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天宜新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4亿元到4.5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将减少6,117.49万元到11,117.49万元,同比减少11.97%到21.75%。
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到-1.9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将减亏25,278.57万元到30,278.57万元,同比减亏51.30%到61.44%。
2024年上半年,天宜新材实现营收51,117.49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5,126.37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9,278.57万元;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0,788.16万元;每股收益-0.88元。
对于本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天宜新材在公告中表示:报告期内,尽管公司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业务持续恢复中,两个板块营业收入有所增加,但受光伏产业链去库存且持续低迷影响,致单晶拉制耗材产品需求疲软,公司光伏新能源板块业务受到较大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公司2025年半年度总体营业收入有所下滑。此外,由于公司上年同期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致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相较上年同期预计大幅减亏。
资料显示,天宜新材成立于2009年,2019年7月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是国内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的领军企业。
2021年,天宜新材正式进入光伏热场碳碳复合材料领域,凭借设备单产效率高、单吨电耗小、制造成本低等优势,迅速成为碳碳光伏辅材领域的头部企业;2022年,天宜新材完成对新毅阳收购,又进入了光伏坩埚领域。
目前,天宜新材光伏新能源业务板块以天力新陶、天启光峰、新毅阳以及天启颐阳为主体开展相关业务,主要从事光伏热场、锂电负极用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及石英坩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天宜新材也受到了光伏产业周期波动的严重影响。
2022年,天宜新材实现营收9.87亿元,同比增长47.05%;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49%。
其中,光伏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5.85亿元,同比增长311.66%,超过了轨道交通业务,成为公司第一大营收来源,且毛利率高达51.87%。
不过在2023年,天宜新材受到了轨道交通业务和光伏新能源业务毛利率双双下滑的影响。
2023年,天宜新材实现营收21.11亿元,同比增长113.82%,创造上市以来营收新高,但主营业务毛利率却从50.75%下降至29.91%,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滑18.9%。
其中,光伏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198.83%,毛利率从51.87%下降至31.52%。
2024年,天宜新材度过了上市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全年实现营收7.63亿元,同比下降63.85%;归母净利润亏损14.95亿元,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其中,光伏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3.56亿元,毛利率为-85.41%。
在遭遇亏损后,天宜新材也遭遇了银行账户被冻结的困境。7月25和7月31日,天宜新材分别公告公司银行账户冻结金额为2604.50万元、6153.41万元。
截至7月31日,天宜新材及子公司银行账户累计被冻结金额为8757.92万元,占其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39%,占2025年第一季度末净资产的2.45%,占2024年末经审计货币资金的32.83%,占2025年第一季度末货币资金的39.35%。
此前,天宜新材已在2025年6月公告,“石英坩埚生产线自动化及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投产日期从2025年6月30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