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教授:乳腺癌诊疗新突破,精准治疗点亮生命希望 | 2025CSCO BOC/BOA

医学论坛网

1天前

这一惊艳的数据表明,ADC药物已经从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进军,有望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首选。

乳腺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层出不穷,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疗效不佳、病情进展等问题,如何优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2025年7月4日至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曼教授,围绕乳腺癌的诊疗进展展开了一场深入专访。

专家介绍

李曼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

精准检测助力治疗方案优化

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版图中,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这一亚型的治疗策略正悄然发生改变。李曼教授指出,以往在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中,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广泛应用的首选方案,覆盖了所有该亚型的患者群体。但随着今年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治疗思路有了新的调整。

研究发现,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能够识别出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人群。对于这类患者,继续保留CDK4/6抑制剂,同时换用口服的内分泌药物,可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得到进一步延长。这意味着,在该亚型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不再是单一的以CDK4/6抑制剂为核心的固定模式,而是可以根据精准检测的结果,通过转换内分泌治疗药物来优化治疗方案。

李曼教授认为,这种基于分子检测的治疗调整,体现了精准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来,以CDK4/6抑制剂为基础,结合ctDNA检测来预测基因突变情况,进而灵活调整内分泌治疗药物,将成为该领域治疗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伴有特定基因突变的人群,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的抑制剂,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

ADC药物前移改写一线治疗标准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标准也在随着临床研究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李曼教授提到,以往在该领域的一线治疗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再加上紫杉类药物的方案是常用选择,并且已证实能为患者带来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获益。而今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DESTINY-Breast09(简称“DB09”)临床研究结果,为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

DB09研究对比了不同治疗方案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帕妥珠单抗联合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超过了40个月,明显优于传统的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药物方案的26个月。这一惊艳的数据表明,ADC药物已经从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进军,有望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首选。

李曼教授指出,尽管新方案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例如,在维持治疗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以平衡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依从性。目前有观点提出,对于接受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后达到一定疗效的患者,是否可以停用化疗药物,转换为曲帕双靶进行维持治疗,待疾病进展后再启用T-DXd作为后线治疗,这一探索值得期待。未来,随着总生存期(OS)数据和第二次无进展生存期(PFS2)数据的公布,将进一步明确ADC药物在该领域的地位,有望确立其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霸主地位。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

联合治疗探索个体化治疗新路径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治疗一直面临较大挑战。但李曼教授表示,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尤其是ASCENT系列研究结果的公布,该领域的治疗曙光初现。

ASCENT-04临床研究聚焦于新型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SG)联合免疫治疗在三阴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对于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10的患者,采用SG联合免疫治疗对比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这一结果让人们看到了SG从后线治疗推向一线治疗的潜力。

李曼教授认为,对于PD-L1 CPS在0-9分以及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能否采用SG单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标准,ASCENT-05临床研究有望给出答案。目前,江泽飞教授牵头的ASCENT-C04临床研究也纳入了不同CPS评分的患者,尝试在中国人群中探索SG联合免疫治疗是否能让所有PD-L1阳性患者,无论CPS评分高低都能获益,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李曼教授强调,当前在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依然需要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对患者尽早进行PD-L1 CPS检测。对于CPS≥10的患者,应尽早采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而对于CPS 0-9分的患者,SG联合免疫治疗是否能带来获益,还有待更多研究证实。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炉,有望改变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模式,让个体化治疗在该领域得到更好的实践,使ADC药物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结语

在乳腺癌治疗的征程中,每一项研究的进展都凝聚着医学工作者的努力,每一次治疗模式的调整都承载着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精准检测指导治疗优化,到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ADC药物的前移应用,再到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联合治疗的个体化探索,我们看到了乳腺癌治疗正在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相信在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乳腺癌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突破,为广大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这一惊艳的数据表明,ADC药物已经从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进军,有望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首选。

乳腺癌作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领域,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层出不穷,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疗效不佳、病情进展等问题,如何优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

2025年7月4日至5日,在“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特别邀请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李曼教授,围绕乳腺癌的诊疗进展展开了一场深入专访。

专家介绍

李曼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肿瘤学科主任、教研室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房主任

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

精准检测助力治疗方案优化

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版图中,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这一亚型的治疗策略正悄然发生改变。李曼教授指出,以往在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中,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是广泛应用的首选方案,覆盖了所有该亚型的患者群体。但随着今年相关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治疗思路有了新的调整。

研究发现,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能够识别出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人群。对于这类患者,继续保留CDK4/6抑制剂,同时换用口服的内分泌药物,可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得到进一步延长。这意味着,在该亚型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中,不再是单一的以CDK4/6抑制剂为核心的固定模式,而是可以根据精准检测的结果,通过转换内分泌治疗药物来优化治疗方案。

李曼教授认为,这种基于分子检测的治疗调整,体现了精准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未来,以CDK4/6抑制剂为基础,结合ctDNA检测来预测基因突变情况,进而灵活调整内分泌治疗药物,将成为该领域治疗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伴有特定基因突变的人群,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的抑制剂,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

ADC药物前移改写一线治疗标准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标准也在随着临床研究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李曼教授提到,以往在该领域的一线治疗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再加上紫杉类药物的方案是常用选择,并且已证实能为患者带来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获益。而今年ASCO会议上公布的DESTINY-Breast09(简称“DB09”)临床研究结果,为一线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

DB09研究对比了不同治疗方案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帕妥珠单抗联合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的治疗方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超过了40个月,明显优于传统的曲帕双靶联合紫杉类药物方案的26个月。这一惊艳的数据表明,ADC药物已经从后线治疗向一线治疗进军,有望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新首选。

李曼教授指出,尽管新方案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例如,在维持治疗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以平衡疗效、不良反应和患者依从性。目前有观点提出,对于接受T-DXd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后达到一定疗效的患者,是否可以停用化疗药物,转换为曲帕双靶进行维持治疗,待疾病进展后再启用T-DXd作为后线治疗,这一探索值得期待。未来,随着总生存期(OS)数据和第二次无进展生存期(PFS2)数据的公布,将进一步明确ADC药物在该领域的地位,有望确立其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中的霸主地位。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

联合治疗探索个体化治疗新路径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治疗一直面临较大挑战。但李曼教授表示,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尤其是ASCENT系列研究结果的公布,该领域的治疗曙光初现。

ASCENT-04临床研究聚焦于新型ADC药物戈沙妥珠单抗(SG)联合免疫治疗在三阴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发现,对于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10的患者,采用SG联合免疫治疗对比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这一结果让人们看到了SG从后线治疗推向一线治疗的潜力。

李曼教授认为,对于PD-L1 CPS在0-9分以及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能否采用SG单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标准,ASCENT-05临床研究有望给出答案。目前,江泽飞教授牵头的ASCENT-C04临床研究也纳入了不同CPS评分的患者,尝试在中国人群中探索SG联合免疫治疗是否能让所有PD-L1阳性患者,无论CPS评分高低都能获益,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李曼教授强调,当前在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依然需要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对患者尽早进行PD-L1 CPS检测。对于CPS≥10的患者,应尽早采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而对于CPS 0-9分的患者,SG联合免疫治疗是否能带来获益,还有待更多研究证实。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炉,有望改变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模式,让个体化治疗在该领域得到更好的实践,使ADC药物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

结语

在乳腺癌治疗的征程中,每一项研究的进展都凝聚着医学工作者的努力,每一次治疗模式的调整都承载着患者对生命的渴望。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精准检测指导治疗优化,到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ADC药物的前移应用,再到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联合治疗的个体化探索,我们看到了乳腺癌治疗正在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相信在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乳腺癌的治疗将迎来更多突破,为广大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