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汽开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抓手,聚焦企业需求,破除制度壁垒,通过多领域系统性改革,正从传统汽车工业基地向现代化产业生态圈加速蜕变,助力长春市汽车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冲击。
破除壁垒 释放公平活力
针对企业反映的准入难、退出难等问题,汽开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打破桎梏。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政府采购领域不合理限制,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显著提升;推行“枫桥式”税务服务模式,开展纳税人从“进门有接待”到“办事有辅导”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专家会诊”快速通道,健全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探索税费服务“回访制”,从被动“等意见”变为主动“找意见”。2025年截至目前,已通过多种渠道响应纳税人诉求近千件。在经营主体退出端,深化便利化改革,通过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在注销公示期满后实现企业注销“一次办结”。本年度,全区营商环境投诉案件办结率达100%,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
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事项网办深度,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可办、全程网办,截至目前汽开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90%以上,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高频网办事项一致率达100%。
推动更多事项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统筹形成汽开区第一批“揭榜挂帅”任务清单。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指导窗口,制定“帮办代办”工作制度,组建“帮办代办”服务小组,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复制推广长春市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清单》,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改革。2024年以来,已推动38个事项在全区各级政务大厅实现办理,办件量共计7696件。
构建“无事不扰”监管体系。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诚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执法。利用一体化行政检查智能备案管理系统关注涉企检查情况,本年度共备案436项检查任务,检查商家407户,认同执法率达100%。建立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仲裁、调解委员会等资源,为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服务。
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全面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地见效,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工行为,加强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开展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清缴专项行动。同时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三选一”存储模式,企业可自主选择现金存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保函等方式,已累计有11个新开工项目使用保函类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灵活性与保障性并重,进一步防范化解欠薪风险,相对缓解资金压力,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
精准供给 夯实产业根基
创新企业用工“精准匹配”模式。积极推进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升级改造,统筹线上、线下人力资源信息,实现就业创业“政策找人”“服务找人”。目前,“96885吉人在线”平台已经完成13735条企业需求岗位信息录入,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多维度的“双选”平台。为支持多渠道多维度灵活就业,已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窗口37个,建成辖区内的基础型、提升型“零工驿站”2个,发展家门口的劳务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在“长春汽开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渠道增设“零工”专栏,涵盖招聘信息、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内容,助推居民高效、便捷、精准实现就近就业。
聚焦主体培育,激活创新引擎。积极开展科技政策宣贯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通过入企宣传、集中宣传等活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深入重点科技企业调研,充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和项目资源。梯度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动态跟踪服务。2024年,实现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过百”的重大突破。
以人为本 涵养城市温度
持续深化“万人驻(助)万企”行动,定期在市万企平台上刊发汽开专栏。城市环境同步提升,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环境。全力加强城市绿化规范管理,轻柳园、晴芳园铺装、小品、绿化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马拉松、万科都会等口袋公园均已基本完成。积极加大养老服务供给,目前全区共打造敬老餐厅31家。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一汽研发基地、生产线,了解研发新成果,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构建开放创新科教生态链。
靶向破题,制度创新,重构监管与服务模式。汽开区正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统筹市场、政务、法治、合作开放等环境建设,系统集成破解振兴难题,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营商环境系统升级,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书写崭新答卷。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汽开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抓手,聚焦企业需求,破除制度壁垒,通过多领域系统性改革,正从传统汽车工业基地向现代化产业生态圈加速蜕变,助力长春市汽车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冲击。
破除壁垒 释放公平活力
针对企业反映的准入难、退出难等问题,汽开区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打破桎梏。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政府采购领域不合理限制,中小企业采购预留份额显著提升;推行“枫桥式”税务服务模式,开展纳税人从“进门有接待”到“办事有辅导”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专家会诊”快速通道,健全多元预防调处机制;探索税费服务“回访制”,从被动“等意见”变为主动“找意见”。2025年截至目前,已通过多种渠道响应纳税人诉求近千件。在经营主体退出端,深化便利化改革,通过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在注销公示期满后实现企业注销“一次办结”。本年度,全区营商环境投诉案件办结率达100%,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
推动政务服务模式创新
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事项网办深度,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可办、全程网办,截至目前汽开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90%以上,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高频网办事项一致率达100%。
推动更多事项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统筹形成汽开区第一批“揭榜挂帅”任务清单。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指导窗口,制定“帮办代办”工作制度,组建“帮办代办”服务小组,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复制推广长春市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任务清单》,最大限度便民利企,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改革。2024年以来,已推动38个事项在全区各级政务大厅实现办理,办件量共计7696件。
构建“无事不扰”监管体系。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诚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执法。利用一体化行政检查智能备案管理系统关注涉企检查情况,本年度共备案436项检查任务,检查商家407户,认同执法率达100%。建立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整合仲裁、调解委员会等资源,为企业提供高效法律服务。
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全面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地见效,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工行为,加强从源头上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开展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清缴专项行动。同时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三选一”存储模式,企业可自主选择现金存储、银行保函或担保公司保函等方式,已累计有11个新开工项目使用保函类存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灵活性与保障性并重,进一步防范化解欠薪风险,相对缓解资金压力,更好地服务项目建设。
精准供给 夯实产业根基
创新企业用工“精准匹配”模式。积极推进线下人力资源市场升级改造,统筹线上、线下人力资源信息,实现就业创业“政策找人”“服务找人”。目前,“96885吉人在线”平台已经完成13735条企业需求岗位信息录入,为用工单位和求职者搭建多维度的“双选”平台。为支持多渠道多维度灵活就业,已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窗口37个,建成辖区内的基础型、提升型“零工驿站”2个,发展家门口的劳务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在“长春汽开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渠道增设“零工”专栏,涵盖招聘信息、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内容,助推居民高效、便捷、精准实现就近就业。
聚焦主体培育,激活创新引擎。积极开展科技政策宣贯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通过入企宣传、集中宣传等活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组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深入重点科技企业调研,充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和项目资源。梯度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动态跟踪服务。2024年,实现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双过百”的重大突破。
以人为本 涵养城市温度
持续深化“万人驻(助)万企”行动,定期在市万企平台上刊发汽开专栏。城市环境同步提升,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环境。全力加强城市绿化规范管理,轻柳园、晴芳园铺装、小品、绿化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马拉松、万科都会等口袋公园均已基本完成。积极加大养老服务供给,目前全区共打造敬老餐厅31家。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定期组织学生前往一汽研发基地、生产线,了解研发新成果,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构建开放创新科教生态链。
靶向破题,制度创新,重构监管与服务模式。汽开区正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统筹市场、政务、法治、合作开放等环境建设,系统集成破解振兴难题,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实现营商环境系统升级,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书写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