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快产出的AI短剧何以让观众上头?

财经早餐

6天前

最近,网传一部名为《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的微短剧,在美国市场“三个月狂收1.5亿美元”,并引发50岁以上女性观众“边骂边付费”热潮。该剧剧情荒诞,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弃超模妻子,爱上白宫亚裔保洁员。
然而,经过各方查证,在ReelShort、YouTube、IMDb等海外平台均无该剧记录,该剧根本不存在。传闻中的那两张“剧照”实为《周六夜现场》截图和AI生成图片。
虽然《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并不存在,但一种“AI短剧”在短视频平台悄悄走红。它们大多只有几十秒到两三分钟,题材不是末世求生,就是仙界大乱斗;画面一眼就能看出是 AI 做的——人脸忽胖忽瘦、尾巴从腰侧开花、仙侠片里突然出现挖掘机。可正因为漏洞百出、逻辑放飞,反倒让观众停不下来:有人一边吐槽“土得掉渣”,一边把《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刷到 1.6 亿播放。
这股风潮的起点,是人们对真人短剧“霸总、逆袭、打脸”套路的脱敏。AI 短剧把狗血浓度直接拉满:上一秒女主还在温柔摸头,下一秒就把“鹿妖弟弟”的角掰下来下锅;刚被反派捅死,男主拔根尾巴就能复活她。观众不再纠结“为什么仙侠世界有挖掘机”,只求在碎片时间里被连续爽点轰炸。
制作端更是把“低成本、快产出”做到极致。一个人、一台电脑,用 AI 写脚本、生图、出片,一天能做两三集,日均成本五十块。题材蹭热点、人设蹭 IP、剧情单元化,刷到就能看,看完就能忘。
然而,流量狂欢背后几乎没人赚到钱。AI 短剧几乎全部免费,只能靠零星广告或平台激励金维持。有人给比熊犬拍 AI 连续剧,卖狗粮勉强回本;更多账号只是薅免费积分“走量”,等待下一波题材枯竭后再换赛道。
从《甄嬛传》到 AI 九尾狐,故事被一次次提纯,先砍支线、再砍逻辑,最后只剩“设定+冲突”的速食幻觉。曾被寄予厚望的 AI 技术,如今最先落地的商业化场景,竟是批量生产廉价白日梦。观众在哈哈大笑中完成心理代偿,而创作者仍在寻找能把点击量变成钞票的下一个风口。
与此同时,短剧正从边缘流量池升格为“大厂标配”。
小米把品牌短剧《时空合伙人》做成 REDMI 新机发布会彩蛋;京东开出 4 万月薪招募短剧运营,目标是把“带货+剧情”闭环跑通;腾讯、抖音、快手则在 2024-2025 年密集上线版权中心、AI 影视工作室和流量补贴计划,争抢内容源头。
AI 让制作门槛“骨折式”下降。过去百万成本的科幻短片,现在 2000 元即可成片,24 小时“现炒现播”。结果就是 2024 年上线短剧预计 2.4 万部,真正进入“日更千集”时代。
一边是《闪婚老伴是豪门》等中老年霸总剧 3 天破 2 亿播放,一边是 AI 生成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把“仙侠+挖掘机”魔改出 1.6 亿流量。平台与创作者正合力把 AI 从“59 分量产”推向“80 分精品”,试图在千亿市场里切下最肥的一块肉。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1.《“50块钱做3集、剧情癫到不行”,AI古装短剧占领1.6亿网友屏幕》,Vista看天下
2.《一夜爆火的AI“电子榨菜”,让同行无地自容》,金错刀


最近,网传一部名为《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的微短剧,在美国市场“三个月狂收1.5亿美元”,并引发50岁以上女性观众“边骂边付费”热潮。该剧剧情荒诞,主要讲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抛弃超模妻子,爱上白宫亚裔保洁员。
然而,经过各方查证,在ReelShort、YouTube、IMDb等海外平台均无该剧记录,该剧根本不存在。传闻中的那两张“剧照”实为《周六夜现场》截图和AI生成图片。
虽然《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并不存在,但一种“AI短剧”在短视频平台悄悄走红。它们大多只有几十秒到两三分钟,题材不是末世求生,就是仙界大乱斗;画面一眼就能看出是 AI 做的——人脸忽胖忽瘦、尾巴从腰侧开花、仙侠片里突然出现挖掘机。可正因为漏洞百出、逻辑放飞,反倒让观众停不下来:有人一边吐槽“土得掉渣”,一边把《九尾狐男妖爱上我》刷到 1.6 亿播放。
这股风潮的起点,是人们对真人短剧“霸总、逆袭、打脸”套路的脱敏。AI 短剧把狗血浓度直接拉满:上一秒女主还在温柔摸头,下一秒就把“鹿妖弟弟”的角掰下来下锅;刚被反派捅死,男主拔根尾巴就能复活她。观众不再纠结“为什么仙侠世界有挖掘机”,只求在碎片时间里被连续爽点轰炸。
制作端更是把“低成本、快产出”做到极致。一个人、一台电脑,用 AI 写脚本、生图、出片,一天能做两三集,日均成本五十块。题材蹭热点、人设蹭 IP、剧情单元化,刷到就能看,看完就能忘。
然而,流量狂欢背后几乎没人赚到钱。AI 短剧几乎全部免费,只能靠零星广告或平台激励金维持。有人给比熊犬拍 AI 连续剧,卖狗粮勉强回本;更多账号只是薅免费积分“走量”,等待下一波题材枯竭后再换赛道。
从《甄嬛传》到 AI 九尾狐,故事被一次次提纯,先砍支线、再砍逻辑,最后只剩“设定+冲突”的速食幻觉。曾被寄予厚望的 AI 技术,如今最先落地的商业化场景,竟是批量生产廉价白日梦。观众在哈哈大笑中完成心理代偿,而创作者仍在寻找能把点击量变成钞票的下一个风口。
与此同时,短剧正从边缘流量池升格为“大厂标配”。
小米把品牌短剧《时空合伙人》做成 REDMI 新机发布会彩蛋;京东开出 4 万月薪招募短剧运营,目标是把“带货+剧情”闭环跑通;腾讯、抖音、快手则在 2024-2025 年密集上线版权中心、AI 影视工作室和流量补贴计划,争抢内容源头。
AI 让制作门槛“骨折式”下降。过去百万成本的科幻短片,现在 2000 元即可成片,24 小时“现炒现播”。结果就是 2024 年上线短剧预计 2.4 万部,真正进入“日更千集”时代。
一边是《闪婚老伴是豪门》等中老年霸总剧 3 天破 2 亿播放,一边是 AI 生成的《九尾狐男妖爱上我》把“仙侠+挖掘机”魔改出 1.6 亿流量。平台与创作者正合力把 AI 从“59 分量产”推向“80 分精品”,试图在千亿市场里切下最肥的一块肉。

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1.《“50块钱做3集、剧情癫到不行”,AI古装短剧占领1.6亿网友屏幕》,Vista看天下
2.《一夜爆火的AI“电子榨菜”,让同行无地自容》,金错刀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