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 年 7 月 31 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布《关于就铂、钯期货和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预示着备受瞩目的铂、钯期货及期权品种有望于近期正式登陆我国期货市场。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助力市场交易者更好地理解铂、钯品种,把握相关投资机会,中粮期货倾力打造《铂钯品种深度》系列报告。本系列报告将从多维度深入剖析铂、钯品种特性、供需情况、价格影响因素、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规则等关键要素,力求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专业、精准的研究支持。
铂族金属(PGMs),作为一类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工业应用价值的贵金属,一直以来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本系列报告的开篇,我们将聚焦于铂族金属的共性特征,深入探讨其在自然属性、物化性质、供需共性等方面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后续对铂、钯两个具体品种的深入分析奠定坚实基础,《揭开铂族金属神秘面纱》,助力市场交易者在铂、钯期货及期权市场中稳健前行。
铂族金属(Platinum Group Metals,简称 PGMs)是指铂(Pt)、钯(Pd)、铑(Rh)、铱(Ir)、锇(Os)和钌(Ru)这六种元素的总称。
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5 周期和第 6 周期的第 VIII 族。由于这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且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具有诸多相似性,因此以人类最早发现并广泛应用的铂(Pt)命名这一族元素。
从宇宙起源的角度来看,铂族金属并非太阳系核聚变的产物。它们主要形成于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炸过程中。在恒星演化至晚期并发生超新星爆炸时,轻核通过核合成反应形成重核,其中部分铂族金属元素被抛射到宇宙空间中,并最终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富集于地球内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铂族金属可被视为地球上的“外来元素”。
贵金属是一个更广泛的经济和化学分类,主要指那些在地壳中储量稀少、具有高经济价值、色泽美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不易氧化)、延展性好、通常不溶于普通酸的金属。
其中最核心、最普遍公认的贵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钯、铑、铱、钌、锇)。
因此,贵金属的范围更大,铂族金属是贵金属的一个子集。所有铂族金属都满足贵金属的定义。
铂族金属(PGMs)以其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共性特征,在工业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典型特性如下:
外观相似:铂(Pt)、钯(Pd)、铑(Rh)、铱(Ir)呈银白色;钌(Ru)、锇(Os)则呈钢灰色。
熔沸点高:铂族金属普遍具有极高的熔点和沸点,赋予其在高温环境下优异的稳定性,不易发生熔化或形变。
电热性稳定性:该类金属在电热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小,适于长期稳定工作。
化学惰性与稳定性:作为典型的贵金属,铂族金属化学性质高度惰性,稳定性极佳,具备卓越的抗腐蚀和抗氧化能力。
抗腐蚀性:对普通酸及多种化学试剂具有强抵抗力。铂在普通酸中稳定,但可缓慢溶解于王水生成氯铂酸(H₂PtCl₆)。钯在铂族金属中相对活泼,耐酸性稍弱,可溶于硝酸。
抗氧化性:其中铂与铑的抗氧化能力尤为突出,在空气中长期保持金属光泽而不被氧化。基于此特性,铂铑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热电偶及高温玻璃熔融坩埚等。
优异的催化性能:铂族金属具备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剂可加工性。其催化剂用量较低,且可通过制备工艺优化、与其他金属或助催化剂组分复合等手段,有效调控和提升催化性能。
基于上述特性,铂族金属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材料。其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的高活性、高稳定性及高选择性,使其成为众多关键工业过程的核心材料。无论是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中的加氢裂化,还是精细化工领域的各类有机合成反应,铂族金属催化剂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从商品视角,所有的金属都挺像的,从上游的采矿-选矿-冶炼-精炼-加工-终端需求,而终端需求会有一部分回收进入精炼体系。
同样,铂族也是实物形态从矿石到标准锭、颗粒状或海绵状等,在到最终消费制品,产业链各环节在地域分布和参与者上具有充分市场竞争。
然而,稍微不同的是铂族金属的开采集中度高(全球铂族金属主要集中在南非),需求重叠度高(化工、电子电气、汽车等)。
全球铂族金属矿产供应呈现显著的地域集中性,其中南非凭借独特的地质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该国约71%的铂金矿产供应和36%的钯金矿产供应(仅次于俄罗斯)主要源于布什韦尔德杂岩体(Bushveld Complex)这一巨型矿石复合体。该矿区已探明矿石储量达21,700百万吨,平均品位为3.46克/吨。2023年数据显示,布什韦尔德杂岩体铂金产量达395.6万盎司(约123.05吨),钯金产量达234.7万盎司(约73.00吨),奠定了南非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津巴布韦大岩墙(Great Dyke)矿床构成第二大供应源,其探明矿石储量为2,260百万吨,平均品位3.63克/吨略高于布什韦尔德杂岩体,但铂金含量集中在1.7-2.0克/吨区间,整体资源规模相对有限。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矿区则位列全球第三大供应源,位于该国西北部,2023年实现钯金产量269.2万盎司(全球占比约40%),铂金产量66.4万盎司,其钯金供应能力尤为突出。
北美地区以美国静水-东博尔德矿区(Stillwater Complex)为代表,形成重要补充。静水矿区自1986年开采,年产铂钯精矿25-30万盎司(约7.78-9.33吨);东博尔德矿区自2002年投产,年产量约22万盎司。该矿区矿石储量149百万吨,平均品位高达15克/吨,是全球品位最高的铂族金属矿床之一。
这些核心矿区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全球铂族金属供应网络,其中南非布什韦尔德杂岩体凭借其超大规模持续发挥供应压舱石作用,而北美高品位矿床则提供重要战略补充。
在自然界中,铂族金属(PGMs)主要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在矿山开采及冶炼过程中,铂(Pt)和钯(Pd)通常作为主要目标金属进行提取,而其他铂族金属(如铑、铱、锇、钌)则大多作为铂、钯提取过程中的副产品被回收利用。
近年来,全球铂族金属的供应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南非,作为全球铂族金属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矿山产量的变化对全球供应产生了显著影响。
受南非矿山减产等因素影响,2025年全球铂族金属的供应总量预计将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这一供应变化可能会对铂族金属的市场价格、产业布局以及相关应用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市场参与者和相关产业密切关注。
铂族金属(PGMs)在关键工业领域的需求呈现显著重叠性,尤以化工与电子电气行业为典型。
在化工领域,PGMs(主要为Pt、Pd、Rh)因其高效催化活性,广泛应用于石油精炼、化肥生产及有机合成催化剂。
在电子电气领域,依赖其高导电性、稳定性和微型化潜力(如Ru、Ir、Pt),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硬盘磁头、半导体电极等核心部件。
两大领域对特定PGMs(如钯、铂)的共同高强度需求,构成需求基本盘的核心重叠区。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存在差异化需求,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Pt、Pd、Rh)主导钯消费,玻璃工业(Pt-Rh合金)和电化学工业(Ir氧化物电极)形成专项需求。
需求结构的双重特性——核心领域高度重叠与细分领域相对独立——导致PGMs价格呈现强一致性。
当重叠需求区(化工/电子电气)因宏观经济或技术迭代发生变动时,会同步冲击多种PGMs供需平衡;而细分领域的需求波动则通过产业链传导强化价格协同效应。这种由需求同源性驱动的价格联动机制,是PGMs区别于其他金属资源的重要市场特征。
铂族金属(PGMs)作为高效催化剂,在现代化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铂(PT) 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其催化剂覆盖90%以上的石油化工反应,占化工行业铂族金属总需求的70%,主要作用于石脑油重整、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大宗化学品合成、化肥生产及生物医用硅树脂制备等核心工艺。
钯(PD)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成为大宗化学品与特种化学品合成的关键催化剂,显著提升原子利用率并抑制副产物生成,在塑料中间体、过氧化氢、硝酸及医药化合物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高度可回收性进一步强化了工业应用价值。
铑(RH)主要集中于醋酸合成(甲醇羰基化工艺)及羰基合成醇生产,后者作为聚氯乙烯(PVC)增塑剂的核心原料,直接影响材料力学性能。
钌(RU) 除参与醋酸制造外,在工业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及己内酰胺生产中具备独特优势,同时作为硬质合金(如碳化钨工具)和耐蚀合金的强化组分服务于装备制造领域。
铱(IR)则聚焦高端应用,主导Cativa醋酸工艺,并在高附加值医药合成中承担特殊催化功能。
铂族金属(PGMs)作为现代化工催化剂的核心材料,其应用过程具有显著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催化反应中仅提供反应界面,本体质量损耗极低且形态保持不变。这一特性使其形成闭环工业代谢循环——使用后的催化剂可通过高效回收(>90%回收率)再生为二次资源。
该循环体系导致PGMs供需呈现独特动态:
产能扩张期:新增产能驱动催化剂集中采购,短期内放大原生金属需求;
产能淘汰期:装置退役产生大量废催化剂,再生金属供应量同步激增,显著替代原生资源供给。
这种由工业代谢特性主导的自循环机制,使PGMs市场供需弹性高于普通大宗商品,并成为价格波动的重要缓冲器与放大器。
铂族金属(PGMs)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熔点、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及催化活性),在电子电气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下概述其主要金属在该领域的关键应用:
铂 (PT):
电接触材料: 用于制造高可靠性触点(尤其在精密仪器和恶劣环境中)及铂铑合金热电偶。
点火系统: 铂合金(如铂铑)用于高性能火花塞电极,确保稳定点火。
数据存储: 铂合金用于硬盘驱动器(HDD)磁记录层的薄膜材料(常作为溅射靶材),是提升存储性能的关键组分。
钯 (PD):
表面处理: 是印刷电路板(PCB)、引线框架和连接器电镀工艺的关键原料,提供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可焊性。
电子浆料: 广泛用于制造电容器、致动器、电阻器和热敏电阻的电极与功能层。
多层陶瓷电容器 (MLCC): 钯(常与银组成合金)是高端MLCC(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电极材料。
铑 (RH):
精密电子元件: 用于制造高精度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
高温元件与传感器: 常与铂、钯等形成合金,用于制造高温发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满足极端环境需求。
钌 (RU):
磁记录存储: 在硬盘驱动器中用作底层薄膜材料,显著提升数据存储密度。
电阻材料: 基于氧化钌(RuO₂)的厚膜电阻浆料是片式电阻和混合集成电路中电阻元件的核心材料。
铱 (IR):
晶体生长: 铱坩埚是采用“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生长高熔点金属氧化物(如蓝宝石、钇铝石榴石 - YAG)单晶的核心容器。
先进显示技术: 含铱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高效磷光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中应用迅速增长,显著提升显示效率和色彩表现。
铂族金属在电子电气领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其卓越的导电性、高温稳定性、化学惰性及特定功能特性(如磁、电阻特性)。从基础元件(触点、电阻、电容)到高端技术(数据存储、OLED显示、高温传感、单晶生长),PGMs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微型化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随着电子技术向更高密度、更高性能和更严苛环境应用发展,铂族金属(PGMs)的重要性将持续凸显。
2025年铂族金属(PGMs)在电子电气领域的需求激增,与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AI不仅直接推动了高算力硬件和数据存储的升级,还间接促进了半导体制造、传感器及终端设备的精密化发展,而铂族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导电性、高温稳定性、化学惰性及磁/电阻特性)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
报告节选自2025年8月1日中粮期货发布的报告——《铂钯品种深度:(一)揭开铂族金属的神秘棉纱》。
引言
2025 年 7 月 31 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布《关于就铂、钯期货和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预示着备受瞩目的铂、钯期货及期权品种有望于近期正式登陆我国期货市场。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助力市场交易者更好地理解铂、钯品种,把握相关投资机会,中粮期货倾力打造《铂钯品种深度》系列报告。本系列报告将从多维度深入剖析铂、钯品种特性、供需情况、价格影响因素、期货及期权合约、交易规则等关键要素,力求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全面、专业、精准的研究支持。
铂族金属(PGMs),作为一类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工业应用价值的贵金属,一直以来在金融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本系列报告的开篇,我们将聚焦于铂族金属的共性特征,深入探讨其在自然属性、物化性质、供需共性等方面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后续对铂、钯两个具体品种的深入分析奠定坚实基础,《揭开铂族金属神秘面纱》,助力市场交易者在铂、钯期货及期权市场中稳健前行。
铂族金属(Platinum Group Metals,简称 PGMs)是指铂(Pt)、钯(Pd)、铑(Rh)、铱(Ir)、锇(Os)和钌(Ru)这六种元素的总称。
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5 周期和第 6 周期的第 VIII 族。由于这六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且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具有诸多相似性,因此以人类最早发现并广泛应用的铂(Pt)命名这一族元素。
从宇宙起源的角度来看,铂族金属并非太阳系核聚变的产物。它们主要形成于大质量恒星的超新星爆炸过程中。在恒星演化至晚期并发生超新星爆炸时,轻核通过核合成反应形成重核,其中部分铂族金属元素被抛射到宇宙空间中,并最终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富集于地球内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铂族金属可被视为地球上的“外来元素”。
贵金属是一个更广泛的经济和化学分类,主要指那些在地壳中储量稀少、具有高经济价值、色泽美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不易氧化)、延展性好、通常不溶于普通酸的金属。
其中最核心、最普遍公认的贵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金属(铂、钯、铑、铱、钌、锇)。
因此,贵金属的范围更大,铂族金属是贵金属的一个子集。所有铂族金属都满足贵金属的定义。
铂族金属(PGMs)以其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和化学共性特征,在工业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典型特性如下:
外观相似:铂(Pt)、钯(Pd)、铑(Rh)、铱(Ir)呈银白色;钌(Ru)、锇(Os)则呈钢灰色。
熔沸点高:铂族金属普遍具有极高的熔点和沸点,赋予其在高温环境下优异的稳定性,不易发生熔化或形变。
电热性稳定性:该类金属在电热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其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小,适于长期稳定工作。
化学惰性与稳定性:作为典型的贵金属,铂族金属化学性质高度惰性,稳定性极佳,具备卓越的抗腐蚀和抗氧化能力。
抗腐蚀性:对普通酸及多种化学试剂具有强抵抗力。铂在普通酸中稳定,但可缓慢溶解于王水生成氯铂酸(H₂PtCl₆)。钯在铂族金属中相对活泼,耐酸性稍弱,可溶于硝酸。
抗氧化性:其中铂与铑的抗氧化能力尤为突出,在空气中长期保持金属光泽而不被氧化。基于此特性,铂铑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热电偶及高温玻璃熔融坩埚等。
优异的催化性能:铂族金属具备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和良好的催化剂可加工性。其催化剂用量较低,且可通过制备工艺优化、与其他金属或助催化剂组分复合等手段,有效调控和提升催化性能。
基于上述特性,铂族金属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材料。其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的高活性、高稳定性及高选择性,使其成为众多关键工业过程的核心材料。无论是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中的加氢裂化,还是精细化工领域的各类有机合成反应,铂族金属催化剂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促进了现代工业的发展。
从商品视角,所有的金属都挺像的,从上游的采矿-选矿-冶炼-精炼-加工-终端需求,而终端需求会有一部分回收进入精炼体系。
同样,铂族也是实物形态从矿石到标准锭、颗粒状或海绵状等,在到最终消费制品,产业链各环节在地域分布和参与者上具有充分市场竞争。
然而,稍微不同的是铂族金属的开采集中度高(全球铂族金属主要集中在南非),需求重叠度高(化工、电子电气、汽车等)。
全球铂族金属矿产供应呈现显著的地域集中性,其中南非凭借独特的地质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该国约71%的铂金矿产供应和36%的钯金矿产供应(仅次于俄罗斯)主要源于布什韦尔德杂岩体(Bushveld Complex)这一巨型矿石复合体。该矿区已探明矿石储量达21,700百万吨,平均品位为3.46克/吨。2023年数据显示,布什韦尔德杂岩体铂金产量达395.6万盎司(约123.05吨),钯金产量达234.7万盎司(约73.00吨),奠定了南非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津巴布韦大岩墙(Great Dyke)矿床构成第二大供应源,其探明矿石储量为2,260百万吨,平均品位3.63克/吨略高于布什韦尔德杂岩体,但铂金含量集中在1.7-2.0克/吨区间,整体资源规模相对有限。
俄罗斯诺里尔斯克矿区则位列全球第三大供应源,位于该国西北部,2023年实现钯金产量269.2万盎司(全球占比约40%),铂金产量66.4万盎司,其钯金供应能力尤为突出。
北美地区以美国静水-东博尔德矿区(Stillwater Complex)为代表,形成重要补充。静水矿区自1986年开采,年产铂钯精矿25-30万盎司(约7.78-9.33吨);东博尔德矿区自2002年投产,年产量约22万盎司。该矿区矿石储量149百万吨,平均品位高达15克/吨,是全球品位最高的铂族金属矿床之一。
这些核心矿区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差异化的全球铂族金属供应网络,其中南非布什韦尔德杂岩体凭借其超大规模持续发挥供应压舱石作用,而北美高品位矿床则提供重要战略补充。
在自然界中,铂族金属(PGMs)主要以伴生矿的形式存在。在矿山开采及冶炼过程中,铂(Pt)和钯(Pd)通常作为主要目标金属进行提取,而其他铂族金属(如铑、铱、锇、钌)则大多作为铂、钯提取过程中的副产品被回收利用。
近年来,全球铂族金属的供应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南非,作为全球铂族金属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矿山产量的变化对全球供应产生了显著影响。
受南非矿山减产等因素影响,2025年全球铂族金属的供应总量预计将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这一供应变化可能会对铂族金属的市场价格、产业布局以及相关应用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市场参与者和相关产业密切关注。
铂族金属(PGMs)在关键工业领域的需求呈现显著重叠性,尤以化工与电子电气行业为典型。
在化工领域,PGMs(主要为Pt、Pd、Rh)因其高效催化活性,广泛应用于石油精炼、化肥生产及有机合成催化剂。
在电子电气领域,依赖其高导电性、稳定性和微型化潜力(如Ru、Ir、Pt),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硬盘磁头、半导体电极等核心部件。
两大领域对特定PGMs(如钯、铂)的共同高强度需求,构成需求基本盘的核心重叠区。
与此同时,其他领域存在差异化需求,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Pt、Pd、Rh)主导钯消费,玻璃工业(Pt-Rh合金)和电化学工业(Ir氧化物电极)形成专项需求。
需求结构的双重特性——核心领域高度重叠与细分领域相对独立——导致PGMs价格呈现强一致性。
当重叠需求区(化工/电子电气)因宏观经济或技术迭代发生变动时,会同步冲击多种PGMs供需平衡;而细分领域的需求波动则通过产业链传导强化价格协同效应。这种由需求同源性驱动的价格联动机制,是PGMs区别于其他金属资源的重要市场特征。
铂族金属(PGMs)作为高效催化剂,在现代化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铂(PT) 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其催化剂覆盖90%以上的石油化工反应,占化工行业铂族金属总需求的70%,主要作用于石脑油重整、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大宗化学品合成、化肥生产及生物医用硅树脂制备等核心工艺。
钯(PD)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成为大宗化学品与特种化学品合成的关键催化剂,显著提升原子利用率并抑制副产物生成,在塑料中间体、过氧化氢、硝酸及医药化合物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高度可回收性进一步强化了工业应用价值。
铑(RH)主要集中于醋酸合成(甲醇羰基化工艺)及羰基合成醇生产,后者作为聚氯乙烯(PVC)增塑剂的核心原料,直接影响材料力学性能。
钌(RU) 除参与醋酸制造外,在工业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及己内酰胺生产中具备独特优势,同时作为硬质合金(如碳化钨工具)和耐蚀合金的强化组分服务于装备制造领域。
铱(IR)则聚焦高端应用,主导Cativa醋酸工艺,并在高附加值医药合成中承担特殊催化功能。
铂族金属(PGMs)作为现代化工催化剂的核心材料,其应用过程具有显著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催化反应中仅提供反应界面,本体质量损耗极低且形态保持不变。这一特性使其形成闭环工业代谢循环——使用后的催化剂可通过高效回收(>90%回收率)再生为二次资源。
该循环体系导致PGMs供需呈现独特动态:
产能扩张期:新增产能驱动催化剂集中采购,短期内放大原生金属需求;
产能淘汰期:装置退役产生大量废催化剂,再生金属供应量同步激增,显著替代原生资源供给。
这种由工业代谢特性主导的自循环机制,使PGMs市场供需弹性高于普通大宗商品,并成为价格波动的重要缓冲器与放大器。
铂族金属(PGMs)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熔点、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及催化活性),在电子电气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下概述其主要金属在该领域的关键应用:
铂 (PT):
电接触材料: 用于制造高可靠性触点(尤其在精密仪器和恶劣环境中)及铂铑合金热电偶。
点火系统: 铂合金(如铂铑)用于高性能火花塞电极,确保稳定点火。
数据存储: 铂合金用于硬盘驱动器(HDD)磁记录层的薄膜材料(常作为溅射靶材),是提升存储性能的关键组分。
钯 (PD):
表面处理: 是印刷电路板(PCB)、引线框架和连接器电镀工艺的关键原料,提供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和可焊性。
电子浆料: 广泛用于制造电容器、致动器、电阻器和热敏电阻的电极与功能层。
多层陶瓷电容器 (MLCC): 钯(常与银组成合金)是高端MLCC(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军事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电极材料。
铑 (RH):
精密电子元件: 用于制造高精度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
高温元件与传感器: 常与铂、钯等形成合金,用于制造高温发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满足极端环境需求。
钌 (RU):
磁记录存储: 在硬盘驱动器中用作底层薄膜材料,显著提升数据存储密度。
电阻材料: 基于氧化钌(RuO₂)的厚膜电阻浆料是片式电阻和混合集成电路中电阻元件的核心材料。
铱 (IR):
晶体生长: 铱坩埚是采用“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生长高熔点金属氧化物(如蓝宝石、钇铝石榴石 - YAG)单晶的核心容器。
先进显示技术: 含铱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作为高效磷光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中应用迅速增长,显著提升显示效率和色彩表现。
铂族金属在电子电气领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其卓越的导电性、高温稳定性、化学惰性及特定功能特性(如磁、电阻特性)。从基础元件(触点、电阻、电容)到高端技术(数据存储、OLED显示、高温传感、单晶生长),PGMs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微型化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随着电子技术向更高密度、更高性能和更严苛环境应用发展,铂族金属(PGMs)的重要性将持续凸显。
2025年铂族金属(PGMs)在电子电气领域的需求激增,与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AI不仅直接推动了高算力硬件和数据存储的升级,还间接促进了半导体制造、传感器及终端设备的精密化发展,而铂族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导电性、高温稳定性、化学惰性及磁/电阻特性)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
报告节选自2025年8月1日中粮期货发布的报告——《铂钯品种深度:(一)揭开铂族金属的神秘棉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