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市场在震荡中迎来全线反弹。早盘A50指数由跌转涨直线拉升,沪指同步反弹,银行股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农业银行盘中续创新高,浦发银行、青岛银行等跟涨。港股三大指数也在低开后集体转强。不过盘中市场略有分化,深成指因题材股分化表现相对低迷,直到尾盘前一小时,在军工领涨带动下,有色、机器人、传媒以及银行板块共同发力拉升,三大指数才全线翻红,实现短期反弹。
全天看,推动反弹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特朗普对俄制裁的表态引发预期波动,外部风险扰动出现边际松动;另一方面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对国债利息收入的增值税政策调整,刺激了存量国债的抢筹行情,国债期货表现强劲,也带动相关红利指数成份股走强。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市场成交仍在持续萎缩,这一特征也为短期走势增添了几分谨慎信号。
当前看,尽管指数单日反弹,但短期的调整迹象明显。一方面,政策预期边际弱化:二季度GDP数据偏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对后续强刺激政策的预期,政策驱动的短期爆发力不足;另一方面,中报业绩仍处磨底阶段。已披露的中报业绩预告显示,二季度基本面仍在磨底,业绩对指数的驱动力偏弱,难以支撑全面性上涨;此外,外部流动性扰动尚存。美欧基本面差异及美国三季度货币政策偏紧预期,可能支撑美元指数阶段性反弹,对A股等风险资产形成一定估值压制。
不过,尽管短期市场仍有调整迹象,但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在中期向好趋势未变下,这里更多的还是震荡蓄势。首先,在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流动性宽松趋势下,随着基本面整体的修复以及市场情绪的回升,整体向好的逻辑未变;其次,当前市场高位回落之际,市场回调幅度有限,并未出现恐慌性撤离,观望态势渐浓,筹码结构相对稳定。而融资担保比例的回落也表明前期积累的赚钱效应回调相对充分,短期继续下探的空间被压缩。
展望八月,上半月或进入震荡蓄势阶段,下半月市场迎来新的上行基础依旧存在。八月上半月,中报密集披露期内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前期涨幅较大的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不及预期的调整压力,资金可能从高位题材向低估值板块切换,导致指数震荡整理。进入下半月,随着中报密集披露靴子落地,两大积极因素或推动指数上行。一是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趋势,强化A股估值重估的中长期逻辑。二是当前市场已站上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将为市场提供动力。
短期来看,A 股进入震荡蓄势期,市场在消化业绩分歧与外部扰动中积蓄动能;但中长期上行趋势未变,业绩改善逻辑的强化与增量资金的流入将支撑市场后续上行。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调整期正是布局优质标的的窗口,聚焦产能出清、AI、医药、自主可控等业绩确定性方向,把握低估值补涨机会。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今日,A股市场在震荡中迎来全线反弹。早盘A50指数由跌转涨直线拉升,沪指同步反弹,银行股成为重要支撑力量,农业银行盘中续创新高,浦发银行、青岛银行等跟涨。港股三大指数也在低开后集体转强。不过盘中市场略有分化,深成指因题材股分化表现相对低迷,直到尾盘前一小时,在军工领涨带动下,有色、机器人、传媒以及银行板块共同发力拉升,三大指数才全线翻红,实现短期反弹。
全天看,推动反弹的力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特朗普对俄制裁的表态引发预期波动,外部风险扰动出现边际松动;另一方面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对国债利息收入的增值税政策调整,刺激了存量国债的抢筹行情,国债期货表现强劲,也带动相关红利指数成份股走强。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市场成交仍在持续萎缩,这一特征也为短期走势增添了几分谨慎信号。
当前看,尽管指数单日反弹,但短期的调整迹象明显。一方面,政策预期边际弱化:二季度GDP数据偏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对后续强刺激政策的预期,政策驱动的短期爆发力不足;另一方面,中报业绩仍处磨底阶段。已披露的中报业绩预告显示,二季度基本面仍在磨底,业绩对指数的驱动力偏弱,难以支撑全面性上涨;此外,外部流动性扰动尚存。美欧基本面差异及美国三季度货币政策偏紧预期,可能支撑美元指数阶段性反弹,对A股等风险资产形成一定估值压制。
不过,尽管短期市场仍有调整迹象,但调整空间相对有限。在中期向好趋势未变下,这里更多的还是震荡蓄势。首先,在政策持续发力以及流动性宽松趋势下,随着基本面整体的修复以及市场情绪的回升,整体向好的逻辑未变;其次,当前市场高位回落之际,市场回调幅度有限,并未出现恐慌性撤离,观望态势渐浓,筹码结构相对稳定。而融资担保比例的回落也表明前期积累的赚钱效应回调相对充分,短期继续下探的空间被压缩。
展望八月,上半月或进入震荡蓄势阶段,下半月市场迎来新的上行基础依旧存在。八月上半月,中报密集披露期内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前期涨幅较大的主题概念类股票面临业绩不及预期的调整压力,资金可能从高位题材向低估值板块切换,导致指数震荡整理。进入下半月,随着中报密集披露靴子落地,两大积极因素或推动指数上行。一是半年报有望确认上市公司整体自由现金流改善的趋势,强化A股估值重估的中长期逻辑。二是当前市场已站上扭亏阻力位,盈利效应积累后,场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将为市场提供动力。
短期来看,A 股进入震荡蓄势期,市场在消化业绩分歧与外部扰动中积蓄动能;但中长期上行趋势未变,业绩改善逻辑的强化与增量资金的流入将支撑市场后续上行。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调整期正是布局优质标的的窗口,聚焦产能出清、AI、医药、自主可控等业绩确定性方向,把握低估值补涨机会。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