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游客高达7475万人次,曲江文旅却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张家界24亿人造古镇,不到四年项目累计亏损超过10亿,实际上,大庸古城并非个例。2025年,全国2800余座古城镇中,近半数都沦为了“空城”。
2025年盛夏,文旅产业呈现撕裂图景。近日多家上市文旅企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十五家旅企预计上半年亏损总额约40亿元,华侨城A以最高29亿元的预亏额领跌,云南旅游、凯撒旅业亏损同比增幅均超100%。
表:2025上半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净利润业绩预告
单位:万元(扣非) 来源:巨潮资讯网
一面是网红打卡地人潮汹涌、热搜霸屏的盛景,一面却是产业营收持续走低、盈利困难的困局,文化旅游产业真变成了一门不好做的生意?
十五家旅企陷40亿巨亏泥潭
行业半年报预告揭开了残酷现实。在已披露业绩的23家文旅上市企业中,15家陷入亏损,亏损总额高达40亿元。在亏损阵营中也分为两类:持续亏损和盈利转亏损。
华侨城A成为亏损重灾区,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3亿至29亿元,同比增亏117.77%-174.58%。虽然其核心业务仍是房地产,但文旅板块的持续失血已拖累整体业绩。
轻资产代表曲江文旅的日子同样艰难。尽管手握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等顶流IP,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亏损仍达6900万至7290万元,仅靠大额回款冲抵才使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300万元左右。
重资产阵营同样惨淡。华天酒店固定资产占总资产61.73%,转型步履维艰,上半年预亏超1亿元;云南旅游亏损增幅高达204.57%,凯撒旅业更是连续四年扣非亏损。
表面繁荣难掩商业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游客很多,但是花钱的少,大多数都是白玩,我今年赚钱都没去年多。”西安当地导游坦言。
同质化成为致命伤,游客走进任意一座人造古城,看到的都是相似的青瓦木墙、土家吊脚楼、湘西银饰店。清一色的仿古街上,烤肠、臭豆腐、铁板鱿鱼和“我在xx很想你”的打卡墙千篇一律。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 “旺季不旺”现象。某威海民宿主展示经营数据:当地民宿房价从平均800元/间夜腰斩至400元/间夜,订单量同比下跌60%以上。
少一点“傲慢”,多一点“真诚”
传统景区游览模式,正在被新崛起的旅游形式和模式替代,文旅产业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情感导向的转型,文旅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情绪价值超越观光需求,成为游客的首要诉求。市场调查显示,30%的人将“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置于首位,远超文化氛围(23%)和特色美食(21%)的吸引力。这一转变催生出"情绪文旅""景粉文旅""解压文旅"等多个新赛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分析,“情绪文旅”还催生出一条新赛道——通过文化共鸣、情感互动创造记忆点,将一次性游客转化为长期“景粉”。
这种情感连接与主动参与,让游客忠诚度飙升,重游率远超传统景区。
据研究,情绪价值的实现有三大路径。通过"宠粉式"服务构建情感联结,例如甘肃天水出租车自发免费接驳游客、太原为歌迷提供专属交通等;通过文化共创强化用户粘性例如故宫通过文创产品与沉浸式展览,将游客转化为文化故事的"共创者;通过解压需求催生疗愈经济例如普陀山禅修营、普洱茶山疗愈游等。
数据显示,2023年"解压旅游"搜索量同比暴增320%,这也印证当代年轻人对"疗愈经济"的刚需。
改变的本质,是让文化从"被观赏的展品"变为"可参与的生活",让城市从"游客的目的地"成为主客共享的精神家园。
从流量到留量
提到年轻人,中国消费市场正被两大主力军重塑:4亿中等收入群体追求高品质精神消费,4亿90后新生代渴望创意表达。这两大群体促使着文旅产业的改变。
同时技术引擎也为这场变革注入澎湃动力。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打破时空界限,元宇宙概念重构景区形态。
当线上社交成为日常,年轻人却开始向线下空间回流——数据显示,实景剧本杀、密室逃脱等业态年增长率超40%,古镇、剧场、文化园区纷纷变身沉浸式体验场。上海《不眠之夜》驻演超千场仍一票难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日均接待破万人次。
对中等收入群体而言,沉浸式体验是逃离日常的精神奢侈品;对90后而言,则是创意表达的绝佳载体。
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殷秩松表示:“轻资产保证了项目的可执行性和可复制性,精流量避免了传统文旅项目对淡旺季的周期依赖,重体验保证了每一个玩家都能获得较好的游玩感受以及创造高客单值的可能性。”
你喜欢哪种旅游形式呢,对“旺季不旺”现象有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呀~
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游客高达7475万人次,曲江文旅却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张家界24亿人造古镇,不到四年项目累计亏损超过10亿,实际上,大庸古城并非个例。2025年,全国2800余座古城镇中,近半数都沦为了“空城”。
2025年盛夏,文旅产业呈现撕裂图景。近日多家上市文旅企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十五家旅企预计上半年亏损总额约40亿元,华侨城A以最高29亿元的预亏额领跌,云南旅游、凯撒旅业亏损同比增幅均超100%。
表:2025上半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净利润业绩预告
单位:万元(扣非) 来源:巨潮资讯网
一面是网红打卡地人潮汹涌、热搜霸屏的盛景,一面却是产业营收持续走低、盈利困难的困局,文化旅游产业真变成了一门不好做的生意?
十五家旅企陷40亿巨亏泥潭
行业半年报预告揭开了残酷现实。在已披露业绩的23家文旅上市企业中,15家陷入亏损,亏损总额高达40亿元。在亏损阵营中也分为两类:持续亏损和盈利转亏损。
华侨城A成为亏损重灾区,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3亿至29亿元,同比增亏117.77%-174.58%。虽然其核心业务仍是房地产,但文旅板块的持续失血已拖累整体业绩。
轻资产代表曲江文旅的日子同样艰难。尽管手握大唐不夜城、西安城墙等顶流IP,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亏损仍达6900万至7290万元,仅靠大额回款冲抵才使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300万元左右。
重资产阵营同样惨淡。华天酒店固定资产占总资产61.73%,转型步履维艰,上半年预亏超1亿元;云南旅游亏损增幅高达204.57%,凯撒旅业更是连续四年扣非亏损。
表面繁荣难掩商业模式的结构性缺陷。
“游客很多,但是花钱的少,大多数都是白玩,我今年赚钱都没去年多。”西安当地导游坦言。
同质化成为致命伤,游客走进任意一座人造古城,看到的都是相似的青瓦木墙、土家吊脚楼、湘西银饰店。清一色的仿古街上,烤肠、臭豆腐、铁板鱿鱼和“我在xx很想你”的打卡墙千篇一律。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 “旺季不旺”现象。某威海民宿主展示经营数据:当地民宿房价从平均800元/间夜腰斩至400元/间夜,订单量同比下跌60%以上。
少一点“傲慢”,多一点“真诚”
传统景区游览模式,正在被新崛起的旅游形式和模式替代,文旅产业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情感导向的转型,文旅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情绪价值超越观光需求,成为游客的首要诉求。市场调查显示,30%的人将“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置于首位,远超文化氛围(23%)和特色美食(21%)的吸引力。这一转变催生出"情绪文旅""景粉文旅""解压文旅"等多个新赛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分析,“情绪文旅”还催生出一条新赛道——通过文化共鸣、情感互动创造记忆点,将一次性游客转化为长期“景粉”。
这种情感连接与主动参与,让游客忠诚度飙升,重游率远超传统景区。
据研究,情绪价值的实现有三大路径。通过"宠粉式"服务构建情感联结,例如甘肃天水出租车自发免费接驳游客、太原为歌迷提供专属交通等;通过文化共创强化用户粘性例如故宫通过文创产品与沉浸式展览,将游客转化为文化故事的"共创者;通过解压需求催生疗愈经济例如普陀山禅修营、普洱茶山疗愈游等。
数据显示,2023年"解压旅游"搜索量同比暴增320%,这也印证当代年轻人对"疗愈经济"的刚需。
改变的本质,是让文化从"被观赏的展品"变为"可参与的生活",让城市从"游客的目的地"成为主客共享的精神家园。
从流量到留量
提到年轻人,中国消费市场正被两大主力军重塑:4亿中等收入群体追求高品质精神消费,4亿90后新生代渴望创意表达。这两大群体促使着文旅产业的改变。
同时技术引擎也为这场变革注入澎湃动力。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打破时空界限,元宇宙概念重构景区形态。
当线上社交成为日常,年轻人却开始向线下空间回流——数据显示,实景剧本杀、密室逃脱等业态年增长率超40%,古镇、剧场、文化园区纷纷变身沉浸式体验场。上海《不眠之夜》驻演超千场仍一票难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日均接待破万人次。
对中等收入群体而言,沉浸式体验是逃离日常的精神奢侈品;对90后而言,则是创意表达的绝佳载体。
清华大学文创院副院长殷秩松表示:“轻资产保证了项目的可执行性和可复制性,精流量避免了传统文旅项目对淡旺季的周期依赖,重体验保证了每一个玩家都能获得较好的游玩感受以及创造高客单值的可能性。”
你喜欢哪种旅游形式呢,对“旺季不旺”现象有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呀~