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贵州省承接东部轻纺产业转移的核心阵地,毕节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将智能转型作为破局关键,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的特色之路。
近日,走进毕节盛安纺织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中透着高效与有序。一排排智能化设备整齐排列、高速运转,纺织工人穿梭其间,娴熟地完成接头、换粗纱、落纱等操作,一道道生产工序在自动化与人工协作中精准衔接,一幅现代化纺织生产的繁忙图景跃然眼前。
“我们公司现有员工350人,目前产值约1亿元,且团队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毕节盛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岳红洲说。
作为毕节高新区纺织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盛安纺织自去年落户以来,便以高标准布局生产链条。公司建成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配备8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可达6000吨,产品涵盖多个细分领域,满足下游市场多样化需求。
“在智能设备升级方面,我们淘汰了一批产能低下的旧设备,引进了多台先进的全自动智能设备,目前,产品打包环节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岳红洲说。
面对持续增长的订单量,企业今年进一步加大智能装备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效能的显著提升:产量同比增长15%的同时,能耗降低20%,在提质、降本、增效上实现多重突破。如今,其生产的纱线产品凭借稳定的品质,已成功打开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市场,成为区域纺织业外向型发展的亮眼代表。
“现在我们的日产量已从原来的12吨提升至16吨,可以说,此次技术升级改造不仅推动产能提升,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岳红洲介绍道。
近年来,毕节高新区聚焦纺织业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传统纺织业向“智能制造”跨越。
近年来,作为贵州省承接东部轻纺产业转移的核心阵地,毕节高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将智能转型作为破局关键,走出了一条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跨越的特色之路。
近日,走进毕节盛安纺织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机器运转的嗡鸣声中透着高效与有序。一排排智能化设备整齐排列、高速运转,纺织工人穿梭其间,娴熟地完成接头、换粗纱、落纱等操作,一道道生产工序在自动化与人工协作中精准衔接,一幅现代化纺织生产的繁忙图景跃然眼前。
“我们公司现有员工350人,目前产值约1亿元,且团队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毕节盛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岳红洲说。
作为毕节高新区纺织产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盛安纺织自去年落户以来,便以高标准布局生产链条。公司建成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配备8条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能可达6000吨,产品涵盖多个细分领域,满足下游市场多样化需求。
“在智能设备升级方面,我们淘汰了一批产能低下的旧设备,引进了多台先进的全自动智能设备,目前,产品打包环节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岳红洲说。
面对持续增长的订单量,企业今年进一步加大智能装备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实现了生产效能的显著提升:产量同比增长15%的同时,能耗降低20%,在提质、降本、增效上实现多重突破。如今,其生产的纱线产品凭借稳定的品质,已成功打开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市场,成为区域纺织业外向型发展的亮眼代表。
“现在我们的日产量已从原来的12吨提升至16吨,可以说,此次技术升级改造不仅推动产能提升,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岳红洲介绍道。
近年来,毕节高新区聚焦纺织业高质量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传统纺织业向“智能制造”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