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数智赋能 服务升级 跑出营商环境优化“加速度”

新华信用

1周前

助企办公室提供特事特办、告知承诺服务,承诺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组建服务企业全流程“帮代办”团队,制定《优化助企服务九项规定》,提供“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等服务。

近年来,通化市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堵点,以政务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改革”,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主动靠前服务、政企协同破梗阻、流程再造提效能等举措,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赋能 政务服务驶入“快车道”​​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热线”全场景,打造智能化、精准化服务新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政务热线“全链条升级”。依托DeepSeek大模型,辅助诉求回访和“接诉即答”,“AI+人工”双线并行实现工单回访全覆盖,解答时长缩短约40%。

智能导服“一键解惑”。“数字政务门牌”平台上线智能导服应用,集成企业开办、社保办理、不动产办理等120项高频事项办事指南。线上实时智能交互,精准解答办事地点、材料清单等疑问,实现“随时问、精准答”。

政务大厅“智慧升级”。政务服务中心配备智能交互终端,为首批187项高频民生事项提供政策咨询导办,提升响应速度,缓解窗口压力。

服务主动靠前 助企行动暖心​​

从“坐等审批”到“上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主动化、增值化转型,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机制创新“强保障”。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助企服务专区”和“助企服务办公室”,出台《通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助企办公室服务制度》,梳理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和增值服务事项清单,涉及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涉企服务事项1675项、增值服务事项24项。

项目代办“一对一”。在涉企服务专区设立助企帮办代办服务点,建立工程项目帮代办机制及专班。为重大项目定制“一项一策一团队”服务,提供全流程引导图。面向小微企业推出上门服务,2024年为95家企业提供上门办理、辅导等服务300余次。

协同解难“提质效”。依据“三抓三早”重点项目清单,针对企业诉求进行电话回访95次,解决施工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问题20余个,以企业诉求为导向,提供“一对一”服务方案并跟踪问效。

政企“直通车”加力 护航民营经济“加速跑”​​

以政企“直通车”为核心,推动诉求解决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建立“问题收集—分类转办—跟踪问效”闭环机制,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办不成事”诉求反映扫码解决平台,截至目前,为企业群众解决证据材料不全、政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18个。

“四办融合”再提速 极简审批优效能​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通化”。

极简审批“一窗办”。推行不动产登记“一人一窗”改革,取件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2小时内;整合“一市两区15厅”为一个政务中心,实现2500余项事项“一门一窗”无差别受理;常态化实现企业开办3小时内办结。

项目“加速办”。市本级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由83.01%提升至90.85%,平均承诺时限由4.55个工作日压缩至2.4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办理时限较承诺时限压缩14%。助企办公室提供特事特办、告知承诺服务,承诺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

跨域“协同办”。建立“异地代收代办”“跨域互认”机制,与12个省(市)达成政务服务跨域合作,与台州、丹东等企业往来密切地区实现106项涉企业务互通互办,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办结率达98%。

提供“帮代办”。组建服务企业全流程“帮代办”团队,制定《优化助企服务九项规定》,提供“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等服务。2024年受理项目367个,办理审批事项1342个,上门办理30余次。为省市重点项目配备专属管家,全流程审批平均用时压缩至35天。

接下来,通化市将坚持以经营主体感受为标准,不断改革、优化、创新营商环境,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努力在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展现通化作为、贡献通化力量。

助企办公室提供特事特办、告知承诺服务,承诺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组建服务企业全流程“帮代办”团队,制定《优化助企服务九项规定》,提供“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等服务。

近年来,通化市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堵点,以政务服务“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改革”,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主动靠前服务、政企协同破梗阻、流程再造提效能等举措,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人工智能赋能 政务服务驶入“快车道”​​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政务服务“线上+线下+热线”全场景,打造智能化、精准化服务新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政务热线“全链条升级”。依托DeepSeek大模型,辅助诉求回访和“接诉即答”,“AI+人工”双线并行实现工单回访全覆盖,解答时长缩短约40%。

智能导服“一键解惑”。“数字政务门牌”平台上线智能导服应用,集成企业开办、社保办理、不动产办理等120项高频事项办事指南。线上实时智能交互,精准解答办事地点、材料清单等疑问,实现“随时问、精准答”。

政务大厅“智慧升级”。政务服务中心配备智能交互终端,为首批187项高频民生事项提供政策咨询导办,提升响应速度,缓解窗口压力。

服务主动靠前 助企行动暖心​​

从“坐等审批”到“上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主动化、增值化转型,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机制创新“强保障”。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助企服务专区”和“助企服务办公室”,出台《通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助企办公室服务制度》,梳理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和增值服务事项清单,涉及政策、法律、金融、人才、科创、国际贸易等涉企服务事项1675项、增值服务事项24项。

项目代办“一对一”。在涉企服务专区设立助企帮办代办服务点,建立工程项目帮代办机制及专班。为重大项目定制“一项一策一团队”服务,提供全流程引导图。面向小微企业推出上门服务,2024年为95家企业提供上门办理、辅导等服务300余次。

协同解难“提质效”。依据“三抓三早”重点项目清单,针对企业诉求进行电话回访95次,解决施工许可、工程规划许可等问题20余个,以企业诉求为导向,提供“一对一”服务方案并跟踪问效。

政企“直通车”加力 护航民营经济“加速跑”​​

以政企“直通车”为核心,推动诉求解决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建立“问题收集—分类转办—跟踪问效”闭环机制,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办不成事”诉求反映扫码解决平台,截至目前,为企业群众解决证据材料不全、政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18个。

“四办融合”再提速 极简审批优效能​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通化”。

极简审批“一窗办”。推行不动产登记“一人一窗”改革,取件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2小时内;整合“一市两区15厅”为一个政务中心,实现2500余项事项“一门一窗”无差别受理;常态化实现企业开办3小时内办结。

项目“加速办”。市本级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率由83.01%提升至90.85%,平均承诺时限由4.55个工作日压缩至2.4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办理时限较承诺时限压缩14%。助企办公室提供特事特办、告知承诺服务,承诺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

跨域“协同办”。建立“异地代收代办”“跨域互认”机制,与12个省(市)达成政务服务跨域合作,与台州、丹东等企业往来密切地区实现106项涉企业务互通互办,道路运输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办结率达98%。

提供“帮代办”。组建服务企业全流程“帮代办”团队,制定《优化助企服务九项规定》,提供“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等服务。2024年受理项目367个,办理审批事项1342个,上门办理30余次。为省市重点项目配备专属管家,全流程审批平均用时压缩至35天。

接下来,通化市将坚持以经营主体感受为标准,不断改革、优化、创新营商环境,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努力在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展现通化作为、贡献通化力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