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重庆的赛场上 看机器人如何“进化”

新华财经

1周前

作为本次大赛决赛的举办地和“东道主”,重庆两江新区在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创新,产业生态、要素成本等方面夯实基础,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

新华财经重庆7月28日电(记者 李唐宁 孙广见)“这次不仅参赛的团队多、应用场景多,而且一些技术的稳定度成熟度已经足以跟国际一流产品‘PK’。”刚刚过去的周末,数十支机器人创客团队以赛为媒相聚重庆,对新产品、技术和理念进行了集中展示。在专家和企业看来,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不仅是对机器人赛道创新创业热度的诠释,也勾勒出了智能机器人“进化”的未来图景。

374611295770783745.jpg

图为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大赛自今年4月启幕,100多支企业与创客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角逐和26日-27日的决赛,最终产生获奖项目64个,覆盖了服务、医疗、交通、工业等众多应用场景。

“这是我们具身智能的通用底盘,它的优势是能够在复杂场景下自主移动,并且在高温、强光、噪声、高粉尘环境下具备很高的稳定性,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瞰途无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演示了他们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这款产品应对复杂工况的性能会相较同类产品更加优化,在智能物流、特种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更广阔的使用前景。

374611299054923777.jpg

图为大赛决赛后优秀项目团队进行具身智能产品路演(主办方供图)

作为大赛的评审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段星光表示,参赛团队中,既有瞄准国际前沿方向的前瞻性探索研究,直指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科学与技术无人区;又有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技术,精准对接传统产业升级的“急难愁盼”问题。“活动聚集国内顶尖的创客团队,在一些可能还尚未完全成熟的赛道里,通过应用场景验证遴选创新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惊喜的创意,也让行业和资本看到智能机器人的演进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决赛还组织了陆地仿生移动、人形与具身智能赛道路演比赛,机器人外科操作技术赛道现场实操比赛,人形机器人搬运、新能源汽车无人充电、电网智能巡检现场比赛等活动。

“这些项目并非简单的模型展示,而是通过工程化路径验证科学假说,以技术落地的可行性来回应产业痛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魏庆来表示,一些参赛团队体现出了“顶天立地”的科研态度,既有高水平的论文作为支撑、也有脚踏实地的市场调研,未来可期。

比赛是载体,交流是重点。重庆大学校长助理、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才朝教授表示,大赛成功发掘了一批具有硬核科技的项目,同时精准服务优秀成果的落地转化,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搭建了技术成果交流展示、协同创新、培育孵化、产融对接的平台。

技术探索最终要走向落地应用,而应用一定离不开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当前,重庆市正着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具身智能领域,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吸引机器人企业集聚。

作为本次大赛决赛的举办地和“东道主”,重庆两江新区在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创新,产业生态、要素成本等方面夯实基础,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新区不仅有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数十家大学、大院、大所的高质量科教资源,也有涵盖机器人算法研发、核心零部件及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检验检测、研究孵化在内的多元产业生态,尤其在核心芯片、模具、传感器、微电机、注塑成型、锂电池等上游领域拥有众多企业,能够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本地的配套服务。“我们向所有的参赛企业发出两江邀约,欢迎你们到两江新区创业、立业、兴业!”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作为本次大赛决赛的举办地和“东道主”,重庆两江新区在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创新,产业生态、要素成本等方面夯实基础,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

新华财经重庆7月28日电(记者 李唐宁 孙广见)“这次不仅参赛的团队多、应用场景多,而且一些技术的稳定度成熟度已经足以跟国际一流产品‘PK’。”刚刚过去的周末,数十支机器人创客团队以赛为媒相聚重庆,对新产品、技术和理念进行了集中展示。在专家和企业看来,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不仅是对机器人赛道创新创业热度的诠释,也勾勒出了智能机器人“进化”的未来图景。

374611295770783745.jpg

图为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决赛现场 (主办方供图)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大赛自今年4月启幕,100多支企业与创客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角逐和26日-27日的决赛,最终产生获奖项目64个,覆盖了服务、医疗、交通、工业等众多应用场景。

“这是我们具身智能的通用底盘,它的优势是能够在复杂场景下自主移动,并且在高温、强光、噪声、高粉尘环境下具备很高的稳定性,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瞰途无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演示了他们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这款产品应对复杂工况的性能会相较同类产品更加优化,在智能物流、特种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更广阔的使用前景。

374611299054923777.jpg

图为大赛决赛后优秀项目团队进行具身智能产品路演(主办方供图)

作为大赛的评审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长聘教授段星光表示,参赛团队中,既有瞄准国际前沿方向的前瞻性探索研究,直指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科学与技术无人区;又有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技术,精准对接传统产业升级的“急难愁盼”问题。“活动聚集国内顶尖的创客团队,在一些可能还尚未完全成熟的赛道里,通过应用场景验证遴选创新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惊喜的创意,也让行业和资本看到智能机器人的演进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决赛还组织了陆地仿生移动、人形与具身智能赛道路演比赛,机器人外科操作技术赛道现场实操比赛,人形机器人搬运、新能源汽车无人充电、电网智能巡检现场比赛等活动。

“这些项目并非简单的模型展示,而是通过工程化路径验证科学假说,以技术落地的可行性来回应产业痛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魏庆来表示,一些参赛团队体现出了“顶天立地”的科研态度,既有高水平的论文作为支撑、也有脚踏实地的市场调研,未来可期。

比赛是载体,交流是重点。重庆大学校长助理、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才朝教授表示,大赛成功发掘了一批具有硬核科技的项目,同时精准服务优秀成果的落地转化,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企业搭建了技术成果交流展示、协同创新、培育孵化、产融对接的平台。

技术探索最终要走向落地应用,而应用一定离不开上下游的产业协同。当前,重庆市正着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在具身智能领域,先后出台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吸引机器人企业集聚。

作为本次大赛决赛的举办地和“东道主”,重庆两江新区在机器人领域的科研创新,产业生态、要素成本等方面夯实基础,为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两江新区不仅有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数十家大学、大院、大所的高质量科教资源,也有涵盖机器人算法研发、核心零部件及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检验检测、研究孵化在内的多元产业生态,尤其在核心芯片、模具、传感器、微电机、注塑成型、锂电池等上游领域拥有众多企业,能够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本地的配套服务。“我们向所有的参赛企业发出两江邀约,欢迎你们到两江新区创业、立业、兴业!”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中国金融信息网)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