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卷”活儿!数字人民币有啥新花样?

财经早餐

金融时报

1周前

当智能合约遇上预付式消费,当硬钱包嵌入城市交通脉络,当跨境支付突破壁垒——近日,不少鲜活的案例呈现在我们眼前。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守护民生的预付资金监管、跨境贸易的结算创新……勾勒出数字人民币“破局痛点、激活生态”的立体发展图谱。
智能合约巧破“信任”困局
数币利刃切开融资堵点
以智能合约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的破题思路。据了解,该行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深度植入泸州老窖供应链,通过与经销商订购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的精准管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与其经销商订购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精准授信核算,将贷款服务扩展至下游终端经销商,同时由于加载智能合约,确保经销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于购买泸州老窖旗下产品。”农业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解释。
“以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贷出的钱被挪用。”农业银行的业务负责人介绍,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小微企业贷不到、银行不敢放”的尴尬局面。而通过数字人民币融入供应链金融,泸州老窖2259户下游经销商借此获得24.18亿元贷款支持,让“贷不到、不敢放”的困境成为历史。
前文提到的智能合约,正成为数字人民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预付费管理等多领域难题的利刃。在实践中,数字人民币可支持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有效降低了经济活动履约成本,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例如,邮储银行就在预付式消费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值容易退款难”的消费痛点,在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下迎来破局。“我行依托人民银行数研所搭建的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和标准模版,推出基于智能合约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和预付资金管理产品,目前已覆盖700余家商户,有效帮助消费者规避了如健身、教培等行业倒闭卷款跑路的资金流失风险,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规范、透明管理。”邮储银行数字人民币部总经理朱斌介绍。
无独有偶,农业银行也依托数研所“元管家”产品,在苏州等地构建预付资金监管体系,4000余家商户、15亿元资金纳入监管网络,实现了“未发生一起商户跑路损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安全纪录;而江苏金服打造的三端闭环监管平台将触角延伸至教育培训、医疗美容等领域,近四千款预付产品通过数字合约钱包实现资金定向冻结,让消费者每一笔预付金都有“智能保镖”。
技术赋能下,数字人民币正在普惠金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中信银行就依托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低成本、广覆盖”特性,积极探寻数字人民币贷款服务创新,陆续推出数字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及固定资产贷款功能。同时,通过数字人民币贷款投放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信保贷”产品、政采e贷等特色线上化普惠e贷产品,打造小微纾困的智慧金融新范式;而邮储银行以江苏农粮加工场景为原型,构建从种植到零售的支付闭环,让数字人民币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这些实践共同印证着一个趋势:数字人民币正通过技术赋能,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进更多角落。
场景创新不断
数字人民币走进千家万户
滴滴集团迪润董事长、滴滴数科支付科技总经理霍博华介绍了数字人民币与滴滴的“结缘故事”——2021年4月,滴滴数科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推出新应用,首次实现使用可视卡开锁关锁青桔单车,并完成支付。2023年10月,数字人民币在滴滴青桔电单车场景应用,该功能陆续在全国超250个城市上线。2024年5月,数字人民币支持在滴滴货运场景使用。2024年,滴滴支付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陆续开展合作,基于“伞列钱包功能”实现受理场景快速覆盖,并联合开展营销优惠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出行场景中的应用落地。
目前,滴滴出行构建起覆盖青桔单车、货运等多场景的支付网络,250余个城市的用户可享受数币支付便利。不仅如此,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场景正在不断刷新边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微众银行让微信生态成为数币入口,境外来华人士可通过“条码互通”在百万商家扫码消费,视频号、小程序等场景的支付闭环让数币融入社交生活;四川商投的“数字工会福利”方案更开创了民生应用新范式,近万家企事业单位、600万职工通过“蜀光惠”等平台实现生日福利、帮扶消费券的数币发放,线上百家商户与线下数千家门店的联动,让工会温暖以数字形式触达每个职工。
南方电网给出的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4类应用场景、386亿元交易总额,从跨境电力结算到绿色数字债券,能源央企正将数币技术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恰是近年来数字人民币发展的缩影——数字人民币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的金融创新,而是已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以技术创新驱动着金融服务的范式变革。
经过多年发展,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货币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优化营商环境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10.8万亿元,交易笔数29.2亿笔,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开立个人钱包2.1亿个。
跨境支付再进阶
货币桥项目赋能多场景落地
不独日常支付,数字人民币正通过“货币桥”项目逐步渗透至跨境支付的多元场景。
所谓“货币桥”,是为响应G20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和接入范围有限”的挑战,由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阿联酋央行、泰国央行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发起的项目。2024年6月,货币桥项目实现持续运营,已有来自四个司法管辖区的35家商业银行在平台上开展了真实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2024年10月在出席会议时曾表示,可利用央行数字货币解决跨境支付中的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及接入范围受限等难点痛点。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以下简称“货币桥”)遵守“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能够作为公共产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良性发展。
穆长春介绍,基于我们自主研发和改进的区块链连接各货币当局的支付系统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实现对等治理和多中心本地运营,通过央行间协议的形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直通、可信、高效、低成本、多币种的国际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促进本币结算,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货币桥平台处理一笔跨境支付业务可于6-9秒内完成,可节约一半成本,与代理行模式相比实现了跨越式改进。
作为首批参与“货币桥”项目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着重介绍了该行在跨境支付的探索。据该行介绍,现已全面支持各类跨境支付业务场景,未来,在人民银行指导和支持下,还将拓展货币桥应用场景至跨境电商、留学汇款等小额高频场景,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同时,交行创新推动跨境双边结算,应用双边合作模式积极覆盖尚未接入多边体系的境外区域。“2023年10月,我行成功实现国内首单通过上海石油交易中心平台达成的数字人民币结算100万桶原油进口货款,交易金额达6.7亿元人民币。”该行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腾讯也表示,致力于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提升境外来华人士的数字人民币体验。“2024年,‘条码互通’功能持续创新,境外来华人士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即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超百万微信经营码、商家码场景,以数字人民币App扫码支付;同时,境外来华人员同样能够通过钱包快付,在视频号、小程序场景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消费。”腾讯的工作人员补充,此外,腾讯还基于跨境业务场景,积极参与货币桥业务,为进一步提升跨境清算链路效率提供了探索经验。
来源:金融时报


当智能合约遇上预付式消费,当硬钱包嵌入城市交通脉络,当跨境支付突破壁垒——近日,不少鲜活的案例呈现在我们眼前。服务实体经济的供应链金融、守护民生的预付资金监管、跨境贸易的结算创新……勾勒出数字人民币“破局痛点、激活生态”的立体发展图谱。
智能合约巧破“信任”困局
数币利刃切开融资堵点
以智能合约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的破题思路。据了解,该行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深度植入泸州老窖供应链,通过与经销商订购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的精准管控。“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与其经销商订购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精准授信核算,将贷款服务扩展至下游终端经销商,同时由于加载智能合约,确保经销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于购买泸州老窖旗下产品。”农业银行有关业务负责人解释。
“以前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贷出的钱被挪用。”农业银行的业务负责人介绍,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小微企业贷不到、银行不敢放”的尴尬局面。而通过数字人民币融入供应链金融,泸州老窖2259户下游经销商借此获得24.18亿元贷款支持,让“贷不到、不敢放”的困境成为历史。
前文提到的智能合约,正成为数字人民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预付费管理等多领域难题的利刃。在实践中,数字人民币可支持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已在预付资金管理、供应链金融、财政补贴等场景应用,有效降低了经济活动履约成本,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例如,邮储银行就在预付式消费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值容易退款难”的消费痛点,在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技术下迎来破局。“我行依托人民银行数研所搭建的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和标准模版,推出基于智能合约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和预付资金管理产品,目前已覆盖700余家商户,有效帮助消费者规避了如健身、教培等行业倒闭卷款跑路的资金流失风险,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规范、透明管理。”邮储银行数字人民币部总经理朱斌介绍。
无独有偶,农业银行也依托数研所“元管家”产品,在苏州等地构建预付资金监管体系,4000余家商户、15亿元资金纳入监管网络,实现了“未发生一起商户跑路损害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安全纪录;而江苏金服打造的三端闭环监管平台将触角延伸至教育培训、医疗美容等领域,近四千款预付产品通过数字合约钱包实现资金定向冻结,让消费者每一笔预付金都有“智能保镖”。
技术赋能下,数字人民币正在普惠金融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中信银行就依托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低成本、广覆盖”特性,积极探寻数字人民币贷款服务创新,陆续推出数字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及固定资产贷款功能。同时,通过数字人民币贷款投放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信保贷”产品、政采e贷等特色线上化普惠e贷产品,打造小微纾困的智慧金融新范式;而邮储银行以江苏农粮加工场景为原型,构建从种植到零售的支付闭环,让数字人民币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这些实践共同印证着一个趋势:数字人民币正通过技术赋能,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进更多角落。
场景创新不断
数字人民币走进千家万户
滴滴集团迪润董事长、滴滴数科支付科技总经理霍博华介绍了数字人民币与滴滴的“结缘故事”——2021年4月,滴滴数科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推出新应用,首次实现使用可视卡开锁关锁青桔单车,并完成支付。2023年10月,数字人民币在滴滴青桔电单车场景应用,该功能陆续在全国超250个城市上线。2024年5月,数字人民币支持在滴滴货运场景使用。2024年,滴滴支付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陆续开展合作,基于“伞列钱包功能”实现受理场景快速覆盖,并联合开展营销优惠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出行场景中的应用落地。
目前,滴滴出行构建起覆盖青桔单车、货运等多场景的支付网络,250余个城市的用户可享受数币支付便利。不仅如此,数字人民币的创新场景正在不断刷新边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微众银行让微信生态成为数币入口,境外来华人士可通过“条码互通”在百万商家扫码消费,视频号、小程序等场景的支付闭环让数币融入社交生活;四川商投的“数字工会福利”方案更开创了民生应用新范式,近万家企事业单位、600万职工通过“蜀光惠”等平台实现生日福利、帮扶消费券的数币发放,线上百家商户与线下数千家门店的联动,让工会温暖以数字形式触达每个职工。
南方电网给出的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4类应用场景、386亿元交易总额,从跨境电力结算到绿色数字债券,能源央企正将数币技术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这恰是近年来数字人民币发展的缩影——数字人民币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的金融创新,而是已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以技术创新驱动着金融服务的范式变革。
经过多年发展,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货币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优化营商环境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末,各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10.8万亿元,交易笔数29.2亿笔,通过数字人民币APP开立个人钱包2.1亿个。
跨境支付再进阶
货币桥项目赋能多场景落地
不独日常支付,数字人民币正通过“货币桥”项目逐步渗透至跨境支付的多元场景。
所谓“货币桥”,是为响应G20关于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和接入范围有限”的挑战,由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阿联酋央行、泰国央行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发起的项目。2024年6月,货币桥项目实现持续运营,已有来自四个司法管辖区的35家商业银行在平台上开展了真实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2024年10月在出席会议时曾表示,可利用央行数字货币解决跨境支付中的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及接入范围受限等难点痛点。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以下简称“货币桥”)遵守“无损、合规、互通”三原则,能够作为公共产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良性发展。
穆长春介绍,基于我们自主研发和改进的区块链连接各货币当局的支付系统和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实现对等治理和多中心本地运营,通过央行间协议的形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直通、可信、高效、低成本、多币种的国际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促进本币结算,服务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货币桥平台处理一笔跨境支付业务可于6-9秒内完成,可节约一半成本,与代理行模式相比实现了跨越式改进。
作为首批参与“货币桥”项目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着重介绍了该行在跨境支付的探索。据该行介绍,现已全面支持各类跨境支付业务场景,未来,在人民银行指导和支持下,还将拓展货币桥应用场景至跨境电商、留学汇款等小额高频场景,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同时,交行创新推动跨境双边结算,应用双边合作模式积极覆盖尚未接入多边体系的境外区域。“2023年10月,我行成功实现国内首单通过上海石油交易中心平台达成的数字人民币结算100万桶原油进口货款,交易金额达6.7亿元人民币。”该行有关业务负责人介绍。
腾讯也表示,致力于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提升境外来华人士的数字人民币体验。“2024年,‘条码互通’功能持续创新,境外来华人士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后,即可在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超百万微信经营码、商家码场景,以数字人民币App扫码支付;同时,境外来华人员同样能够通过钱包快付,在视频号、小程序场景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消费。”腾讯的工作人员补充,此外,腾讯还基于跨境业务场景,积极参与货币桥业务,为进一步提升跨境清算链路效率提供了探索经验。
来源:金融时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