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家居中的重要品类,近年来,智能床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由于此前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智能床行业存在概念混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行业规范:智能床首部国家级技术规范
2025年8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智能床》国家标准(GB/T 45231-2025)正式实施。作为我国智能床领域的首部国家级技术规范,该标准填补了行业长期以来缺乏统一技术依据的空白,为智能床的设计、生产、质检提供了权威指引,将有力推动智能家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该标准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爱梦智能睡眠集团、喜临门、慕思、顾家家居、丝涟床具(上海)等52家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同起草,覆盖从材料研发到终端服务的全链条,确保标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产业影响:加速行业洗牌与升级
过去几年间,智能床的国内市场规模呈现快速扩张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床市场规模为14.7亿元。预计到2026年,我国智能床需求总量将增至179.5万张,市场规模扩大到39.9亿元。部分头部品牌,智能床产品市场接受度已经非常高,据媒体报道,爱梦集团旗下舒达品牌,在部分一二线城市智能床销量已经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床行业研究报告》,目前我国的智能床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新兴品类涌现之际,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野蛮生长”。
此前,智能床市场存在功能虚标、部分产品安全性不足等问题。新国标的实施通过分级指标(如A/B/C级耐磨性、环保性)为企业划清质量红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选购依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睡眠需求升级,智能床市场年增速已超20%,新国标将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向智能技术研发、用户体验、产品品质聚焦,进一步激活智能家居生态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性是智能床产品的核心考量。美国曾发生80岁老人因电动床故障被卡身亡的安全事故,这也警示行业,除满足国标外,厂商在安全功能延伸甚至医疗功能开发(如防褥疮、呼吸干预)上的突破,将成为抢占高端市场的重要分水岭。
作为参与标准起草的核心单位之一,爱梦智能睡眠集团携旗下舒达、金可儿品牌深度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过程,将自身在智能睡眠领域的实践经验融入规范体系。作为最早推出智能床的国际品牌,舒达依托百年制床经验与技术积累,其产品在安全设计、智能交互、环保性能等方面已提前契合新国标要求,未来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响应行业规范化发展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智能睡眠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