点非银隔夜利率一度下至1.30%附近,R001年内首度低于政策利率。尽管流动性体感舒适,但月初中央财经委再强调“反内卷”问题,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涨价利好预期,推动上证指数朝3500点步步靠拢,进而对债市形成一定压制。长、短端利率均延续6月以来的低波震荡行情。


阶段二,暗流涌动的中旬。7月10日起,临近大税期,资金利率出现上行迹象,且持续走强的风险偏好放大了债市的恐慌情绪。尽管利空变量并非主线且持续性不强(可能前一日市场担忧的是部分地区农商行债券投资比例受限,下一日市场交易的重心便转为棚改重启预期),但各期限利率的单日调整幅度明显放大,侧面反映市场分歧开始加剧。 


阶段三,利空释放的下旬。19日耗资万亿的雅江水电站项目官宣开工,基建扩张预期叠加如火如荼的“反内卷”交易,风险资产的做多情绪被彻底点燃,部分重点商品期货价格在交易力量的推动下,接连演绎高位涨停行情,上证指数也在月末顺利突破3600点。或是出于对存款转移至股市的担忧,银行体系税期后维持谨慎融出,多项利空汇集,债市情绪一度悲观到极点,进入非理性下跌状态。


图片

直至月末政治局会议落地,通稿对“反内卷”的表述相对温和,且各商品交易所追加开仓限制,平抑投机交易,债市方才获得喘息的机会,利率随之进入超跌修复的初期阶段。


细分到各品种表现,利率债短端表现优于长端,信用表现强于利率,各品种收益率曲线普遍走陡,信用利差则在被动压缩。


同业存单方面,虽然7月资金面存在波折,但隔夜、7天资金利率中枢均较6月有所回落,且银行负债端并未受到明显冲击,相对应存单发行成本小幅改善,带动二级市场行情。3个月、6个月存单收益率较6月末分别下行4bp、1bp至1.56%、1.60%,1年期收益率持稳于1.63%,存单曲线恢复一定斜率。


国债方面,央行呵护的主基调下,短久期收益率受冲击略小一些,1年、3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bp、5bp至1.38%、1.44%,5年及以上收益率普遍上行6bp左右,30年回撤更大,收益率单月上行8bp。截止7月末,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分别达到1.70%、1.95%。国开曲线变化与国债相似,1年期收益率仅上行2bp,3年、7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6bp、5bp,5年、10年期等活跃区间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分别达到9bp、7bp。


信用债长短端差异更显著。隐含AA+城投债曲线上,1年期收益率下行2bp,3年期、5年期收益率分别上行3bp、9bp;AAA-二级资本债曲线上,1年期收益率反而下行5bp,3年、5年期收益率则上行2bp、5bp。


图片


若将利率的变化换算成单一品种的投资涨跌幅度,以国债为例,在考虑票息收入的背景下,7月债市表现成为年初以来次差月份,其中30年国债的单月跌幅达到2.30%,超过了3月、5月的1.86%、1.95%。不过,今年以来,由于基本面的主线变化不大,且央行自二季度起便对流动性恢复支持性态度。因此,每当超跌过后,次月往往能够“否极泰来”,8月或是债市博弈的胜负手时点。


图片

八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把握节奏是关键

五大利多支撑下,8月债市或迎高光时刻,从而或成为下半年业绩比拼的胜负手。而从月内节奏来看,中上旬的机会或更大,而下旬则需再观察。


梳理下半年影响资产配置的关键事件,9月初的阅兵典礼、10月潜在落地的“十五五”规划,或成为权益资产博弈的重心,从8月下旬至9月初,股市或自发释放利多情绪,而从9月中下旬开始,投资者可能会挖掘并博弈“新五年规划”的重点行业及领域。此外,9月中旬起,市场可能会惯例交易地产端“金九银十”的政策强预期。这也意味着自8月下旬开始,债市可能很难获得风险偏好连续下降的时段。通过排除法筛选,8月中上旬成为半年债市尤为可贵的大涨契机,而同期陆续出炉的基本面数据,可能也会成为利率下行的重要推力。


对应这一阶段的策略,我们倾向于可以在组合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使用活跃个券将久期拉满。从7月末至8月初的市场状态来看,尽管政治局会议落地后,预期内的政策定调使权益市场风险偏好降温,债市顺利回归修复区间,但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机构对于久期的态度依旧偏谨慎。


例如在7月30日的大幅下行行情中,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达到3-4bp,基金当日虽回归买盘,但10年以上、7-10年国债、7-10年政金债仅净买入59、25、22亿元。据我们迭代后的久期测算模型结果,利率债基久期中枢自7月16日开始由5.10年高点拐头向下,28日降至4.54年后,开始持续在4.50-4.60年区间震荡,8月1日测算结果为4.50年。综合来看,当前债市的一致性谨慎,反而容易催生久期行情的机会。


图片


从上涨空间视角来看,由于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基调不变,8月全面降准降息概率相对不高,长端利率或难突破前低。尽管利率下界受限,若以10年、30年国债收益率年内低点作为参考,二者仍存在10-12bp的下行空间,叠加久期考量,潜在收益较为可观。


此外,8月1日晚间财政部公告的债券利息缴税新规,成为了债市投资者又一个担忧点。理性来看,新券增加缴税项目,实质影响仅仅是制造了新券和老券的利差,与利率运行趋势,基本面变化关联性不大。换个角度思考,财政追加税收来源,本质或是收入端承压,这也意味着未来利率可能仍具备下行空间,为财政支出减负,对于债市而言并非利空变量。


关于新规的后续影响,我们倾向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定价或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8月8日以前),配置盘可能会担忧新券上市收益率定价是否隐含税收补偿的问题,先防御性地储备一部分老券,也就是当前存续的代码,短期是利好存续老券。


阶段二(8月8日及此后短期内一段时间),市场上新券陆续发行,新券的票面利率大概率会参考老代码(不征税)的收益率,并简单乘以1.06倍作为新券定价,即起初的新老利差可能在5-10bp区间,具体是多少可能要看市场对于新券的接受程度。此外,新券和老券或进入短期的双轨定价阶段。


阶段三(当市场存在一定规模的含税新券后),初期投资者可能会在意税收差别,考量利差补偿;但一段时间后可能只有配置盘(真正需要票息且需缴税的机构)会在意老券的价值,交易盘很可能会集中参与新券博弈,假如新券换手率较高,新老税收利差可能会被抹平,类似最近两年10年国开与国债大部分时间几乎不隐含税收利差。


图片



风险提示: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span style="color:" #000;="" font-size:="" 14px;="" letter-spacing:="" 0.544px;"="">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