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发布

新华信用

5天前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汽研”)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在发布该课题成果时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全球第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居首,且形成多方面显著比较优势。

7月31日,《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课题成果在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汽研”)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在发布该课题成果时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全球第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居首,且形成多方面显著比较优势。

202507310df16feac8ab43458a602f3d1ac66845_202507311543068566rId4image1.jpeg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发布《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成果

该课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研牵头组织实施,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集成创新中心、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等多家单位,聚焦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态势与竞争力水平开展深度研究。

自启动以来,该课题受到产学研各界广泛关注与支持,组建了以院士、企业高管、管理学者等40位行业顶尖专家构成的专家咨询团队,并吸引了200余家单位参与研究,覆盖了60%以上的行业头部企业。历时一年研究,研究团队通过30余次跨领域专业研讨、500余人次多维度调研、20余位专家深度访谈,构建起覆盖汽车产业整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及若干重点领域的“1+1+N”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评价分析结果以及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本次研究聚焦技术、市场、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五大产业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以科学性、代表性、客观性、完备性、可行性为原则,构建了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发展环境、经济发展、汽车社会5项一级指标及19项二级指标的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刘安民表示,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在诸多方面形成显著比较优势:一是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本土新车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二是政策体系完备、支持力度全球领先;三是动力电池等自主关键技术全球化广泛应用,AI大模型赋能效应显著,端到端自动驾驶等前瞻技术全面布局。同时,研究也量化分析并呈现了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盈利能力薄弱、品牌全球认可度较低等问题。

在工作展望中,刘安民进一步指出,基于此次研究成果,中国汽研将协同行业力量,纵深推进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拓展构建“产业-区域-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搭建产业数据平台。下一步,将着力开展汽车产业链零部件企业评价工作,推动落实“强企强链强产业”发展路径,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7月30日至31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主办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新未来”为主题,设置智库闭门会、主论坛、平行分论坛、品牌分享会、政企对接会及成果展等系列活动,议题涵盖“十五五”期间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产业变革、车企全球化战略、汽车品牌的长期主义等,通过全链条覆盖、多维度联动,形成“高端研讨+务实对接+成果展示”的立体格局,打造洞察汽车产业未来的思想高地。(萨爽)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汽研”)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在发布该课题成果时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全球第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居首,且形成多方面显著比较优势。

7月31日,《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课题成果在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汽研”)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在发布该课题成果时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全球第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居首,且形成多方面显著比较优势。

202507310df16feac8ab43458a602f3d1ac66845_202507311543068566rId4image1.jpeg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刘安民发布《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2025)》成果

该课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研牵头组织实施,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集成创新中心、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等多家单位,聚焦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态势与竞争力水平开展深度研究。

自启动以来,该课题受到产学研各界广泛关注与支持,组建了以院士、企业高管、管理学者等40位行业顶尖专家构成的专家咨询团队,并吸引了200余家单位参与研究,覆盖了60%以上的行业头部企业。历时一年研究,研究团队通过30余次跨领域专业研讨、500余人次多维度调研、20余位专家深度访谈,构建起覆盖汽车产业整体、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及若干重点领域的“1+1+N”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评价分析结果以及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本次研究聚焦技术、市场、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五大产业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以科学性、代表性、客观性、完备性、可行性为原则,构建了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发展环境、经济发展、汽车社会5项一级指标及19项二级指标的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刘安民表示,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在诸多方面形成显著比较优势:一是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本土新车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二是政策体系完备、支持力度全球领先;三是动力电池等自主关键技术全球化广泛应用,AI大模型赋能效应显著,端到端自动驾驶等前瞻技术全面布局。同时,研究也量化分析并呈现了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盈利能力薄弱、品牌全球认可度较低等问题。

在工作展望中,刘安民进一步指出,基于此次研究成果,中国汽研将协同行业力量,纵深推进竞争力评价研究工作,拓展构建“产业-区域-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搭建产业数据平台。下一步,将着力开展汽车产业链零部件企业评价工作,推动落实“强企强链强产业”发展路径,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7月30日至31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主办的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本次论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新未来”为主题,设置智库闭门会、主论坛、平行分论坛、品牌分享会、政企对接会及成果展等系列活动,议题涵盖“十五五”期间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汽车产业变革、车企全球化战略、汽车品牌的长期主义等,通过全链条覆盖、多维度联动,形成“高端研讨+务实对接+成果展示”的立体格局,打造洞察汽车产业未来的思想高地。(萨爽)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