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7000家亏掉40亿,宋茜 Jennie能挽救达芙妮吗?

服装经理人

1周前

2023年起,达芙妮效仿“南极人”模式,开放品牌授权,将生产、物流、销售交由加盟商完成,自身专注于设计、品控和营销。

说到达芙妮,这一“时代眼泪”国货女鞋品牌,今年正在努力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五月份,达芙妮官宣了品牌全球代言人宋茜。

图片

前段时间,Jennie在科切拉上身达芙妮子品牌DAPHNE.LAB的长筒堆堆靴,更是刷爆热度。

图片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芙妮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3%至3.22亿元。自2012年百亿营收巅峰坠落后,达芙妮连续多年亏损,没想到如今卷土重来。图片

从刻板印象的“妈妈鞋”到如今实施年轻化变革,达芙妮的这次复活之路究竟会如何?

一、从国产女鞋“鞋王”到“关店王”

1990年,达芙妮诞生于永恩集团,最初只是为欧美品牌代工的制鞋工厂。随着成本上升和订单流失,创始人张文仪决定转型做自主品牌,并将目标锁定在大陆市场。达芙妮以“大众时尚”为切入口,迅速占领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高圆圆、刘诗诗、全智贤都曾为品牌代言过。

图片

2012年,达芙妮迎来巅峰时刻:全国门店6881家,营收105亿港元,市场占有率接近20%,与百丽并称“女鞋界的宝马奔驰”。等一线明星轮番代言,电视广告覆盖全国,线下门店几乎成为每个城市步行街的标配。

图片

然而,达芙妮当时过度依赖直营模式导致库存高起,2013年存货高达26.4亿港元。与此同时,电商崛起,达芙妮却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反而在2013年与百度共同投资的“耀点100”电商平台失败,烧掉3亿港元,错失窗口期。2015年起,达芙妮连续六年亏损,累计超40亿港元。

2020年8月,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门店数量锐减至不足300家,市值从高峰时的170亿港元跌至不足5亿。

图片

二、断腕求生:一场“去达芙妮化”的自救

从目前的举措来看,品牌目前想做的不是复兴达芙妮,而是再造一个达芙妮。

2019年后,达芙妮向轻资产模式转型,逐步将生产管理和物流环节外包。达芙妮以近乎决绝的方式关闭了86%的线下门店,仅保留111家核心商圈门店作为品牌展示窗口。同时,全面转向线上销售,抖音、天猫、拼多多成为主阵地。

2023年起,达芙妮效仿“南极人”模式,开放品牌授权,将生产、物流、销售交由加盟商完成,自身专注于设计、品控和营销。2024年财报显示,授权收入占比已达39.4%,成为利润主要来源。

图片

来源:蝉妈妈数据

图片

达芙妮将主品牌重新定位为“100-300元的大众舒适女鞋”,推出“云软系列”老爹鞋、德训鞋、芭蕾鞋等爆款,强调“大牌平替”属性。

5月份,达芙妮官宣宋茜为全球代言人,与此同时,抖音218个品牌自播号提前7天预热大促。

图片

子品牌DAPHNE.LAB于2023年正式上线,主打18-28岁Z世代,风格偏向Y2K、废土、机能风。

2024年,DAPHNE.LAB与设计师Didu合作,Jennie在科切拉音乐节上穿着该鞋款后,小红书相关话题阅读指数暴涨。

尽管DAPHNE.LAB目前营收占比仅6.4%,但已成为达芙妮品牌年轻化转型的“试验田”。

图片

DAPHNE.LABDidu

三、如今的达芙妮模式会长久吗?

尽管达芙妮在短期内实现了“起死回生”,但转型的脆弱性也逐渐暴露。

黑猫投诉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达芙妮投诉量增长165%,关键词集中在“磨脚”“开胶”“色差”。由于品牌授权模式下,品控标准难以统一,部分低价产品严重稀释品牌价值。

图片

在达芙妮官店购买的鞋款,竟与折扣店同标同款,价格却差出近百元,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图片

图片

达芙妮主品牌长期被贴上“妈妈鞋”“平价”标签,而DAPHNE.LAB试图以千元定价打入高端市场,两者在用户心中印象形成冲突。DAPHNE.LAB鞋款均价在千元以上,而“达芙妮=平价”的刻板印象显然难以改变,成为其高端化最大障碍。

图片

2024年,达芙妮的“许可权费收入”占营收39.4%,授权收入占比过高,也意味着品牌对加盟商的依赖度加深,一旦品控或渠道失控,可能重蹈“南极人”覆辙。

图片

达芙妮的阶段性胜利,验证了中国消费品牌“轻资产+流量红利”模式的短期有效性。但真正的“翻身仗”还未结束。达芙妮用短时证明了“不死”,但要用更久证明“值得活”。

2023年起,达芙妮效仿“南极人”模式,开放品牌授权,将生产、物流、销售交由加盟商完成,自身专注于设计、品控和营销。

说到达芙妮,这一“时代眼泪”国货女鞋品牌,今年正在努力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五月份,达芙妮官宣了品牌全球代言人宋茜。

图片

前段时间,Jennie在科切拉上身达芙妮子品牌DAPHNE.LAB的长筒堆堆靴,更是刷爆热度。

图片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芙妮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3%至3.22亿元。自2012年百亿营收巅峰坠落后,达芙妮连续多年亏损,没想到如今卷土重来。图片

从刻板印象的“妈妈鞋”到如今实施年轻化变革,达芙妮的这次复活之路究竟会如何?

一、从国产女鞋“鞋王”到“关店王”

1990年,达芙妮诞生于永恩集团,最初只是为欧美品牌代工的制鞋工厂。随着成本上升和订单流失,创始人张文仪决定转型做自主品牌,并将目标锁定在大陆市场。达芙妮以“大众时尚”为切入口,迅速占领二三线城市核心商圈。高圆圆、刘诗诗、全智贤都曾为品牌代言过。

图片

2012年,达芙妮迎来巅峰时刻:全国门店6881家,营收105亿港元,市场占有率接近20%,与百丽并称“女鞋界的宝马奔驰”。等一线明星轮番代言,电视广告覆盖全国,线下门店几乎成为每个城市步行街的标配。

图片

然而,达芙妮当时过度依赖直营模式导致库存高起,2013年存货高达26.4亿港元。与此同时,电商崛起,达芙妮却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反而在2013年与百度共同投资的“耀点100”电商平台失败,烧掉3亿港元,错失窗口期。2015年起,达芙妮连续六年亏损,累计超40亿港元。

2020年8月,达芙妮宣布彻底退出实体零售,门店数量锐减至不足300家,市值从高峰时的170亿港元跌至不足5亿。

图片

二、断腕求生:一场“去达芙妮化”的自救

从目前的举措来看,品牌目前想做的不是复兴达芙妮,而是再造一个达芙妮。

2019年后,达芙妮向轻资产模式转型,逐步将生产管理和物流环节外包。达芙妮以近乎决绝的方式关闭了86%的线下门店,仅保留111家核心商圈门店作为品牌展示窗口。同时,全面转向线上销售,抖音、天猫、拼多多成为主阵地。

2023年起,达芙妮效仿“南极人”模式,开放品牌授权,将生产、物流、销售交由加盟商完成,自身专注于设计、品控和营销。2024年财报显示,授权收入占比已达39.4%,成为利润主要来源。

图片

来源:蝉妈妈数据

图片

达芙妮将主品牌重新定位为“100-300元的大众舒适女鞋”,推出“云软系列”老爹鞋、德训鞋、芭蕾鞋等爆款,强调“大牌平替”属性。

5月份,达芙妮官宣宋茜为全球代言人,与此同时,抖音218个品牌自播号提前7天预热大促。

图片

子品牌DAPHNE.LAB于2023年正式上线,主打18-28岁Z世代,风格偏向Y2K、废土、机能风。

2024年,DAPHNE.LAB与设计师Didu合作,Jennie在科切拉音乐节上穿着该鞋款后,小红书相关话题阅读指数暴涨。

尽管DAPHNE.LAB目前营收占比仅6.4%,但已成为达芙妮品牌年轻化转型的“试验田”。

图片

DAPHNE.LABDidu

三、如今的达芙妮模式会长久吗?

尽管达芙妮在短期内实现了“起死回生”,但转型的脆弱性也逐渐暴露。

黑猫投诉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达芙妮投诉量增长165%,关键词集中在“磨脚”“开胶”“色差”。由于品牌授权模式下,品控标准难以统一,部分低价产品严重稀释品牌价值。

图片

在达芙妮官店购买的鞋款,竟与折扣店同标同款,价格却差出近百元,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图片

图片

达芙妮主品牌长期被贴上“妈妈鞋”“平价”标签,而DAPHNE.LAB试图以千元定价打入高端市场,两者在用户心中印象形成冲突。DAPHNE.LAB鞋款均价在千元以上,而“达芙妮=平价”的刻板印象显然难以改变,成为其高端化最大障碍。

图片

2024年,达芙妮的“许可权费收入”占营收39.4%,授权收入占比过高,也意味着品牌对加盟商的依赖度加深,一旦品控或渠道失控,可能重蹈“南极人”覆辙。

图片

达芙妮的阶段性胜利,验证了中国消费品牌“轻资产+流量红利”模式的短期有效性。但真正的“翻身仗”还未结束。达芙妮用短时证明了“不死”,但要用更久证明“值得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