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网学会思考,2025 WAIC能源大模型重构电力“神经网”

智车科技

1天前

为加速智能体落地,南方电网牵头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电力方向),联合华电、华能等19家机构,计划2027年前孵化超10类场景应用,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原文标题:当电网学会思考,2025WAIC能源大模型重构电力“神经网”。

上海世博展览馆的聚光灯下,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能源领域蔓延。

不同于炫目的机器人或精巧的硬件,展台后方一块块跳动着参数与可视化推理路径的大屏,揭示着更底层的变革力量——垂直行业大模型。它们如同悄然生长的“神经网”,正赋予能源系统前所未有的感知、决策与进化能力。

“光明电力大模型”

国家电网展区的“光明电力大模型”无疑是全场焦点。作为国内首个电力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它已覆盖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6大核心领域超600个场景,累计调用次数突破千万。

作为电力行业专业大模型,光明大模型对于电力知识拥有深度理解,并通过了信通院、电子院“双卓越级”认证,对电力专业任务的解析准确率比通用模型平均提升20%,成为真正的行业“知识引擎”。

融合多源数据进行决策,无缝整合设备监测数据、无人机影像、气象预警等异构信息,驱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例如指挥“天擎”机器人高空补销钉、“天枢”机器狗地面识障,替代部分人力重复作业。

此外,大模型的秒级城市级响应也是极为出众的一点。其衍生应用“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 荣获本届大会最高奖项SAIL之星项目,化身四大智能体——预测决策者、交易员、调控执行官、结算精算师。今年5月,它50秒内精准调控上海586台空调削减300千瓦负荷,响应精度达96.57%,创虚拟电厂调控新纪录。

这一大模型不仅是工具,更重构了电网运行范式:从“源随荷动”的单向调节,升级为“源网荷储共舞”的动态协同生态。

FlowBD大模型

液流电池巨头中海储能发布的全球首款铁铬液流电池垂类大模型FlowBD,则瞄准了长时储能的核心痛点——材料研发与系统优化。其价值在于用AI重构传统“试错法”。

通过万亿级分子模拟建立全面、精准的铁铬液流电池材料数据库,在原子和分子层面设计电解液配方,优化离子扩散效率,突破能量密度瓶颈;开展跨尺度仿真革命,融合计算流体力学(CFD)与AI,将电堆结构设计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天”,精准优化流道压降与能量转换效率;进行电网级智能控制,模型延伸至储能电站控制层,实现毫秒级参数调节,并基于电价与新能源波动预测,动态制定充放电策略,使储能单元从“能量仓库”升级为电网“智能路由器”。

FlowBD的“透明大脑”功能更颠覆研发逻辑——用户输入“如何提升电池寿命与密度?”模型可逐步推演解决方案并可视化推理链,让AI从黑箱变为“可对话的超级专家”。

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

海尔集团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磅推出全球首个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价值链的石油化工千亿级大模型——卡奥斯天智·石油化工大模型,和行业首个源自可持续灯塔工厂实践的千亿参数能碳大模型——卡奥斯天智·能碳大模型。

其中,卡奥斯天智·石油化工大模型以38个智能体赋能石化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覆盖“油气煤化电”全产业,拉通“采供—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全生产链条,助力化工企业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并将协同行业伙伴,打造开放的智能生态,为石化行业提供更普惠的数字化路径。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这一国内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垂域大模型,已在家电、汽车、化工等9大行业的40多个场景落地,并成为服务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工业大模型。

“灵掘”具身智能模型

网易伏羲旗下专注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机器人品牌——网易灵动,正式发布全球首个专为露天矿山挖掘机装车场景打造的具身智能模型“灵掘”,以及全球首个面向工程机械行业的具身智能训练框架“机械智心”,推动工程机械从“远程遥控”迈入“全自主作业”时代,为全球工业智能化提供高效安全的中国范式。

“灵掘”作为全球首个“端到端”工程机械具身智能模型,依托多模态数据驱动的自主学习技术,彻底颠覆传统开发模式。在内蒙古某大型露天煤矿的严苛环境中,“灵掘”单机装车效率已达人工的80%,近70%作业时间无需人为干预,成功适配极寒、高粉尘等严苛环境与多型号矿卡,为行业安全与效率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机械智心”作为“灵掘”技术基石的端到端训练框架,独创性融合视频学习、专家示范与强化学习三阶段训练范式,赋予机器动态进化能力。该框架已支撑“灵掘”在矿山场景的成功实践,并快速向港口清舱、混凝土拌合站、地销煤等10余个场景迁移,未来将延伸至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重新定义工业智能体的生态边界。

“大瓦特”AI智能体

电网的安全稳定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石。在极端天气和负荷压力下,传统调度方式正面临极限挑战。中国南方电网带来的“大瓦特”AI智能体,展示了AI在应对极端复杂系统安全问题上的惊人潜力。

该项目完美解决了电网调度“事前难预测、事中难调控、事后难复盘”的三大痛点。它利用AI实现了负荷的精准预测(准确率从97.2%提升至98.4%)、新能源出力的稳定预估,以及在故障发生时秒级生成并执行最优调度策略,决策时间从分钟级降至秒级,实现了全周期的价值闭环。

其建构了一套“数据飞轮”理念。系统在真实运行中不断收集数据,反馈给模型进行再训练,形成“AI模型训练-电网调度运行-反馈数据归集-再训练-再部署”的正向闭环,达到“AI运行越久越聪明”的效果。

为加速智能体落地,南方电网牵头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电力方向),联合华电、华能等19家机构,计划2027年前孵化超10类场景应用,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5 WAIC上的能源大模型,已超越单点技术突破,正演变为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它们的共性在于——将行业百年积累的“Know-How”编码为可迭代的智能体系,让能源系统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与机理双轮驱动”。当大模型在屏幕后默默优化每一度电的轨迹,一场关于能源效率与创新的“静默革命”,已然拉开序幕。

原文标题 : 当电网学会思考,2025 WAIC能源大模型重构电力“神经网”

为加速智能体落地,南方电网牵头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电力方向),联合华电、华能等19家机构,计划2027年前孵化超10类场景应用,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原文标题:当电网学会思考,2025WAIC能源大模型重构电力“神经网”。

上海世博展览馆的聚光灯下,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能源领域蔓延。

不同于炫目的机器人或精巧的硬件,展台后方一块块跳动着参数与可视化推理路径的大屏,揭示着更底层的变革力量——垂直行业大模型。它们如同悄然生长的“神经网”,正赋予能源系统前所未有的感知、决策与进化能力。

“光明电力大模型”

国家电网展区的“光明电力大模型”无疑是全场焦点。作为国内首个电力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它已覆盖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作业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6大核心领域超600个场景,累计调用次数突破千万。

作为电力行业专业大模型,光明大模型对于电力知识拥有深度理解,并通过了信通院、电子院“双卓越级”认证,对电力专业任务的解析准确率比通用模型平均提升20%,成为真正的行业“知识引擎”。

融合多源数据进行决策,无缝整合设备监测数据、无人机影像、气象预警等异构信息,驱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例如指挥“天擎”机器人高空补销钉、“天枢”机器狗地面识障,替代部分人力重复作业。

此外,大模型的秒级城市级响应也是极为出众的一点。其衍生应用“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 荣获本届大会最高奖项SAIL之星项目,化身四大智能体——预测决策者、交易员、调控执行官、结算精算师。今年5月,它50秒内精准调控上海586台空调削减300千瓦负荷,响应精度达96.57%,创虚拟电厂调控新纪录。

这一大模型不仅是工具,更重构了电网运行范式:从“源随荷动”的单向调节,升级为“源网荷储共舞”的动态协同生态。

FlowBD大模型

液流电池巨头中海储能发布的全球首款铁铬液流电池垂类大模型FlowBD,则瞄准了长时储能的核心痛点——材料研发与系统优化。其价值在于用AI重构传统“试错法”。

通过万亿级分子模拟建立全面、精准的铁铬液流电池材料数据库,在原子和分子层面设计电解液配方,优化离子扩散效率,突破能量密度瓶颈;开展跨尺度仿真革命,融合计算流体力学(CFD)与AI,将电堆结构设计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天”,精准优化流道压降与能量转换效率;进行电网级智能控制,模型延伸至储能电站控制层,实现毫秒级参数调节,并基于电价与新能源波动预测,动态制定充放电策略,使储能单元从“能量仓库”升级为电网“智能路由器”。

FlowBD的“透明大脑”功能更颠覆研发逻辑——用户输入“如何提升电池寿命与密度?”模型可逐步推演解决方案并可视化推理链,让AI从黑箱变为“可对话的超级专家”。

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

海尔集团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磅推出全球首个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价值链的石油化工千亿级大模型——卡奥斯天智·石油化工大模型,和行业首个源自可持续灯塔工厂实践的千亿参数能碳大模型——卡奥斯天智·能碳大模型。

其中,卡奥斯天智·石油化工大模型以38个智能体赋能石化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覆盖“油气煤化电”全产业,拉通“采供—生产—物流—销售—服务”全生产链条,助力化工企业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并将协同行业伙伴,打造开放的智能生态,为石化行业提供更普惠的数字化路径。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这一国内首个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垂域大模型,已在家电、汽车、化工等9大行业的40多个场景落地,并成为服务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工业大模型。

“灵掘”具身智能模型

网易伏羲旗下专注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机器人品牌——网易灵动,正式发布全球首个专为露天矿山挖掘机装车场景打造的具身智能模型“灵掘”,以及全球首个面向工程机械行业的具身智能训练框架“机械智心”,推动工程机械从“远程遥控”迈入“全自主作业”时代,为全球工业智能化提供高效安全的中国范式。

“灵掘”作为全球首个“端到端”工程机械具身智能模型,依托多模态数据驱动的自主学习技术,彻底颠覆传统开发模式。在内蒙古某大型露天煤矿的严苛环境中,“灵掘”单机装车效率已达人工的80%,近70%作业时间无需人为干预,成功适配极寒、高粉尘等严苛环境与多型号矿卡,为行业安全与效率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机械智心”作为“灵掘”技术基石的端到端训练框架,独创性融合视频学习、专家示范与强化学习三阶段训练范式,赋予机器动态进化能力。该框架已支撑“灵掘”在矿山场景的成功实践,并快速向港口清舱、混凝土拌合站、地销煤等10余个场景迁移,未来将延伸至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重新定义工业智能体的生态边界。

“大瓦特”AI智能体

电网的安全稳定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石。在极端天气和负荷压力下,传统调度方式正面临极限挑战。中国南方电网带来的“大瓦特”AI智能体,展示了AI在应对极端复杂系统安全问题上的惊人潜力。

该项目完美解决了电网调度“事前难预测、事中难调控、事后难复盘”的三大痛点。它利用AI实现了负荷的精准预测(准确率从97.2%提升至98.4%)、新能源出力的稳定预估,以及在故障发生时秒级生成并执行最优调度策略,决策时间从分钟级降至秒级,实现了全周期的价值闭环。

其建构了一套“数据飞轮”理念。系统在真实运行中不断收集数据,反馈给模型进行再训练,形成“AI模型训练-电网调度运行-反馈数据归集-再训练-再部署”的正向闭环,达到“AI运行越久越聪明”的效果。

为加速智能体落地,南方电网牵头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电力方向),联合华电、华能等19家机构,计划2027年前孵化超10类场景应用,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5 WAIC上的能源大模型,已超越单点技术突破,正演变为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它们的共性在于——将行业百年积累的“Know-How”编码为可迭代的智能体系,让能源系统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与机理双轮驱动”。当大模型在屏幕后默默优化每一度电的轨迹,一场关于能源效率与创新的“静默革命”,已然拉开序幕。

原文标题 : 当电网学会思考,2025 WAIC能源大模型重构电力“神经网”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