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化政务改革、推动数智赋能、强化法治保障,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创历史新高,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
提升审批效率 优化服务“高效能”
审批时限压缩。2024年10月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时增效操作规程》,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73天压缩至55天,效率提升近四分之一。
开办环节压减。“一窗一环节”就可完成企业开办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社保登记等事项办理,全程不超过2小时。同步叠加证书免费邮寄服务,不动产登记服务并行办理登记、缴税、交易三环节,证书免费邮寄到家,群众办事从“多跑腿”变为“零跑腿”。
精准服务落地。设置助企服务办公室、生态旅游服务专区、“办不成事请找我”窗口,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管委会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实施项目秘书包保制度,重点项目一对一包保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优化市场准入 激发市场“新活力”
深化落地“证照一码通”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高效规范完成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准入即准营。为实现政策服务精准送达,梳理整合税收优惠及资金扶持等12项涉企政策,通过各级政务大厅精准展示推送,打通惠企“最后一公里”。“12345”热线高效运转,累计办理群众诉求1.59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超95%。截至2025年5月,全区经营主体达9749户。
数字技术赋能 打造智慧“新体验”
“数字长白山文旅生态平台”以创新姿态破局,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壁垒,将旅游产业链上吃、住、行、游、购、娱等九大板块有机串联,构建起一体化监管体系,搭建起全域文旅生态的实时监测网络。管理者得以穿透数据迷雾,精准洞察游客行为特征与资源配置效能,推动长白山文旅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更高维度进阶。
长白山数字会客厅深度整合旅游、公安、交通等20余个部门的涉旅数据资源,运用前沿数据处理技术,将景区客流分布热力图、消费趋势演变图谱等核心文旅指标,以可视化动态大屏的形式立体呈现。在大长白山区域上线网约车服务,极大提升接驳能力,破解游客用车难题。
坚持法治护航 构筑公平“软环境”
先后印发《环长白山地区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工作机制,22个重点问题在合力攻坚下得到有效整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面推行,“我要执法App”广泛使用,对12个执法部门71卷案卷进行评查,形成专项通报。通过智慧化、智能化监管,推动执法行为透明高效、规范有序。万人投诉率同比下降34.2%,游客满意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升级产品矩阵 擦亮生态“金名片”
聚焦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以承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强力提升长白山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构建多元化产品业态,历史文化游、红色游、生态研学游、冰雪节、音乐节、驻场演艺、跨区域冰雪线路等旅游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优化基础服务,同步推进景区设施完善与城镇风貌提升,加快培育智慧旅游应用场景,持续加强交通运力保障。2024年,长白山接待游客340.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1%。
从精简审批环节到筑牢法治根基,从数智赋能优化体验到市场活力充分涌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回应着高质量发展的“进”有要求,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与营商环境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长白山”力量。
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化政务改革、推动数智赋能、强化法治保障,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创历史新高,以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
提升审批效率 优化服务“高效能”
审批时限压缩。2024年10月印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时增效操作规程》,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从73天压缩至55天,效率提升近四分之一。
开办环节压减。“一窗一环节”就可完成企业开办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社保登记等事项办理,全程不超过2小时。同步叠加证书免费邮寄服务,不动产登记服务并行办理登记、缴税、交易三环节,证书免费邮寄到家,群众办事从“多跑腿”变为“零跑腿”。
精准服务落地。设置助企服务办公室、生态旅游服务专区、“办不成事请找我”窗口,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管委会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实施项目秘书包保制度,重点项目一对一包保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优化市场准入 激发市场“新活力”
深化落地“证照一码通”改革,完善市场准入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高效规范完成各项工作,真正实现准入即准营。为实现政策服务精准送达,梳理整合税收优惠及资金扶持等12项涉企政策,通过各级政务大厅精准展示推送,打通惠企“最后一公里”。“12345”热线高效运转,累计办理群众诉求1.59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超95%。截至2025年5月,全区经营主体达9749户。
数字技术赋能 打造智慧“新体验”
“数字长白山文旅生态平台”以创新姿态破局,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壁垒,将旅游产业链上吃、住、行、游、购、娱等九大板块有机串联,构建起一体化监管体系,搭建起全域文旅生态的实时监测网络。管理者得以穿透数据迷雾,精准洞察游客行为特征与资源配置效能,推动长白山文旅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更高维度进阶。
长白山数字会客厅深度整合旅游、公安、交通等20余个部门的涉旅数据资源,运用前沿数据处理技术,将景区客流分布热力图、消费趋势演变图谱等核心文旅指标,以可视化动态大屏的形式立体呈现。在大长白山区域上线网约车服务,极大提升接驳能力,破解游客用车难题。
坚持法治护航 构筑公平“软环境”
先后印发《环长白山地区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联动工作机制,22个重点问题在合力攻坚下得到有效整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全面推行,“我要执法App”广泛使用,对12个执法部门71卷案卷进行评查,形成专项通报。通过智慧化、智能化监管,推动执法行为透明高效、规范有序。万人投诉率同比下降34.2%,游客满意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升级产品矩阵 擦亮生态“金名片”
聚焦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以承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强力提升长白山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构建多元化产品业态,历史文化游、红色游、生态研学游、冰雪节、音乐节、驻场演艺、跨区域冰雪线路等旅游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优化基础服务,同步推进景区设施完善与城镇风貌提升,加快培育智慧旅游应用场景,持续加强交通运力保障。2024年,长白山接待游客340.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1%。
从精简审批环节到筑牢法治根基,从数智赋能优化体验到市场活力充分涌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以营商环境的“优”无止境,回应着高质量发展的“进”有要求,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与营商环境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长白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