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最近,荣昌“卤鹅哥”来四川了,这次不投喂也不卖卤鹅,而是和来自重庆荣昌区、四川隆昌市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围坐一堂,共论党建如何赋能文旅发展。
“流量不是天上掉的,得有股子磨劲”“流量是暖人心的,不是赚快钱的”……这一场川渝毗邻党建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聚焦文旅和流量摆起了龙门阵,引发思考。
这几年,文旅市场“热辣滚烫”,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门为争夺流量,各种花式操作层出不穷。从文旅局局长亲自上阵,到基层村干部“土味”宣传,一些干部大胆触网,让当地特色被看见,带货成功、带火地方、带富乡亲。
移动互联网时代,文旅发展拥抱新媒体是顺势而为,但迷失于流量,就会用力过猛、走偏走歪。在“唯流量”驱动下,一些地方太想刷“存在感”,出现文旅推介失范、失格的情况。盲目跟风,一些地方不顾本地实际,生搬硬套一些不合适自己的文旅做法;过度追求眼球效应,一些地方采用“擦边”手段,景区宣传视频过于露骨;不当宣传,一些地方庸俗玩梗,过度渲染、夸大特色,等等。文旅融合发展一旦被“唯流量”牵着鼻子跑,就很容易把握不住尺度,催生辣眼睛的毒流量。
文旅融合发展是风口,地方干部或当地网红,每一次出镜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地方形象,承载着为家乡“代言”的责任,应当正确看待流量、用好流量,不沉迷于镜头前的角色扮演,不一味迎合造势。如果把低俗当手段、媚俗当娱乐、出丑当出圈,哪怕能带来一时喧嚣也不会长久,更难以转化为“留量”“增量”,甚至会被流量反噬,把长期打造的旅游形象、城市形象毁了。
真正的文旅融合发展,从来不是醉心于“一锤子买卖”,而是专注于积淀可持续的、长期的口碑。流量来去如风,有人比喻,流量就像沙子,攥得越紧,就会流失得越快。只有扎实练好内功,提升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和服务品质,才能收获“向好”、持久的流量,才能接得住、接得稳流量带来的效益。于四川而言,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等,是着力点、发力点,必须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文旅市场持续沸腾,流量虽好但不能太“贪”。放下“唯流量”执念,如果一心想着“弯道超车”,结果可能是“翻车”;善于借助流量的东风,在文旅融合中挖掘自身文化之魂、找准自身特色之长,以实打实的过硬内功破圈,以有民生温度、发展热度的暖心流量出圈,才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长久之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最近,荣昌“卤鹅哥”来四川了,这次不投喂也不卖卤鹅,而是和来自重庆荣昌区、四川隆昌市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代表围坐一堂,共论党建如何赋能文旅发展。
“流量不是天上掉的,得有股子磨劲”“流量是暖人心的,不是赚快钱的”……这一场川渝毗邻党建赋能文旅融合发展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聚焦文旅和流量摆起了龙门阵,引发思考。
这几年,文旅市场“热辣滚烫”,不少地方的文旅部门为争夺流量,各种花式操作层出不穷。从文旅局局长亲自上阵,到基层村干部“土味”宣传,一些干部大胆触网,让当地特色被看见,带货成功、带火地方、带富乡亲。
移动互联网时代,文旅发展拥抱新媒体是顺势而为,但迷失于流量,就会用力过猛、走偏走歪。在“唯流量”驱动下,一些地方太想刷“存在感”,出现文旅推介失范、失格的情况。盲目跟风,一些地方不顾本地实际,生搬硬套一些不合适自己的文旅做法;过度追求眼球效应,一些地方采用“擦边”手段,景区宣传视频过于露骨;不当宣传,一些地方庸俗玩梗,过度渲染、夸大特色,等等。文旅融合发展一旦被“唯流量”牵着鼻子跑,就很容易把握不住尺度,催生辣眼睛的毒流量。
文旅融合发展是风口,地方干部或当地网红,每一次出镜都或多或少体现了地方形象,承载着为家乡“代言”的责任,应当正确看待流量、用好流量,不沉迷于镜头前的角色扮演,不一味迎合造势。如果把低俗当手段、媚俗当娱乐、出丑当出圈,哪怕能带来一时喧嚣也不会长久,更难以转化为“留量”“增量”,甚至会被流量反噬,把长期打造的旅游形象、城市形象毁了。
真正的文旅融合发展,从来不是醉心于“一锤子买卖”,而是专注于积淀可持续的、长期的口碑。流量来去如风,有人比喻,流量就像沙子,攥得越紧,就会流失得越快。只有扎实练好内功,提升基础设施、商业环境和服务品质,才能收获“向好”、持久的流量,才能接得住、接得稳流量带来的效益。于四川而言,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等,是着力点、发力点,必须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文旅市场持续沸腾,流量虽好但不能太“贪”。放下“唯流量”执念,如果一心想着“弯道超车”,结果可能是“翻车”;善于借助流量的东风,在文旅融合中挖掘自身文化之魂、找准自身特色之长,以实打实的过硬内功破圈,以有民生温度、发展热度的暖心流量出圈,才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长久之道。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