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岭药业:构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生态

证券之星原创

1天前

北京以岭药业总经理张志广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锚定生物医药产业前沿,不断提升企业能级,与基地携手共进,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坚实力量。

7月16日至20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以岭药业带来“医——药——健——养”领域实践成果,以及以通络、养精、动形、静神“通络养生八字”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健康管理全场景产品体系。

大兴区生物医药企业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以岭药业”)成立于2006年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创建,是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集团在首都北京的战略布局核心,承担科研创新、市场拓展、政策对接及国际合作等关键职能。

作为国内创新中药领域的领军企业,北京以岭药业通过药品研发与理论创新双轮驱动,正在为中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力量。

“络病理论”

提供全新诊疗思路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现代化阐释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北京以岭药业母公司以岭药业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为中医药领域重大疑难病提供了全新诊疗思路。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填补了中医络病学科的理论空白,也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对话搭建了科学桥梁。

北京以岭药业副总经理雷波介绍,当代络病治疗方剂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融合“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体系,针对心络、肺络、肾络等脏腑络病创制了一系列临床有效方剂。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以岭药业独创“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成功研发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十余种创新专利中药,覆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其中5款药物入选国家基药目录、11款入选医保目录,行销海内外。

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以岭药业开创性地将“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引入中医药领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机构的西医学、中医学、生物医学、统计学、药学等不同学科专家围绕系列通络药物开展了40余项临床循证研究,通过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中药疗效,推动中医药成果获国际认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开展的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循证研究,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国际瓶颈难题,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欧洲心脏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中医药与AI数智技术

深度融合

北京以岭药业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打造中药企业的新特色、新优势,尤其着重推动中医药与AI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利用本地化部署的智能信息化中药连花清瘟颗粒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该项目立足于中药现代化及公司现有车间产能,着眼于未来产品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对连花清瘟颗粒车间进行生产设备和技术更新,同时将智能信息化技术与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

通过对现有生产设备的淘汰更新和对生产线的扩增,并对所有生产线采用工业以太网互联将生产设备与软件相连接,完成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监视控制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验室色谱系统网络版等系统集成,从生产设备、质量控制、数字信息化方向完成硬件升级与软件迭代改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质量大数据及智慧能源为两翼,建设智能化车间。

据雷波介绍,公司将智能制造技术首次应用于连花清瘟颗粒生产制造过程中,更新2条生产线,新增8条颗粒背封包装线,包括颗粒制剂生产线、颗粒包装线、质量控制实验室、电力及能源监控管理软件等。同时,对所有生产线完成硬件升级与软件迭代改造,实现了由原来的3.6亿袋倍增至10.8亿袋的产能突破,全面提升连花清瘟颗粒车间的生产实力,产能和经济效益双双提升。

构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生态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已成为北京市医药健康发展主阵地。在22.5平方千米的创新热土上,已落地了800余家企业,形成了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个支柱板块,以及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医美、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五个前沿赛道。北京以岭药业凭借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影响力,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创新引擎和标杆企业。

“大兴区通过‘全链条服务+精准化政策+集群化产业’模式,构建了高效、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从落地到壮大的全周期支撑。”雷波介绍,北京以岭药业将络病理论创新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全过程,构建了从理论原创到新药创制的完整价值链。“公司对科研的持续高强度投入,加速了中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也是北京以岭药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

雷波透露,目前以岭药业的连花御屏颗粒(治疗气虚型感冒)已于2024年12月12日获得临床试验同意书,2025年3月11日通过组长单位伦理审查,目前处于临床试验筹备阶段,预计2025年8月启动临床试验病例入组。

北京以岭药业总经理张志广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锚定生物医药产业前沿,不断提升企业能级,与基地携手共进,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坚实力量。

北京以岭药业总经理张志广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锚定生物医药产业前沿,不断提升企业能级,与基地携手共进,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坚实力量。

7月16日至20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以岭药业带来“医——药——健——养”领域实践成果,以及以通络、养精、动形、静神“通络养生八字”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健康管理全场景产品体系。

大兴区生物医药企业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以岭药业”)成立于2006年10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创建,是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集团在首都北京的战略布局核心,承担科研创新、市场拓展、政策对接及国际合作等关键职能。

作为国内创新中药领域的领军企业,北京以岭药业通过药品研发与理论创新双轮驱动,正在为中医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贡献独特力量。

“络病理论”

提供全新诊疗思路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现代化阐释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北京以岭药业母公司以岭药业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为中医药领域重大疑难病提供了全新诊疗思路。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填补了中医络病学科的理论空白,也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对话搭建了科学桥梁。

北京以岭药业副总经理雷波介绍,当代络病治疗方剂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融合“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体系,针对心络、肺络、肾络等脏腑络病创制了一系列临床有效方剂。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以岭药业独创“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成功研发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等十余种创新专利中药,覆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其中5款药物入选国家基药目录、11款入选医保目录,行销海内外。

在理论创新的同时,以岭药业开创性地将“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引入中医药领域。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机构的西医学、中医学、生物医学、统计学、药学等不同学科专家围绕系列通络药物开展了40余项临床循证研究,通过国际标准的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中药疗效,推动中医药成果获国际认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开展的5项遵循国际标准的循证研究,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国际瓶颈难题,实现心血管事件链系统干预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自然·医学》《欧洲心脏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

中医药与AI数智技术

深度融合

北京以岭药业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打造中药企业的新特色、新优势,尤其着重推动中医药与AI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

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利用本地化部署的智能信息化中药连花清瘟颗粒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该项目立足于中药现代化及公司现有车间产能,着眼于未来产品市场需求及企业发展,对连花清瘟颗粒车间进行生产设备和技术更新,同时将智能信息化技术与生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有机融合。

通过对现有生产设备的淘汰更新和对生产线的扩增,并对所有生产线采用工业以太网互联将生产设备与软件相连接,完成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监视控制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实验室色谱系统网络版等系统集成,从生产设备、质量控制、数字信息化方向完成硬件升级与软件迭代改造,以智能制造为核心、质量大数据及智慧能源为两翼,建设智能化车间。

据雷波介绍,公司将智能制造技术首次应用于连花清瘟颗粒生产制造过程中,更新2条生产线,新增8条颗粒背封包装线,包括颗粒制剂生产线、颗粒包装线、质量控制实验室、电力及能源监控管理软件等。同时,对所有生产线完成硬件升级与软件迭代改造,实现了由原来的3.6亿袋倍增至10.8亿袋的产能突破,全面提升连花清瘟颗粒车间的生产实力,产能和经济效益双双提升。

构建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生态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已成为北京市医药健康发展主阵地。在22.5平方千米的创新热土上,已落地了800余家企业,形成了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个支柱板块,以及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医美、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五个前沿赛道。北京以岭药业凭借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影响力,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创新引擎和标杆企业。

“大兴区通过‘全链条服务+精准化政策+集群化产业’模式,构建了高效、开放、创新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从落地到壮大的全周期支撑。”雷波介绍,北京以岭药业将络病理论创新深度融入药物研发全过程,构建了从理论原创到新药创制的完整价值链。“公司对科研的持续高强度投入,加速了中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也是北京以岭药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

雷波透露,目前以岭药业的连花御屏颗粒(治疗气虚型感冒)已于2024年12月12日获得临床试验同意书,2025年3月11日通过组长单位伦理审查,目前处于临床试验筹备阶段,预计2025年8月启动临床试验病例入组。

北京以岭药业总经理张志广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响应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领域持续发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锚定生物医药产业前沿,不断提升企业能级,与基地携手共进,以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坚实力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